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中国南方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初碳酸盐岩的C 同位素演化基础上, 考察了长兴阶层型剖面的高分辨率C 同位素旋回地层,发现长兴阶有三个C 同位素四级旋回,与吴家坪阶晚期的一个四级旋回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旋回。与这种缓慢变化形成强烈对比的是:P/ T 界线上在1 .5 ~2.6 万a 左右的地球年时间中δ13 C 突变为高负值, 形成剧烈负异常, 其中生物集群绝灭因素可能占2/3 以上,变负幅度约5‰~6 ‰。二叠纪末生物集群绝灭的原因可能与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引起的气体增加和缺氧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铂族元素和金   总被引:46,自引:9,他引:37  
漆亮  胡静 《岩矿测试》1999,18(4):267-270
1 ̄5g试样于刚玉坩埚经Na2O2熔融分解,王水浸取后蒸发脱水除SiO2,碲共常常富集铂族元素和金,用同位素稀释-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Ru、Pd、If和Pt,内标法测定Rh和Au。按取样5g计算,方法的测定限小于0.35ng/g,经CCRMP6个铂族元素标样分析验证,其结果与标准值基本吻合,5次平行测定的RSD在1.5 ̄6.5%  相似文献   

3.
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李玉成 《沉积学报》1998,16(3):52-57
华南晚二叠世的碳同位素变化曲线是逐渐降低的,与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相一致。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可分为两个三级旋回,与两个三级海平面变化响应,其中吴家坪晚期和长兴期组成了一个三级旋回。华南长兴期识别出了三个四级碳同位素地层旋回可能与四级海平面变化旋回相对应。华南晚二叠世碳同位素旋回记录了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信息:高值区和高海平面相对应,而低值区和低海平面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对碘偶氮氯膦与铅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思  王曙  陈刚莲 《岩矿测试》1995,14(4):292-294
研究了对碘偶氮氯膦(CPA-pI)与Pb ̄2+的显色反应。在pH5.8的(CH_2)_6N。-NO_3缓冲介质中,Pb ̄2+与CPA-pl形成1:2的蓝绿色配合物,在675nm处测定配合物的吸光度,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2.47×10 ̄4L.mol ̄-1·cm ̄-1Pb ̄2+浓度在0~1.16×10 ̄-5mol/L即0~2.4μml)符合比尔定律。试验了20余种共存离子的影响,经共沉淀结合巯基棉分离预处理试样溶液后,测定了硫精砂中微量Pb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410哌啶树脂对Cd的吸附行为,在2%~20%HCI介质中[CdCl_3] ̄-被树脂吸附,采用4%~30/HNO_3溶液可以解脱Cd,回收率在96%以上。测定了Cd在该树脂上的分配系数为5490,对含Cd0.067μg/g的标样GSR-3平行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为9.5%。方法用于化探样品中0.0X×10 ̄-6级Cd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黄思静 《地球化学》1994,23(1):60-68
本文报道了贵州罗甸沫阳、四川广元上寺和重庆中梁山二叠系及二叠一三叠系界线附近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测定结果。注意到早二叠世及晚二叠世吴家坪期的δ^13C具有极大的正值,反映了这段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过渡繁盛和有机碳的调整埋藏。晚二叠世长兴期的δ^13C值急剧降低,并在三叠纪初步达到极小值,反映了二叠一三叠系界线附近生物的迅速衰亡和集体绝灭。界线附近生物的集体绝灭事件除与二叠纪末的火山作用,环境与气候变  相似文献   

7.
粤西河台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及成矿流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永章  卢焕章 《矿物学报》1995,15(4):411-417
河台金矿床存在三种类型流体包裹体:低盐度(约1.5 ̄6wt%NaCl)H2O-CO2包裹体、中等盐度(约6 ̄14wt%NaCl)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它们的均一化温度范围在130℃至310℃之间,捕获时的围压大约为50 ̄170MPa。初始的成矿流体是一个低盐度的以H2O-NaCl-CO2为主的化学体系,主要源于大气水与变质建造水的混合。在演化过程中,成矿热液流体发生了CO2发泡和气液两相不  相似文献   

8.
在北羌塘盆地东部杂多县特龙赛等地首次厘定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火山岩。该火山岩形成于陆相环境,由4个爆发-溢流相火山韵律组成一个完整的火山旋回。这些火山岩主要由强蚀变杏仁状橄榄玄武岩、岩屑晶屑凝灰岩、杏仁状安山岩等组成,TiO2含量(1.33%~1.76%)与峨眉山低Ti玄武岩相当,MgO含量较低(2.23%~7.52%,平均为5.02%),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16~13.44,平均为6.5),无明显的Eu异常(δEu=0.85~1.02,平均0.96),Nb、Ta轻度负异常,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拉斑玄武岩相似。各种微量元素判别图解显示这些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拉张带或陆内裂谷区。结合区域研究成果,晚古生代时整个羌塘地区很可能处于一种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9.
横岭关铜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横岭关铜矿床中稀土元素、同位素和矿物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矿床形成温度为350℃±30℃;压力为38×10~5Pa~240×10~5Pa;盐度为30wt%~42wt%;logfo_2为-30.41~-31.47;logfs_2为-5.4~-8;pH值为7.3;logfco_2为-2.49;铜的溶解度(logm_(Cu))为-5.87~-2.21。围岩的铅-铅同位素年龄为1775×10~6a,矿石的铅-铅同位素年龄为1845×10~6a;矿石硫同位素组成,δ~(34)S为-8.1‰~36.9‰,显示出硫同位素为非平衡特征;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7.1‰~-2.6‰,δ~(13)C_(∑C)为-5.3‰;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具有变质热卤水的特点,认为该矿床属于变质热卤水成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试剂2,4-二溴-6-羧基苯重氮氨基偶氮苯与Tl(Ⅲ)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于pH10.5的NH_3·H_2O-NH_4Cl缓冲介质中,Tl(Ⅲ’)与该试剂生成红色配合物,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83×10 ̄5L·mol ̄-1·cm ̄-1。Tl(Ⅲ’)量在0~0.64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废水中痕量Tl的测定,结果与其它方法结果相符。测定工业废水及粉煤灰中痕量Tl的RSD(n=6)在1.6%~3.2%范围。  相似文献   

11.
湖南临澧县白土坡膨润土特征及开发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土坡膨润土产于第四系下更新统中,矿层稳定、厚度较大,为钙基膨润土,主要矿物成分为蒙脱石,含量35.7 ̄46.8%,其他矿物有石英、高岭石等。矿石中Fe2O3含量为5.72 ̄6.51%,白度为26.5 ̄34%。原 工艺技术性能达到铸用膨润土工业指标要求。初步提纯后蒙脱一达55.2 ̄69.3%,钠化处理后湿压强度 为0.18kgf/cm^2 ̄0.27kgf/cm^2,热湿拉强 17.8gf/cm^2  相似文献   

12.
樊学忠  朱春华 《岩矿测试》1997,16(3):217-220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于pH4.8 ̄7.4的缓冲溶液中,2-〔2-(6-甲基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6-Me-BTAEB)与Co(Ⅱ)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Co(Ⅱ):n6-Me-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ε为1.38×10^5L·mol^-1·cm^-1,Co(Ⅱ)质量浓度在0 ̄0.32mg/L时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直接用于维生素B1  相似文献   

13.
刘季花  陈迎蓉 《沉积学报》1999,17(12):789-793
以5cm为间隔取得东太平洋5794岩心早中新世超微化石软泥须(24.06~22.06Ma)的55个样品,用同位素质谱仪、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和化学溶解当分别对尼中可溶碳酸盐组分的^87Sr/^86Sr、全岩的Al2O3和CaCO3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87Sr/^86Sr和CaCO3呈反射发育了2个完整旋回和1个半旋回。^87Sr/86Sr和CaCO3短期旋回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1)^87  相似文献   

14.
镍与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乳化剂OP存在下,于pH9.7~10.0的Na_2B_4O_7-NaOH缓冲介质中,Ni ̄(2+)与邻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CDAA)形成组成比为1:2的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吸收峰波长在540nm,对比度△λ=126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99×10 ̄5L·mol ̄(-1)·cm ̄(-1),室温下20min内显色反应完全,有色配合物至少稳定12h。方法线性范围是0~0.20μg/mlNi,检测限为0.0004μg/ml。在掩蔽剂存在下,方法用于矿样和低合金钢的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其RSD(n=6)分别为1.8%和3.1%,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0%~101.2%。  相似文献   

15.
用氧同位素温度计测定了西阿尔卑斯DoraMaira地块含柯石英—镁铝榴石白片岩的峰期变质温度。石英(柯石英较变后)的δ ̄(18)O(8.1‰~8.6‰,n=6),多硅白云母的(6.2‰~6.4‰,n=3)、蓝晶石的(6.1‰,n=2)、石榴石的(5.5‰~5.8‰,n=9)、ellenbergerite的(6;3‰,n=1)和金红石的(3。3‰~3.6‰,n=3)δ ̄(18)O(SMOW)值反映了同位素平衡。以石英—石榴石—金红石分馏为基础测定的温度为700~750℃。以对压力敏感的反应:镁铝榴石+朽石英=蓝晶石十顽火辉石为依据确定的最小压力为3.1~3.2GPa。为了通过对温度敏感的脱水反应:滑石十蓝晶石=镁铝榴石十柯石英十水,来稳定镁铝榴石和柯石英,在700~750℃时,α(H_2O)必须减小到0.4~0。75。当镁铝榴石在x(CO_2)>0.02(T=750℃,P=3.0GPa)不稳定时,α(H_2O)的减少不会是由于CO_2的稀释所引起的。当缺乏较多的外来流体稀释剂(即CH_4或N_2时,就需要有熔体相)。在α(H_2O)=1.O时,花岗岩的固相线温度为680℃/3.0GPa,在α(H_2O)=0.  相似文献   

16.
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与铝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佩玉  曹伟 《岩矿测试》1994,13(4):274-276
在pH为6.5的HAc-NaAc介质中,CPB存在且经60~70℃加热,Al ̄3+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4min即完成显色反应,形成1:2紫红色络合物,吸光度至少稳定24h,最大吸收峰位于568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18×10 ̄5,Al量在0~0.2μg/ml范围内符合比不定律。方法已应用于岩矿中微量Al的直接测定,其结果与标准值吻合较好,RSD(n=5)均<3%。  相似文献   

17.
铜矿峪铜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地研究了铜矿峪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得出铜矿床形成的pb-pb年龄为21亿年;矿床形成温度为350℃,压力为4×10 ̄7pa~1×10 ̄8pa;Logfo_2:为-31~-31.88,logfs_2为-5~-8;pH值为3.6~6.4;硫化物的δ ̄34S值为-4.5‰~0.2‰,δ ̄34S为+10‰;方解石的δ ̄13C为-4.89‰~1.1‰,δ ̄13C为一4.28‰,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属于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8.
析相萃取光度法测定法质样品中痕量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表面活动剂加醇析相对钯-硫代米Chi酮络合物的萃取行为,建立了痕量钯的光度测定方法。析相对Pd的萃取回收率为99.5%,富集倍率搂25。络合物的λmax=530nm,形成后至少稳定2h,ε达2.6×10^6L·mol^-1·cm^-1,线性范围1.4 ̄40.0μg/LPd(Ⅱ),检出限是1.4μg/L,对于10μg/LPd测定11次,计算相对标准偏差为4.4%。方法已用岩矿中痕量钯的测定,结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石棉县大水沟碲矿床地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杨子地台西缘的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迄今唯一一例独立碲矿床。成矿围岩为一层30一50m厚的三叠纪变基性火山岩及厚层状大理岩。矿体呈脉状平行排列,走向NNE。成矿作用可以分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阶段、辉碲铋矿阶段和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主要碲矿化阶段。该阶段矿石的碲品位一般为0.2%一5%,富矿石达15%一25%。在矿脉两侧围岩蚀变十分发育,于磁黄铁矿黄铁矿阶段矿脉和辉碲铋矿阶段矿脉两侧分别形成以黑云母为主和以白云母为主的两套蚀变组合及分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从矿脉边侧向外,K、Na和Ca组分降低,Fe和Mg组分增高。矿脉中白云母的K-Ar年龄测定为149.86±2.72Ma。黄铁矿的Co/Ni比值为56一652。成因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大水沟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深源,其成矿作用可能与区域上燕山期碱性岩浆或碱质花岗岩活动有关。成矿时磁黄铁矿黄铁矿阶段的硫逸度(fs_2)为10 ̄(-16.7),碲逸度(fTe_2)为10 ̄(-15)一10 ̄(-14);辉碲铋矿阶段的fs_210 ̄(-14)一10 ̄(-11.5)和fTe_210 ̄(-11.2)一10 ̄(-10.5)。  相似文献   

20.
澜沧铅锌银铜矿床矿物包裹体及成矿物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虎杰  田煦 《矿产与地质》1995,9(2):107-111
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澜沧铅锌银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温度为160 ̄350℃,压力69000kPa,盐度4.6 ̄17.0NaClwt%,密度0.85 ̄1.0g/cm^3,fs210^-9.3 ̄10^-11.0Pa,fo210^-35 ̄10^-37Pa,Ph值5.1 ̄5.7。成矿元素主要以氯化物络合物的形式迁移、温度降低,fs2和pH值的升高是引起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