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龙国英  易晓峰  黄瑛 《热带地理》2001,21(4):295-300
汕头市由于其优势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和海运发达的港口城市,目前,其主要经济表现为以劳动密集型、民营经济占主导。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八五”以后,汕头市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由此带动经济的迅速发展,然而人才、政策的局限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发展,使汕头市历史上具有的区域中心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结合汕头市实际发展状况和特点,建议本次规划把汕头市的城市性质定位为:中国经济特区之一;粤东地区中心城市;外向型,以区域生前性服务为主,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达的港口城市。  相似文献   

2.
钟章奇  陆扬  刘志雄 《地理研究》2023,(4):1050-1069
当前为加快推动中心城市带动非中心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央政府相继批复了众多国家级城市群发展规划政策(后文简称“规划政策”)。然而,这些规划政策的实施能否缩小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的经济差距,这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基于2007—2019年全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讨规划政策的实施对中国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规划政策的实施能使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的经济差距总体缩小约3%。从地理空间范围来看,规划政策实施能显著缩小距中心城市约0~102.4 km和167.3~443.5 km范围内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间的经济差距。此外,规划政策的实施效果在不同城市群内呈现出显著差异,而拥有资源禀赋优势的非中心城市可凭借规划政策的实施缩小其与中心城市间的经济差距。最终,本文的研究结论将有利于为相关决策者理清规划政策的实施对中国城市间经济差距的影响以及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重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深化和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金融企业不断完善全球战略布局。金融企业通过在全球设立分支机构,为其他行业的全球扩张提供了金融支撑,推动了国际业务往来与资本流动,建构起了城际联系网络。论文以中国金融企业全球布局的时空演化为切入点,基于城市网络的分析方法,探究1979—2019年中国金融企业链接全球城市的网络塑造过程。研究发现:(1)中国金融企业全球扩张的阶段性和区域性明显;(2)随着全球分支机构数量和扩张范围的增加,扩张由主要世界城市延伸到全球范围的中小城市,亚太地区、离岸金融中心、欧美主要金融中心等成为网络中重要节点;(3)城际联系主要是通过金融企业“总部—分支机构”式、“总部—区域中心—分支机构”式和收购式扩张等3类扩张模式塑造而成。最后,探讨了国家经济战略与地缘关系、企业性质差异、节点城市或国家的特点等对企业扩张路径和城际联系形成的影响,为金融企业全球扩张及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1):F0002-F0002,F0003
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是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旅游开发研究。1985年编制的《老岭旅游区总体开发规划研究》是我国最早完成的旅游规划之一。在理论上发现并命名了“嶂石岩地貌”,提出了旅游经济—文化二元论、游憩—经济—社会—生态四大效益统一、资源—市场—文化综合导向、社会生态旅游区等新理论、新观点,创办了“河北旅游规划网”,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7项。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是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旅游开发研究。1985年编制的《老岭旅游区总体开发规划研究》是我国最早完成的旅游规划之一。在理论上发现并命名了“嶂石岩地貌”,提出了旅游经济文化二元论、游憩—经济—社会—生态四大效益统一、资源—市场—文化综合导向、社会生态旅游区等新理论、新观点,创办了“河北旅游规划网”,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7项。截至目前,完成了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等省(区)旅游规划百余项。主要有:河北省红色旅游、…  相似文献   

6.
金融地理与金融中心的研究进展--从专业社群运作来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中心的发展是东亚各国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地理学者们也从不同视角研究这些现象。从对货币与市场的讨论中,凸显出信息和社会镶嵌的重要性,同时市场活动实际发生的金融中心更是地理学关注的议题。因此金融交易与相关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引发许多金融地理的研究;而金融地理也通过考察经济活动内部运作的方式,更细致地处理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以解释金融活动分布的内涵。本文回顾了近今有关金融中心相关的文献,认为要分析不同金融中心,可从其中专业社群与信息间的关系切人,并尝试提出一个分析架构,涵盖制度、社会网络与论述三个层面。这个架构表明“全球”与“地方”无法分开来谈,不同尺度的力量通过行动者而交织,地方如何在大趋势中发展取决于自身创造性的活动;政府、厂商或纯经济解释并无法完全涵盖影响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是国家甲级资质旅游规划设计单位,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旅游开发研究。1985年编制的《老岭旅游区总体开发规划研究》是我国最早完成的旅游规划之一。在理论上发现并命名了“嶂石岩地貌”,提出了旅游经济一文化二元论、游憩一经济一社会一生态四大效益统一、资源一市场一文化综合导向、社会生态旅游区等新理论、新观点,创办了“河北旅游规划网”,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省部级奖7项。  相似文献   

8.
空间规划政策在中国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磊  沈建法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195-1206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规划对调节中国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权力下放,中国政治经济背景发生了重要变化,客观需要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规划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本文分析了空间规划元素在中国五年规划体系中从无到有、不断丰富完善的演变特点及其机制,同时指出了五年规划对空间发展作用的变迁:① 初期,并无空间规划,空间发展只是部门工业项目布局的结果;② 改革开放之后一段时期,空间规划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划定特殊的政策区域和空间分类引导;③“十一五”规划以来,空间规划则以空间分类引导与约束并举的形式出现。通过构建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空间发展状态所引起的规划反馈3 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着重探讨了五年规划体系中空间规划元素的变迁机制。“十一五”以来重点加强和改善了空间规划内容,其目的是使经济规划与空间规划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克服中国当前空间管治的各种困境。  相似文献   

9.
全球离岸金融中心(OFCs)地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岸金融中心是二战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国际资本流动市场之一。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对全球离岸金融中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离岸金融中心主要分布在岛屿及沿海地区,并集中在大洲交界处,已经形成五大集群。地理位置便利、政局稳定、自然灾害少、基础设施完善、金融法律服务专业、金融法律法规健全、政策优惠等,是离岸金融中心的主要区位条件。各离岸金融中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其根据自身条件发展了各具特色的离岸业务,并开始重视与中国的离岸业务。  相似文献   

10.
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特征,而金融国际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离岸金融中心是在金融国际化和金融创新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促进资本流动与新兴金融市场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离岸金融中心独特的地理分布及其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离岸金融中心也开始受到地理学的关注。论文在对离岸金融中心的相关概念和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离岸金融中心的地理学文献,从离岸金融中心产生的区位条件、离岸金融中心对全球和区域产生的影响、离岸金融中心与全球金融体系的互动关系、中国离岸金融中心的发展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最后进行总结与评述,并对中国未来如何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离岸金融中心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京津二市的分工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京津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对带动整个中国北方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北京、天津比较优势的分析,指出北京作为首都,应凭借政治、文化中心带来的优势,成为全国的经济管理中心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国际信息中心;天津的发展应利用港口优势,发挥北方制造业中心、商贸中心、高新技术开发和试验基地等职能;京津两市共同建设成为我国北方、乃至东北亚的金融中心、国际旅游中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城市的分类研究进行梳理,认为不同地区、不同职能的城市通往国际城市的模式有所差异,城市规模与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并无绝对的联系。以城市主要功能和在全球城市分工体系中承担的核心角色为依据,从这一新的视角将国际城市分为金融与管理型、混合性(含组合城市)、商贸与交通枢纽型、旅游与历史文化型和专业型5五种类型,进而通过对各类城市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得出关于我国建设国际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金钟范 《地理研究》2010,29(9):1670-1682
从基于企业活动为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因、企业组织联系为城市网络基础的认识出发,以企业跨国母子组织联系为根据,建立网络基本要素和联系密度等概念与指标。以中韩城市联系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跨国网络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跨国城市网络不断扩大的同时,网络基本要素分布呈现区位倾向性,集聚于环渤海和长三角;城市对和结点城市联系密度位序—规模分布显著,形成青岛、上海、北京、天津与首尔主导轴和青岛、天津、上海、北京等主导结点;城市对和结点城市的联系密度规模位序不断调整,同时在高位序群中保持相对稳定性;结点城市呈现专门性、综合性的分化,如北京和上海显示综合性,青岛和天津显示专门性等;受企业母子相互关系影响网络联系键具有矢量性,进而结点城市中形成源结点和受结点之分。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贺灿飞  傅蓉 《地理学报》2009,64(6):701-712
金融业渐进式准入制度直接影响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外资银行最初聚集于经济特区和北京,进而扩散到上海、天津、大连和广州,以致于中西部城市,如重庆、成都和西安.外资银行的分行支行尤为聚集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代表处则偏好聚集于北京和上海.条件逻辑模犁统计结果表明,外资银行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中国城市的区位优势,尤其是制度优势和银行业规模经济优势共同影响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外资银行尤为偏好金融规模效应显著、对外资银行准入管制较少的贸易型城市,央行总部及其区域性分行所在城市也是外资银行偏好的区位.由于代表处与分行或支行的功能差异,两者的区位行为存在一定不同.  相似文献   

15.
卢明华  朱婷  李国平 《地理科学》2021,41(10):1706-1717
在梳理国内外城市规划评估体检实践与研究进展、总结北京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体检评估的框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遴选指标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进行体检评估。体检评估结果表明:① 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展现出大国首都形象;② 北京的全国文化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与世界知名城市存在差距,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③ 虽然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北京的国际组织规模影响力与大国首都地位不匹配,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不强;④ 尽管北京已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待增强。未来,北京应当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提升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扩大北京作为大国首都在世界的影响力。北京城市体检应重视城市定位体检、加强各参与方的交流合作、拓宽体检评价的国际视野、动态调整体检评价指标、探索高频时空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杰  盛科荣  王传阳 《热带地理》2022,42(6):928-938
基于中国金融业企业网络数据和链锁网络模型建立城市网络,在解析金融网络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定量识别与测度了金融网络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关键因素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中国城市间金融网络的中心性体系呈现空间指向和路径依赖的特征,链接关系呈现纵深关联和层级分化的特征,核心―边缘结构呈现逐渐深化和有序分布的特征;关键资源、空间距离、区位条件和历史基础是影响金融网络空间格局的关键因素;择优链接、地理邻近和空间集聚是金融网络生长发育的动力机制。在网络发展环境下,中国城市化政策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支持城市在金融网络中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金融网络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供给引导功能,同时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推动城市之间的网络协作。  相似文献   

17.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影响下的跨城流动空间特征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吴康  方创琳  赵渺希  陈晨 《地理学报》2013,68(2):159-174
在流动空间的视角下,高速铁路交通客流成为城市区域功能联系的重要表征,本研究选取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出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乘客群体问卷访谈式的实证调查,从微观个体的角度研究城际高铁所表征下的跨城流动空间.研究发现:① 北京与天津城区同属城际流动密集区,郊区县市为流动稀疏区,城际高铁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极化性;京-津中心城区是最主要的空间联系带,京滨、京(津) 武走廊流则构成次级联系带,京津跨城流动呈现出轴辐式空间格局.② 旅游、购物等休闲活动对跨城流动具有较明显的增强作用,而从跨城活动的时空迁移来看,城际高铁某种程度上缩短了时空距离,但对居住地点和工作空间的迁移改变有限.③ 京津跨城流动的频次并不很高,通勤者跨城周期为1 周左右,现阶段城铁交通主要为商务出行流和休闲旅游流,这反映了高铁作为流动空间物质基础的构成特征;出行人群以男性、高学历、较高职业地位和商务出行为主,且商务出行的跨城流动频次更高,对出行时间更敏感,这反映了高铁跨城流动空间具备一定的精英空间特征.④ 以城际高铁交通出行表征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北京和天津的跨城流动空间暗含一定的不对称性,这体现在京津两地的到发客流分布不均、商务出差客流的比重差异以及不同站点在居住、工作、休闲等跨城功能联系方向上的不均衡等.  相似文献   

18.
贺灿飞  任卓然  王文宇 《地理学报》2022,77(6):1339-1358
京津冀地区经历了从竞争、合作到迈向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和新目标,亟需实现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本文从价值链分工和要素流动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在“外循环”和“国内大循环”中的价值链地位和辐射能力,以及以“京津冀小循环”为表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现状。结果发现,京津冀在“外循环”中没有形成世界级城市群相对应的技术分工和知识生产能力,处于价值链较低附加值环节;在“国内大循环”中,京津冀占据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并向外输出技术和资本,但吸引和辐射力有限。进一步探究发现,京津冀在“外循环”中相对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京津冀小循环”尚未打通,创新成果难以在城市群内部转化,从而未能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城市群定位目标。下一阶段京津冀城市群应以水平知识链、梯度创新链为驱动,构建城市群垂直产业链。具体来说,“内循环”中应着力打造“北京研发—天津高端制造—河北物流服务”协同格局,“外循环”中构建以知识转移和市场突破为核心的“北京创新集聚溢出—河北综合制造—天津研发、航运”分工模式,逐步实现“内循环”反哺“外循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企业总部的区位分布和集聚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企业总部是决策和控制中心,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分配权,其决策将影响到地区甚至国家的发展。因此,大企业总部的数量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研究大企业总部的分布和集聚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本研究考察了截至2011年底中国2320家上市企业总部在城市的分布及集聚特征,有以下主要发现:①中国的上市企业总部分布和总体产业空间格局较为一致,即高度集聚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城市,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②中国的企业总部高度集聚在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具体而言即大量集中在首都、直辖市、副省级和省会城市。③北京、上海和深圳是中国企业总部最为集聚的城市,不仅企业总部数量最多,而且企业的规模也最大,尤其是北京拥有超强的掌控力。而且,北京、上海和深圳几乎在所有产业领域都表现出绝对的领先优势。④和国际上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企业总部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较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总部数量占全国比重仍在上升,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大城市的上市企业总部数量增长要明显快于全国其他地区,其地位还在进一步强化。⑤企业总部的数量和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机场条件、经济规模、经济全球化水平、城市的规模等级、行政等级等呈现出高度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北京制造业空间布局演化及重心变动分解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1 世纪之初,北京正由一个工业城市逐步向适合首都特点的新经济型城市转变,其都市国际化、经济服务化、区域一体化和产业轻型化的四化经济发展战略都将对北京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空间布局为着眼点,分别运用功能分区的圈层划分方法和基于邮区尺度的重心计算方法,对近10 年北京制造业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进行刻画,并且利用重心变动的分解分析对影响制造业布局的动力因素进行定量描述.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北京制造业的布局正在经历由城市功能拓展区向城市发展新区调整的过渡阶段;近10 年间北京制造业的就业和企业分布重心都出现了向东偏移的趋势,但是南北方向有所不同:前者向东北偏移,后者向东南偏移.对北京制造业的就业重心变动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就业重心偏移的贡献同样显著,推动就业重心向东北偏移.北京应继续深化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工业的结构调整,优先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都市型工业和高新技术工业;要继续引导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东移南扩”的布局调整,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