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天文方面呈现为“物候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等等,曾在历史上长期并存使用,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现象与民族的迁徙紧密联系,早期的越人和羌人迁徙云南,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是新石器时期。大规模的迁徙意味着文化的迁徙,迁徙可促进文化的发展,也可使文化倒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能否与外界进行交流,吸取先进的成分来发展自己。认同他人的某些传统内容,也会形成地域性的共同文化现象,除历法外,鼓文化也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  相似文献   

3.
十月历在历史上的存在,已有彝文文献的发掘证据,并可从中窥视其演变脉络。原是1年分成阳年和阴年两半,以五行循环2次或以十兽纪月;继而改以五行代表三季,每季含阳和阴2个阳历月分;受汉族农历影响后,再把五季改造成四季,吸收十二生肖纪日纪年,改以数字纪月,为过渡到改行十二月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傣族历法是自成体系的阴阳合历,其中的干支纪日纪年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与汉族历法有渊源关系,既保留有古汉语的读音,又继承着称为“母子”的习惯,对其由来,以往的一些讨论并未得到圆满的解释,本文从迁徙的角度提出,傣族历法中的干支等内容,是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带入今云南傣族地区。  相似文献   

5.
彝族十月历新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月历在历史上的存在,已有彝文文献的发掘证据,并可从中窥视其演变脉络,原是1年分成阳年和阴年两半,以五行循环2次或以十兽纪月;继而改以五行代表五季,每季含阳和阴2个阳历月分;受汉族农历影响后,再把五季改造成四季,吸收十二生肖纪日纪年,改以数字纪月,为过渡到改行十二月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 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纪,而后逐渐扩展开来,十月历渐渐被淡忘。但是,转向完全使用农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直至1950年还没有完成这一转变过程,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极端缓慢,交通困难,很少与外部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史记—历术甲子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次沅 《天文学报》1996,37(1):105-112
〈史记-历术甲子篇〉给出了一个76年周期中各历年的年首,月数的冬至,但由于没有推大小月,闰月和24节气方法,仍得不到完整的历谱,本文分析了〈历术甲子篇〉的基本条件,由此出发推导出原文的全部数据,分析原文的数学逻辑,同时发现原文所置的闰年也同样符合这一方法,本文探讨同样原则设想了置大小月,置24节气,置闰月的方法,这样方可得到完整的历谱,本文还对〈历术甲子篇〉的实用性和误差进行了讨论,指出简单易行的  相似文献   

8.
〈史记-历术甲子篇〉给出了一个76年周期中各历年的年首,月数和冬至、但由于没有推大小月。闰月和24节气的方法。仍得不到完整的历谱、本义分析了〈历术甲子篇〉的基本条件,由此出发推导出原文的全部数据.分析原文的数学逻辑,同时发现原文所置的闰年也同样符合这一方法.本文按同样原则设想了置大小月,置24节气,置闰月的方法,这样方可得到完整的历谱.本文还对〈历术甲子篇〉的实用性和误差进行了讨论.指出简单易行的改进方法.并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某些原则提出批评。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早在东汉就明确发现了月亮运动的迟疾现象,在隋代以前的六部历光(乾象历,景初历,元嘉历,大明历,正光历,甲子元历)中就列有月行迟疾的有关数据。在本中对这些数据的精度进行了初步分析。计算表明,它们与利用克普勒方程运算得到的数据之间的均方偏离为0.3古度左右。利用这两类数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其均方偏率也只有0.4古度左右。它们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按近点月日期的平均值更为接近,其均方偏离只有0.2古度左右,表明这些数据是当时月亮平均运动的反映,显示了当时人们对月亮运动的观测精度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六部历法中推求月亮运动的方法会产生较大积累误差,与现代月亮日行数据比较可短,在一个近点月左右的时间内,这种积累误差最大值有时可达8古度左右。  相似文献   

10.
历书是历法的民用本.考察了明嘉靖六年(1527年)<大统历>历书,根据历书所颁朔日和节气时刻,以及先期恢复的<授时历>和<大统历>推步术,并利用现代天文历算结果,可考校得出:(1)历书所载朔日和节气日期、时刻确由<大统历>推得;(2)<大统历>与<授时历>推步结果存在差异,推朔平均差33.35 min或34.93 min,推气平均差86.40 min,且两者均有差1日现象;(3)<大统历>与现代推算合朔时刻的平均误差为24.50 min或44.03 min,与现代推算节气时刻的差平均为1.25 d,若扣除太阳中心差则节气推步的误差将减少到86.40 min.  相似文献   

11.
论彝族新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彝族在一年内要过两次新年,是源于传统的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中原始的阴阳观念,上半年1至5月为阳年,下半年6至10月为阴年,十月历的创立原是以观测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基础,参照北半星座的斗柄指向,制定每月36天、10个月360天、剩余5至6天安排过新年的太阳历。本文对北斗星座存在着岁差和自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证明其不可长期定季节。十月历的原貌应是观测太阳达到北,南回归线时,分别以夏至日、冬至日作为阴  相似文献   

12.
傣族历法是自成体系的阴阳合历, 其中的干支纪日纪年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与汉族历法有渊源关系, 既保留有古汉语的读音, 又继承着称为“母子”的习惯。对其由来, 以往的一些讨论并未得到圆满的解释, 本文从迁徙史的角度提出, 傣族历法中的干支等内容, 是其先民从中原迁徙而带入今云南傣族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历法,《尚书尧典》中云:"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它是指用日、月、星等天文现象来描述、认识时间。在古代天文学中,中国传统天文主要做的就是历法,历经朝代更迭,共制定了102部历法。清朝最后颁行的历法名为《时宪历》,从字义上看就是以时为法,可见历法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论彝族新年     
彝族在一年内要过两次新年,是源于传统的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中原始的阴阳观念,上半年1至5月为阳年,下半年6至10月为阴年。十月历的创立原是以观测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基础,参照北斗星座的斗柄指向,制定每月36天、10个月360天、剩余5至6天安排过新年的太阳历。本文对北斗星座存在着岁差和自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证明其不可长期定季节。十月历的原貌应是观测太阳达到北、南回归线时,分别以夏至日、冬至日作为阴年和阳年的开始,冬天的新年十月年占有4天余日,夏天的新年火把节占有1至2天余日。  相似文献   

15.
窦忠 《时间频率学报》1996,19(1):108-116
通过对古天文研究中用到的月亮历表的特点及制作方法的分析,认为Chapront的半分析月亮历表在大时间尺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合古天文研究的应用.在此理论基础上,制作了一个简化的、实用的月亮历表.该历表与Chapront的历表在1500B.C.~2000A.D.的黄经系统差在1.5″之内.为应用方便,给出了简化历表所用的月亮参数的高次表达式、傅里叶系数表及一个算例,读者可据此编制自己的计算月亮位置的程序。  相似文献   

16.
作者曾在“(史记历术甲子篇)探讨”一文中分析了〈甲子篇〉的数学逻辑,提出推算完整的《甲子篇》历谱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现用计算机排算了一个76年周期的(甲子篇)四分法历谱以及同一时期的(太初历)八十一分法历谱,并与汪曰桢,陈垣的历谱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在简说汉代畴人与历法天仪故事里,于本文中篇,将向大家聊一下汉代中、后期两部著名的历法《太初历》与《三统历》。以及其历法主编落下闳与刘歆等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一星漫三国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而天历测星畴人,则飘落各方,为所栖身之国提供推行天文律历之术。蜀国使用后汉四分历:魏国早期也使用此历,后改用景初历:吴国使用乾象历(上次聊六介绍的刘洪那部优秀的历法《乾象历》,在东汉末期的时代并没有被采用,竟被冷遇了四十多年后才在三国时期的东吴得以颁行)。  相似文献   

19.
阿昌族有独立的语言而没有文字,是否有传统的天文内容,过去还未有人进行发掘。我们首次从实地调查的结果得知,阿昌人中流传的对宇宙的解释,属于天文学发展初期的认识。大约从明朝改用农历后,还保留有4个传统节日和部分原始信仰。从六月火把节和十月会街节推断,其原用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的“十月太阳历”,两个节日是源于“十月历”的冬夏两次过新年。崇拜太阳而不崇拜月亮可作为旁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古代历法中推求合朔和朔日夜半时的太阳位置算法。这些历法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按日月为平运动,考虑了月亮的不均匀运动和考虑了日、月的不均匀运动来计算太阳位置。合朔等时刻的太阳位置在《皇极历》之前推求的一直是赤道位置,自此部历法开始推求的是黄道位置,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古代历法日月运动不均匀的改正主要是考虑了由椭圆运动引起的中心差。在探讨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改正时,主要讨论了《皇极历》、《大衍历》和《会元历》,宋代的《会元历》不论在总体上或细节上都大大超过了《皇极历》和《大衍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