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最具权威的两大气候变化监测系统(地球气象卫星系统和全球气象观测网)观测记录数据表明,地球气候自本世纪70年代开始明显增温,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连续出现高温酷热的年份。1994年全球气温要比1950~1980年30年间的平均气温高约0.3℃,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2017 年中国近海海温和气温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 年,全球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值偏高0.29~0.43 ℃,是自1960 年以来第三热的年份,仅次于2015 和2016 年,同时是没有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全球海洋最热年。1960-2017 年,中国近海年平均海表温度呈显著波动上升趋势,每十年升高0.16 ℃。2017 年中国近海年平均海表温度较常年值偏高0.64 ℃,是自1960 年以来的中国近海第二最热年份,仅次于1998 年。基于国家海洋局沿海海洋观测台站资料分析,1960-2017 年,中国沿海年平均海表温度以每十年0.15 ℃的速率上升(高于全球平均海表温度的升温速率每十年0.11 ℃)。2017 年中国沿海海表温度较常年值偏高0.8 ℃,是1960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2015 年所创的最高纪录高0.2 ℃。1965-2017 年,中国沿海年平均气温以每十年0.30 ℃的速率上升。2017年中国沿海气温较常年值偏高1.1 ℃,也是1965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2016 年高0.2 ℃。  相似文献   

3.
从1993年开始,世界气象组织每年都会发表《全球气候状况声明》,目前,它已成为科技界和媒体有充分依据的权威性信息来源。3月18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08年全球气候状况声明》。这份报告指出,2008年位列自1850年现代测量记录开始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之中,在世界各地都发生了许多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4.
我谈不上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但经过一年在南极中山站的工作和生活,我对在南极摄影有点体会,现介绍给将来有机会去南极的朋友们。首先带什么样照相机?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夏季平  相似文献   

5.
leithian 《海洋世界》2013,(12):18-19
作为中国最南端的省,海南可以算作中国最温暖的省了。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基本特征为: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22摄氏度以上。除了夏季稍显炎热,其他季节都是非常舒服的温度,即使是冬季,  相似文献   

6.
北大西洋晚更新世Heinrich事件(HEs)以Laurentide冰盖的冰筏碎屑(IRD)层为标志。有8个这样的事件与约65000a以来格陵兰冰心记录的部分Dansgaard-Oeschger(D/O)事件的最冷亚冰期相对应。判断一个D/O事件的开始,根据这样一个典型特征:在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内温度突然上升了9~15℃,其后便是数千年时间的气温逐渐变冷。  相似文献   

7.
德国海洋学研究所的斯特凡·拉姆斯多夫说,欧洲平均气温下降是由大西洋洋流的变化引起的。过去曾发生过大西洋洋流微小变化引起气温大幅度变化的例子,使年平均气温在数年内下降5摄氏度。这种情况有可能在欧洲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8.
2011年美国共发生12起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以上的极端天气事件,该数字超过了2008年的9起,为有记录以来极端事件最多的一年。总损失超过520亿美元,全年共有1000余人死于极端天气事件。,而极  相似文献   

9.
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胶州湾1898—2008年气温和降水、1962—2008年的水温和盐度四个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百年来胶州湾地区气温的变化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1920年前后到1950年的30年间,年平均气温的年变率为0.028℃,从20世纪60年代起至今,年平均气温的年变率为0.031℃。升...  相似文献   

10.
石井港,是福建南安县的港口。石井海洋观测站的工作,主要是每日观测潮位,兼测海水比重,水温及气温。观测工作自1943年11月27日起到1946年8月26日全部结束。共得每日观测潮位记录31个农历月,其中38小时的连续观测一次。海水比重,水温及气温等观测,各得24个农历月的记录。根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石井港14种潮信常数数值;以及海水比重、水温、气温等年变化的平均值。所得潮信常数数值包括:高低潮间隙、大小潮高低潮潮高、大小潮潮差、平均高低潮潮高、平均海面及其季节改正数、四大分潮的迟角及其振幅。上述数值对该港沿海海港建设、潮汐预报、水文预报等工作,都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思源 《海洋世界》2009,(3):11-16
干旱并非中国所独有 年初以来,世界各地频发旱灾。在澳大利亚,持续超过43摄氏度的高温以及人为纵火而引发多处山火,加之季风的助势更使火灾救援工作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世界》2004,(11):31-31
我们的脑海中都有企鹅在南极的冰上滑行的景象,这些都来自于我们的童年。但与人们平常所了解的有出入的是,企鹅不仅仅生活在南极洲,在新西兰和南非也有发现。虽然一些种类的企鹅适于生活在气温为零下100摄氏度的地区,但是也有另一些种类则可以在零上100摄氏度的地区生活得很舒适。典型的燕尾企鹅发现于南极洲,它们与企鹅族群中体型最大的帝企鹅生活在一起。而Jackass企鹅则在纳米比亚和南非非常繁盛;还有Humdoldts企鹅,它们在秘鲁和智利的沿岸沙漠地带生活着。  相似文献   

13.
被晶莹透明的冰层覆盖的南极,是地球上最为冷的地方。迄今为止,有记录的最低气温是零下89摄氏度。然而在这个呼吸的哈气都结冰的严酷环境中,却生活着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生物。  相似文献   

14.
“热”思考     
天凉好个秋。不过,今年夏天那个热劲儿,恐怕谁也忘不掉。中国南方诸省溜溜“桑拿”了两三个月。逼得某些城市把防空洞都打扫出来供人们纳凉用了。热,不仅在中国。整个北半球都在夏天发起“高烧”。日本热岛效应使平均气温上升4摄氏度;法国首都巴黎今年无凉夏,气温突破40度大关,高温导致法国南部8000公顷森林被大火毁于一尽;地中海地区温度节节攀升;而在亚洲的印度某些地区,人们则忍受了45摄氏度至49摄氏度的极度高温。  相似文献   

15.
南极中山站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9—2008年南极中山站及戴维斯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表面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年际、年和日尺度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站年均气温趋于升高,气压趋于下降,但变化趋势并不明显,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南极中山站的大气要素仍保持相对稳定。但也有一些比较显著的变化趋势,如风速减弱,以及秋季气温增暖趋势等。  相似文献   

16.
1770年以来青藏高原错鄂地区古气候定量恢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999年所采错鄂CE-1孔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与1955--1999年器测温度降水资料的统计分析,获取了自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并据此恢复了1770年以来该地区的古气候。结果表明,错鄂沉积物中自生方解石氧同位素与气温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而与降水相关性不明显;碳同位素刚好相反,它与降水负相关,而与气温相关性不显著。1770年以来,错鄂地区在20世纪初气候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900年以前降水偏少,为沼泽环境,1900年后降水增加,湖泊发育;1900年前后气温开始上升,30年代后期气温达到峰值,50年代初气温稍有下降。1935--1999年平均气温较前一百多年升高了近1℃。所获结果有较好的区域对比性。  相似文献   

17.
1950—1997年雷州半岛近海气候变化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余克服 《海洋通报》1998,17(5):24-29
1950-1997年雷州半岛近海各站的气温呈同步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8-9a的变化周期1968年以来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2-0.25℃/10a略低于同期全球平均上升率。1960-1997年海口、涠洲岛和硇洲岛的年平均海温呈同步变化的趋势,与该区气温变化趋势同步;存在6-7a的变化周期。1984年以来上升明显。海温与气温之间存在增多的趋势,并显示出11a左右的变化周期,1950年以来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2月初,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飞行,我从“零”度飘雪的北京降落在骄阳碧海近30摄氏度气温的三亚,当晚我便乘着四千吨级的“中国海监83”执法船开始了我的西沙之行。每年的这个季节正是季风肆虐的时候,海上的风浪经常是风力8级、浪高5米,四千吨级的大船在浪涌的夹击下也时常摇摆17度左右,  相似文献   

19.
行走西沙     
2011年12月初,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飞行,我从“零”度飘雪的北京降落在骄阳碧海近30摄氏度气温的三亚,当晚我便乘着四千吨级的“中国海监83”执法船开始了我的西沙之行。每年的这个季节正是季风肆虐的时候,海上的风浪经常是风力8级、浪高5米,四千吨级的大船在浪涌的夹击下也时常摇摆17度左右,  相似文献   

20.
2013年北极最小海冰范围比2012年增加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崔红艳  乔方利  舒启 《海洋学报》2015,37(11):23-32
北极海冰范围从1979年有卫星观测资料以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9月份。2012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小值,而2013年9月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60%。增加的区域主要在东西伯利亚海区、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区。本文应用距平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了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北极海冰卫星数据、欧洲预报中心的夏季底层大气环流数据和上层海洋的温度,指出2013年北极最小海冰范围比2012年在北冰洋太平洋扇区增加的原因,是由于表面气温(SAT)降低、海平面气压(SLP)升高、气旋式风场异常、表面空气中水汽含量(SH)降低以及海表面温度(SST)降低5个条件形成的冰-SAT、冰-SST和冰-汽(SH)3个正反馈机制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