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对城市生态安全水平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深圳和4个中央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与熵值相结合的优化方法,综合确定权重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物元可拓综合法、模糊综合法和主成分投影法等4种评价模型,对上述城市2006年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与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了对比探讨。结果表明:(1)深圳生态安全水平最高,依次为北京、天津和上海,重庆最低;深圳、北京和天津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上海为临界安全,重庆为不安全;上海发展潜力最大,深圳、北京与天津较大,重庆仍最小。(2)在对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模糊综合法与物元可拓综合法评价结果较全面、精确,其中模糊综合法更利于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实现对深圳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预测与科学管理调控,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度量深圳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对各指标赋权,通过模糊综合法并借助SPsS软件,对深圳城市1997-2006年生态安全水平动态变化进行计算、分析、评价.然后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构建评价预测模型,以实现对深圳生态安全的前景预测与完成2006年的生态安全级别特征值的验证.结果表明:1997-2006年深圳城市理想安全和较安全隶属度逐渐变大.极不安全隶属度逐渐变小.显示深圳生态安全的限制因子在不断减少.生态系统发展潜力较大;1997-2005年生态安全水平呈现从临界安全向较安全逼近的态势,2006年达到较安全状态;经模型检验,评价预测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2006年预测与研究成果的生态安全级别特征值高度吻合,2022年深圳生态可达理想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设置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协调研究刍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牟海省  刘昌明 《地理学报》1994,49(4):338-344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缺水的基本原因,提出我国城市设置应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的原则。指出对此应当探索的几个问题是:①我国城市宏观布局与区域水资源条件协调的关系;②在水资源承载力限制下我国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设置水资源的标准;④城市水资源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城市用水的指标体系与预测方法、我国可设置的城市与规模等。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国最大绿洲城市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基于乌鲁木齐城市经济数据和水资源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法和SPSS软件,定量研究绿洲城市综合规模与城市用水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①绿洲城市综合规模发展有利于城市用水减量化\.1995—2007年,乌鲁木齐城市综合规模与城市用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二次曲线关系,绿洲城市综合规模在理论上存在阈值380(万人·亿元·km2),超过阈值,城市用水量减少;1995—2003年和2003—2007年,乌鲁木齐城市用水随城市综合规模发展存在着周期为3 a和1 a的波动性\.②水资源对城市综合规模发展具有较强的限制作用,表现在城市人均用水量减少。1995—2007年,乌鲁木齐综合规模发展均是在中度与严重缺水状态下发展。当城市综合规模小于中等缺水与严重缺水状态理论规模时,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促进要素,当城市综合规模超过理论规模阈值时,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障碍要素\.③乌鲁木齐城市用水结构不利于城市综合规模发展,城市综合规模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灰色关联度为0.784、0.781、0.622,农业用水过高、耗水量过大,工业耗水部门较多,加剧了城市水资源的短缺,阻碍了城市综合规模发展。最后提出了适度提高城市综合规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和污水处理与利用等途径促进城市综合规模发展与水资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需水量模拟及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需水量预测是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的基础。由于供需水量的不确定性,精准的需水量预测较有困难。通过建立径向基函数(RBF)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西北地区城市西安市需水量为例,将用水量驱动因子作为模型输入,利用1990-2009年20组年用水数据进行网络训练模拟,对2010-2012年3组年用水数据进行检验预测,采用不确定性评价指数和置信区间方法对两种模型及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RBF与BP模型预测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0.26,不确定性评价指数分别为0.74、1.02且BP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最大超过10%以上,而RBF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说明RBF模型模拟效果好,具有预测精度高以及不确定性影响低的双重优势;在模拟结果基础上,引用置信区间分析了结果的可靠性,为分析城市需水预测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利用生产函数模型对辽宁省14个城市1998-2008年11年间的用水边际效益进行了佑算.采用fuzzy isodata方法根据用水边际效益对14个城市进行聚类,通过聚类中心分析了辽宁省用水边际效益的时间差异,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城市用水边际效益是在不断的增长,显示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稀缺性在加大,其资源价值在不断提高:借助锡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辽宁省1998-2008年11年间东中西三大地带用水边际效益的空间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区域内差异是造成总差异主要原因,区域间及区域内的差异都呈缩小态势,并逐渐收敛趋同.该结果对辽宁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城市用水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本文重点分析了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发展趋势及其与水资源利用间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观点 :第一 ,城市用水快速增长 ,用水结构从生产、生活并重型向生产主导型转换 ;第二 ,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局部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 ;第三 ,城市用水结构存在明显 4种类型 ,即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低、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高、生活用水比重低—人均用水水平低、生活用水比重高—人均用水水平高四类城市 ,各类城市的未来用水需求趋势存在差异 ;第四 ,未来本地区城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建立更有效的城市用水机制和更广泛的区域供水网络将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破坏的石灰土山地,采用地形,土壤,土地利用三要素综合法,进行土地资源基层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按土地资源类型作生态结构布局,完成了乡级山地生态经济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亦是干旱区的精华所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认为:凡是对绿洲景观的生态与发展及环境质量维持与改善起支撑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份即为生态用水。同时以新疆为例,从绿洲与其内、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出发,把绿洲生态用水分为:人工绿洲生态用水、荒漠河岸林生态用水、河谷林生态用水、低水平地草甸生态用水、城市生态用水、河湖生态用水、荒漠植被生态用水等七大类,每类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亦是干旱区的精华所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认为:凡是对绿洲景观的生态与发展及环境质量维持与改善起支撑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份即为生态用水。同时以新疆为例,从绿洲与其内、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出发,把绿洲生态用水分为:人工绿洲生态用水、荒漠河岸林生态用水、河谷材生态用水、低平地草甸生态用水、城市生态用水、河湖生态用水、荒漠植被生态用水等七大类,每类之下又划分了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以灰色微分方程为动力核的自记忆模型,并首次应用于城市月需水量预测.先将具有季节性特征的实测历史数据通过季节指数法获得相对平滑的序列,再用所建灰色自记忆模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表明,灰色自记忆模型建模方法简单且模拟和预测精度较为满意,平均相对误差为5.74%,灰色GM(1,1)模型预测平均相对误差是8.77%,其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协同克里格的基准地价评估及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越发需要有章可循。城市土地的合理配置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基础性工作之一--城市基准地价评估更是作用显著。在对传统地价评估方法和常规克里格方法进行总结及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第二信息源的协同克里格方法,并对其预测结果和精度加以全面分析,最后详细解读了由该方法反映出的地价空间结构特征。实证研究表明:克里格方法与反距离加权法相比,在预测及校准误差方面有着明显的改善;协同克里格法在均方差精度指标上更显优越性。因此,协同克里格法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可以广泛应用到各级城市地价评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工业用水定额的制订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用水中,工业用水占60%以上。科学合理地制订工业用水定额,实行工业产品的用水定额管理,不但可以促进工业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制定节水措施,有利于企业挖潜降耗,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各级政府节水管理机构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和节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文章对工业用水定额的原则和制订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用水定额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河西地区有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在此基础上,参照行政区,将河西划分为Ⅰ、Ⅱ、Ⅲ等三个区。根据有关资料,模拟了三个区的技术水平允许农业利用率预测模型,(?)(?)用水(?)年叠加增长速度,畜牧业用水(?)年叠加增长速度和以环境为主的其它用水累年叠加增长速度.并对1990年和2000年的各行用水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城市与区域定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顾朝林  张悦  翟炜  管卫华  李强  赵娜  刘晨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2):1433-1446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城市与区域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数理模型和模拟方法、单个城市增长和动力系统研究、城市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发展过程模拟研究、空间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以及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等。主要结论为:1950年以前的城市与区域研究主要采取时间序列预测法,依靠历史资料的时间数列进行趋势外推研究;1960-1970年代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人口统计学模型和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研究;1970-1980年代,随着系统科学的发展,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发展了诸如交通、人口、土地等专业模型,展开对城市与区域问题的深入分析;1990-2000年代,研究数据的获取手段得到极大的改善,利用数据模型、地计算分析、模拟预测等分析手段使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有了长足进步。近年来,由于空间数据挖掘的突破,大数据、云计算和巨型模型系统开始进入城市与区域研究领域,多模型复合/集成系统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通过把数字摄影测量与传统综合法的优势综合,对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修测方法,选择平坦地区使用数字综合法,只需将经过处理的单幅影像图与需修测的数字底图套合。论述了平坦地区的数字综合法修测方法的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用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上前我国城市缺水形势严峻,同时双存在大量浪费水和水污染的现象,再一次敲响了9不危机的警钟本文结合城市用水特点,提出了城市用水,节水的原理。城市理想的用水系统应该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这一系统应该靠节水和污不回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河北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从河道最小环境用水、城市河湖景观用水、湿地恢复与保护用水、地下水恢复用水、水土保持用水、入海水量等方面探讨生态环境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深入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以多层次指标体系对郑州市人口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预测,提出了产业结构法、剩余劳动力法、回归拟合法、综合增长法等模型建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NRCA模型的辽宁省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宁省14个城市1997—2006年相关数据,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益优势指数,进而加权合成各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比较优势度。应用聚类分析法将14个城市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时空分异分析,揭示了影响辽宁省各区域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即为自然条件、经济水平以及用水效率;影响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素为城市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辽西北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及牧草地发达区;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辽中南地区。研究成果可为辽宁省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