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大地震前地震信息熵的异常——以乌恰地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地震酝育准备过程中,总是出现种种小地震活动的异常,如条带、空区,成丛、成串等。这些异常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地震(微破裂)活动随机性的降低、有序度的增加。本文引入信息熵的概念,定量地研究大震前小震活动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以1983年2月和1985年8月乌恰6.8和7.4级地震为例,表明震前地震信息熵确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历次中强地震发生前,孕震区附近的小震活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会出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小震活动序列中隐含着许多与未来强震发生有关的重要信息。本文选取了河南及邻区小震活动资料,从系统的观点,利用地震活动信息熵值的变化探讨孕震体前后的某种整体行为。通过资料计算分析,河南及邻区中强地震前信息熵值的变化较为明显,中强地震一般发生在高熵值过后的下降段或恢复段,熵值的时序变化与地震序列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不同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差异,对熵值曲线的形态细节变化存在着一定影响,但对熵值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玛纳斯地震前后地震活动信息熵及分维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令人  龚宇清 《内陆地震》1990,4(3):193-200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及Mandelbort提出的分形几何学观点,研究了玛纳斯5.8级地震前后地震(M_s≥1.5)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地震活动信息熵及分维的动态变化。发现玛纳斯5.8级地震前存在减熵和降维。认为,地震熵或分维可以定量描述地震时空分布变化过程,并量度变化过程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  相似文献   

4.
丽江7.0级地震前地震分形异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研究》1997,20(1):132-137
本提供了丽江7.0级地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的短临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海涛  朱令人 《内陆地震》1991,5(3):202-205
应用广义分维的概念于地震活动时间分形的研究可避免确定无标度区的困难。海城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广义分维D_o(ε)的变化表明,时间标度区间为2—16天时,D_o(ε)的变化可以反映大震酝育过程中地震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表现出震前降维的前兆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地震发生前中、小地震活动所显示的异常变化,包括地震活动的时、空、强等因素。为从中、小地震活动中发掘和研究这些具有应用价值的前兆信息,本文采用长期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观测资料,对中、小地震活动的时、空变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中、小地震活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变化不仅在大地震前存在,而且没有大地震发生时也存在。若将大震前的变化视为异常变化,没有大震发生时的变化视为正常变化,分析异常变化与正常变化之间的区别和关系,有助于异常的识别,并在地震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较大地震的酝育过程中,随着构造岩体弹性应变能的不断积累,可能出现各项地球物理场观测量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变化,这些复杂的异常变化具有序性特征。本文将信息熵引入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定量研究了一定区域内较大地震前地下水氡观测的信息熵变化。结果表明,震前信息熵有明显的低值异常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较大地震前震源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石绍先  邓志辉 《地震》1997,17(3):277-282
该文提供1996年2月丽江7.0级大震前滇西北地震活动空间容量维、关联维、信息熵十分显著的异常图像;这些异常是在大震孕震区形成,应变释放加速阶段之后出现的,恰好揭示了源区、近源区大释放前的非线性变化过程。这与1965年以来云南及邻区8组大震前地震分形研究的结论完全一致;进一步说明地震活动分形异常对地震孕育阶段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戴维乐  沈业龙 《地震》1993,(5):1-10
本文用分形理论的信息维方法研究了大华北地区1976年以来十次中强地震区域地震时间分布信息维在主震前后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信息维的变化反映了地震时间分布结构自组织特征,在震前一、二年内无标度区及其上、下限值出现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无标度区跨度由1个数量级变宽为3个数量级,震后恢复到一个数量级。震前无标度区跨度越宽,表明地震时间分布自相似结构自组织程度越高,大华北地区十次中强震无论其所在地区、震源深度、地震序列类型、发震构造不同、震前信息维都显示了明显的下降过程,并且临震前降到最低值,震后回升。信息维下降异常时间与主震震级无关,但信息维下降的最低值与主震震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强震前地震活动广义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引入广义分维来研究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形结构,并探讨其地震的前兆意义。通过研究海城、澜沧—耿马、溧阳三次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广义分维D。(ε)的变化,发现时间标度区间为2—16天时,D。(ε)的变化可以反映大震孕育过程中地震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并表现出震前降维的前兆变化特征。D。(ε)的有效变化标度区间还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强弱有一定的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1.
聊古—1井氮氦比的熵值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昭栋  张华 《地震研究》1997,20(4):393-397
利用信息熵的新方法处理了聊古—1井氮氦比10年来的观测资料,找出了氮氦比信息熵的两次较大变化与地震的关系。以聊古—1井为中心的150km范围内,自观测以来发生过两次大于5.0级(Ms)地震,即1981年的宁晋5.8级和1983年的菏泽5.9级地震。在这两次地震前氮氦比信息熵都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12.
范琦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2):125-130
根据统计分布与信息熵理论,定义了震级信息熵Hm和地震间隔时间信息熵Ht,并推导了它们的计算公式。通过时空扫描和计算,发现强震前1~3年Hm和Ht出现低值异常,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一组中期或中短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引进了模糊分维的概念;给出了模湖容量维D0与模糊关联维D2的定义与确定方法;讨论了模糊分维与常用的分维(清晰分维)的关系.给出了模糊分维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结果: 1.根据模糊容量维D0随时间的上升趋势变化,可以划分出大地震活动的高潮期;由模糊容量维D0与模糊关联维D2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分析识别大地震前的中长期前兆异常. 2.根据模糊容量维D0随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可以划分出未来大震所在的地区,并可发现大震前数年D0呈现增大或减小的趋势. 3.根据前兆数据的模糊时间分维D0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发现大地震的短期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4.
The causes of earthquak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re complex. In order to study the cause of earthquakes happening in the region, we calculated the source parameters of 394 ML ≥ 2.0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based on waveform data observed by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of Hubei Province and Three Gorges, obtained the apparent stress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map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analyzed apparent stress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before and after the main earthquak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1)Before the Badong ML5.5, Zigui ML4.7 and Zigui ML5.1 earthquake, high apparent stress of earthquakes with different magnitudes is concentrated in Xinhua-Shuitianba Fault and Gaoqiao Fault.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 value area shows the high degree of synergism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 scattering after the earthquak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rea accumulated a high stress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the fault was in a locked state; 2)In the study area, the apparent stress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showed significant rise in the first and then decline,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in the process of rising; 3)Apparent stress depth profiles show that apparent stress at different depths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size of magnitude of earthquake, and the phenomenon of "small magnitude and strong apparent stress" did not appear. The small earthquakes occurring after the major earthquakes in the study area belong to low strain relea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stress release, and there are no new apparent stress anomaly concentration areas appearing,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Badong-Gaoqiao Fault, Zhoujiashan-Niukou Fault and Zigui Xiannushan Fault have been effective in releasing after the Badong earthquake and Zigui earthquake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 is small on these faults.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澜沧-秋马Ms7.6和Ms7.2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利用各类地震前兆异常群体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分析了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Ms7.6和Ms7.2地震前这种信息熵变化的特点。地震前,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单键群分析方法,对1976年唐山和1989年大同地震前多学科前兆异常的时空群集特征进行了研究。对2次地震前兆的单键群构架的信源熵、平均键长和累积滑动频次进行了时空扫描。结果表明,地震前单键群要异常非常明显,并且可以分为5个阶段。1975年6月-1976年6月(第4阶段)异常幅度变化最大。震前1个月(第5阶段)信源熵值进一步下降,平均键长变化维持在第4阶段的水平,累积滑动频次增加。异常的变化阶段可为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提供判据。最小信源滴的变化经历了一个由外围逐渐向未来地震区迁移的过程,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追踪和确定地震危险区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起伏加剧是相态突变前的一种临界现象,本文应用这一观点探讨了强地震前小震活动频次和地下流体、气体、地应力等前兆变化的起伏加剧现象,并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1.临近强地震前较大范围内超过平均日活动水平的小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有序性,即出现穿过未来大震区的小地震活动条带,条带的交汇区为未来大震区。2.强地震前的小震高频次活动日大多与外因出现时间同步,目前发现的外因有塑望、节气、中强以上磁暴以及大气压力下降等。这种小震的高频次活动一般出现在震前当天至一个月时间内。3.前兆的起伏时间和小震频次的起伏时间大致同步。它们在成因上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