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沙作为地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他周书》又名倾冢周书》,传为晋太康二年(281年)得于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期的魏安厘王墓中,其成书至少在战国以前,虽然战国至秦汉时期篇章有所增变,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记载的史迹多有根据。“王会篇”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公营建雒邑竣工后,周成王大会诸侯,  相似文献   

2.
《金瓶梅》是明代"四大奇书"之首,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分水岭,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名著。原书作者笔名"兰陵笑笑生",但这个人实际上是谁,却始终是个谜。(一)王世贞说。明刻本《山林经济籍》与《万历野获编》最早透露出王世贞作《金瓶梅》的信息。宋起凤撰于康熙十二年的《稗说》与清初的《〈玉娇梨〉缘起》均指实为王世贞。其后清人陈陈相因,推波助澜,一时形成非王  相似文献   

3.
冯萍 《地理教学》2014,(23):1-1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一书由西南师范大学黄京鸿教授主编,是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素质,组织编写的继续教育教材之一。《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反映了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学校美育系统与美育心理发展实验研究"中地理学科美育的研究成果;以现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美育理论、地理学科教育学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学地理素质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初入门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我的耳畔时常响起"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口号,它不停地鞭策着我改善教学。但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我犯了难。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显著,甚至是迥然不同,老师到底应该如何有效教学呢?教育的目标是将孩子培育成何种模样呢?为了寻求答案,我翻开了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的著作(Howard Gardner)《智能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  相似文献   

5.
《福建地理》2010,(4):77-77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2006年3月批准《福建地理》更名为《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福建师范大学主办).《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改刊前(2005年)的影响因子为0.229,在中国地理学28种刊物中排名17,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1724—1764),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清代著名作家,我国古代文坛巨将。他的不朽之作《红楼梦》享誉海内外,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由于曹雪芹一生经历的传奇性,加之史料的缺乏,记载的多样性,关于曹雪芹的祖籍则成为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辽阳说"、"鹿泉说"、"丰润说"、"铁岭说"。(一)辽宁"辽阳说"1.依据史料认证。中国红学会主席冯其庸先生出版的《曹雪芹家世新考》一书认定曹雪芹祖籍"辽阳说"。书中提出,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和曾祖曹玺,在康熙二十一年  相似文献   

7.
王乃昂  蔡为民 《地理科学》2003,23(2):136-141
邹衍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学家之一。他不仅考察过燕、齐海滨及近海岛屿,而且曾游历诸国,掌握了大量地理资料。根据当时所知的海陆分布,提出了著名的"大九州"学说。邹衍活动时代与《五藏山经》成书时代一致,他一度作为祭酒的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图书资料中心,为《五藏山经》的编撰提供了来自不同地域的地理资料。《五藏山经》记述方法与邹衍的经验归纳法十分吻合,其主要内容、文字风格与邹衍佚文也颇有相似之处。综合各种因素,可认为《五藏山经》系邹衍学派汇编整理。  相似文献   

8.
陈桥驿  王守春 《地理学报》1994,49(4):383-385
评《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陈桥驿,王守春(杭州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区域地理研究的重要性为国内外许多地理学家一再强调。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开展区域研究,应当是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一个方向。《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邹逸麟...  相似文献   

9.
西安与关中地区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西安历史地图集》@王守春¥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西安与关中地区历史地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西安历史地图集》王守春(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北京100101)我国历史地理研究新近又一重大成...  相似文献   

10.
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Green Pieces)(绿片)是David Lambert根据《英国国家地理标准》为“关键阶段3”的学生编写的剑桥地理系列之一。该系列还有两本,即《Jigsaw)和《Society pieces)。该系列适合所有处于“关键阶段3”的学生。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个人练习和各种各样的小组练习以及小组调查,并为教师的评估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流传着西施、貂蝉、杨贵妃、王昭君"四大美人"的美丽传说,她们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越来越富有魅力。而曾经留下她们足迹的每一个地方,也成为今日我们缅怀美人的胜地。令人惊奇的是,"美人"出生的地方,大多山灵水秀,是好山好水养育了"美人"?还是好民风民俗薰陶了美人?杨贵妃故乡有三个说法,一说广西容县,一说陕西华阴,还有一说山西蒲州。据元、清版本《容县志》记载:"世传唐太真故里,有井日杨妃井,久已湮塞,乡人为立杨妃庙焉。”这就是杨妃庙的由来,它曾被摧毁,只余下一个遗址,后来又多次得到修复,而来访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地理教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陈澄教授)。褚先生在建国前即编著了《地理学习法》《中国地理概要》等专著。建国后,褚先生编写了《新中国地理》《徐霞客游记》等著作,主编《地理教学丛刊》和《地理教学》杂志,还与孙大文先生一同编著了《地理教学法》一书(198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黄炜 《中国地名》2014,(10):50-51
孙过庭(646—691),名虔礼,字过庭。唐朝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官右卫胄参军,一说官率府录事参军。工楷、行、草,师法二王。宋米芾以为唐草得二王法者,无出其右。然也有论者如窦巫讥其书为干纸一类、一字万同者。有的说他足岗阳(今浙江富阳)人,有的说他是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他在《书谱》中自称“吴郡孙过庭”,应该是苏州一带的人。  相似文献   

14.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范围最广,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摊总数最多的一组群岛,是我国最南的领土.我国古代图籍,最早而明确记载南沙群岛的,是《宋会要用稿》,该书记载时,称南沙群岛为“石塘”;其后各朝代图籍,对南沙群岛的称呼,名称虽有不同,但仍有关于南沙群岛零星而简要的记载;其称呼,多根据南沙群岛的自然特征,其记载,多涉及自然状况.近代有不少公开正式出版的南海诸岛著作,如1947年郑资约编著《南海诸岛地理志略》(商务印书馆),1954年鞠继武编著《祖国的南海诸岛》(新知识出版社),1974年李华编写《中国南…  相似文献   

15.
曲畅 《中国地名》2014,(5):26-29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也称《情僧录》、《风月宝签》、《金陵十二钗》,是中国的一部古典长篇章回小说,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在第一次活字印刷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原本共120回,但后40回失传。现今学界普遍认为,通行本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作。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考证认为,后四十回是无名氏续,高鹗、程伟元整理。  相似文献   

16.
胡尧 《中国地名》2014,(8):73-74
《尚书》之《禹贡》篇,大约成书于战国时代。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历史地理学著作,它主要记录了我国古代九州的划分,山川的历史方位及走向,各地的物产、贡赋、历史时期土地肥沃程度,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禹贡》之名源于:"禹"乃是夏代开国君主,而"贡"指的是由下往上贡献方物。1.《禹贡》地名总论全文内容大致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讲全国九州的划分,对各州的疆域、水土的治理、物产、土地情况、贡赋等级、交通等作了介绍。第二部分"导山",把我国山脉依照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次序,分为四条东西走向的山列。基本上能够反映出这些山脉的地理位置、走向情况,同时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多平原,西部多山的情况。第三部分“导水”,对当时九条大河的源头、流向、支流、河口等情况作了描述。第四部分介绍了“五服制度”,同时颂扬了大禹的功绩。以下是笔者从《禹贡》中搜寻的一些地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浩如烟海、叹为观止的古典文献中,《山海经》是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自古号称“奇书”。它所记载的东西,有很多不能被后世读者理解,常被斥为怪诞不经。西汉司马迁对其评语:“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汉书》作者班固对其评语中有“放哉” (今意荒唐 )词。连“五四”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正由于它是“奇书”,也吸引了历代一些好事者去研读,刺激这部分读者产生了一些兴趣。如汉代有很多人研读《山海经》,认为其“奇可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在西藏那曲、昌都等地区广为流传。日前,在首届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展上,那曲地区群艺馆的艺人把《格萨尔王传》唱段搬上了舞台,演员们用抑扬顿挫的旋律,  相似文献   

19.
商王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仲丁迁于敖。”裴■《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曰:“‘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荣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5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52)一为仲丁迁敖地望河南开封说;(53)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境内说;(54)一为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55)在这四说中,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9年第9期发表了王永民老师“从海南高考试题看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一文。王老师认为,海南卷第7小题是有问题的,指出东南亚“‘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问LMON接近直角’的说法是极为不准确的”(见第40页倒2行),并强调“地球上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其余地区同一天的日出、日落太阳方位都是一样的”(见第40页倒一段第1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