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西藏尼玛盆地二维地震勘探工程为基础,系统收集分析了西藏高原地区以往地震勘探成果及存在问题,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研究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地形地貌特点及安全、环境保护需要,提出低频可控震源高密度宽线地震采集攻关试验方案,通过实施其攻关效果明显,地震剖面波组特征清楚,资料信噪比较以往有较大提高,不仅满足油气勘探的需要和地方安全要求,而且减少了地震勘探现场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将有效推动西藏高原地区油气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平原复杂地表及地质条件下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过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勘探方法和处理技术,以保证野外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的质量。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的野外资料科学采集和高质量的数据处理,说明了三维地震勘探在水网区(河流、鱼塘、水库)、铁路、村庄及工厂、地下构造复杂等等的地区取得了成功,并为今后地表及地质复杂地区的煤田三维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复杂山地是地震勘探的难点区域,地表和地下都复杂,从而导致地表激发困难,地震资料干扰严重、信噪比低。地下构造形态复杂,导致反射点分散严重,前人尝试过弯线采集,但很少考虑地下实际构造特征。本文章提出基于CRP的不规则采集设计方法,使地表避开难以激发的区域,地下考虑构造特征及CRP点分布位置,优化地表接收线位置,通过地表有目的布置接收点位置,最大程度的保证地下CRP点不分散,从而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并以四川盆地某工地的实际资料通过模型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复杂地区地震采集存在的部分难题,为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采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障碍物密集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由于城镇、村庄、厂矿企业、铁路遍布测区,障碍物占整个施工面积的50%以上,激发点和接收点布设困难,难以获得地下资料.如何在这样的测区取得高质量地震资料是一个技术难题.需要从设计到施工的全面配合.本文以江苏某区为例说明了在障碍物密集区取得高质量地震资料的设计手段和施工措施.深入讨论了障碍物密集区三维地震施工的方法对策,并概括说明施工方法对后续处理解释的影响和结果.利用这些手段和措施在该区获得了比较满意的地震资料.从而对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对地震资料分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位于海陆过渡带的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区,由于受控于海洋与河流两种环境,海岸侵蚀与河道淤积交替出现,致使近地表结构异常复杂.在义古60—义古48—义东13连井地区,地震单炮记录出现了明显的低频现象.为找到产生低频的主要原因,通过静力触探、钻孔岩芯和近地表沉积物样品分析,对激发岩性中的有机腐殖质和贝壳层、激发岩性自身的物性参数、地表环境以及近地表微地貌进行了层层剖析,从中找出了该地区产生低频是由于近地表粉砂含量较大,岩性疏松,加之旱季时蒸发量大,使得激发岩性中含水率降低造成的.研究结果对于该区后续地震采集及类似地区地震采集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东部老油田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升,后续复杂地质目标的勘探对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地震采集方案日趋强化,野外采集作业投入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地震勘探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面对东部老油区人口稠密、地表障碍密集的特点,无线节点具有放样不受地物制约、自主连续接收、采集排列可室内灵活定义的优势;与可控震源高效激发技术相配套,可实现复杂地表区三维地震采集的高效作业,从而缩短地震采集工期,缓解地震勘探成本的压力.2020年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辽河物探处在辽河坳陷SJP地区的三维勘探表明,无线节点采集技术在复杂地表区适用可行,可以有效提高复杂地质目标的成像精度,是东部老油区地震勘探技术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隐蔽油气藏老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对地震成像精度的要求,胜利油田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高精度地震采集技术和方法,来提高野外原始地震资料品质.在胜利探区,针对复杂岩性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实际需求,对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高密集空间采样观测系统设计、近地表结构探测与建模方法、新型炸药震源研制与激发技术、数字检波器接收及低噪声施工等地震采集技术环节进行了重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高精度、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在胜利油田YX、B12和LJ等多个地区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原始地震资料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西部勘探成熟区已经基本实现三维地震采集全覆盖,但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早期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勘探目标评价的需求,尤其是中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反射能量弱、连续性差,断层阴影严重,地层接触关系不清,复杂断裂系统、隐蔽性圈闭难以识别,严重影响了圈闭的精细落实及目标评价,制约着该区天然气的进一步勘探与开发.因此,二次三维地震采集势在必行,本文提出的"双方位、高密度"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应是海上高精度地震勘探经济而有效的技术,相对于多船宽方位采集方法而言,其采集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从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到资料解释摸索出了一套方法和技术流程,这不仅可最大限度地使用新旧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而且在解决断层阴影区的成像、中深层地层成像、大型扇三角洲的刻画、中深层隐蔽性圈闭识别、复杂断块区构造成像精度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2个地区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双方位、高密度"技术在复杂断块油气藏、中深层隐蔽性圈闭勘探中的作用,有效的提升了地震资料的品质,进而提高了资料解释及目标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海上勘探,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两种施工方式,如何在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料一致性,及优化观测系统设计以拼接好过渡带的地震资料是施工任务的关键.为此,依托中石化地震勘探重点基础研究实验室,在地震波的激发、接收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试验工作,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滩浅海地区的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冀东和垦东等地区应用联合表层调查和检波器精确定位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进了成像精度,取得了很好的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勘探目标日益复杂,常规的窄方位角地震采集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勘探需求.宽方位角采集技术含有丰富的方位角信息,有利于对深层、高陡构造、各向异性岩体进行成像.国外宽方位角勘探多集中在以墨西哥湾岩下油藏为代表的地区,而国内宽方位角勘探研究多集中在陆上.本文以镇巴区块为例,针对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和高陡复杂构造成像难的问题,进行宽方位角三维观测系统设计及采集攻关,在增强激发接收效果、压噪能力、提高静校正精度、改善陡倾角地层成像效果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技术措施.这些技术措施的应用不仅大幅度改善了地震剖面的成像质量,而且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复杂山区煤田三维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的山区煤田三维地震勘探中,受地形和地表、地质条件的限制,使野外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成为关健。文中结合在新安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过程中遇到的复杂条件(地形极其复杂,相对高差大、潜水面变化不定、地表岩性横向变化大等),通过野外的试验对比,选择良好的地震激发和接收条件,应用非线性观测系统理论等多项技术措施,以保证野外地震记录的质量,从而更好地为下一步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本勘探区内三维地震数据采集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得当,效果明显,而且对具有相似地表、地质条件的地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被动源面波和体波成像在内蒙古浅覆盖区勘探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具有勘探深度和分辨率的优势,在矿产勘探中多被采用.但主动源反射地震具有成本高、在矿区采集困难等难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无需主动源激发、利用天然噪声的被动源地震应用于勘探,可成为其低成本替代选项.本文在内蒙古浅覆盖区矿区进行了被动源勘探试验,采用相关计算获得拟炮集记录,并基于频率域信噪比计算,在生成拟炮集前实现了面波和体波甄选,分离了面波和体波.应用面波反演的横波速剖面识别了覆盖层厚度.体波数据经反射波常规处理,获得了成像剖面.经与主动源反射剖面对比,主要结构的反射特征呈现了良好的一致性.本文试验验证了被动源勘探在内蒙浅覆盖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为低成本的面积性勘探实施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复杂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中,施工设计包括海陆观测系统设计、从属线束设计、偏点设计等,其优化对于提高地震数据采集效率,保证资料品质,减少空炮、废炮和重炮,实现资料无缝连接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技术人员针对工区特点提前合理设计特殊观测系统,优化炮点布设,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覆盖次数均匀的需要。通过自动优化设计施工方式,可以减少人工误差,使采集结果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要求,从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选择我国典型南方海相碳酸盐岩裸露区开展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针对该区地表灰岩普遍出露、激发弹性波能量转换少、散射噪音干扰严重等勘探难点,研究和应用了“宽线+折线”地震采集技术和与其配套的拟三维地震处理技术,能较好地压制噪音,提高剖面信噪比,在主要目的层得到了较好的成像效果,桂中1井钻探结果与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吻合较好,检验了该方法用于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勘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过障碍变观设计的效率,利用C++编程语言开发出一个浅层地震过障碍变观设计软件,以提高过障碍变观的方便性和效率。当勘探中遇到地表障碍时可以利用此软件灵活变观,使地震测线跨越障碍物(江河、高速公路等),以保证反射同相轴能连续追踪对比。经实际应用,该软件效果较好,能够辅助数据采集人员在采集现场快捷地进行地震勘探过障碍变观设计,从而保证地震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密度以及深层地震勘探的发展和普及,采集数据量随之急剧增加,常规采集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地适应这些大数据量的勘探项目需求,高效地震采集方法成为必然.近几年来,混叠采集是较新发展的一种高效采集方法.本文在调研目前常用的混合源和同时源方法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混叠采集的新概念.根据概念建立起理论正演模型进行模拟,模拟混叠采集方法与常规采集方法的区别、不同参数对混叠效果的影响等,得出相关的结论.在华北东部廊固凹陷进行了验证性试验.廊固凹陷地处华北平原,交通发达,村庄密集,存在较大的空炮率和超强的环境噪声,对资料品质有较大的影响,野外试验与模拟试验结果大致相同,也有一定的差异.与以往规则型的混叠方式不同,本研究在试验中创新性引入了任意随机与不同激发信号的混叠方式方法,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混叠采集方法能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混叠带来的噪声可以通过不同域来去除;混叠采集需要一定的合适的空间间隔;混叠采集数据品质略差于常规方法,但可以通过提高采集密度和生产效率来弥补;混叠参数选取要考虑平衡施工效率、噪声水平和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17.
18.
主动源与被动源地震数据插值及联合数据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两种情况下主动源数据和被动源数据的插值方法,并研究了两种数据在偏移成像中的互补效果.基于互相关法被动源数据重构原理,本文提出了结合多域迭代去噪技术的重构方法.提出了两种时间域主动源和被动源数据的插值方法,分别是共炮点域能量匹配插值和共检波点域最小平方匹配插值.然后对获得的主动源和被动源联合地震数据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在被动源活跃度不是很高的地区进行被动源地震勘探时,少量的主动源地震数据可以有效控制和补充被动源数据的成像效果.在稀疏炮点的主动源勘探中,有效利用被动源的信息能够在成像中增加更多的细节信息,提高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稀疏约束的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方法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震勘探目标复杂化和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两宽一高"等采集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地震数据采集的时间越来越长、成本越来越高.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开展了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方法的改进和探索研究.根据波动方程解的一般表示式,从波场传播的角度给出了地震数据具有稀疏性的数学物理依据及寻找适应地震数据稀疏变换的一般方案;在稀疏性先验信息的指导下,发展了具有"蓝色噪声"频谱特征的改进的分段采样方法,并基于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地震数据重建方法.地震数据的稀疏性理论、稀疏约束下的高效采集方法以及地震数据的重建方法构成了相对完善的地震数据高效采集理论.把该理论用于指导地震数据采集,即利用稀疏约束的随机采样方法改变常规规则密集测网中炮点和检波点(或二者之一)的分布,设计了三种随机且均匀的高效采集测网,提出了利用相应测网获取的地震数据重建为常规规则密集测网地震数据的针对性方案,并使用重建精度、高效采集数据的直接成像和重建后再成像的结果对比证明了上述重建方案的有效性.基于Marmousi模型的高效采集试验检验了本文构建的基于稀疏约束的地震数据高效采集方法理论框架在提高当前地震数据采集效率、降低勘探成本上的优势以及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高保真高分辨率遥测地震勘探采集系统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是金属矿勘探具有地质条件复杂、勘探深度大、分辨率要求高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技术与装备难以满足复杂地形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需求.针对该技术难题,研发一套高保真、高分辨率轻便分布式混合遥测地震勘探系统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开发了信号高保真高分辨率数据采集技术、实时通讯及采集单元无址链接技术和多媒介混合遥测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SE863单站单道分布式混合遥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由31位高分辨率采集单元链、集3 G/4 G无线通讯及有线通讯的交叉数据管理站、便携式主控站以及测控软件组成.支持二维、三维高密度地震反射波勘探、散射成像、天然源透射成像等地震数据采集工作.利用该套系统与428XL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同步对比,并将该系统交付第三方使用完成了1 km2三维地震勘探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备轻便、性能稳定、分辨率高、数据质量好,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轻便分布式地震勘探技术装备,大大增强了我国地震勘探技术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