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597年3月15日,丹麦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在汶岛做了最后一次天文观测,就永远告别了他曾经生活工作过二十一年的传奇小岛。第二年,他完成了《新天文仪器》(Astronomae instauratae mechanica,1598)一书,用文字和插图,记录了曾在汶岛天堡和星堡两座天文台中使用过的17件天文仪器。其中有一幅关于墙式象限仪的插图。墙式象限仪是第谷最常用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它安装在一面正南北向的墙上,黄铜制成的四分之一圆周,半径超过6英尺,刻度精确到10”。圆弧上装有一个观测天体用的瞄准器,左侧(南面)墙壁上有一个观测孔,瞄准器正是通过这个观测孔来观测天体的高度。圆弧内,第谷在象限仪旁,手指观测孔,脚下趴着忠实的猎犬,他身后墙上壁龛里,陈列着一个精巧的天球仪,壁龛两旁,分别挂着赞助人——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二世(FrederickII)和王后索菲亚(Sophia)肖像。  相似文献   

2.
1609年,开普勒在确定地球轨道、获得面积定律以后,要进一步研究火星运动。当他用第谷的10个观测数据来模拟一个火星的偏心圆轨道时,发现出现了8′的误差。开普勒坚信第谷的观测资料不可能存在这样大的误差,看来问题出在把火星轨道看作偏心圆。  相似文献   

3.
第谷·布拉赫1546年12月14日诞生于北欧古城斯科纳的一个贵族家庭,斯科纳今属瑞典,但当时属于丹麦。第谷的叔叔膝下无子,第谷在孩提时代过继给叔叔。叔叔很富有,7岁时对他进行启蒙教育,13岁上送他到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哲学,一心想将他培养成为政治家。  相似文献   

4.
第谷环形山     
第谷环形山图1第谷环形山及其附近地区这是月球表面最著名的环形山之一。它位于月球南部的山岳地带,中心的近似位置为:43os,11”W。第谷环形山是人们观测得最多的环形山之一,直径约85公里,深4850米左右。环形山底部有比较复杂的中央峰群,高达1600...  相似文献   

5.
一句话新闻     
《天文爱好者》2008,(11):16-16
2008年9月27日夜,LAMOST在调试中一次观测得到1000余条天体的光谱开始,到至今的调试观测中,LAMOST都不断地获得每次约2000多天体的光谱。用于调试观测的天体一般是亮于17等,光谱是在无云观测夜曝光至少5分钟后获得的。与国际上迄今最多一次观测只能得到600多条天体的光谱相比,LAMOST已经成为世界上光谱观测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相似文献   

6.
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的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的观测特征和天体测量特征,依巴谷卫星在短期内同时测定大量高精度的恒星位置,自行和视差等五个天体测量参数以及星等和色指数,依巴谷星表和第谷星表为建立高精度的光学参考系,为研究恒星的起源,演化,分布,质量,大小和光度等,为研究双星和聚星的分布和运动,为研究星系运动和星系动力学提供了大量的高精度资料,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爱好者观测:观测这几个星团都不难,其中M44在一般的观测条件下用肉眼就可以看见,能否肉眼看见M44甚至被许多人作为天气状况好坏的评判标准。其余三个在良好条件下用肉眼也能看到,如果用7×50双筒望远镜,观测就更容易了。M50的历史和性质:M50可能在1711年前就已经被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了,这是根据他儿子的记录。梅西叶本人则是在1772年独立发现了它。此外,波德(Bode)在1774年也独立观测到了它。  相似文献   

8.
1998-19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观测研究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果,概要介绍了在此期间目视观测,雷达观测,航空观测,气球观测,卫星安全检测星撞击月球和月球钠尾观测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苍凉西部,壮丽日食。2008年8月1日,笔者有幸在我国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鸳鸯池水库边,观测了生平的第一次日全食。其实在今年5月号杂志的“观测攻略”系列文章中,笔者就已经对日食观测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不过,事实上笔者此前从未观测过日全食,文中的内容主要来自于别人的观测心得,以及自己在天文观测上的总体经验。而这次,笔者经过精心规划,终于成功观测了自己的第一次日全食。其中的一些观测体会,以及观测成果,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在乌鲁木齐天文站25米天线上进行的脉冲星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连生 《天文学进展》1997,15(2):169-172
1996年1月,由北京天文台、北京大学、乌鲁木齐天文站组成的研究小组完成了乌鲁木齐天文站25m天线的脉冲星观测系统,取得了一些脉冲星的观测结果。共成功地观测了8颗脉冲星,得到4颗脉冲星的轮廓图;还观测到PS1133+16的反常模式。乌鲁木齐天文站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脉冲星观测基地。  相似文献   

11.
严格论证了在对空间或地面目标的定位中,利用伪距测量观测模型的几何因子大于用台站间一次差分观测模型的几何因子.此外,台站间完全差分测量观测的定位精度优于不完全测量情形的定位精度.这些结果给人们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何种定位方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远程观测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观测技术。与传统的天文观测方式相比,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5年12月25-26日我们在北京利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首次成功地对土星及其卫星实施了远程观测。本文详细地介绍了这次观测,并讨论了在目前国内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下,实现远程观测的技术方法和难点。最后展望了远程观测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期9天的美国西南部重要观测基地之旅中的前4天,我们几乎一天换一个地方,参观了我系有观测时间的几处天文台。而后面的5天,我们则在阿帕奇波因特天文台(Apache Point Observatory,以下简称APO)驻扎下来。在参观APO之余,我们用APO的一台3.5米望远镜完成课程观测项目,积累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经验。  相似文献   

14.
进入四月,除土星以外,其他几颗经典行星的观测条件都不太好。传统的春季观测目标,天琴座流星雨将在四月下旬迎来极大,但观测会受到月光的干扰。此外,春季星空的主要星座和著名深空天体也进入了不错的观测时段,包括狮子座、室女座、大熊座中的主要亮星,以及分布于其中的许多河外星系。无论你是目视或是照相观测,月初的几个无月夜都将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台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介绍了1991年上海天台VLBI观测概况。列表给出观测日期、时间、持续时间、所用记录终端、观测组数、记录磁带数、观测源数、成功率和参加观测台站等。  相似文献   

17.
开始观测 首先,在选定的观测地点摆放好观测所需的物品,做好观测前的准备工作,躺好后开始进行观测。流星雨标准观测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及快速反应,所以在观测过程中请不要听音乐或做其他过于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在正式开始标观前,你还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18.
彗星动态榜     
最新发现: 2008年5月发现并命名了6颗彗星。 2008年5月2日A.Boattini报告他在进行Catalina巡天项目时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彗星得到了许多观测者的证实,A.Hale目视观测到的亮度为13.4等,编号为C/2008 J1 (Boatti—ni),初步观测得出的轨道显示彗星已于2008年3月17日过近日点,  相似文献   

19.
望远镜自动化观测编排是望远镜观测控制系统实现自主观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云南天文台40 m射电望远镜需要对观测目标制定中长期和短期纲要.目前对短期目标的纲要编制,主要依赖观测人员根据经验手动实现,这种方式不仅低效耗时,更有可能导致结果明显偏离最优观测方案,不能充分利用望远镜的观测时间.使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分析40 ...  相似文献   

20.
吴光节  张周生 《天文学报》2003,44(2):156-165
中国古代有着大量的对于流星和流星雨的观测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以前。在这些珍贵的记录中,不仅有对于流星的一般描述,而且还有一些至今不能完全理解的特殊流星现象的记录。基于现代对电声变换流星声、流星体的螺旋线形运动、流星的颜色变化和流星的分裂等等的研究,列出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可以查找到的有关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是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今天的研究仍有实用价值。对电声变换流星声的报道,只是近20年来,才确立了的并非是观测者的臆想。流星的现代彩色照相观测,更真实地记录和展现了其他的特殊流星现象和它们的发生与演变。这些古代记录与现代的流星观测的对比,可以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