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固原体应变与水位、气压等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以及对M2波潮汐因子相对误差等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体应变观测与水位变化长期存在高度反向相关,与气压短期存在高度正相关,且体应变随气压变化在时间上存在40分钟左右的滞后效应。并利用回归相关分析消除水位、气压影响,探讨了体应变与水位、气压相关系数以及响应系数在宁夏地区小震前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史凯 《内陆地震》2014,(4):360-365
介绍苏15井的地质构造情况和地下水位等数字化观测资料的特征,对水位的气压效应和潮汐效应进行初步探讨,并计算出数字化水位日均值条件下的气压系数,同时结合模拟观测时期的气压系数,进行对比分析。此外指出影响苏15井水位观测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苏15井数字化水位等观测资料的认识,有助于今后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新04井静水位为研究对象,分析气温、气压和地下水理论固体潮对新04井静水位的影响特征,并探讨其机理.结果表明:① 气温、气压对新04井静水位长趋势变化和短周期变化影响均比较大,而地下水固体潮对新04井静水位变化影响很小;② 气温是静水位年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表现为中高度线性负相关,参与计算的2段观测数据中,2007...  相似文献   

4.
四分量钻孔应变资料的质量评价及拟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张晶  池顺良 《地震》2011,31(2):87-96
针对“十五”期间完成布设的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数据, 简要分析了气压、 水位与应变观测三者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水位干扰因素影响特点。 在对观测资料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 利用四分量观测特有的自检功能, 对应变观测资料的质量进行了更深入的评价。 依据资料质量评价结果, 在仪器稳定期内借助包含气压、 水位影响的综合拟合模型, 给出了信度较高观测站的各路分量响应率、 气压系数、 水位系数等参数的分布情况, 可作为今后进一步分析的背景参考。  相似文献   

5.
泰安台钻孔应变观测干扰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泰安台钻孔应变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钻孔应变主要受地下水位、气压、系统故障以及电源干扰等影响。持续降雨是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分量应变受水位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大风、气温波动等均会造成气压的剧烈变化。体应变观测曲线与辅助气压曲线呈正相关,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观测技术系统等方面总结凤翔井水位在日常观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析不同干扰因素对凤翔井水位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凤翔井水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压、降雨、人为干扰和供电故障等。气压变化引起井水位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压升高或降低,该井水位出现降低或升高;降雨对水位的影响通常表现为一个向上的脉冲变化;供电故障导致水位缺数,恢复供电后会产生突跳干扰;人为干扰会导致固体潮畸变;不同影响因素引起的干扰特征各不相同。本次研究不仅有助于水位的异常识别和干扰排除,同时还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7.
山西流体观测井水位与气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山西省流体观测井水位动态特征,利用高阶差分、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2008年山西省各观测井水位与气压相关系数,得到了气压系数的背景值,进而对气压干扰因素进行定量化的排除,并对各井的气压系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观测井孔水位受气压影响程度不同,对于某一个观测井孔而言,气压系数及相关系数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四川省地震活动相对平静时期挑选1986年1月1日~4月30日的姑咱泉水氡测值与水温、水位、流量、气温、气压、室温测值等6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计算和显著性统计检验。发现水氡测值与水温、水位、气温、气压和室温测值有显著性相关关系,与流量测值无关;选取的计算时间段不同,显著性相关因素不一定相同;诸显著性相关因素中有的可使氡测值发生7.5%的最大相对变化;如果不计较时段,仅从宏观效果考虑相关性质,其显著性相关因素的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室温、水温、气压、气温和水位测值。通过对上述时段的水氡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相邻两天氡测值的最大的正向相对变化为14.8%,而可能出现的最大正向变化应为16.6%。如果出观的氡高值大于这一变化且它与均值之差超过2.384倍均方差,可作为异常考虑。  相似文献   

9.
根据深州井2013~2015年季度掏油的水位数据变化情况,通过计算水位—气压相互关系、固体潮潮汐因子变化、水位变化幅度同期对比等方法分析油层压力变化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油层压力变化对水位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位随机气压效率的地震前兆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大气压力的随机气压变化作用下深井水位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可以利用大气压力的随机气压变化进行水位气压效率的计算。该方法较以往各种计算方法排除干扰能力强,计算方便,地震前兆异常突出,是水位气压效率地震前兆预报方法中能够应用于日常地震监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2.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从新疆叶城至西藏狮泉河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它北起塔里木盆地,横跨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地区到冈底斯西段,全长800余公里.探测结果表明,不同测点的地壳内部有的有两个低阻层,有的则只有一个低阻层,壳内第1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10-35km,第2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30-65km。在南昆仑缝合带以南,壳内低阻层的埋藏深度有从南向北不断加深的趋势;而在其以北的壳内低阻层的埋藏深度则与此相反.上地幔第1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在100-150km之间,第2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在350-550km之间.  相似文献   

14.
高中和  季幼庭 《华南地震》1992,12(2):42-47,T002
本文阐述了浙江东部沿海海蚀地貌的分布特征,认为高位古海蚀地貌是浙江东部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海蚀地貌确系古海面遗迹,但它们今日之分布高度乃是长时期构造抬升作用的结果。同期海蚀地貌的分布高度不同,除在形成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外,断块间的差异升降运动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物质分异的角度讨论了板块俯冲带及大陆地壳内某些地震成因机制问题。认为由于构造的活动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在深大断裂带附近的上地幔或玄武岩层顶部容易产生分异的底辟构造。这种构造上隆引起的垂直作用力可促使地面产生同步隆起和侧翼相对下降,地震的震源往往位于底辟构造的侧翼或顶部。一般由底辟构造形成的垂直作用力与水平向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成为一种叠加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6.
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性质及其意义作了总结和评述。文中述及的阻抗相位资料正则化反演方法,是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笔者就此给出了实际算例和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冲绳、台北、广州、海南四个电离层垂测站的f0F2月报表资料,分析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得到北峰位置随季节、太阳活动不同周相的移动规律。并且发现赤道异常的两日振荡将引起北峰位置作相应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洞庭盆地的第四纪构造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石钧 《地震地质》1992,14(1):32-40
依据第四系分统等厚度图,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演变。早更新世及晚更新世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对边掀斜,沉积中心呈近南北向伸延;中更新世及全新世,迎丰桥-北景港断裂两侧断块反向扭动掀斜,以致盆地西北角和东南角掀升,并形成与此主掀升部位相应的俯伏部位,其伸延方向与主掀升部位的掀斜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9.
地磁暴与电离层骚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太阳活动区喷发出的粒子流引起太阳风对地球磁场和电离层作用,从而发生地磁暴和电离层骚扰,所以它们的发生是与太阳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地磁暴期间常常伴随着电离层F_2层骚扰,即峰值电子密度相对于中值有大的减少或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由动力Alfven波沿磁场方向传播的扰动非线性方程,用量纲分析法导出太阳风中Alfven湍流谱. 太阳风中观测到的湍流谱恰是由方程得到谱的特例. 我们提出太阳风中Alfven湍流是一支反向串级的湍流,正向串级的一支湍流已经用于日冕而耗散掉. 理论上提出这支反向的Alfven湍流产生机制是由于动力Alfven波的非线性色散造成的调制不稳定性驱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