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斑岩铜矿的勘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池顺都 《地球科学》1995,20(2):149-155
在详细研究斑岩铜矿普查准则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矿化直接标志,矿化间接标志,矿化的有利地质前提和有利地质前提的间接标志4类,并以此与矿床产出的3种类型:地表矿、浅部矿和隐伏矿相联系,作为建立矿产勘查模式的基础,对矿产勘查技术手段区出专门测试型、综合调查型和探矿工程,指出了它们在建立矿产勘查模式中的不同作用。在针对不同产出类型建立斑岩铅矿矿田和矿床的矿产勘查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斑岩铜矿勘查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质勘查的特点当今世界矿产勘查工作,由寻找浅易矿床转入寻找隐伏矿、盲矿和肉眼难以识别的矿床。进入80年代以来,超大型矿床的寻找、发现和理论研究正成为世界地质找矿的总趋势。近20年来,人们从本质上认识到作为勘查目标物——矿床的成矿作用及分布规律主要受大  相似文献   

3.
矿产勘查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了国外矿产勘查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指出矿产勘查工作在由“实物工作量型”向“科学找矿型”转变;普查工作部置上由单一矿床转向整个成矿带,实现了矿产勘查思路从区域到局部的重大转变;同时,发展各种勘查方法及其有机结合是当今找隐伏矿的最重要途径。本文以勘查地球化学方法为例阐述了上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锐  卜安 《矿产与地质》2006,20(3):243-246
粤东地区燕山期火山岩盆地沿NE向呈带状展布,其中分布有众多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近年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突破,发现了尖笔岽、四望坪矿床。矿床为隐伏的脉状充填型热液型矿床。隐伏矿床地表常表现为矿化蚀变带或褐铁矿化的小破碎带,土壤次生晕异常形态与隐伏矿体走向一致,异常元素组合和成矿元素一致,是本区隐伏的脉状矿床的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寻找隐伏矿床比出露地表的矿要困难得多,如何提高寻找隐伏矿的效果,是当前地质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安徽省地质局自一九五三年以来,共发现和探明大型隐伏矿床二十处,中型约四十处.所探  相似文献   

6.
成矿模式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裕生  梅燕雄 《地球学报》1995,16(2):182-189
成矿模式是当代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是矿床地质科学在描述性基础上发展到高度理论性的必然产物。成矿模式是在区域成矿学研究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矿床特征和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对矿产预测和勘查工作具有日益重要的指导作用。作者根据成矿模式的概念和研究成果,提出了新的矿床分类设想,并就成矿模式与成矿系列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象加拿大这样地质研究比较深入、勘查比较彻底的国家,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金属矿床普查的主要任务是寻找深部隐伏矿床和盲矿床.他们从1951年到1969年,发现新矿床的概率减少了十分之九,而勘查投资却增加了三倍,这就是由于找矿深度逐步增大造成的. 1955年以前,86%的矿床都是在地表和近地表发现的.1956至1968年,在近地表范围发现的新矿床,仅占22%,即78%为深部隐伏和盲矿床. 在厚层疏松物和岩石覆盖条件下,用常规化探方法找矿,效果往往不佳.岩石、土壤和壤中气汞量测量、卤素测量,以及地面微迹系统等都  相似文献   

8.
东坪金矿是东坪式金矿床的典型案例,研究找矿方法,总结勘查经验,对丰富矿床理论,指导找矿具有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东坪金矿是产于碱性杂岩体接触带上的石英脉及硅钾化蚀变岩型特大金矿床,在勘查过程中,综合物化探方法地质效果显著,起到了缩小靶区,指示赋矿地段及隐伏盲矿体预测。  相似文献   

9.
有色地质50余年矿产地质勘查与科研成果显著;(1)发现了许多重要矿床,探明了大量的矿产储量;(2)在保矿山和提供许多重要矿产资源建设基地中,做出了重大贡献;(3)地质科技重要成果;(4)有色地质部门在找矿,科研工作中值得纪念的大事和对今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赛赛 《地质与勘探》2016,52(3):524-536
广西西大明山地区是广西重要的整装勘查区之一。区内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内生矿床丰富,然而仅在局部地表上发现少量的小型岩脉,区内隐伏岩体的预测研究一直是个热点。文章借助广西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在成岩成矿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等特征的系统分析,确定了西大明山地区深部隐伏岩体的大致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在区内选定了埋藏较浅的隐伏岩体预测靶区,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高精度的地、物、化等方法圈定隐伏岩体的具体位置,经验证有ZK31901、ZK40004两个钻孔分别在500m和960m以下发现了隐伏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同时在隐伏岩体上部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罗维钨铋矿床。预测靶区验证钻孔成功发现岩体,不仅为相邻地区的隐伏岩体预测工作提供了典型的范例,而且对西大明山地区成矿系统、矿床成因的研究乃至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幻  王书来  黄波  王泉  冉皞  张培烈 《地质通报》2023,(9):1467-1479
新疆希勒库都克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发现的隐伏矿床。为了理清该矿床成矿特征,构建找矿勘查模型,指导区内找矿,针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矿化特征、蚀变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蚀变矿物分布规律等研究,建立了找矿勘查模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勘查研究手段发现,该矿床矿化主要赋存于早石炭世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体及接触带围岩中,深部的花岗斑岩提供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矿区内北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及岩体侵位导致的裂隙构造是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土壤中的主要成矿元素具有分带性,地球化学异常、矿化蚀变、高精度低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可以圈定蚀变矿化体。矿区地表圈定的1~2 km2的椭圆状蚀变异常内发育的褐铁矿化、细脉状硅化、绢云母化、粘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角岩化等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建立的找矿勘查模型对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钼矿床及中亚造山带斑岩矿床找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隐伏矿床勘查、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隐伏矿床勘查研究现状,阐述了隐伏矿床与地表易识别矿床的差异,深部矿床主要受地球动力学、热力学控制,指出像牛顿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光子运动一样,地表易识别矿床理论也不完全适用于深部矿床这一新领域,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技术思维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矿产勘查哲学是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地表易发现、易识别矿床的日趋减少,矿床发现率不断下降,导致部分矿产勘查工作者出现悲观思潮的背景下诞生的;阐述了矿产勘查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指导矿产勘查工作的一整套基本原理和原则;介绍了不同学者对矿产勘查哲学的认识,论述了矿产勘查哲学在矿产百年找矿史中的应用,提出了隐伏矿床勘查的突破更需要矿产勘查哲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成熟勘探的矿集区非常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找矿,但矿床模式的局限和大埋藏深度等困难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预测性找矿发现。促进其预测性找矿发现的关键战略包括:勘查模型的创新、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各种信息的综合集成预测。勘查模型的创新必须包含基于地球动力学剖析的新成矿概念,动力学数值模拟是有效的创新手段之一;勘查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探测深度和提高探测与解释的准确性,必须以详细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综合信息集成是利用GIS和知识驱动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充分提取各种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成为更加可靠的预测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铜陵凤凰山矿田进行了预测和勘查,并成功地发现了深部的隐伏矿床。  相似文献   

15.
物探方法在滇东北地区寻找隐伏矿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滇东北地区被地质学家认为是铅锌(银)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的地区之一,但历年来发现的铅锌(银)矿床均为地表露头矿,找矿标志明显,容易发现,而这些矿床的探明储量几乎开采耗尽,地质工作面临老矿山深部和外围寻找隐伏矿床的艰巨任务.近年来云南地矿资源有限公司利用加拿大时间域瞬变电磁法(TEM)和直流激发极化法(IP)配合,在地形复杂的滇东北乐红铅锌矿深部勘查中进行应用研究,获得较好的找矿效果,随后该方法应用于周边地区寻找隐伏矿床,有些已获得成功,有些正在验证之中.通过实践以及综合研究,笔者认为瞬变电磁法和激发极化法配合,对地形复杂地区寻找隐伏矿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隐伏金属矿床地气勘查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上覆岩石、地层、土壤、地下水和近地表大气等地质体及采样方法对揭示隐伏金属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影响,认为地气异常是多成因的,主要来自隐伏矿床所行成的纳米级物质,同时受到隐伏矿床上覆岩石、地层、土壤、地下水和近地表大气等地质要素影响。其作用方式是幔源气对隐伏矿床上覆岩体与地层造岩及微量元素的迁移,土壤固相组分对气体中矿致异常纳米物质吸附与固定及土壤反应脱有机气体,土壤对大气或污染大气对土壤的物质扩散,而地气采集装置和方法对元素含量改变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化探异常“动态”筛选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冯济舟 《物探与化探》1998,22(2):153-155,167
化探异常“动态”筛选法原理长期的找矿实践证明,化探异常查证是发现贵金属、有色金属等矿床的有效方法。已积累的丰富区域化探扫面资料蕴藏着大量的找矿信息,将这些信息从浩繁的资料中筛选出来,通过异常查证找到矿体就是地质、化探找矿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化探找矿中发现,由于区域化探样品多采自地表风化物(土壤、水系沉积物、风成沙等),它们是由基岩、矿体经长期风化、搬运形成,因而影响矿异常产出状况的因素很多,诸如:(1)出露矿体或是隐伏矿体、半隐伏矿体;(2)矿床出露地表的部位(矿体头部、中部或尾部);(3)矿床规模及品位;(4)矿床所处风化剥蚀条件;(5)地球化学景观、地貌景观对异常赋存条件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18.
为使隐伏金属矿床勘查打开新局面,当前国内外正在开展相量化探找矿方法的应用试验研究,并且取得了良好试验结果。相量化探采用元素存在形式含量,即相含量为找矿指标,因此找矿深度获得了明显提高。这种新技术方法是化探在隐伏矿床勘查新形势下的最新发展。元素在地壳各种介质中的多种存在形式,尤其是活动形式都可被用于找矿加以研究,这就使得化探找矿方法更加多样化,化探信息量更加扩大。目前相量化探找矿新方法已发展成为系列方法,并且在隐伏铀、金和铜等矿床上获得了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道利 《广西地质》1999,12(4):77-79
在研究广西100个矿区地质资料基础上,建立了陡倾斜状矿体隐伏深度计算经验公式,从而为隐伏矿床预测,减少矿床勘查风险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0.
科学找矿是发现矿床和矿产勘查过程的总称, 在我国已探索了四十余年。它是应用当代有效的成矿学理论, 从各类资料和数据(地、物、化、遥)中提取信息, 研究区域成矿规律, 圈定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带(I—V级), 在成矿信息浓集区带或地段, 述明潜在矿床的地质条件, 判定矿床类型, 指明寻找未发现矿床的标志, 部署矿产勘查后进而发现了矿床, 公认它是矿产勘查学科各环节有机联系的系统流程。科学找矿引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 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现代化。我国已通过矿产区划构建了科学找矿内容的基本格架, 在“新一轮固体矿产普查”、“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又称“三五八”行动纲要)的实践中进行探索。获取的找矿成果证明, 科学找矿要以矿床成矿系列、矿产预测理论和成矿信息为指导; 矿产远景区划、地质资料的数据处理和提取成矿信息、编制矿产预测和矿床勘探系列图件是手段; 研究典型矿床, 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区域成矿规律、圈定矿产预测远景区和找矿靶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是发现矿床的科学支撑; 矿产勘查有效机制将科学找矿各个环节的内容实现有机联接, 组成获取找矿和矿床勘探成果的基本段, 概括为“三项理论”、“二个系统”、“二项技术”, 直至今日, 探索工作已获得很好的找矿效果。在未来的“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2021—2035年)”实施过程中, 用科学找矿的思路构建矿产勘查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