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裙带菜是一种大型经济藻类,其菜质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我国从60年代初就开始了裙带菜的人工养殖。而今海上育苗及养成技术的提高为其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1 海区的选择 裙带菜适于生长在海流畅通、水质肥沃、无污染、透明度较大的浅海。其水深一般在6m以上,最大流速不小于27.2m/min,透明度周年变化幅度43~430cm/s,水  相似文献   

2.
裙带菜孢子体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裙带菜藻体较大,是一种味道鲜美的食用海藻,浙江称“海芥菜”。由于生长期短,在冬季及早春生产,这种藻类既适于生鲜食用,也可以加工制成干品。我国北方冬季主要依靠几种秋菜的储藏,缺乏足够的新鲜蔬菜,而这期间,正是裙带菜嫩菜生产的季节,因此,生产裙带菜来增添冬季蔬菜的种类,对改善人民生活有着一定的意义。裙带菜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海及黄海沿岸。多年以前,在大连和青岛就曾经进行过大量的投石增殖这种海藻,但迄今亦尚未进行全人工养殖。在一些不适于海带养殖的海区,裙带菜可能是一种很好的养殖对象。例如,在我国南方沿海,海带的适温期较短,藻体  相似文献   

3.
在近海开展网箱养鱼生产,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近海水域,而且是当前调整养殖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实施规模性网箱养鱼生产还可以调整养殖海区布局,稀疏养殖密度,改善海区条件,保持海区生态平衡。因此,发展网箱养鱼生产意义重大。1海区的选择1.1安全程度封闭或半封闭的海湾比较理想,要求台风季节湾内风力不超过8级。1.2水深条件设置网箱的海区水深5~15m,7~10m较理想。1.3水质与水流网箱设置海区要求海水清新而无污染,水流畅通而流向不紊乱,流速最好在30~40cm/s。旋转流的海区不宜设置网箱。1.4海水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漂浮型铜藻(Sargassum horneri)频繁引发的金潮对东海、黄海沿岸的经济海藻养殖造成了巨大威胁。本研究针对3个生长阶段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和同期出现的铜藻,测定二者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本研究设计了温度、光照和培养模式这3个因素:温度1月为5℃,4月为10℃,10月为15和20℃;光照为30、90和180μmol·m~(-2)·s~(-1);培养模式为单养和混养;研究这些因素对藻体的特定生长率(SGR)、碳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裙带菜的光合速率在10月高于铜藻,在1月与铜藻持平,在4月低于铜藻。经过12 d的培养,1月裙带菜的SGR略低于铜藻,在低光和高光处理组中,裙带菜单养优于混养;4月裙带菜的SGR均低于铜藻,且铜藻单养的SGR均优于混养;10月裙带菜的SGR均高于铜藻,且在部分处理组中,混养的SGR优于单养。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条件下,裙带菜在幼苗期(10月)比铜藻更具生长优势,在快速生长期(1月)二者相差不大,在成熟期(4月)生长劣于铜藻。大部分条件下铜藻体内的氮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高于裙带菜。在实验过程中铜藻比裙带菜更具生长优势,且在自然条件下裙带菜的生长环境劣于漂浮型铜藻,因此本研究判断漂浮型铜藻对裙带菜养殖会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裙带菜常温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外都在进行养殖,苗源急需解决。室内常温育苗的办法是可行的,通过试验证明,只要掌握好裙带菜的采苗技术和在配子体、孢子体培养时期控制好海水温度,光线和营养盐等条件,是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为了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室内常温育苗的方法有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裙带菜的养殖加工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燕 《海洋科学》1998,22(3):15-18
裙带菜(Undariapinnatifida)属褐藻门,褐子纲,翅藻科,裙带菜属。目前已经发现的本属有3个种:无肋裙带菜(U.peterseniana),叶囊裙带菜(U.undari-oides)和裙带菜(U.pinnatifida)[2]。前两种只在日本某些地区有少量的养殖,后一种因为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被广泛养殖。裙带菜是北太平洋的特有种,由于船舶运输使附着在牡蛎壳上或存在于压舱水中的配子体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地区,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法国、英国[5]、新西兰[4]和澳大利亚发现了裙带菜。这些国家的学者对这个新来种的分布与生态进行了调查,以确定它是否威胁当地海藻的生长。虽然Castric-F…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93年进行的水文、化学、地质、生物等专业20多个项目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塔角海洋倾倒区启用两年后的环境现状,以及倾倒活动对海区环境、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来,塔角海洋倾倒区及其附近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但未影响厦门港主航道;由于海区水动力条件好,倾倒区一带水质基本正常,与邻近海区比较,相差不大;因疏浚泥富含有机物,与倾倒前比较,倾倒区底质硫化物增加115.6×10-6(m/m),表明底质已受到有机污染的影响;倾倒活动对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大,倾倒区内生物种类明显减少,棘皮动物的反应最为敏感,仅分布于倾倒区外。本文还提出了该倾倒区今后使用及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双壳贝类同化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涛 《海洋科学》1998,22(4):46-50
通过研究双壳贝类同化率和环境因子的关系,探索最适养殖环境,可以为人工控制条件养殖双壳贝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判断一个海区对双壳贝类养殖的适宜情况,为选择适宜养殖海区及确定养殖模式提供依据。双壳贝类除了对海区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贝类饵料有影响外,对生物沉积也有重要作用。双壳贝类通过滤水作用摄食海水中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又通过排粪作用(假粪和粪便)和排泄作用把废物排入海中,从而影响海区中营养盐的组成和分布,严重时造成局部海区富营养化,成为引发赤潮的一种诱因。双壳贝类排粪量的多少与同化率高低有关。因此,双壳贝类…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裙带菜配子体与温度关系的研究,在三十年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它关系裙带菜的发生、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因此日本的海藻养殖学家先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试图对人工增殖、养殖提供理论根据,并阐明夏季裙带菜在微观时期的生活状况。以往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曾有日本的木下虎一郎(1933)、斋藤雄之助(1956)和任国忠等(1963)都进行过专门的工作。此外,日本的木下及柴田(1934)、川名(1937)、高山(1938)、木下及石粟(1940)等人还研究过裙带莱孢子放散期的温度与产量的关系。通过这些研究大体了解裙带菜配子体的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北部沿海,大部分海区水质贫瘠,养殖贻贝(Mytilus edulis)单产较低,这给发展贻贝养殖带来某些困难。为了探索这类海区的生产潜力,1977年7月至1978年9月,我们选择山东胶南县(氵贡)口湾泊里公社海带养殖场,作为高产试验田进行试验。多年来,群众在这一海区养殖贻贝产量都较低,亩产仅有3,000—4,000斤(4台架子为1亩,每台50米长)。在进行小面积试验(4亩)的同时,我们亦搞大面积养殖,在45亩海面上,平均亩产净贻贝9,984斤,比原来群众养殖(以4,000斤/亩为基准)增产149.6%。从1977年9月包苗到1978年3月收获,生长期为了个月。试验了不同水层、包苗日期、包苗数量、不同长度的养殖苗绳对增产的关系,对贻贝生长、性腺发育、风浪和水温对产卵的关系,也进行了定期测定和检查。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东海中鹿岛生态养殖区水质现状,于2017年6月对该海区开展了水质调查,结果表明,中鹿岛海区NH_4~+-N含量、NO_2~--N和NO_3~--N含量的总和、PO_4~(3-)-P含量、pH、盐度和温度的最大值分别为0. 395±0. 011、0. 016±0. 001、0. 029±0. 000 mg/dm~3、8. 21±0. 00、32. 53±0. 05、25. 07±0. 16℃。选取改进内梅罗指数对中鹿岛海区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区整体水质较为清洁,海区内侧水质水平分布差异显著(p 0. 05),存在明显的分块,其原因可能是由水产养殖活动分布格局引起;对改进内梅罗指数进行水层间方差分析的置换检验表明,改进内梅罗指数在水层间差异不显著(p 0. 05),间接说明海区水体垂向交换能力较强,有利于底部营养物质的交换,对于天然饵料的生长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7年1—12月连续12个航次对深澳湾内网箱养殖区、太平洋牡蛎养殖区以及龙须菜-太平洋牡蛎混养区域等不同养殖水体每月一次的监测结果,分析了该养殖海区NH4-N、PO4-P等主要水化因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对深澳湾水体进行了水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深澳湾水域NH4-N、PO4-P的空间变化情况与地理位置和养殖活动有着很大的关系。湾外的S1站由于具有良好的水体交换条件,因此调查期间S1站的NH4-N、PO4-P在整个海区均为最低值;网箱养殖区的S5站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较大,故该水域的NH4-N、PO4-P在整个海区内最高;S3站的低NH4-N、低PO4-P与其所养殖的龙须菜对营养盐的吸收有关,而同样是龙须菜养殖区的S2站,由于其所处位置水体较浅且正好位于两股海流的汇集处,水动力条件较好,因此S2站的NH4-N的含量较S3高一些。NH4-N、PO4-P的时间变化主要与养殖活动的季节性有关,如在龙须菜生长旺盛的春夏季节,水体中的NH4-N、PO4-P就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在9—11月,整个海区内的养殖以太平洋牡蛎与石斑鱼为主,因此这一季节的高氨高磷主要与养殖过程中的投饵有关。DIN组成中以NO3-N为主,占到了DIN总量的73.5%,其次是NH4-N,为21.0%。在整个调查期间,深澳湾整体水质良好,5个站点均达到了国家海水水质二类标准,12个月份中有9个月份的DIN和PO4-P达到了国家二类水质要求。营养状态质量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深澳湾养殖区各个监测站位的海水营养状态综合指数均处于2—3之间,属于P限制型中度营养。  相似文献   

13.
缩短栉孔扇贝养殖周期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被人们誉为海珍品。据我们试验,缩短栉孔扇贝养殖生产周期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选择好的海区 通过六个养殖周期的实践证明,栉孔扇贝生长速度的快慢与海区环境条件有重要关系。理想的海区包括: 1.海区潮流要畅通,受大风、浪影响较少,流速选择在0.25—0.5米/秒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5年5月到9月对象山港海域五个航次的监测结果,对象山港海域水体和底质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区水体和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含量较高,水质恶化严重;海产养殖是造成本海区营养元素超标的主要因素,也是控制营养元素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广东南澳岛近海是我国龙须菜养殖的重要基地。为了探究龙须菜养殖对藻华防治的贡献,分别于2016年3月、5月和6月在广东南澳岛北部海域不同养殖功能海区进行采样,研究龙须菜养殖前后海水中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的变化,分析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对有机营养盐的水解利用,探讨龙须菜养殖对浮游植物竞争利用营养盐和生长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海区水质较清洁,无机氮磷含量较低,春季至夏季,随着龙须菜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DIP)浓度不断下降,至6月南澳海区成为磷限制海域。在5月龙须菜生长高峰期,龙须菜养殖区和龙须菜鲍鱼混养区的DIP浓度显著低于鲍鱼区和非养殖区,龙须菜养殖区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亮氨酸氨肽酶(leucine amino peptide,LAP)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活性显著升高,表明龙须菜养殖区浮游植物受到较为明显的营养胁迫。而龙须菜收割后,该养殖区的叶绿素a含量则显著上升,甚至高于其他区域。该结果表明在南澳岛海域,龙须菜养殖通过营养竞争关系(尤其是磷)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大规模龙须菜养殖可能有助于抑制有害藻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据2001年7、10月2个航次对厦门西港水产养殖海区沉积物中16种优先监测的多环芳烃含量及3种多环芳烃降解菌的数量进行研究,并与厦门西港及其邦近海战非养殖区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养殖区沉积物中能检测出的多环芳烃以4~6环的为主,并且含量明显高于非养殖区.在养殖海区的沉积物中检测出的苯并(b)焚蒽、吲哚芘和苯并(ghi)苝等没有最低安全值的高分子量多环芳烃将直接威胁养殖水质和生物的安全.3种多环芳烃(菲、焚蒽、苝)降解菌数量的最低值都出现在养殖海区,而这3种多环芳烃含量的最高值也均出现在养殖海区.在非养殖区的3个站位的沉积物中,这3种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其降解菌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作者针对沿芹海域水产养殖区多环芳烃污染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生物修复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拓展养殖空间,发展开放海区鲍养殖产业,在福建兴化湾新开发海区进行了抗风浪养鲍新技术的研究,对开放海区与传统遮蔽养殖海区、延绳式PVC管养技术与传统筏架式筐养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19个月的养殖,开放海区PVC管养组鲍的日均增质量以及成活率分别为(106.41±5.33)mg/d和82.75%,显著大于处在开放海区和遮蔽海区的2个筐养组(P<0.05).冬春季为鲍的最佳生长时期,其日均增长表现为PVC管养组大于筐养组(P<0.05);开放海区大于传统遮蔽养殖海区(P<0.05).养殖器具的污损生物附着量则表现为所有筐养组均显著大于PVC管养组(P<0.05).夏秋季采用水下延绳式PVC管养模式还能有效地避免高温、污损生物和台风的侵袭与危害.  相似文献   

18.
于2013年3月至12月,对滨州北海新区渤海近岸,水源输送带和养殖水域进行取样分析,并依照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探讨污染物来源及对该海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H、溶解氧、石油类,锌,镉和汞等指标未见有超标位点,而无机氮,磷酸盐(PO4-P)和COD在各采样点具有不同程度超标,重金属离子(铜和铅)在各个月份部分位点有超标。研究认为北海新区水源输送带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较多,污染程度随月份具有一定规律性,无机氮和PO4-P导致的水质富营养化明显,部分位点需要重点控制重金属污染,建议建立合理的水质监控和调控机制,优化养殖品种,控制养殖密度,以实现水产养殖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张亦陈  高江涛  张喆  姜鹏  秦松 《海洋科学》2007,31(12):64-68
研究了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对除草剂草丁膦的敏感性以及温度对草丁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裙带菜配子体对草丁膦敏感;统计学分析得出了草丁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裙带菜配子体的半致死浓度(LD50)及95%可信限;温差达到10℃时,相同处理时间各组内不同处理温度样品的LD50之间呈现显著差异,第6天的LD50由10℃组的15.78 mg/L降为20℃组的11.56 mg/L和25℃组的10.33 mg/L。研究发现可以尝试采用草丁膦作为裙带菜配子体遗传转化的选择试剂。  相似文献   

20.
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节水、省地、环保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外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动态变化反映鱼类养殖生长环境状况,氮磷收支规律反馈养殖系统是否具有高效性,二者可评估特定养殖生物在特定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效果。为了了解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变化与氮磷收支规律,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一龄与二龄)红鳍东方鲀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质、鱼体及饲料中氮、磷的定期采样,计算氮、磷的输入与输出量,比较了系统水质变化与氮磷收支规律。结果显示,一龄和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分别在投喂后2、4、10、14 h和2、4、14、18 h出现营养盐浓度高值点,建议针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需对不同时间段进行水质重点监测,主成分分析表明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参数可作为红鳍东方鲀循环水养殖水质的指示因子。一龄和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中用于鱼体生长发育的氮元素分别占总输出的25.16%和28.41%,用于鱼体生长发育的磷元素分别占总输出的47.37%和51.66%,二龄的红鳍东方鲀养殖系统与一龄养殖系统的氮磷吸收率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实际生产中可通过增加二龄红鳍东方鲀专用饲料蛋白质与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