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道红  张学书  杨艳  严健  杨平 《地球学报》2013,34(S1):168-176
扬子地台西缘富碱斑岩带以往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小型斑岩铜钼矿和中-大型铅矿床, 近年发现了较多的大、中、小型金(银)矿床, 预示该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 总结归纳该区带富碱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蚀变、稀土元素配分、包裹体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及含矿与非含矿富碱斑岩区别等特征, 认为该区带富碱斑岩主要由富碱花岗斑岩类和碱性正长斑岩类组成, 为喜马拉雅早中期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 岩石的Si2O含量偏低, 富碱高钾, 与澳大利亚“A”型花岗岩相似; 岩体间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δEu值基本近似, 稀土元素组成模式曲线均为向右陡倾斜的平滑曲线, 显示成岩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壳, 两类富碱斑岩的岩浆演化和成因具有同一性。通常在岩体规模较小、形态复杂、碱质相应偏低, 富含Cu、Mo、Pb、Zn、Au、Ag等矿化元素和Li、Rb、Cs等稀土碱金属元素, 蚀变类型多、蚀变较强、分带好, 稀土元素(ΣREE)总量偏高的岩体中, 有望找到大型的Cu、Mo、Pb、Zn、Au、Ag矿床。  相似文献   

2.
广西大厂矿田主要由锡多金属矿床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组成,前者产于远离龙箱盖岩体的泥盆系中,而后者产于龙箱盖岩体内外接触带。过去多认为两者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都与龙箱盖岩体有关。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这两类矿床的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组成,探讨这两类元素组合不同的矿床是否属于同一成矿系统。锡多金属矿床主要发育含CO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石盐子晶包裹体,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表明锡多金属矿化流体比矽卡岩型锌铜矿化流体含有更多CO2。锡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于270~410℃,而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25℃。远离岩体的锡多金属矿床矿化温度高于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型铜锌矿床矿化温度,这与同一岩浆成矿系统热液矿床的成矿温度一般从岩体往外逐渐降低不同。100号锡多金属矿床硫化物原位铅同位素组成为:208Pb/204Pb介于38.790~39.048之间、207Pb/204Pb介于15.677~15.752之间和206Pb/204Pb介于18.569~18.691之间。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硫化物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分别为38.731~39.112、15.668~15.762和18.411~18.607。两类矿化铅同位素组成在207Pb/204Pb-206Pb/204Pb和208Pb/204Pb-206Pb/204Pb图解上位于不同的区域,表明两类矿化成矿物质源区不同。两类不同矿床成矿流体CO2含量、He及B同位素组成也不同,其矿化流体来源有一定的差异。此外,龙箱盖岩体黑云母富锡,表明岩浆中的Sn主要为Sn4+置换黑云母中的Ti4+,不利于Sn在残余岩浆中富集成矿。上述差异表明大厂矿田锡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型锌铜矿床不是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床和龙箱盖岩体有关,锡多金属矿床可能和深部未出露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3.
普老地区Pb、Zn、Sn多金属异常区位于老挝北部长山成矿带,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以Pb、Sn为主,伴生Zn、Ag、W、Sb、Bi、As、Hg、Cu、Au等元素异常。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3个综合异常带,Pb、Zn、Sn等元素具有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的特点,经异常检查发现铅锌、锡多金属矿化点13处。研究和分析异常区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和异常特征,认为该区多金属异常为矿致异常,具有寻找热液型铅锌、锡及多金属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三江北段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江”地区北段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该区元古宇至新生界地层和不同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本区主要成矿元素为As、Au、Cd、Hg、Ni、Sb、Ag、Cr、Pb、Sn、W、Zn、Cu;岩体中的Ag、Pb、Sn、Cd、Zn主要与中基性火山活动有关,而Cu、Mo、Bi、Au的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新生代地层中Cu含量比岩体中的高,Au含量在中生代岩体中远远大于其他时代的岩体,因而这些地层和岩体最有可能成为矿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大井铜锡多金属矿以矿床规模大、伴生元素多、矿脉展布窄而密集、品位较高而著称。但是,矿区范围勘探并没有发现燕山期岩体,矿床成因众说纷纭。笔者从幔枝构造视角研究认为,矿区位于大兴安岭幔枝构造核部,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沟通了深部含矿流体,并沿途萃取部分成矿物质,在有利的成矿构造裂隙中集聚成矿。而成矿控矿裂隙的方向性则与成矿阶段区域构造应力场密切相关。至于在矿区内部的Sn、Cu、Au、Ag、Pb、Zn成矿元素的分带性,应与成矿作用及成矿物质结晶温度有关,结晶温压条件较高的Sn、Cu、Au等元素矿化多位于矿区中部,而结晶温压条件较低的Ag、Pb、Zn等元素矿化则多位于矿区的外围。  相似文献   

6.
杨航  吴鹏  张艳  韩润生  姜龙燕  江小均  管申进 《地质学报》2021,95(12):3799-3819
滇中老街子Pb Ag矿床和白马苴Au(Cu)矿床,是楚雄盆地中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体时空关系密切的两个多金属矿床,但二者成因联系不清、成矿模式不明已成为制约该区矿床理论认识与多金属成矿模式完善的关键问题.通过开展矿区不同类型岩(矿)石中黄铁矿、镜铁矿的微量元素和黄铁矿、方铅矿、辉钼矿硫同位素的系统研究,认为:①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与源于深部壳幔相互作用的正长斑岩岩浆有关;②两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的流体体系.其中,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白马苴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正长斑岩成岩过程中分异出的岩浆流体;而老街子深部镜铁矿和白马苴晚阶段成矿流体较为复杂,可能为岩浆流体和富含δ34S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且该混合流体在迁移、沉淀成矿过程中还可能混入部分地层中的成矿物质;③相对于白马苴Au(Cu)矿床早矿化阶段,老街子Pb、Ag、Cu、Mo多金属矿化和白马苴晚矿化阶段应发生在相对高fo2和低温的环境.综合两矿床地质、岩体、矿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对比研究,认为矿区内Pb、Ag、Au、Cu、Mo多金属在成因上具亲缘关系,受控于相同性质的岩浆作用,为同一地质构造环境和岩石建造中不同部位的产物,两矿床具有"时-空-物-演"的成因联系,共同构成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Pb-Ag-Au (Cu-Mo)多金属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7.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卡拉麦里地区发育我国典型的A型花岗岩型锡矿.通过对该区卡姆斯特和干梁子两个锡矿4个矿化蚀变带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矿体和致矿岩体是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矿体是岩浆分异演化末期向流体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矿床的蚀变分带模式可分为两种:(1)(红色)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云英岩化细粒花岗岩→含锡石英脉;(2)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含锡云英岩→含锡石英脉.其蚀变带中岩石的地球化学组分总体迁移规律为:SiO2迁入,Na2O、K2O迁出,Fe2O3总体表现为迁入,Th/U值不断降低,表明硅化和碱交代作用贯穿整个成矿过程,成矿环境由碱性向酸性变化,并伴随氧逸度的升高.F、Cl、W、Cu、Bi、In、Pb、Rb、Nb、Ta等元素与成矿元素Sn的迁移、富集和沉淀密切相关,其中F和Cl是迁移过程中最活跃的组分,是Sn元素最大的"搬运工",Sn元素的富集与W、Cu、Bi、In等元素迁移呈正相关,反映流体作用与Sn成矿密切相伴,而与Pb、Rb、Nb、Ta等元素的迁移呈负相关,反映致矿岩体自身元素的稀释和带出,Sn的富集和成矿是在岩浆向流体演化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阐述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①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石硫化物矿体和下部夕卡岩型锌铜矿体组成,锡石-硫化物型矿体形态主要表现为大脉型、细脉带型以及似层状;夕卡岩型锌铜矿化主要沿赋矿岩石的裂隙充填、交代,形成细脉状、层状以及浸染状矿化,矿体分为2段,南西段为锡多金属硫化物矿,北东段为锌铜矿;②长坡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以及垂向分带特征,平面上从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Zn,Cu→(W,Sb)→Sn,Zn→Sn多金属→(Pb,Zn,Ag);垂向上自下而上依次为Zn,Cu→Sn,Zn→Sn多金属→(Pb,Zn,Ag);③长坡锡多金属矿床矿化富集与构造关系密切,尤其是次级构造部位,矿化富集程度高。夕卡岩型锌铜矿富集受花岗岩体影响明显,靠近花岗岩体矿化增强。  相似文献   

9.
花岗质次火山岩的成因类型及成矿专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花岗质火山岩具不同的成因类型相似,自然界也存在着不同成因类型的次火山岩。后者与三大成因类型花岗岩相对应,亦可分为壳型次火山岩,过渡型次火山岩和幔型次火山岩三类。亮型次火山岩主要与U、REE,W、Sn、Nb、Ta等矿产有关系,属花岗岩矿床系列。过渡型次火山岩主要与Cu、Pb、Zn、Ag、Au有关,并伴有W、Sn成矿、属斑岩矿床系列。幔型次火山岩主要与黄铁矿型Cu、Pb、Zn多金属矿化有关,属海相火山岩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10.
锡田含W,Sn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以二长花岗岩类为主体的锡田岩体,分布在南岭花岗岩套北部边缘,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以及W,Sn,Mo,Bi,Cu和U,Th丰度高的特点。与湘南地区的骑田岭、香花岭等含Sn花岗岩体特征有相似之处,具有找W,Sn矿的较好潜力。岩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后造山(post-orogenic。)作用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显示锡田岩体形成时该区处于陆壳开始拉张裂陷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1.
哈里努登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主要由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其形成时代为284.0Ma±1.8Ma,并非以往认为的志留纪。岩石SiO2含量为67%~72%,CaO为2.2%~4.4%,Na2O为3.7%~4.3%,K2O为2.1%~2.9%,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Al2O3含量为14.5%~17.2%,为准铝—弱过铝质(A/CNK=0.90~1.07),总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5.2×10-6~130.6×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呈正异常(δEu=1.04~1.90)。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Yb、Y等),显示出弧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背景分析,阿拉善北缘在早二叠世时可能还存在与弧物质有关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2.
广西苍梧社洞钨钼矿是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矿区主要花岗岩类包括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具有低Si、K,富Na、Al和基性组分特征,属于强过铝质的正常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弱负Eu异常(δEu=0.62~0.70);Ti、Nb、Ta亏损,Th、U、Pb、Zr、Hf富集,Rb/Sr平均值为0.78,明显富集W、Cu、Mo,属于I型花岗岩,为陆内造山带碰撞早期挤压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表现为对钨、钼、铜的成矿专属性。燕山晚期花岗斑岩具有高Si、K,贫Na、Ca和基性组分,属于强过铝质的高钾-中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强负Eu异常(δEu=0.03~0.06);Ti、Ba、K、Eu亏损,Th、U、Sm、Dy、Y、Ho、Yb、Lu富集程度更高,Rb/Sr平均值为7.56,明显富集Sn、Bi,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演化程度较高的S型花岗岩,为碰撞后伸展环境的板内花岗岩,表现为对锡、金的成矿专属性。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八O一”特大型稀有稀土矿床位于巴尔哲北北东向背斜构造部位,以Nb、Y、Ta为主,伴生Be等多种稀有稀土元素。含矿岩体为普遍矿化的燕山期碱性花岗岩,且碱性花岗岩体与“八O一”稀有稀土矿床具有生成关系。通过对碱性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含矿性、含矿元素的变化规律、岩石化学成分与稀有元素的关系、矿化元素的富集规律及矿床成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八O一”稀有稀土矿床为碱性花岗岩岩浆晚期分异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4.
吉林珲春-汪清地区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计11种.这些矿产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中生代火山岩系,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次火山岩,东西向、南北向构造及火山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格尔木西山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岩体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位于昆中断裂与昆北断裂之间的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内,其理论研究工作十分薄弱.以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为手段进行研究,表明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稀土、微量元素特征为轻稀土富集型,右倾式,具强负铕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如P、Ti),相对于Rb和Th明显亏损Ba.岩浆为地壳来源,具弱分离结晶花岗岩特征.在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获得岩浆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267.5±3.4 Ma)与谐和年龄(267.0±2.9 Ma)的数据,表明岩体形成于中二叠世的同时,也约束了成矿作用的下限.矿床类型应为与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构造热液型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6.
云南个旧锡矿是全球最大的锡多金属矿床之一,但矿区内同时代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显著,其控制因素仍不清楚。本文选取贫矿的龙岔河似斑状花岗岩和成锡矿的老厂-卡房(后文简称老-卡)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成分和黑云母成分分析,系统研究个旧矿区不同花岗岩成锡矿潜力差异的控制因素。测试结果表明,龙岔河花岗岩和老-卡花岗岩具有相似的、以表壳物质为主的岩浆源区以及较高的初始熔融温度,表明岩浆源区和熔融条件不是控制二者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黑云母成分显示老-卡花岗岩和龙岔河花岗岩均具有较低的氧逸度,岩浆演化过程中锡为不相容元素,有利于锡在残余熔体中富集,表明氧逸度条件也不是导致成矿潜力差异的关键因素。龙岔河花岗岩发育角闪石、榍石、黑云母,而老-卡花岗岩发育岩浆白云母,指示后者分异程度更高。此外,与龙岔河花岗岩相比,老-卡花岗岩具有富硅,贫钛、铁、镁、钙和稀土元素特征,稀土元素呈现“海鸥式”配分模式,并且具有较低的Nb/Ta、Zr/Hf、K/Rb和较高的Rb/Sr比值,同样指示老-卡花岗岩具有更高的结晶分异程度。并且相比于龙岔河花岗岩为准铝质的特征,老-卡花岗岩的过铝质特征有利于锡分配进入岩浆出溶的流体相中富集成矿。因此,岩浆性质和演化程度是导致个旧地区不同花岗岩成矿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龙岔河花岗岩形成锡矿化的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17.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jiu granites, Yunnan Province are described in terms of their petrology, especially their trace elements and REE geochemistry. The three major types of Gejiu granites: porphyritic biotite monzonitic granite (stage I), medium-coarse-grained biotite-K-feldspar granite (stage II) and two-mica alkali-feldspar granite (stage III) are thought to have been formed successively from the same granite magma source through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Rayliegh fractionation), because linear correlations are found between log(Rb/Sr)-log Sn, log(Rb/Ba)-log Sn, log(Rb/Ba)-log(Rb/Sr), log La-log Sr, log Ce-log Sr, log Eu-log Sr, etc.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se three major types of granites also reflect the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features of Gejiu granites. Of the three major types, the two-mica alkali-feldspar granite of stage III underwent the strongest differentiation, and thus has the closest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Gejiu tin-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Such tin-polymetal mineralized gran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Rb/Sr and Rb/Ba ratios, low K/Rb and ΣCe/ΣY ratios and remarkable Eu depletion.  相似文献   

18.
哈里努登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主要由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其形成时代为284.0Ma±1.8Ma,并非以往认为的志留纪。岩石SiO2含量为67%~72%,CaO为2.2%~4.4%,Na2O为3.7%~4.3%,K2O为2.1%~2.9%,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Al2O3含量为14.5%~17.2%,为准铝—弱过铝质(A/CNK=0.90~1.07),总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5.2×10-6~130.6×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呈正异常(δEu=1.04~1.90)。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Yb、Y等),显示出弧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背景分析,阿拉善北缘在早二叠世时可能还存在与弧物质有关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镶黄旗乌兰哈达岩体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岩性以中细一中粗粒碱长花岗岩为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65.1Ma_+1.5Ma(MSWD=I.5),形成于中二叠世。该花岗岩富硅(SiO2为73.63%-75.47%),富碱(Na2O+K2O介于9.25%-9.49%)之间。在SiO2-K2O图中,样品多数落入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在1.00-1.03之间,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含量高(∑REE=94×10^-6-383×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6.59~13.20,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2-38)。相对亏损Ba、sr、Nb、P、Ti元素,而高场强元素含量高(Zr+Nb+Ce+Y〉350×10^-6),且具有较高的10000XGa/M比值(236-2.79)。地球化学特征暗示了乌兰哈达碱长花岗岩具有典型的A型花岗岩特征。相对低的Nb的含量进一步暗示了该岩体具有A,型属性。构造环境R,一R:判别图和构造环境(Y+Nb)一Rb判别图解显示,该岩体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的拉张环境。结合鸟兰哈达岩体的大地构造位置、构造环境及侵位时代.初步推断研究区内华北板块北缘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碰撞缝合时代应早于265.1Ma。  相似文献   

20.
位于蒙古国Oyu Tolgoi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南20km的碱长花岗岩区,构造上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近东西向和北东向深大断裂所挟持的戈壁-天山古生代岛弧带内。利用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法对研究区碱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高精度的年代学测试,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86.00±0.91Ma,为早二叠世。研究区具有多期次成岩、成矿特征,本次定年不仅为该区多期次岩浆活动提供了直接的年龄证据,也为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