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由于思想文化的差异在园林设计语言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种差异在古典园林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现代园林中,由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在园林设计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日趋减少,难以再用某一固定定义得到完全的划分,取而代之的是设计上个性化、多样化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丰富着园林的设计语言。本文通过对中西古典园林在植物、山石等方面设计语言运用上的比较,以及现代园林中设计语言多样化的分析,目的在于丰富和深化园林设计语言,创作更加优秀的园林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中国勘察设计》2008,(5):16-19
别墅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所以在人们大讲别墅区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别墅的园林设计与维护.与美国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别墅有规划好的别墅小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小区内的园林,而自家庭院中的园林却常常得不到专业的设计与维护.  相似文献   

3.
作为世界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被认为是最具创新能力、最有个性的平面设计师,他的大量平面设计作品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在他的平面作品中,简洁的视觉语言、玩味十足的幽默感以及用线、面等简练的表现手法构成了其独特的作品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地显示了他驾驭空间和图形语言的能力。笔者通过对福田繁雄的作品和创作手法进行分析,在设计元素的提取及创作手法中进行借鉴,总结出适用于开拓首饰设计思维的方法及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时代风格及个人艺术表现力的设计作品,以此.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首饰设计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苏州这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拥有以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其中,又以古建筑遗产最为丰富。遍布苏州街头巷尾的143处各级文物保护建筑和298处控制保护建筑,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还是苏州古城的重要文化元素。但是,由于年久失修、人口居住密度大、违章搭建等原因,苏州部分市级文物保护建筑和大部分控制保护建筑保护状况较差,普遍存在建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是有52年悠久历史,专业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甲级设计院。持有甲级风景园林设计、乙级城市规划、乙级建筑工程设计、一级建筑装饰设计、雕塑创作设计以及工程总承包、工程建设监理等资质。设有规划、园林、建筑、古典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路桥、装饰、技术经济、雕塑壁画等配套专业以及先进的电脑辅助设计装备。我院拥有职工近百名,现有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7名,高级技术人员25名,有6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近几年来我院已形成了风景园林绿化、中国古典园林和旅游建筑三大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6.
自从Kalkowsky在1908年构筑了叠层石的术语之后,叠层石一直是地质学家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和思考的主题,而且一直被当作证明地球早期生命历史的代表物而得到深入调查。叠层石确实为地球早期生命历史提供了间接而且复杂的证据,所以,现代叠层石确实代表着明显的生物信号而成为研究的焦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确实表明了蓝细菌生物席建造了叠层石,而且进一步表明了微生物席转化成叠层石不是一个直接的作用过程。那些反映现代叠层石多样化构成的典型实例包括:(1)南极Untersee地区的湖泊相锥状泥质叠层石;(2)新西兰North群岛被称为煎锅湖的热水湖泊中以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热泉中的硅质叠层石;(3)巴哈马台地、澳大利亚鲨鱼湾以及巴西东南部海湾碳酸盐沉积物构成的叠层石。由于蓝细菌微生物席是否代表了古代叠层石的形态学前体总是存在争议,而且在生命的图像中叠层石一直是一个迷惑的关键片段,因此,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将成为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的关键和窗口。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追踪和总结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沉积作用和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丰富而复杂的信息,将不但丰富微生物沉积学的研究内容,还将拓宽沉积相分析的基本内容,对深入了解叠层石复杂的沉积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峰林喀斯特的性质及其发育和演化的新思考(3)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朱学稳 《中国岩溶》1991,10(3):171-182
在回顾国内外峰林喀斯特研究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峰林喀斯特同时态系统演化的新观念。即峰林喀斯特系统内各类地形的形成与发展在时间上可以同步。这种“同时态多样化”是由于物质与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方式、强度、数量与质量在空间上的差异和分布不均所引起的。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系统间各部(子系统,还必然存在相互协同的内在联系。虽然由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具体差异,在系统形态(或子系统)组成上常常出现破缺。但同时态多样化,乃是自然界各种“演化着”的开放系统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8.
自从Kalkowsky在1908年构筑了叠层石的术语之后,叠层石一直是地质学家采用不同方法研究和思考的主题,而且一直被当作证明地球早期生命历史的代表物而得到深入调查。叠层石确实为地球早期生命历史提供了间接而且复杂的证据,所以,现代叠层石确实代表着明显的生物信号而成为研究的焦点。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确实表明了蓝细菌生物席建造了叠层石,而且进一步表明了微生物席转化成叠层石不是一个直接的作用过程。那些反映现代叠层石多样化构成的典型实例包括:(1)南极Untersee地区的湖泊相锥状泥质叠层石;(2)新西兰North群岛被称为煎锅湖的热水湖泊中以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热泉中的硅质叠层石;(3)巴哈马台地、澳大利亚鲨鱼湾以及巴西东南部海湾碳酸盐沉积物构成的叠层石。由于蓝细菌微生物席是否代表了古代叠层石的形态学前体总是存在争议,而且在生命的图像中叠层石一直是一个迷惑的关键片段,因此,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将成为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的关键和窗口。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追踪和总结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沉积作用和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丰富而复杂的信息,将不但丰富微生物沉积学的研究内容,还将拓宽沉积相分析的基本内容,对深入了解叠层石复杂的沉积学特征和生物学属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代首饰设计中,对设计元素的选取和首饰语义的表述需要深入的品味和领悟传统·文化,通过首饰的具体形态、材质、色彩和工艺来表现传统元素的内涵,展现“中国风”的魅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以民族符号和图案为具体形式,考究和推敲中华文明的精髓,挖掘和提升“中国风”的品味。用现代人的审美习惯和思维方式去重新凝练设计的元素,用现代首饰的制作工艺和现代首饰的设计语言去重构首饰产品的具体设计方案。通过抽象概括和制造性的思维方式,笔者运用“鼎”为元素设计了具有“中国风“特征的首饰作品,旨在丰富首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首饰产品的文化内涵,在发扬和秉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加首饰产品的人文个性和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10.
徐聪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EA4设计所所长,所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及北京市多项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项。中国园林博物馆不仅是北京园博园内的"点睛之笔",而且是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全面展示了中国园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辉煌的成就。它除沿袭了中国传统园林文化外,还发扬了现代绿  相似文献   

11.
水体是鹊山龙湖景观主体,驳岸是水体周边景观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做到驳岸与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体现人与自然、岸与水的和谐性、亲水性及生态性,是驳岸设计的关键。该文对驳岸的一般形式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生态驳岸的概念、分类及常用做法,根据湖区各部位具体情况、景观要求,运用生态驳岸不同类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各不同区域驳岸进行了设计方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气藏破坏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合考虑油气藏破坏的多种因素,结合含油气系统、盆地发展演化特征,基于油气藏形成、演经的构造运动特征,把中国油气藏破坏类型分为沉积不足、流体冲洗、褶皱变动、油藏抬升、油藏沉降、断裂活动和深部动力破坏型七类,并选择典型油气藏分类型进行部析。在此基础上油气盆地分为东部拉张型、中部克拉通内部坳陷型、西部造山带挤压型三类。通过21个盆地和112个典型油气藏的调查与解剖性研究,归纳出三大类盆地的油气藏破坏特征。西部盆地油气破坏类型多样,主要以油气抬升、流体冲洗和断裂活动破坏型为主;中部分轩以油藏抬升破坏型为主,其次是断裂活动破坏型;东部盆地油藏保存条件好,油气藏破坏以油藏抬升、断裂活动破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硼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中国硼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硼矿床划分沉积变质、现代盐湖沉积、矽卡岩和地下卤水4个矿床类型8个矿床式,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硼矿和现代盐湖型沉积硼矿床。在硼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的基础上,综合成矿规律、地质构造背景等因素划分出辽-吉沉积变质型、川-鄂地下卤水型、湘-桂矽卡岩型、西藏现代盐湖型和青海柴达木现代盐湖型5个硼矿矿集区。其中辽-吉老矿区深部和外围、川鄂区的地下卤水及盐湖硼矿的综合利用等方向尚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华北东部地区中生代盆地格局及演化过程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1,他引:18  
华北东部中生代盆地演化受控于欧亚构造域的板块挤压拼接和滨太平洋构造域"洋-陆"俯冲碰撞两大动力学背景,与兴蒙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太行山隆起及郯庐断裂带等陆内及周边造山带的形成、深大断裂发育演化以及深部动力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早-中三叠世华北地区基本继承了晚海西期以来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点,地势北西高、东南低,为一南陡北缓、呈NWW向展布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剪刀式碰撞拼接,华北地区全面抬升,且西部抬升小,东部抬升幅度大,盆地范围向西部退缩,沉积范围缩小,东部地区地势较高,地貌复杂,以隆升剥蚀为主;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由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该时期太行山的形成将华北地区分割成东、西两个大盆,西部鄂尔多斯盆地依然为一个大型沉积盆地,东部渤海湾盆地区在早-中侏罗世的早期为一些小的山间沉积盆地群,主要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大量NWW或近EW向逆冲断层及阔缓褶皱所产生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太平洋板块活动取代了扬子板块、西伯利亚板块活动对华北地区构造演化的控制地位,中国东部进入大规模的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且出现了明显的分区性:在盐山-歧口-新港-兰考-聊城断裂系以东,由于受郯庐断裂带左旋走滑构造应力场的控制,主要发育NW或NWW向断陷盆地,而在该断裂系以西至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受左旋走滑影响较弱,主要发育NE和NNE向断陷盆地,在张家口-蓬莱走滑断裂带以北的下辽河坳陷区,盆地的长轴方向为NNE,属郯庐断裂带内部的走滑拉张盆地;晚白垩世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华北广大地区整体处于隆升剥蚀状态,仅在河南信阳盆地及冀中、临清、黄骅坳陷的少数低洼地区接受沉积,多以红色河湖相粗碎屑为主。研究华北东部中生代盆地演化对于该地区前第三系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昆仑康西瓦断裂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康西瓦断裂是西昆仑地区一条极其重要的构造缝合带。利用显微构造方法发现:康西瓦断裂明显经历三期构造演化。第一期为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NE—SW向挤压,由古特提斯洋相继向北持续消减所造成,断裂除挤压碰撞外,还表现为韧性右行走滑;第二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早期的NE—SW向挤压,由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北东向俯冲所造成,断裂表现为明显左行平移,形成现代露头的宏观牵引;第三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晚期的伸展与快速隆升,最终形成现代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植被垂直带谱上一般以暗针叶林带的上限代表森林线,它的海拔高度取决于温度及其年较差。本文主要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现代暗针叶林带上限的海拔高程和10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计算出我国的森林线的理论海拔高度,并编绘出我国的森林线高程等值线图以及多年冻土线与森林线高差等值线图和现代气候雪线与森林线高差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森林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多年冻土线、气候雪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小冰期气候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德二 《第四纪研究》1991,11(2):104-112
根据由历史文献资料复原的气候序列和树木年轮、冰芯记录以及冰川、沙漠、湖泊资料,作者认为,我国的小冰期持续至19世纪90年代结束。这期间最寒冷的时段是17世纪20年代—90年代和19世纪20年代—90年代。文中指出小冰期时我国的寒潮、梅雨、尘暴、干旱灾害及降水变率的特点。将我国的资料与欧洲、日本的资料拼图,并与北美的资料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小冰期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一致,其中寒冷时段在欧洲的出现略早于东亚,而我国出现的若干个最寒冷的10年则同时在北美和欧洲出现。  相似文献   

18.
俞遵典 《云南地质》2001,20(3):221-228
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福祉,均以物质为基础。社会运转的三大要素--能源交通资源--归根结底是个资源问题。尤其靠现代技术手段所不可能得到的那类资源,如矿产和水能类。中国今日之西部大开发,当然有赖于此。这是国内外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制定有关计划的根本依据。因此就必须对此作番审视。只是西部太大,资源太多,无法尽及,此文只能以云南为例。但即使如此简略介绍一下,也可令外界举一反三而大开眼界了。  相似文献   

19.
张银运  刘武 《地学前缘》2002,9(3):119-123
现代中国人体质特征可分为南北两大地区类型。这两大类群的形成可追溯到全新世的新石器时代 ,甚至更新世晚期。 1993年在南京汤山发现一具更新世中期的带有面骨的直立人头骨。为追索中国人群南北两大类型的形成历史 ,对汤山头骨作了重新复原 ,对汤山头骨与周口店头骨作了形态比较。结果表明 ,汤山头骨与周口店头骨相同的特征几乎全是直立人共有的形态特征。汤山头骨不同于周口店头骨的诸特征 ,如浅的眶上圆枕上沟、不呈发髻状的枕骨水平轮廓、较短宽的面部、特宽的鼻型和接近低眶的眶型等 ,提示中国人群南北两大类型的形态差别可能早在更新世中期汤山直立人生存时已显出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