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本刊讯(覃鹏,赵兴国)近期,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在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铜矿田发现辉钼矿,钼最高品位达2.8%,引发赞比亚谦比希盆地甚至整个铜带省成矿作用、规律及地质找矿方向的新一轮思考。  相似文献   

2.
赵兴国 《地质与勘探》2010,46(1):183-190
谦比希铜矿床产于中南部非洲赞比亚-刚果(金)铜钴成矿带内,为该成矿带内一典型的铜矿床。为了建立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并寻找该类矿床,本文从区域地层、区域构造、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等方面着手,对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床勘探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并与国内同类型大型-超大型矿床在矿床建造、后期改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该类型矿床在成矿时-空分布、容矿岩石、控矿构造、成矿条件、矿床的后期改造方面的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3.
张东红 《地质与勘探》2013,49(3):577-588
沉积型铜矿作为重要的铜矿类型之一,一直是工业界找矿和开发的重点。中非铜(-钴)矿带是世界著名的巨型沉积型铜矿带之一。赞比亚谦比希铜矿是我国企业在非洲矿业开发的成功典范项目,其矿体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新元古代加丹加超群的下罗恩组地层控制,含矿岩石为下罗恩组下部的含矿泥质页岩、砂岩。本文通过对谦比希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岩-成矿规律的详细研究,揭示了其含矿地层和矿体明显受古沉积环境、基底形态的控制;成岩-成矿过程经历了海侵-海退过程,沉积古地理环境为滨浅海蒸发背景。赞比亚铜带省和西北省拥有巨大的资源和找矿潜力,未来必将吸引更多投资。  相似文献   

4.
谦比希铜矿位于中部非洲沉积型铜(钴)矿带上,是赞比亚铜带省上典型的沉积型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岩性岩相变化及矿体中矿石矿物分布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矿床的原始沉积环境为滨浅海相,同时指出该类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非铜钴成矿带是全球重要的铜资源产地和最大的钴资源产地,其中赞比亚成矿带内90%铜(钴)资源蕴含于赞比亚铜带省的沉积型矿床中.本文选取铜带省中部谦比希盆地内穆旺巴希铜矿、谦比希西铜矿和谦比希东南铜钴矿为研究对象,对矿床(体)赋矿层位开展岩相学、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研究,分析其物源区组成和构造环境,探讨铜钴成矿地质背景.岩相学特征表明,赋铜(钴)地层岩性主要为敏多拉组砂岩、细砂岩和基特韦组页岩、粉砂岩、板岩、石英岩等.稀土元素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和铕负异常特征.成分变异指数(ICV)与化学蚀变指数(CIA)的研究表明源区未遭受强的沉积物再循环及化学风化作用,从穆旺巴希矿床、谦比希西矿体到谦比希东南矿体,含矿地层风化作用逐渐减弱,沉积环境由温暖、湿润气候向寒冷、干燥气候转变.岩石地球化学判别图解显示含矿地层物源主要为长英质沉积岩和火成岩,构造性质长期处在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次之的环境中.其中含钴的基特韦组地层的物源中可能伴有少量镁铁质成分的加入,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环境.综合区域成矿年代学研究,中非成矿带铜钴成矿具有多期性,地层物源属性、沉积成岩期的氧化-还原环境以及区域构造事件最终导致了赞比亚成矿带铜钴成矿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谦比希铜矿床为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盆地北部的一个超大型矿床。通过对谦比希铜矿西矿体勘查资料特别是近些年矿区深部勘查最新的新成果的分析整理,系统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进而分析了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其结果表明:已探明的西矿体中部长约1300 m,沿倾向最长延深约1800 m,矿体厚度3~40 m,平均品位2%,保有铜金属50万吨,矿石类型主要为硫化矿和氧化矿,并以原生硫化矿石为主。研究认为:矿化主要受地层岩性、盆地的基底构造形态、古地理环境等因素控制,其成矿规律表现:(1)矿体在下罗恩亚群的板岩和片岩中呈层状产出;(2)西矿体主体和主矿体一样,主要发育在大的基底凹陷部位,且品位较高、厚度较大的矿段往往与盆地边缘的次级凹陷有关,而地表和浅部把西矿体和主矿体分开的“古代山”是隐伏的基底花岗岩隆起区域,在这个基底隆起区域的上覆地层沉积厚度小,矿体变薄甚至尖灭;(3)矿化分布具垂向分带和水平分带规律,并与沉积相变化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该矿床下步的勘查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恩菲与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签订赞比亚谦比希主、西矿体500米中段无人驾驶电机车运输项目合同,这是我国无人驾驶电机车控制技术首次在海外工程中得到实施应用。据介绍,无人驾驶电机车运输技术及装备是中国恩菲核心专长技术的重要组成,该技术适用于所有地下矿山,特别是大水、高岩爆、高海拔的特殊矿山地下开采。无人驾驶电机车运输电控系统适用于多列编组、单  相似文献   

8.
发育在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下盘与西矿体底部小矿体的底盘的脉状铜钼矿化,切穿并交代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的下罗恩亚群底部岩层并切入矿化板岩(LOS)内。根据其穿切关系可划分出4组:Ⅰ组为石英-方解石脉(未见有矿化);Ⅱ组为石英-石膏-方解石(钾长石)脉;Ⅲ组为石英-钾长石(方解石)脉;Ⅳ组为方解石-石英脉均含斑铜矿和少量辉钼矿。辉钼矿Re-Os年龄测定:Ⅱ组为(503.6±6.9)Ma~(508.5±7.1)Ma,Ⅲ组为(502.7±6.9)Ma~(505.4±6.9)Ma~8.0 Ma,Ⅳ组为492.1 Ma~(491.0±7.2)Ma~8.8Ma;表明矿化发生于晚寒武世,并可能持续了10Ma。谦比希铜矿床铜钼矿化年龄与中非铜矿带的其他矿床构造期后脉系的年龄一致,尤其是与赞比亚西北省的变质热液脉型铜金矿Kansanshi的成矿年龄一致。表明Damaran-Lufilian造山带中的矿床在约500Ma前后有一次重大的矿化叠加事件,可能导致了矿床的局部矿化富集,以及新的矿化元素的带入。  相似文献   

9.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床为典型砂页岩沉积-变质型铜矿床。近年生产探矿过程,发现局部含有钼矿化叠加,为该地区的深入找矿与扩大远景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东南矿区钼矿化进行系统的地质调查,显示其矿化特征:东南矿区钼矿化位于基底隆起部位下罗恩亚群内,呈脉体切穿并交代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的下罗安亚群底部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或充填于矿化板岩(LOS)内滑动虚脱部位。根据其分布切穿关系,矿区出现的脉可分四组,除A组脉形成的剪切带中未见有矿化,其余三组脉体中均出现有钼矿化。脉体厚度为0.1~1.5m,钼矿化范围较局限,连续性不好。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鳞片状结构。矿石构造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局部形成稠密浸染状、菊花状或团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和斑铜矿,次为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硬石膏、方解石、钾长石。围岩蚀变表现为硅化、云英岩化、硬石膏化、碳酸岩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通过与该区域附近层状铜矿化及同类型矿床对比研究,认为谦比希东南矿区脉状钼矿化,应为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卢弗里安构造-热事件的晚期,受造山运动影响,早期结晶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内成矿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富集,形成热液脉型叠加于早期层状铜矿之上,该矿化过程具有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
王庆文 《吉林地质》2013,(3):19-22,53
铜带省(Copperbelt)铜矿床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上,该带是世界上大的成矿带之一,因其丰富的铜矿资源和高的铜产量而闻名于世。在该铜矿带集中了世界上很多大的砂页岩型铜矿床,均赋存于姆瓦群和加丹加超群中固定的、稳定的沉积层位中,其铜矿资源储量较大。本文在介绍该矿带上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控矿因素、矿床类型及找矿潜力,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及地质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赞比亚西北省发现IOCG碳酸岩型铜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IOCG碳酸岩型铜矿床世界罕见,中国尚未见报道。最近,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在赞比亚西北省卡森帕市希富玛村附近发现并查明一个中型碳酸岩型铜矿床,将其命名为希富玛铜矿床。此矿床还具有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的特征,如矿石中铁氧化物(磁铁矿为主,少量赤铁矿)含量20%,有用金属以Cu为主,伴生有益组分有Zn、Co、Au、Ag、Mo、Cd,REE的含量也高,受构造岩浆带控制等。因此,希富玛铜矿床可称为IOCG碳酸岩型铜矿床。希富玛铜矿床位于中部非洲泛非造山带卢菲里安弧形构造带上。该带从北到南分为5个构造单元:加丹加坳拉槽  相似文献   

12.
谦比希铜钴矿床是中非赞比亚成矿带重要的超大型铜钴矿床之一,由主矿体、西矿体和东南矿体3部分组成,赋矿层位主要为下罗安亚群敏多拉组和基特韦组,岩性包括泥质板岩、泥质石英岩、板岩、石英砂岩等。现有资料对于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含钴矿物成因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也直接制约了对钴矿的成因认识及今后找矿方向。本次研究聚焦谦比希矿床中的富钴矿物,对该类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S同位素研究,通过查明谦比希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及成因机制,为今后区域上钴资源的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谦比希矿床中钴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其中独立矿物主要为硫铜钴矿和硫钴矿。在热液黄铁矿(Py2)和磁黄铁矿中,钴含量最高分别可达4.9%和1.5%,Co与Fe含量成反比关系且Co富集区域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硫化物中,说明Co取代Fe以类质同象方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此外,谦比希矿床热液期黄铁矿-磁黄铁矿的Co-Ni范围不同于夕卡岩型及其他几种成矿类型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结合前人对热液矿化期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研究,暗示富钴的成矿流体可能并非岩浆热液流体,而是中-高温的变质热液流体。西矿体斑铜矿和东南矿体磁黄铁矿δ34S值分别为6‰~6.9‰和7.2‰~12.6‰,表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是谦比希矿床还原性硫形成的主要机制,硫化物在经历了变质作用后δ34S值具有均一化。综合本文和前人已有研究,我们认为钴的主成矿期与卢菲利安造山作用密切相关,造山期中-高温变质热液使得钴、铜等金属元素再富集。NE-SW向挤压形成的褶皱枢纽及特定走向断层的交汇处等构造发育部位可以作为钴矿体的有利找矿地段,而热液脉中的黄铁矿-磁黄铁矿组合可作为区域上寻找钴矿体的矿物标志。  相似文献   

13.
《化工矿产地质》2011,(2):92-92
<正>2011年4月26日,新疆有色集团投资4.8亿元建设的30万t磷肥项目在阜康市奠基开工,项目投产后将填补新疆没有磷肥生产线的行业空白,改变新疆长期以来"多氮、少磷、缺钾"的化肥产业格局。该项目将于2012年建成投产,一期项目投产后,新疆有色集团将利用邻国哈萨克斯坦丰富的磷矿  相似文献   

14.
赞比亚谦比西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和疏干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及其对矿山防治水的影响。提出了与当地习惯做法不同的本中段为主疏干、放水工程非均匀布置的治水方案 ,以及保证方案得以成功实施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赞比亚姆蓬韦盆地位于著名的中非铜矿带上,邻近的谦比希盆地和卢安夏盆地内产出的矿床,在产出的构造部位上具有相似的特征。本文将姆蓬韦盆地与邻近盆地的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以该盆地典型矿床的含矿层位与区域上其它已知矿床有利成矿的岩相、岩性段进行系统对比,研究该区含矿层、相、位的变化情况,确定姆蓬韦盆地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赞比亚西北省希富玛铜矿床是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在"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取得的一个勘探找矿成果。文章基于Micromine三维矿业软件平台,建立了希富玛铜矿床地质数据库,并对矿体进行了地质解译及圈定,同时结合矿区的一个矿体,介绍了采用距离反比加权法进行资源量估算的原理和流程。  相似文献   

17.
张可  刘绍友 《地质科技情报》2013,(5):131-134,145
赞比亚-刚果铜矿带(中非铜矿带)是世界著名的沉积型铜矿集中区,带内分布着诸多世界级大型铜矿床。该铜矿带由赞比亚铜矿带和刚果铜矿带两部分组成,其中赞比亚铜矿带长约150km,宽约50km,主要分布于赞比亚铜带省和西北省,位于区域性的Lufilian(卢弗里安)褶皱弧东南端。加丹加超群构成了赞比亚铜矿带主要的沉积盆地,该盆地中的罗安组,特别是下罗安组地层是区内大多数铜矿床的主要含矿层位。沉积盆地中特定的氧化-还原分带和岩相分带决定了从盆地边缘到中心,矿物相由铁氧化物带到铜硫化物带再到黄铁矿带的变化规律,由此总结出铜矿床多产于距沉积盆地边缘10km左右的范围内。因此,越靠近盆地中心,所接受的成矿物质(物源)越少,且成矿环境越趋向于还原环境,多形成黄铁矿,不利于铜矿化。将以上控矿要素归纳为"盆"、"层"、"相"、"位",分别表示沉积盆地、矿化层位、沉积相及空间位置,并对其分别进行简要阐述,旨在为赞比亚铜矿带的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赛庭耐铜矿矿床类型为沉积岩容矿型,是目前赞比亚最大的铜精矿生产矿山。从矿区第一个铜矿化露头的发现,到一处大型铜矿床的雏形显现花费了70多年,经历了几上几下的找矿过程。其找矿过程可分为如下阶段:初期找矿阶段、RST阶段、英美公司阶段、开瓦拉公司阶段和第一量子公司阶段。新思路、新想法及新的钻探布置方式对本矿的最终发现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健 《地质与勘探》2018,54(3):634-644
砂(页)岩型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具有巨大的资源量和找矿潜力。本文总结了砂(页)岩型铜矿床的时空分布特点,然后选取该类矿床的典型——赞比亚砂(页)岩型铜矿床来探讨大型砂(页)岩型铜矿的控矿因素。本文系统论述了赞比亚砂(页)岩型矿床的地质背景,报道了赞比亚铜带省典型矿床卢安夏矿床黄铜矿Rb-Sr放射性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501±19 Ma,Sm-Nd等时线年龄为499.1±38 Ma,总结了赞比亚砂(页)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探讨了其成矿物质来源,认为赞比亚砂(页)岩型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云南永平水泄瓦场氧化铜矿嵌布粒度细,氧化程度高,精矿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对该矿采用浮选法进行选别。由于该矿石属于混合型,在浮选选别上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比较,最终拟定先对硫化铜矿和氧化铜矿进行混合浮选,然后用硫化钠对氧化铜矿进行多次硫化多次捕收的选别方案,采用该方案选矿获得了良好的铜精矿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