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西昌盆地沉积演化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昌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的初步研究.把西昌盆地的发展分为3个大阶段:基底形成阶段、被动边缘发展阶段和内陆盆地演化阶段,并细分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被动边缘发展阶段、残海发展阶段、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内陆拗陷盆地发展阶段、盆地萎缩阶段和盆地改造阶段等7个小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组构,这主要受控于构造运...  相似文献   

2.
山东大地构造主要阶段划分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大地构造具有典型的二元结构特点,克拉通结晶基底与盖层结构明显。其发展演化主要经历了克拉通形成与裂解阶段、稳定陆表海发展阶段和滨太平洋构造活动阶段,各阶段又包含若干个次级阶段。不同构造阶段的成矿作用,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盖迎春  李新 《冰川冻土》2012,34(5):1248-1256
从框架、 技术等方面介绍了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状态, 总结了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3个发展阶段: 模型模拟阶段、 模型模拟+DSS(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阶段、 情景分析+集成建模环境+DSS工具阶段, 阐述了这3个发展阶段各自的特点, 剖析了制约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因素, 讨论了建立一个成功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应具备的条件和采用的方式. 最后, 提出了集成综合观测系统、 集成建模环境和联机协商环境的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启蒙阶段、分析阶段和综合阶段,三个阶段的地质学各具特色,总体显示地质学从分析到综合的发展轨迹。地质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转换逐步与地球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当前,地质学正处于综合阶段,科学的思维方式促成了新学说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但是,过去阶段的思维方式具有遗传性质,它对新的学说和理论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北缘昆仑-羊湖地区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昆仑—羊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缘昆仑山脉中段之南侧,区內发育古生代以来地层和几克里阔勒蛇绿岩、阿克苏库勒蛇绿岩、奥依亚依拉克花岗岩带、昆仑花岗岩带,经历了祁秦昆(原特提斯)洋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南昆仑洋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的形成和发展阶段、陆內造山及隆升阶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声发射、热红外技术联合监测花岗岩单轴压缩过程,分析岩石破裂过程声发射、红外辐射变化规律。从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了基于声发射和红外辐射的岩石损伤变量解析表达式,并根据二者在不同阶段的互补性,建立了分段曲线损伤模型,分析单轴压缩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分为初始损伤阶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和损伤加速发展阶段3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都没有发展,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内部微损伤不断积聚,表面损伤仍没有发展,损伤加速发展阶段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均快速增大。相比内部损伤,表面损伤异常增大时间较早;(2)对比分段曲线损伤模型计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发现两者的趋势大致相同,定义的损伤变量较为合理,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内部裂纹缺陷产生、发展直至破坏的渐进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采用声发射、热红外技术联合监测花岗岩单轴压缩过程,分析岩石破裂过程声发射、红外辐射变化规律。从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两个角度,分别建立了基于声发射和红外辐射的岩石损伤变量解析表达式,并根据二者在不同阶段的互补性,建立了分段曲线损伤模型,分析单轴压缩下岩石的损伤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损伤演化过程分为初始损伤阶段、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和损伤加速发展阶段3个阶段,初始损伤阶段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都没有发展,损伤稳定发展阶段,内部微损伤不断积聚,表面损伤仍没有发展,损伤加速发展阶段内部损伤和表面损伤均快速增大。相比内部损伤,表面损伤异常增大时间较早;(2)对比分段曲线损伤模型计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发现两者的趋势大致相同,定义的损伤变量较为合理,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内部裂纹缺陷产生、发展直至破坏的渐进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质工作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贯穿于城市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做好城市地质工作,对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依据城市发展阶段将城市地质调查划分为城市起步阶段的专项调查阶段、城市扩容阶段的水工环调查阶段、城市快速发展阶段的综合地质调查阶段和城市提质阶段的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4个阶段。在简要回顾中国城市地质专项调查和水工环调查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综合地质调查和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思路、调查内容、取得的主要成果、工作特点以及研究进展等进行了概括和评述,总结了当代城市地质调查与研究进展,梳理了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面临的问题,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城乡融合,宜居城市、文明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为目标,从理念更新、体制机制改革、理论与学科建设、技术方法创新、工作内容拓展、服务产品等角度,对城市地质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程琳  刘金清  张葆华 《水文》2011,31(2):15-19,61
根据几十年来水文工作的经历以及相关资料,就历史阶段、建设阶段和发展阶段的中国水文发展历程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在水文站网建设、水文测报、水情报汛、水质监测、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回顾了在水文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程琳  刘金清  张葆华 《水文》2011,31(1):17-21
根据几十年来水文工作的经历以及相关资料,就历史阶段、建设阶段和发展阶段的中国水文发展历程进行概述。重点介绍了改革开发以来在水文站网建设、水文测报、水情报汛、水质监测、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回顾了在水文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质工作作为基础性、先行性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城市建设发展分为选址布局、规划建设、运行完善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对应于城市建设发展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可划分为区域地质资源环境调查、城市地质资源环境调查评价、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城市地质环境功能恢复等。本文重点讨论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对地质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城市地质工作在城市不同建设发展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及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古生物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态古生物学阶段、古生态学阶段、古生物地理学阶段和古生物迁移研究阶段。古生物迁移研究是古生物学现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李四光教授早在20年代就注意到古生物迁移现象,并把古生物迁移资料应用于海水进退规程的研究中。到了60年代,李四光教授再次强调古生物迁移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以认为,古生物迁移,不仅是地质力学基础理论的一个极重要的研究领域,而且更是地壳运动理论和古生物学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张建平 《地质论评》2020,66(6):1710-1718
本文从探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利用方式和属地管理的演变出发,叙述地质公园的发展历史,将其过程分成四个阶段:① 萌芽阶段;② 国家/欧洲地质公园阶段;③ 世界地质公园阶段和 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阶段。不同阶段各具特征,反映了人类在了解、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和方法的不断进步,指出现在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展模式是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对国家/欧洲/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历史回顾和管理制度等内容的详细记述,可供地质公园从业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丁健  保继刚 《中国岩溶》2000,19(3):284-289
建水燕子洞的旅游生命周期与一般喀斯特洞穴旅游生命周期有所不同,分为四个阶段,即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和衰落阶段。本文分析了影响该洞旅游生命周期的各主要因素,并提出重振建水燕子洞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矿井地质是一门探索性、适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科学,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直接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我国的矿井地质工作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它对煤矿建设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创立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开拓前进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煤炭开采逐步向深部等难采块段及边缘地区推进,其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难度加大,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做好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完善地质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沉积学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中国沉积学50年来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中国沉积学未来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的解释。中国沉积学经历了50年代的奠基阶段、50年代未和60年代初的总结提高阶段、70年代科学的沉积学发展阶段和80年代之后的走向国际和走向全球阶段。中国的沉积学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沉积学界所面临的任务和没有解决的问题依然很多。  相似文献   

18.
普光气田超深井钻井技术的进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光气田是中国石化已成功开发的一个大型整装海相气田。对普光气田超深井钻井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气体钻井阶段,机械钻速由探索阶段的0.99 m/h提高到发展阶段的1.70 m/h,再提高到气体钻井阶段的2.61 m/h,提速效果十分显著。并对加快中国石化超深井钻井技术的进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抚顺浑南地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抚顺浑南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和地质事件分析,确定本区地壳具有多旋回演化的特点,经历了中朝准地台结晶基底形成阶段(太古代—早元古代)、地台稳定盖层发展阶段(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和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晚三叠世—新生代)三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依据区内各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产类型、同位素年龄资料的研究,对各成矿时代的成矿作用进行了归纳和探讨,确定区内有3个主要成矿期,这一新的认识对指导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矿坑道钻探装备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导致新技术发展滞后,随着我国煤矿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给煤矿坑道钻探装备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机遇。通过分析了国外坑道钻探装备的技术特点和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坑道钻探装备技术的三个阶段发展,包括初级阶段的分体式钻机与稳定组合钻具轨迹控制方法,蓬勃发展阶段的履带式钻机、定向钻进装备技术及松软煤层钻进技术,新发展阶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技术,提出了今后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阶段钻探装备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推进钻探装备技术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