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COADS的月平均海平面温度跨平(SSTA)资料,建立了预报热带印度洋-太平洋SSTA的线性转置模型(LIM)。经检验,对于非独立和独立样本,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在12个月和10个月预报时效内小于SSTA的均方差,相对误差在5个月预报时效内都小于50%。在E1Nino和La Nina时段效果优于其他时段,其中La Nina时段又更好些。对同一地区的SSTA,LIM预报优于自回归模型预报、奇异谱  相似文献   

2.
和1994、95年7-8月T63数值预报产品,结合日本FSFE02、03资料,研制出东营市各站汛期短期降水分级MOS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利用HLAFS资料对安阳市1996、1997年6-8月区域性强降水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并给出动力诊断预报模型及其预报指标。同时,利用相似预报方法,建立预报方程,得出较准确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4.
贵州春季冰雹短期预报的高空温压场相似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许炳南  周颖 《高原气象》2003,22(4):426-430
采用08:00(北京时,下同)500hPa温压场和700hPa温度场相似系数指标值,建立了贵州区域性春季冰雹短期预报模型。建模选用了427个冰雹日个例和484个无雹日个例,分月确定相似预报指标,故所建模型有较大的统计可靠性。预报模型在样本期内的预报准确率为66%,经1999和2001年试报,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并结合天津市部分气象资料和浓度监测资料对1998 年1 月1~15 日的SO2、NOx和TSP浓度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预报。结果表明,该模式运行稳定, 计算满足预报时效要求, 对SO2和NOx日均值预报的准确率可分别达到64% 和70% , 对SO2逐时预报的准确率为55% ~62% , 对TSP预报的准确率低于SO2和NOx。此次预报试验说明,该模式可作为城市空气污染数值预报的基本模式进行初步应用,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以7月28-29日大范围暴雨过程的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从锋生角度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以及卫星云图,欧洲数值预报产品,SPS等预报方法的应用,得出北脊南槽形势是黑龙江省产生暴雨的典型环流场,暖锋锋生是产生暴雨或大暴雨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7.
三次梅雨锋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唐洵昌  张欣 《气象科学》1997,17(3):221-229
我台以SGI工作站为计算平台,建立了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JMNFS)。本文则应用该系统对1996年6月28日,7月3日、7月14日三次梅雨锋上发生波动后发展成江淮气旋,在江淮地区造成大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结构特征物理机制和一些预报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预报业务中,常常使用MOS预报方法来作局地地面气象要素预报。但MOS方程的不稳定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MOS方法的不稳定为自两方面;其一,数值模式的改变。随着数值预报的发展,一个模式一年之内将1-2次较大的修改,模式输出产品的特征有之变化,以致破坏MOS方程的稳定性;第二,随着资料的增加,MOS方程也随着变化,因此,如果能建立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预报模型,不因数值模式的改变或者资料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钱正安  陈玉春 《高原气象》1994,13(2):144-152
本文利用一适合复杂地形区的有限区域预报模式系统,分别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格点资料和我国国家气象中心的DCD电码资料,对1981年7月1-30日和1988年8月10-14日两时段共35天作了48小时预报。形势场和降水预报的主客观评分表明,该模型系统已具备了在业务环境下作预报的可能,该模型预报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强降水预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夏季降水分县分级预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兴旺 《气象》1997,23(10):27-30
将国家气象中心T63和HLAFS,武汉区域中心MAPS数值预报模式的短期降水预报分别以所属7个测站上,以此作为预报因子,运用灰色预测GM(O,h)模型制作 孝感市夏季短期24小时降水分县分级预报。经1996年夏季业务应用,其一般性降水(小雨、中雨、大雨)分县预报质量较高、暴雨落区落占预报能力较中,取得了良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个考虑SST变化的月数值预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陈隆勋等对海温月季变化研究的结果提出除了从冬到春的过渡月份外,SST距平的相邻月的月际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选了1996年6月并利用CCM1动力气候模式作了月数值预报。在预报中,利用1996年6月1日00Z中国国家气象中心T64的客观分析资料作初值,利用1996年5月的SST距平加到6月气候SST作为6月的SST,作了一个月数值预报。结果表明,考虑了SST变化的数值预报优于用气候海温作的数值预报。前者的500hPa高度场预报距平、850hPa纬向风预报距平、中国地区气温预报距平和降水预报距平分布均十分接近于实际观测分布。  相似文献   

12.
选用1996年5月16日~8月31日HLAFS数值预报产品的7种物理量资料,对濮阳市强降水过程进行动力,热力诊断分析,释用结果表明,θse,t-td相对辐射,v分量等4个物理量预报有较高的释用价值,在诊断分析基础上,将所选出的预报因子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客观定量的相关预报方程,全部判断,计算过程在微机上实现了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在均生函预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其残差数据序列对均生函数预报模型进行校正,提出了均生函数残差预报模型。运用两种模型对百色市6、7、8月月降雨量进行了历史样本拟合,并进行独立地样本预报试验。预报结果发现,均生函数残差预报模型对原有模型在预报精度上都有一定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同时,利用MannKendall法和Yamamoto法,可以明确突变开始的时间,指出突变区域,使待报时段与建模资料处在同一气候阶段则预报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暴雨站数预报在暴雨落点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暴雨站数预报与站点降水量预报相结合的方法预报暴雨落点,在1998年7月 ̄8月的暴雨落点预报中,TS评分达到22.4%,超过了HLAFS和主观预报。进一步的研究的分析表明:这种方法可充分利用降水量预报的空间分布信息,预报准确率还在较大的可提高空间,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暴雨落点客观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邓兴旺 《湖北气象》1996,(4):30-32,42
利用日本GMS卫星红外云图,武汉数字化雷达回波以及逐时雨时资料,结合天气形势背景研究,初步建立孝感市梅雨期暴天气0 ̄6小时短时强降水预报的几种概念模型和短时预报流程。  相似文献   

16.
短期数值预报产品计释用系统是在吸收了各地MOS预报应用研究和使用数值预报产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的以ECMWF产品为基础的释用研究而建立起来的一套从资料处理、预报模型研制到日常业务运行的全自动化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系统,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目前的T63产品的释用。  相似文献   

17.
三峡地区枯水期区域性强降水的一种天气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北胜  熊廷南  周小刚 《气象》1997,23(5):22-25
根据长江三峡地区6个测站1961-1994年10月-1月的逐日降水量确定该地区发生区域性强降水的雨日,用同期的历史天气图分析该地区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原因,影响系统和环流形势特征,总结归纳出长江三峡地区产生区域 强降水的两脊两槽型大气环流形势的环流特征,概括为一种较为实用的预报长江三峡地区枯水期产生区域性强降不的预报模型,并进行逐日反查,概括出该种环流型产生区域性强降水的前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98年7—8月HLAFS山东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昌义  顾润源 《山东气象》1999,19(4):14-16,19
以站点方式对1998年7-8月HLAFS08时的12-36降水预报进行了评分,统计了预报有降水时实况出现降水的几率。结果表明:HLAFS改进模式对大雨以上降水的预报效果有明显改善,预报有降水,实况出现降水的几率随预报值的增大而提高。另外对主要过程降水分布趋势预报效果的评价表明,HLAFS对较大暴雨过程的预报效果较好,优于日本传真图。  相似文献   

19.
利用欧洲中心分析预报产品,建立了济南单站11月的日变温PP和120hMOS线性回归预报方程,并进行了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P回归方程预报中期变温有较好的效果,可为制作降温预报提供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98 年3 月9 日冰雹天气的成雹天气系统、日本FSAS预报产品及本站气象要素变化进行分析, 为今后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服务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