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岛名特产     
地处渤海与黄海之间的长岛,美丽富饶,物产丰富。这里历来以盛产海珍而驰名天下。主要土特产有海参、鲍鱼、扇贝、紫海胆,以及各种鱼虾、贝藻等海味珍品。长岛出产的各种美石,更以其独特的风采,誉满神州。 鲍鱼 鲍鱼虽称为鱼,实际上是一种珍贵的贝类。它的壳形似耳,但只有一片壳,壳内蘑菇状的肉体(即鲍鱼足部),占体重的40%左右。鲍鱼  相似文献   

2.
成器 《海洋世界》2004,(1):46-46
石头鱼也称鬼脸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海各地水域。它形状怪异,外形像浅海里的石头,头大身细,并布满厚厚沙泥积垢,青灰骇人。由于它的鳍刺毒性很强。人们一旦被其刺中,则剧痛难忍,因而捕捉它时要十分小心谨慎。也因其容貌十分  相似文献   

3.
变性鱼     
在浩瀚的海洋中,生活着一些神奇的变性鱼,尽管它们变性的方法不同,但都堪称鱼中一绝。在巴西海域,有一种石斑鱼,它能自然变性。当一对石斑鱼结为“夫妇”以后,在交配时,不仅双方可以相互变性,而且在一天之内,相互变来变去达四、五次之多。这在动物学上称作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在加勒比海的东部海域,有一种隆头鱼,长得相当漂亮。当它们的幼鱼刚刚孵化出来时,无一例外是雌性的,体表呈金黄色。但当它们长大以后,体色转为深蓝,并有斑马般的条纹。这时,它们都已变成了雄性。所以,隆头鱼的婚姻,永远是“老夫少妻”,“少妻”生育后也会变“老夫”。在澳大利亚沿海,有一种鹦嘴鱼,在海洋中群体生活。在它的一群鱼中,只有一条最大的雄性,其他都是雌性。当这一条雄性鱼死掉,或者被渔民捕走以后,鱼群中一条个头最大的雌鱼,便会在一个小时之内,自动转变成雄性。在印度洋中,有一种与海葵共生的雀鲷鱼。它与鹦嘴鱼相反,在一个鱼群中,只有一条雌性鱼,并由它统率,其余的全是雄性鱼。惟有这条雌性鱼无法履行职责,被迫离开时,才轮到鱼群中最强壮的一条雄鱼转变成雌鱼。□变性鱼@程军  相似文献   

4.
因为它们很会钓鱼,所以得此“渔夫鱼”之美名。“渔夫鱼”钓鱼的方法和手段,与我们人类十分相似,也离不开钓杆和诱铒,而且还要有不可缺少的耐性。在“渔夫鱼”的背部,长有一根长刺,这就是它的“钓杆”;长刺的末端长着一块很像蚯蚓的红色肉块,这就是“钓饵”。每当“垂钓”的时候,“渔夫鱼”总是把身体匍伏在海床上,或者隐蔽在石缝和海草中,仅伸出背上的“钓杆”,微微晃动末端的“钓饵”,静静地等待着鱼儿上钩。一些馋嘴的鱼儿看见这块类似蚯蚓的诱铒。便不顾死活地你争我夺起来。而“渔夫鱼”则把“鱼杆”及“鱼饵”一收一放,逗得鱼儿在它嘴边扑来扑去。这时候,“渔夫鱼”便突然张开大口,闪电般地把猎物吞进肚里。其实,“渔夫鱼”名目繁多,有叫“鹅鱼”的,还有叫“和尚鱼”的,更有叫“青蛙鱼”、“蝙蝠鱼”的。它们皆因精于钓鱼之道,而被统称为“渔夫鱼”。有意思的是,生长在加勒比海的“蝙蝠鱼”,钓鱼可从不用“鱼杆”,因为它们的身上长满了象水草一样的细长小肉芽,随着身体的晃动而上下飘摆,吸引一些小鱼前来啄食。而“蝙蝠鱼”则以突然袭击的动作,将小鱼一条一条地吞食掉。□鱼也“钓鱼”@李津军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里的剑鱼非常凶猛,号称大海刺客。成年剑鱼长5米,重1吨,身子浑圆,背部闪着蓝色的油光,象一枚北极星导弹。它最厉害的武器是完全骨化了的上嘴壳,长达2米,又尖又硬,当它用每小时110千米的速度冲击目标时,可以击穿5.厘米的铁皮或50厘米厚的木板,有惊人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6.
海湾扇贝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湾扇贝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的左右两枚贝壳均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它们不仅能够稳定地遗传,而且还与生长、存活等数量性状有关。为了查清海湾扇贝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2005年11月中下旬,作者对河北、山东、辽宁三省的海湾扇贝养殖群体的壳色种类、分布频率及其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测量和分析。这些养殖群体来自于相同的基础群体,均是1998--1999年引种繁殖的后代。三个养殖区都有橙、棕、黑、紫、白等壳色的个体,表明海湾扇贝的壳色具有多态性,且不受环境的影响,橙、棕、黑、紫、白等壳色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7.8%、48.8%、32.5%、3.8%、1.1%。总重、闭壳肌重、出柱率、壳长、壳高、壳宽等数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壳长与壳高之间,其次在全湿重与闭壳肌重之间,最小值在出柱率与壳高之间;壳长、壳高和壳宽都能显著地影响总重和闭壳肌重。海湾扇贝的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有密切关系,棕色个体总重最大、紫色个体总是最轻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壳色(遗传因素)和养殖区(环境因素)均能够单独地对数量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它们的交互作用也是显著的。本研究结果对海湾扇贝遗传育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芳言 《海洋世界》2004,(2):22-24
在海洋鱼类中,有这么一种鱼,它身上长满了美丽的花纹,绮丽多彩,使人眼花缭乱,犹如衣冠漂亮的古代帝王,它就是举世闻名的皇帝鱼。其实这种鱼的学名叫“竖纹囊鲷”,它不仅体纹漂亮,而且还会经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9,(2):9-9
海底深处是一个奇幻世界,幽灵鱼正是这个世界的个奇特成员——它的眼睛可以依靠镜面成像,而非通常的单一透镜成像。深海的黑暗让一些深海鱼有管状、朝上长着的眼睛。幽灵鱼的奇特在于,它似乎有4只限睛,而有4只眼的脊椎动物通常是不存在的。事实上,幽灵鱼有2只眼睛,每只眼睛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向上长,另部分向下长。研究发现,幽灵鱼眼睛中向下长的部分利用几千个微型反射晶体(作用类似于镜子)在视网膜上成像,这与典型鱼眼的单一透镜成像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9.
鱼类除了学名、拉丁文名以外,还有一些俗名,例如剑鱼、带鱼、太阳鱼、蝴蝶鱼等等。一鱼多名并非偶然,这与鱼的外形或生物学特征有关。鱼类的双重或多重名称大多事出有因,一般与鱼的体形、头形、鳍形、色泽、习性有关。例如,刺猬鱼能使自己的身躯鼓成一个球形,上面布满尖尖的骨针,看上去很像普通的刺猬。猪鱼的侧面非常像野猪,而海马身躯前部更是神似马的头部和颈部,简直与国际象棋中的马惟妙惟肖。斑马鱼整个身躯和鱼鳍上贯穿着鲜明的黑色条纹。兔子鱼头部在外表上酷似小家兔,它的嘴不大,而牙齿呈切牙状。鹦鹉鱼的牙齿都连生在一起,十分像鹦鹉的嘴喙,其鲜艳的色泽也像鹦鹉。蛙鱼鼓起  相似文献   

10.
青岛文昌鱼的生活史──年龄、生长和死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于1989年8月-1990年7月对青岛文昌鱼的生活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青岛文昌鱼种群由4个齿组组成,它至少生产4a以上,甚至可达6a左右。(2)在Ⅰ、Ⅱ齿时生长较快,平均年生长13-15mm,Ⅲ龄后生长速度减慢,即使同一年龄组的文晶鱼,在不同季节其生长速度也不同。(3)在冬春采集的文昌鱼中Ⅲ龄组的峰值较小。(4)繁殖季节过后,老龄文昌鱼因衰老而死亡。  相似文献   

11.
海水双壳贝类的生物沉积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沿岸自然环境 ,双壳贝类经常达到很高的丰度 ,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双壳贝类作为滤食性动物具有很强的滤水能力 ,如扇贝、贻贝、蛤和牡蛎的滤水率均可达到5L/(g·h) ;它们能够过滤大量细小的颗粒物质 ,包括浮游物、浮游藻类、微生物、贝类幼虫和中型浮游动物等 ,还包括来源于双壳贝类以及其它动物 (如鱼 )粪粒的碎屑 [1,2]。双壳贝类通过过滤大量的水体摄取浮游植物和有机颗粒 ,同化一部分有机质 ,其它则以粪的形式排出 ,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养殖生态系 ,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少 ,但已…  相似文献   

12.
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与7种石首鱼类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比较一段381bp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分析了石首鱼科7种石首鱼的系统发育关系.该序列有51个单变异多态位点、128个简约信息多态位点,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有41个氨基酸变异位点.根据Kimura 2参数构建的邻接树(NJ tree)和最大简约树(MP tree)都显示同样的结果:7种石首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群.皮氏叫姑鱼位于单系群的基部,且与其他石首鱼分离时间很早;大黄鱼和棘头梅童鱼亲缘关系最近。并与钩牙皇石首鱼和波纹短须石首鱼构成姐妹群.黄姑鱼和鱿鱼也接近树的基部.  相似文献   

13.
免疫促进剂主要是促进鱼的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它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二种,但免疫促进剂更多地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它主要通过活化鱼自身的免疫机能从而达到防御效果,具有作用广泛、安全性高等特点。免疫促进剂可激活鱼的嗜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杀伤作用、趋化作用,激活淋巴细胞并使其分泌淋巴因子以协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刺激抗体产生和补体生成等。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包括分解各种异物并与之相互作用、刺激和增进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作为免疫应答的调节者,在各种刺激的作用下,巨噬细胞的形态、生化和功能上发生一系列较大的改变,从而使其吞噬能力、粘附能力、扩散能力及抗微生物和细胞毒等能力都有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黄、渤海两种鱼噪声谱的水下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鲈目鱼类是一种重要的发声鱼类,而且也是我国近海主要的海洋发声生物之一。海洋生物噪声对水下声信号传递是一种干扰源,但在许多情况下也可利用它带有某些有用的生物信息来为生产服务。如在渔业上可从生物噪声中提取某些有关渔业资源方面的信息,根据鱼类噪声的特征以寻觅鱼群、跟踪鱼群.洄游,提前预报渔情等。它对渔业上进行合理捕捞和提高生产率都具有现实意义。叫姑鱼、白姑鱼都属鲈目鱼类,是当前黄海中部以北和渤海海区赖以支持渔业生产的鱼类。本文根据海洋现场实测的鱼噪声信号进行了分析。1方法根据叫姑鱼和白姑鱼的主要活动海…  相似文献   

15.
鱼生长激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登  双宝  陈荣忠  杨丰 《台湾海峡》2001,20(Z1):85-90
鱼生长激素是鱼类脑垂体中分泌的促进生长的单一亚基的蛋白激素.它参与鱼的生长代谢,能够加速蛋白质合成和脂类降解等生理功能.鱼生长激素能够大大地加快鱼类的生长,在鱼类的水产养殖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现阶段鱼生长激素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转生长激素基因鱼的育种和鱼生长激素的基因工程表达两个方面,且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物学家近来发现,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一种普普通通的小鱼。“鱼医”的体态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通过用药,而是用它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  相似文献   

17.
马氏珠母贝选群F1的表型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月龄的F1群体随机取样120个体,测量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和路径分析。所测量的表型性状包括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仝湿重共5个指标。结果表明:(1)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0.6974、0.6521和0.5486。(2)壳重、壳高、壳宽和壳长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6356、0.1872、0.1814和0.0599。结果说明了通过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可以改良马氏珠母贝选群F1的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等生长性状。  相似文献   

18.
西方有谚语,叫做“笨得像只鱼”。在美国,人们也常常将那些笨笨的新人菜鸟称做“fish”。在人们印象中,鱼类确实是一种傻傻的动物:你喂它多少食,它就会吃多少,甚至于会自己把自己撑死;以前的某些实验表明,它们只能记住最近3秒内发生的事。但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鱼类甚至比一些狗的学习能力更佳。鱼儿们可以互相学习,具有长期的记忆能力,而且能够辨识对方。他们通过水中的窃听获取各类信息,一些种类的鱼甚至会使用工具。鱼类“聪明”程度超出人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19.
为了发展青蛤增养殖业,作者曾于1988年在启东盐场取得了土池育苗实验成功,现在已初步形成了育苗、放养养殖的生产模式,同时又在青蛤生长方面进行了下列研究。1青蛤的生长1.1壳长和壳高的关系据作者实验,青蛤从稚贝期到壳长为3cm左右的成贝期,生长比较快。不到4cm成贝的壳长一般略大于或者等于壳高,当壳长超过4cm时,壳高一般略大于壳长。1.2壳长与体重的关系青蛤壳长与体重关系见图1,从图可以看出,青蛤壳长与体重的回归曲线为幂函数类型,符合指数增长形式,通式可用W=aLn来表示。图1为壳长0.04~6…  相似文献   

20.
赵琪 《海洋世界》2004,(5):46-48
提起瓶鼻海豚(以下简称海豚),常听朋友们说:“这个我知道,不就是在海洋馆见到的那种最可爱、最聪明的鱼吗!”海豚的确是生活在大海中的,可如果你把它理解成鱼可就大错特错了。鱼的全身覆盖有鳞片、尾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