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部(长8-长10油层组)沉积特征与中、上部(长1-长7油层组)存在较大的差异。延长组下部沉积时,盆地西部和西南地区地形相对较平坦,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为主,碎屑岩中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组分含量较高;长7沉积期,沉积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盆地西缘、西南缘地区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拗陷幅度急剧增大,半深湖-深湖区范围可达10×10.4 km2以上,而且湖盆中心向西南迁移了几十公里,碎屑岩成分成熟度增高,岩矿组合具有显著的东西分异性。此外,从延长组凝灰岩的分布特征分析,长7底部沉凝灰岩分布稳定,为同期火山作用的产物,厚度由盆地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减薄至不发育。上述分析表明,长8沉积末期为湖盆沉积演化的重要转折期,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存在一次强烈的构造地质事件,火山活动频繁,为印支运动第一幕重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界线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秀芹 《地质学报》2009,83(8):1089-1096
针对延长组地层划分的争议,开展了延长组孢粉组合、岩石学特征、湖盆演化规律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8-长10地层与长1-长7地层差异显著。其中,长8-长10油层组沉积期,地势平坦,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发育,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中三叠世的重要分子Punct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含量较高;长7油层组沉积期深湖范围宽广,盆地西南、西部地区长7砂岩中石英含量明显提高,岩石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西缘和西南缘沉积体系也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演化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段地层孢子花粉含量相近,以具有晚三叠世色彩的Duplexisporites大量出现为特征。此外,在盆地西部、西南及湖盆中部地区,长7底部稳定分布的一套凝灰岩薄层,记录了同期的火山、岩浆活动等地质事件,为早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长7与长8之间地层界线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界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1—N21油藏Ⅺ、Ⅹ—Ⅸ、Ⅷ—Ⅵ、Ⅴ—Ⅰ油层组段沉积相特征、沉积体系展布及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砂西区块N1—N21油藏从下向上发育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整体为一套反旋回沉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砂西区块N1—N21油藏沉积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Ⅷ—Ⅵ油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构造高部位的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为该地区的主要储集体,Ⅴ—Ⅰ油层组发育的泛滥平原微相泥岩为该区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4.
野外地质露头为精细刻画沉积体内部结构、建立准确地下地质模型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剖面长7段为例,采用岩石学、野外露头沉积学方法,详细剖析了湖泊细粒沉积的岩相类型、特征、垂向组合及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延河剖面长7段发育平行层理细砂岩相、流水交错层理细砂岩相、浪成交错层理粉砂岩相、沙纹层理粉砂岩相、变形层理粉砂岩相、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相、块状泥岩相、水平层理(砂质)泥岩相、水平纹层页岩相9种岩相类型。在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基础上,研究认为长7段为远源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和浅湖-半深湖沉积,进一步细分出7类沉积单元,其中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较为发育,水下天然堤、远砂坝、席状砂发育规模较小,浅湖-半深湖沉积只在长72段下部发育,河口坝基本不发育,仅局部可见。对各沉积单元的垂向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识别出Ⅰ、Ⅱ、Ⅲ、Ⅳ 4类垂向分布形式,其中Ⅰ、Ⅱ组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长71、长73亚段,Ⅲ、Ⅳ组合主要分布在研究区长72亚段。剖面相分析表明,长7沉积期整体为一套先变细、再变粗的细粒沉积序列,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浅湖-半深湖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尕斯库勒砂西区块N1-N^12油藏Ⅺ、Ⅹ-Ⅸ、Ⅷ-Ⅵ、Ⅴ-Ⅰ油层组段沉积相特征、沉积体系展布及演化规律的综合分析,认为砂西区块N1-N^12油藏从下向上发育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一前缘亚相,整体为一套反旋回沉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砂西区块N1-N^12油藏沉积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布于Ⅷ-Ⅵ油层组的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及构造高部位的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为该地区的主要储集体,Ⅴ-Ⅰ油层组发育的泛滥平原微相泥岩为该区的区域性盖层.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其中陇东地区是延长组主要的产油区之一。充分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大量钻井和测井资料,针对研究区广泛发育的前积型地震连续强反射现象,开展地震地层对比划分、沉积演化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以湖泛期凝缩层对应的地震同相轴作为地层界面的对比标志,将研究区延长组中段划分出7个层序组,表现为震荡性湖退充填沉积特征,沉积单元呈透镜体依次向湖盆中心叠置,每个沉积单元均发育上部三角洲前缘、中部富泥斜坡和下部深水重力流的三段式沉积相组合,砂体主要分布在沉积单元的上部和下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本次研究成果与传统等厚地层对比方案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在顺物源方向,单井之间的小层连通性和叠置关系差异较大,其认识更符合震荡性湖退沉积背景,对油田勘探开发更具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张三  杨博  李廷艳  王慧玲  张振红  汪伶俐 《地质通报》2015,34(10):1964-1970
志靖安塞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以钻井取心观察为基础,结合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等因素,对长9油层组2个层段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发育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北部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在南部发育浅湖沉积。长92沉积期,湖盆范围较小,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湖岸线向北推进,湖域面积增大。从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研究区经历了沉积水体由浅变深的过程,并在长91顶部发育一套具有生烃潜力的高阻泥岩。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较有利的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渤南洼陷的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的沙河街组。沙河街期各时段沉积相的展布各具特征,并具清晰的演化序列。沙四早期以发育扇三角洲相为特征,分布于洼陷南部;北部边缘则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东部及西部均存在辫状河三角洲相;中部有盐湖沉积。沙四晚期以盐湖相发育为特征,主要占据湖泊深水部位,其周围依次分布半深湖、浅湖及滨湖亚相。此外,局部见及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沙三期是辫状河三角洲发育的全盛时期,主要分布于洼陷东南部,物源来自孤岛凸起。这些沉积长期来被认为是浊积岩,近期研究表明它们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构成了渤南洼陷最主要的储层成因类型,渤南洼陷绝大部分油气均储存在该类砂体中。沙三期湖泊相沉积也始终发育,且深湖、半深湖亚相发育良好。经过沙三期后的抬升剥蚀和填平补齐作用,沙二期湖盆变浅,以浅湖为主,研究区东南部及西北部均发育面积较大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沙一期发生大规模湖侵,物源区向后退缩,研究区仅存在单一的湖泊相,其中半深湖、深湖亚相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主要含油层位为上三叠统延长组。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重要的含油层系,其沉积期跨越2个三级层序,从底至顶又再分为长63、长62、长61共3个小层。依据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氧化还原环境、古盐度、古水深、古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期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整体为低盐度的淡水湖泊沉积;氧化和还原环境共存,还原环境范围逐步减小并有所迁移;湖盆有逐渐缩小和变浅的趋势,后期趋于稳定。长63沉积时期,湖泊范围较大,砂体主要为河口坝和远砂坝沉积,半深湖发育浊积砂体。随着湖平面的下降,长62沉积时期湖盆范围明显缩小,半深湖砂体基本不发育,以河口坝砂体为主。长61沉积时期,湖盆范围相比长62略有缩小,砂体厚度明显增大,在湖盆范围内发育多期河道叠加及河道—河口坝叠加成因的砂体。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明确该地区的沉积演化规律,对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第四纪重点湖泊地层序列和湖相沉积若干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项研究对青藏高原代表性第四纪湖泊沉积区作了大范围调查,北自柴达木昆特依湖和昆仑山口、南抵江布-林芝,西起甜水海、东至迪庆.据青藏高原地质构造、沉积建造和地貌特点,将高原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6个地层分区:藏南湖盆分区(Ⅰ)、羌塘高原湖盆分区(Ⅱ)(羌南湖盆亚区(Ⅱ-1)和羌北湖盆亚区(Ⅱ-2))、三江高山河谷分区(Ⅲ)、昆仑高山分区(Ⅳ)、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Ⅴ)和阿尔金-祁连山高山区(Ⅵ).并对上述Ⅰ-Ⅴ分区第四纪湖相地层层序作了较详细划分和对比.从而指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湖相沉积具有如下特点:①除了柴达木-青海湖盆分区外,其余各分区的湖滨剖面湖相碎屑沉积相对较粗,而同青藏高原属于全球第四纪最新隆起区相一致;②在湖盆区的湖相沉积常叠加或伴生冲洪积、风积相和冰碛或冰水沉积以及部分泥石流沉积、化学沉积与热水沉积.它们既反映青藏高原在第四纪隆升进入冰冻圈后湖盆沉积环境时有冷期发生,又反映高原隆升背景下,洪水期诱发山崩和泥石流堵塞成湖,或由于洪水泛滥,导致高原边缘内流湖决溃、湖泊消失(如Ⅲ、Ⅳ分区),还反映高原湖泊成盐过程与深部作用、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③除了柴达木-青海湖分区(Ⅴ)和羌塘高原湖盆分区部分大型湖盆自第四纪以来有连续湖相沉积外,其他分区第四纪湖相沉积多不连续;④由于全新世青藏高原口趋干旱,除了一些现代积水湖盆外,有相当多湖泊干化,而缺失顶部湖相沉积.综上所述,为了获取青藏高原第四纪沉积连续环境记录,需选择高原内部或周边为数较少的新生代连续沉积盆地.本文论证了柴达木盆地是一个较理想的研究高原晚新生代湖相沉积区,建议在柴达木盆地实施晚新生代资源环境科学钻探工程.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单层厚度15~30 m(最厚处超过40 m),含油率5%~10%。延长组沉积时是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长7期湖盆范围达到最大。通过对长7油页岩分布与沉积相展布关系的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的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深湖-半深湖相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页岩,具有含油率高、厚度大和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长7油页岩资源丰富,油页岩资源量为10 476 亿t,而且盆地构造相对简单,开发条件优越。因此,鄂尔多斯盆地长7油页岩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周翔  何生  陈召佑  刘萍  王芙蓉 《地球科学》2016,41(6):1055-1066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重要的含油气层位,属典型的岩性油藏,具有含油层位多、成藏关系复杂的特点,其中烃源岩发育特征对岩性油藏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露头和测井资料,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自下而上划分为SQ1、SQ2和SQ3三个三级层序,研究了层序地层格架控制下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力烃源岩赋存于湖侵体系域,以长7段为代表,属湖泊扩张至最大湖泛期物源补给欠补偿时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缺乏大量陆源碎屑注入而发育腐泥组占绝对优势的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高位体系域亦发育有烃源岩,如长9段和长6-4+5段,属最大湖泛期后物源补给超过基准面上升而向湖盆推进的滨湖相、浅湖相沉积,陆源碎屑输入致其表现为腐植型占优势且具较高有机质丰度的烃源岩.油源对比显示延长组油源主要来自晚三叠世延长组最大湖泛期形成的长7段湖侵体系域,说明不同体系域烃源岩对延长组油藏的贡献存在差异.层序地层沉积动力背景下体系域可容纳空间垂向与侧向变化,不仅决定体系域内部沉积相类型展布,更直接控制体系域内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研究层序地层格架中不同体系域内烃源岩赋存的差异性,有助于在层序沉积背景下预测和评价盆地内烃源岩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发育三角洲—湖泊沉积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选取了地层厚度、较深水沉积岩含量、砂岩厚度、砂地比、自生绿泥石分布、古生物化石分布和沉积构造分布等单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上下2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讨了其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以发育多水系、多物源注入的环湖分布的多个三角洲为特色,东北部地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西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其中以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较为发育。长92沉积期,半深湖沉积在盆地内较为局限,长91沉积期湖盆初始扩张达到最大范围,湖岸线向陆推移,湖域面积扩大,半深湖沉积较发育。由长92沉积期到长91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水体经历了由浅变深的过程,由此在长92的顶部沉积了一套具有生烃潜力的油页岩。  相似文献   

14.
在野外剖面观察、岩心描述及测井、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北安塞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征及其时空演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塞地区延长组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体系主要由浅湖亚相和深湖亚相组成;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由三角洲平原亚相及三角洲前缘亚相组成。研究区长8期主要发育子长-吴旗三角洲和延安-甘泉三角洲。长7期安塞三角洲扩大,长6期安塞三角洲进入发育的鼎盛时期,三角洲前缘连片,面积最大。长4+5期以浅湖亚相为主,三角洲前缘分布范围有限。长3、长2期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沉积体系的演变,在纵向上构成了三套储盖组合,长8、长6及长2成为区内主要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15.
梁庆韶  田景春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0-2022082010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16.
梁庆韶  田景春  王峰  余威  孟浩  李建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6-2022092006
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I幕导致秦岭隆升,同期地震、火山活动频发,在鄂尔多斯湖盆中保存了大量地质事件沉积层。为了认识构造活动影响下地质事件沉积序列,探讨地质历史时期内各类地质事件的耦合关系,从全新的角度认识大型坳陷湖盆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及周缘的长7油层组野外露头及钻井岩心中发育的关键事件沉积层为研究对象,对地震事件、浊流事件、火山事件、缺氧事件沉积特征和叠置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7期,湖盆中多种事件沉积类型主要受控于中—晚三叠世秦岭造山运动,构造活动引起湖盆沉降,为事件沉积层的保存提供了条件;火山事件喷发的火山灰降落在湖盆中形成凝灰岩层,同时,也为湖盆缺氧事件创造了条件;沉积层因地震活动形成震积岩,而地震活动又是诱发浊流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些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质事件交替发生,共同构成长7油层组内各类事件沉积层的相互叠置关系。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石油年产量超3500×104t,然而该主力产层现行的“标志层约束、油层组等厚劈分”划分方案,在油气勘探开发实践中受到挑战。作者利用不同沉积体系长7油层组内凝灰岩定年数据和盆地庆城北地区新采集的高品质三维地震数据体,开展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和钻井资料约束下的高精度地震地层解释。锆石定年结果表明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组属于中三叠世,锆石ID-TIMS定年可实现不同沉积体系高精度地层对比。同时,在庆城北三维工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底至长73油层组顶解释识别出11个前积地质体,刻画出长7油层组中6个前积体进积演化规律。针对延长组陆相地层等时划分难点,提出建立不同物源体系长7油层组高精度地层定年“锚点”,利用提频地震数据与测井小层对比“穿线”,重新划分高频层序“格架”,建立延长组地层“等时”对比方案。该研究有助于延长组油藏分布规律的认识,也为其他陆相湖盆沉积演化和地层等时对比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丰富川油田西部探区为多层系低渗透复合含油区,储层沉积类型复杂多样,沉积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油藏的富集。利用钻井、岩心、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深入分析了该区主要含油层系延长组长2、长4+5、长6沉积相标志、物源方向、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多期沉积序列体系,并进行沉积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主要发育为三角洲沉积体系;沉积物主要通过分流河道由北东向南西输入湖盆,不同时期发育的河道展布继承性较好,充分阐明了该区延长组主要含油层段的沉积规模与沉积演化特征;在同一小层内部,河道展布的继承性较好,且组成的良好储盖组合,为油田下步勘探与寻找油藏富集有利区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