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是利用对虾(扇贝)育苗池进行室内常温培育裙带菜苗。试验证明,育苗数量完全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这样既可充分提高对虾(扇贝)育苗池的利用率,又可解决裙带菜苗源不足的问题,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裙带菜常温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养殖,苗源急需解决。室内常温育苗的办法是可行的,通过试验证明,只要掌握好裙带菜的采苗技术和在配子体、孢子体培养时期控制好海水温度,光线和营养盐等条件,是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为了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室内常温育苗的方法有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裙带菜是一种大型经济藻类,其菜质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我国从60年代初就开始了裙带菜的人工养殖。而今海上育苗及养成技术的提高为其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1 海区的选择 裙带菜适于生长在海流畅通、水质肥沃、无污染、透明度较大的浅海。其水深一般在6m以上,最大流速不小于27.2m/min,透明度周年变化幅度43~430cm/s,水  相似文献   

4.
由威海市水产局主持召开的裙带菜海上育苗直接养成技术于1988年2月14日在威海市石岛镇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水产学校等单位的十多位专家、教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预期指标,研究成果可靠,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育苗养成效果好等优点;改变了裙带菜传统的养殖方法,创立了一条技术先进、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新养殖工艺。专家们建议,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此项技术,把裙带菜养殖生产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5.
裙带菜孢子体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裙带菜藻体较大,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海藻,浙江称“海芥菜”。由于生长期短,在冬季及早春生产,这种藻类既适于生鲜食用,也可以加工制成干品。我国北方冬季主要依靠几种秋菜的储藏,缺乏足够的新鲜蔬菜,而这期间,正是裙带菜嫩菜生产的季节,因此,生产裙带菜来增添冬季蔬菜的种类,对改善人民生活有着一定的意义。裙带菜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海及黄海沿岸。多年以前,在大连和青岛就曾经进行过大量的投石增殖这种海藻,但迄今亦尚未进行全人工养殖。在一些不适于海带养殖的海区,裙带菜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对象。例如,在我国南方沿海,海带的适温期较短,藻体  相似文献   

6.
日本品系裙带菜无性繁殖系生产性育苗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无性繁殖系育苗法是90年代初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应用细胞工程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育苗方法[1],该方法利用培养的裙带菜无性繁殖系进行育苗,大大缩短育苗时间,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出苗整齐不脱苗,可以进行多茬育苗,实现多茬养殖。以山东省为例,室内常规育苗法需3~3.5个月左右,才能培养出达商品标准的幼苗,而无性繁殖系育苗法最多只需1.5个月,这样就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并且提高了育苗成功的稳定性[2]。1993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曾以山东自然种群为苗源,成功地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但近年来,山东自然种群…  相似文献   

7.
激光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门科学新技术,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单位开始在农业上实验激光技术,探索为农业服务的新途径。然而,激光用于海藻方面的实验,目前都很少报导。我们从1977年开始,用海带和裙带菜作材料,进行激光生物学效应的探索实验,为藻类养殖育种探索新方法。本文是裙带菜实验结果的小结。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牡蛎和紫菜的养殖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在海带、扇贝、裙带菜、(鱼师)、鲷类及对虾等的养殖、育苗和管理等方面有了飞快的发展。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中高档鱼类和甲壳类等水产品的需求,日本的海水  相似文献   

9.
时讯     
《海洋世界》2005,(5):1-2
渤海湾又现海豹群2005年4月18日,渤海湾庙岛群岛附近水域发现一群海豹,约有120只。1999年以来,山东省通过人工移植培育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藻类,努力营造"海底森林",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恢复海洋生物链,净化海  相似文献   

10.
为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海洋碳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此基础上我国提出了碳汇渔业的发展理念,可直接或间接实现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本研究以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主要品种(海带、裙带菜、牡蛎、贻贝、扇贝、蛤、蛏和蚶)为碳汇研究对象,依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2010—2019年辽宁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的相关数据对辽宁贝藻海洋碳汇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辽宁省通过养殖海藻和贝类的方式,10年间总计碳移出量约为26773万t,相当于减排了98257万t CO2。有效地证明了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对辽宁渔业发展有着很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我国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推动性。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海珍品育苗场与山东省水产研究所共同研究利用藻类池进行真鲷鱼育苗试验获得成功,为我国全面开发和多层次综合利用藻类池及对虾育苗池进行海水鱼育苗走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2.
裙带菜的养殖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燕 《海洋科学》1998,22(3):15-18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属褐藻门,褐子纲,翅藻科,裙带菜属。目前已经发现的本属有3个种:无肋裙带菜(U.peterseniana),叶囊裙带菜(U.undari-oides)和裙带菜(U.pinnatifida)[2]。前两种只在日本某些地区有少量的养殖,后一种因为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被广泛养殖。裙带菜是北太平洋的特有种,由于船舶运输使附着在牡蛎壳上或存在于压舱水中的配子体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法国、英国[5]、新西兰[4]和澳大利亚发现了裙带菜。这些国家的学者对这个新来种的分布与生态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它是否威胁当地海藻的生长。虽然Castric-F…  相似文献   

13.
在裙带菜养殖生产中,影响最大的病害是毛害。裙带菜长毛直接影响产品出口,致使产量和产值下降。 1985~1988年,结合生产实践,我们对裙带菜毛害发生进行了研究,对裙带菜毛害对策进行了探索。毛害影响条件养殖裙带菜毛害影响程度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毛害影响程度与水体肥瘦有关。在不同海区,毛害影响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在水质偏瘦海区,毛害影响较重。在大连黄海沿岸海区,黑石礁湾水质较肥,毛害影响较轻,而在黑石礁湾内,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海带养殖规模与养殖产量均世界首位,并形成了一个集育苗、养殖、食品加工、藻类化工与生物制品开发于一体的链式产业,有关工作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技术与实践基础.在国家高度重视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刻背景下,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是保障海带养殖产业优质、健康和高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裙带菜人工育苗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养殖业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作为3种主要经济海藻(海带,紫菜,裙带菜)之一,是一种重要创汇水产品。近年来,经过加工的各种裙带菜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这带动了我国裙带菜人工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生产裙带菜的基地是辽宁和山东两省。前者年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台湾和东南亚地区。余下的10%主要产于山东各地。养殖业的发展必须有充足、优质的苗源做保障,本文试就我国裙带菜人工育苗技术的现状作简要介绍,并对未来的发…  相似文献   

16.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一种比较大型的经济海藻,在我国的辽宁、山东沿海和浙江的舟山群岛等都有自然繁殖。它的营养成分,除碘和碳水化合物外,其它部分均高于海带。另外,裙带菜还是一种碱性最高的藻类,这种碱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它可以中和人体内部因疲劳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7.
海带育苗过程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藻类,在其生产过程中,育苗是最基础的环节。在海带育苗过程中光照强度因其变化性强、对幼苗影响显著等特点,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监测指标。针对目前海带育苗光照强度监测方式落后、准确度和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基于相关研究成果,设计了一套由Wi-Fi通信和无线局域网加互联网通信方式组成的海带育苗光照强度监测系统。系统以移动客户端应用为主要业务控制中心,依据光照强度传感器、气象工作站等设备获取海带育苗车间内的光照情况以及外部环境参数,通过无线网关节点实现育苗环境信息和远程服务器的信息交换。通过开发系统应用层,实现移动设备客户端远程监控海带育苗光照参数的变化。实际的模拟生产测试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实时监测、警报功能达到使用要求,提升了海带育苗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可对推动海带等藻类的精准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基因枪将GUS基因导入褐藻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于1993年11月-1994年2月,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PH1221质粒装有GaMV 35S启动子,GUS基因以及nos的3'调控区导入海带和裙带菜组织切块中。48h后,在海带假根细胞和裙带菜中肋部叶片细胞中检测到GUS基因的表达。实验表明,微粒子轰击法是外源基因导入大型褐藻的一个有效途径。GaMV 35S启动子能够驱动外源基因在海洋藻类中的表达,可作为藻类基因工程的启动元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漂浮型铜藻(Sargassum horneri)频繁引发的金潮对东海、黄海沿岸的经济海藻养殖造成了巨大威胁。本研究针对3个生长阶段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和同期出现的铜藻,测定二者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本研究设计了温度、光照和培养模式这3个因素:温度1月为5℃,4月为10℃,10月为15和20℃;光照为30、90和180μmol·m~(-2)·s~(-1);培养模式为单养和混养;研究这些因素对藻体的特定生长率(SGR)、碳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裙带菜的光合速率在10月高于铜藻,在1月与铜藻持平,在4月低于铜藻。经过12 d的培养,1月裙带菜的SGR略低于铜藻,在低光和高光处理组中,裙带菜单养优于混养;4月裙带菜的SGR均低于铜藻,且铜藻单养的SGR均优于混养;10月裙带菜的SGR均高于铜藻,且在部分处理组中,混养的SGR优于单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条件下,裙带菜在幼苗期(10月)比铜藻更具生长优势,在快速生长期(1月)二者相差不大,在成熟期(4月)生长劣于铜藻。大部分条件下铜藻体内的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裙带菜。在实验过程中铜藻比裙带菜更具生长优势,且在自然条件下裙带菜的生长环境劣于漂浮型铜藻,因此本研究判断漂浮型铜藻对裙带菜养殖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配子体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在三十年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它关系裙带菜的发生、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因此日本的海藻养殖学家先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试图对人工增殖、养殖提供理论根据,并阐明夏季裙带菜在微观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曾有日本的木下虎一郎(1933)、斋藤雄之助(1956)和任国忠等(1963)都进行过专门的工作。此外,日本的木下及柴田(1934)、川名(1937)、高山(1938)、木下及石粟(1940)等人还研究过裙带莱孢子放散期的温度与产量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大体了解裙带菜配子体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