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MODIS影像水体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鹏  邹春辉  赵学斌 《气象科技》2012,40(6):869-873
水体与植被、城市、土壤等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是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水体信息的基本原理.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MODIS数据特征以及各种水体信息的提取方法,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详细描述了各种水体指数的应用效果.水体指数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水体识别方法.综合利用各种水体指数和波段特征来提取水体信息,可有效排除其他地物的干扰,显著提高了水体监测的精度,从而为大范围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动态监测迅速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许多专家曾探讨过NOAA/AVHRR数值指数数字图的目视解译,包括各种水体,植被,城镇和作物受灾状况的目视解译。关于火灾方面的目视解译却不多见,为此,开始NOAA/AVHRR植被指数数字图的目视2解译在森林火灾方面的应用研究,但仅仅是初步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的标准局地数据集生成NOAA/AVHRR陕西省局地数据集的方法。并示例介绍了该数据集在制作陕西省NOAA/AVHRR假彩色合成遥感影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气象卫星遥感洪涝面积估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居为民  孙涵 《气象科学》1997,17(2):131-142
本文介绍了应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资料估算洪涝面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应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地理信息和实陆调查资料,通过计算分析和图像处理,可以实时、客观地判断洪涝灾害范围,区分洪涝程度,计算受灾面积。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宏观地获得研究区域的数据,已成为湖泊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但是对于山区的湖泊和河流而言,由于沟壑众多,河道狭窄,水体像元多为混合像元,利用现有方法提取水体遥感影像难度较大。水体与植被、城市和土壤等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是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水体信息的基本原理。本文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描述了HJ-1卫星数据特征及所采用的山区水体信息的遥感提取方法,并以南湾水库为例,描述了利用植被指数(NDVI)方法识别水体信息的技巧:首先将HJ-1数据的第3和第4波段经过波段运算得到NDVI图像;再将两种遥感图像中NDVI值小于0的像元判识为水体,NDVI值大于0的判识为水库周围的农田,经过计算像元数量得到水体面积信息;最后在各种专业软件的支持下,结合非监督分类的水体识别效果,将水体与其他地物类型区分开来。结果表明,利用HJ-1卫星数据可有效排除其他地物的干扰,显著提高水体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MODIS和HJ-1数据的宿鸭湖水库面积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与植被、城市和土壤等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是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水体信息的基本原理。以宿鸭湖水库为例,在水体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方法提取2010年的MODIS和HJ-1遥感影像上的水体信息。首先将MODIS数据的第1和第2波段,以及HJ-1数据的第3和第4波段经过波段运算得到NDVI图像。将两种遥感图像中NDVI值为负的像元判识为水体,NDVI值为正的判识为水库周围的农田,经过计算像元数量得到水体面积信息。水体判识阈值在全年变化范围在-0.08和0.08之间。HJ-1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水体判识的结果比MODIS数据更加精确。利用HJ—I数据水体监测结果对MODIS数据结果进行校正,使得到的监测结果同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研究结果表明:利用HJ-1数据校正后的MODIS数据所测得的水域面积与实际观测得到的水库蓄水量之间的复相关系数为0.8603,显著提高了水体监测的精度,从而为大范围的水资源与水环境动态监测提供了迅速、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前,NOAA/AVHRR已有15年资料,利用其进行气候研究时必须考虑资料可靠性和连续性问题。NOAA卫星在运行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AVHRR探测值会发生变化。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对这些变化和由这些变化带来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一介绍,供从事卫星资料应用的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内外利用陆地资源卫星TM资料监测森林松毛虫成功的经验,进行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监测松毛虫的试验,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试验表明,利用NOAA/AVHRR监测森林松毛虫危害是可行的.特别是在松毛虫初发阶段,虫源地的比值植被指数的突变显著,这对于在松毛虫发生的初始阶段进行防治和预测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随着松毛虫的蔓延,危害程度和面积扩大,导致较大范围的植被指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陈必云  冯民学  周曾奎 《气象》1998,24(7):35-39
TOVS卫星反演信息采集处理功能和技术,主要包括省台自动接收、分解、处理来自NOAA极轨气象探测卫星的多通道探测信息的反演资料和通过气象电路获取的由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接收、处理后的TOVS反演资料;并研制、设计了TOVS资料的预处理技术和软件,以利于业务应用,这对全国省、市台接收、处理、应用高分辨的TOVS资料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ADVANCESINTHEMONTHLY,SEASONALANDYEARLYLONG-RANGENUMERICALWEATHERPREDICTION¥ZhengQinglin(郑关林)ADVANCESINTHEMONTHLY,SEASONALANDY...  相似文献   

11.
在用“聚类分析”、“加权压能场和湿斜压”以及“灰色预测”等方法制作山西省汛期暴雨落点落区预报时,同时用“湿辐合”方法进行计算,并采用“湿辐合”与“聚类分析”暴雨落点落区叠合集成,“湿辐合”与“加权压能场湿斜压”暴雨落点落区叠合集成,以及“湿辐合”与“灰色预测”等方法叠合集成,客观地确定出预报量可能出现的落点或落区。经过历史资料回代运算和2001年实时运行表明,此方法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验证SWAT模型在三江源地区运用的可行性,利用SWAT模型对黄河源头地区的地表径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三江源地区水文水资源模拟是可行的,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变化预测结果与其他研究结论基本一致。SWAT模型在三江源地区可运用于水文水资源的利用及管理、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的变化模拟、洪水短期预报、人工增雨对水资源的影响、冰雪消融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由于区域环境特点,在使用SWAT模型时,必须解决气象站点稀缺、流域面积过大且分属不同流域、验证资料缺乏、冻土层的存在、地理信息系统资料陈旧等问题。总体而言,SWAT模型在我国高原地区有一定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夏季鄱阳湖水体温度场及其气温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年和1988年7、8月在鄱阳湖中心的棠荫岛进行了小气候考察,资料分析表明,夏季鄱阳湖水体气温效应,阴天和晴天的夜间表现为正效应,晴天的白天(09-18时)为负效应;夏季水上点气温比陆上点高,宏观上鄱阳湖水体呈现为热源。   相似文献   

14.
东北区域水体密度指数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体密度指数是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MODIS遥感数据估算水体密度指数的方法,首先利用水体与地物遥感光谱特性的差异,对指示性水体的面积进行精确识别和提取;通过选择不同时相MODIS数据与地而水文观测资料建立统计关系模型,实现对区域水环境面积的估算;最后计算归一化权重系数,实现东北地区水体密度指数的估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西省六个重点产粮县为代表点,选择湿润指数、有效灌溉面积、绿度值变化、气象产量及水域面积变化等综合因子,以双季早稻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洪涝灾害程度的评估,并提出了一种灾害损失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唐乃亥流量年变程分型与地温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英  王冬梅 《高原气象》1996,15(4):472-477
1956-1994年唐乃亥流量年变程可分为丰、平、枯等前枯后丰(平)、前丰(平)后枯两种类型,黄河上游主产流区春,夏季平均3.2m地温距平场可分为暖涡,暖涡偏东,暖涡偏西,暖涡减弱消失,均温场和冷涡六种类型。分析发现,地温场型与流量年变程分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以此可以对唐乃亥水库年流量进行初步的定性预报。  相似文献   

17.
Global pet ownership, especially of cats and dogs, is rising with income growth, and so too ar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ssociated with their food. The global extent of these impacts has not been quantified, and existing national assessments are potentially biased due to the way in which they account for the relative impacts of constituent animal by-products (ABPs). ABPs typically have lower value than other animal products (i.e. meat, milk and eggs), but are nevertheless associated with non-negligible environmental impacts.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glob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pet food. The approach is novel in applying an economic value allocation approach to the impact of ABPs and other animal products to represent better the environmental burden. We find annual global dry pet food produ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56–151 Mt CO2 equivalent emissions (1.1%−2.9% of global agricultural emissions), 41–58 Mha agricultural land-use (0.8–1.2% of glob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5–11 km3 freshwater use (0.2–0.4% of water extraction of agriculture). These impacts are equivalent to an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of around twicethe UK land area, and would mak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rom pet food around the 60th highest emitting country, or equivalent to total emissions from countries such as Mozambique or the Philippin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ising pet food demand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broader global debate about food system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闪电活动特征,利用ADTD闪电定位资料、静止气象卫星葵花八号等气象资料,对2016年7月20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闪电活动进行分析,探讨闪电活动与LAPS云分析场的关系,探索地闪资料在LAPS云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地闪活动集中区域对应着强降水区,降水峰值与闪电活动峰值为重合的现象;大部分闪电发生处于对流云系影响范围之内且对应了中高层次的云顶性质;在LAPS云分析场中地闪活动频繁的区域,云柱更为厚实且出现了更为强烈的上升运动,水汽也更为充沛,闪电活动与积雨云的对应关系不仅可以反向验证卫星反演的云分类产品,也可以对LAPS三维云场进行订正和调整,并作为多源数据融合云分析的补充资料。  相似文献   

19.
As a result of the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effect there is fear of alterations of the world climate, which also may result in hydrological changes and consequently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a case study it was investigated if such changes could be identified for a regional catchment area. Summarized it may be said that the regional analysis of hydro-meteorological data in the catchment area of the Sieg showed the expected effects of the anthropogenic climate change on the regional water cycle. Rises in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could be observed over a period from 1892 until 1993. However, a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evident changes and greenhouse effect could not be stated. Changes in discharge do not show consistent behavior. Especially apparent contradictions show that additional examinations are necessary in order to make the complex natural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e and regional water cycle with the impacts of existing anthropogenetic interferences visible and applicable for practical engineering tasks.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变化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1-2008年三峡库区范围内10个国家基本站的夏季降水资料,通过Z指数分析了三峡库区夏季旱涝的变化特征,确定出6个严重涝年(1954,1956,1980,1982,1983年和1998年)和6个严重旱年(1959,1966,1972,1976,2001年和2006年)。结合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的OLR资料,对严重旱涝年份的大气环流形势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旱涝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979年经历了由旱到涝的年代际转变;2001年后,三峡库区进入偏旱阶段。三峡库区夏季严重涝年和旱年环流形势存在显著差异,当100hPa南亚高压异常强大,500hPa高度距平场欧亚高纬度地区从自西向东呈"-+-"距平波列分布,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有持续性阻塞高压发展,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易偏南,三峡库区以南的西南水汽输送增强,使得三峡库区的水汽辐合增强,这种环流形势配合有利于三峡库区洪涝的发生,严重旱年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