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王蕾  杨涛  孙革 《世界地质》2014,33(4):735-745
笔者首次发现了内蒙古霍林河煤田霍林河组(K1h)茨康类拟刺葵属拟刺葵亚属的一个新种—内蒙古拟刺葵(Phoenicopsis(Phoenicopsis)neimengensis sp.nov.)。该新种以表皮构造下气孔式,上表皮细胞未见乳突,下表皮普通表皮细胞发育中央乳突,气孔器副卫细胞多发育乳突,孔缝不定向等特征区别于拟刺葵属已知种。新种的研究对于了解拟刺葵属(Phoenicopsis)的分类,以及恢复古地理、古气候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宁夏盐池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井下发现大量茨康类拟刺葵属叶片压型化石,根据其叶部形态学和表皮构造特征建立宁夏拟刺葵(新种)Phoenicopsis(Windwardia)ningxiaensis sp.nov.He。该新种以叶脉稀疏,每枚叶片仅叶脉2~4条,表皮细胞壁直,上表皮气孔带内气孔器单列,下表皮气孔带内气孔器3或4列,上、下表皮普通表皮细胞均无乳突,副卫细胞强烈乳突为特征,区别于属内其他已知各种。当前新种的表皮构造特征反映中侏罗世气候以温暖、潮湿为主。  相似文献   

3.
新疆早侏罗世植物群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根据新疆早侏罗世各组中所产的植物化石,提出了疆新早侏罗世植物群分属于毛羽叶—锥叶蕨植物群与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的过渡植物群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过渡植物群中苏铁类比较丰富.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以真蕨类和银杏类为主,真蕨类中锥叶蕨,托第蕨,枝脉蕨最为发育.两个植物群按照不同层位均可分出上下两个组合.本文还探讨了八道湾组时代,认为无疑属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植物组合也应属早侏罗世(塔里奇克组的地质时代为T_(?)—J_1).早侏罗世早期新疆气侯曾一度炎热,向后转为湿暖潮湿.  相似文献   

4.
新疆沙尔湖煤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产出大量茨康类植物化石.通过选取4块狭叶拟刺葵Phoenicopsis angustifolia Heer化石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揭示其角质层微细构造、统计气孔参数并测定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定量重建研究区中侏罗世早期阿林期至巴柔期古大气CO2浓度、古温度、古海拔高度,测算该植物的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狭叶拟刺葵平均气孔指数值5.90%,基于气孔比率法获得的古大气CO2浓度为(1240.16±122.75)×10-6,该值处于GEOCARB Ⅲ碳平衡模型可信误差范围内.测得植物化石角质层碳同位素δ13Cp平均值-23.07‰,计算出该植物水分利用效率272.06 mmol/mol,重建沙尔湖中侏罗世早期平均温度16.8~20.7℃,古海拔高度196.7 m.整体而言,新疆沙尔湖地区在中侏罗世早期属于一种高CO2浓度、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报道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白杨河地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首次发现的松柏类斯卡布勒果属(Scarburgia)的一个新种—白杨河斯卡布勒果(新种)。新种以果穗附属物(大孢子叶)紧密螺旋状排列、大孢子叶柄以宽角从轴上伸出、卵圆形种鳞的鳞片的顶端上卷、并具一短尖头等特征区别于斯卡布勒果属已知种。由于斯卡布勒果属以往在中国发现较少且时代大多为早白垩世,当前新种的发现是中国侏罗纪斯卡布勒果属化石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漠河盆地北部中侏罗统漠河组糜棱岩化砂岩内顺层侵入的糜棱岩化微晶黑云母石英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2.8±1.8 Ma,结合漠河组中的化石组合盛产Phoenicopsis属为特征,认为该组地层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这一成果对研究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中生代漠河盆地成因与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吐哈盆地中侏罗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商平  付国斌 《现代地质》1999,13(4):403-407
研究记录了新疆吐哈盆地三道岭煤田西山窑组的 4 3属 86种植物化石。该植物化石组合以真蕨和银杏类最为繁盛 ,苏铁类和松柏类较发育 ,楔叶类较少 ,另有少量苔藓类和石松类。真蕨类又以蚌壳类占优势 ,出现大量中侏罗世分子 ,属于中国北方温带植物地理区 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典型组合 ,表明其时代为中侏罗世阿连期至巴柔期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昆虫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友崇 《甘肃地质》1995,4(1):1-13,T00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下白垩统环河-华池组昆虫化石,共有9个属种,其中有3个新属5个新种,包括未正式发表的1个属种的模式标本。这些昆虫化石在鄂尔多斯盆地是首次发现与公布的,不但丰富了该盆地的化石门类,也为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胡雨帆  顾道源 《地质论评》1983,29(5):442-443
六十年代初,斯行健,周志炎(1962)曾将中国中生代植物划分为五个不同时代的植物群,即: 5.被子植物群(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 4.茹伏德蕨—拟金粉蕨(Ruffordia—Onychiopsis)植物群(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早期) 3.锥蕨—拟刺葵(Coniopteris—Phoenicopis)植物群(早侏罗世至中侏罗世) 2.网叶蕨—格子蕨(Dictyophyllum—Clathro-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兰溪市马涧组植物化石,鉴定28属54种,描述2个新种,讨论了马涧植物群特征,论证马涧组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1.
薄果穗属(Leptostrobus)以往在中国的确切报道仅见于川东北、青海和辽西等地,且缺少详细研究。报道了该属的模式种——疏叶薄果穗(Leptostrobus laxiflora)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额敏白杨河中侏罗世地层的首次发现。对新发现的、保存较完整的果穗及蒴果等做了较详细的描述。同时,报道了与其伴生的其它12属近20种植物化石的组成,分析其古地理环境为有利于成煤的湖泊—沼泽相,认为其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延庆县后城组蜚蠊目化石(昆虫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载了北京延庆后城组(J3h)新发现的4个昆虫化石新种。根据在延庆后城组新发现的十余种昆虫的特色,建立延庆昆虫组合,归后城昆虫群,时代属晚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延安组植物群与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一套以河流滨湖相沉积为主的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粘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计20属39种。经分析认为,这个植物群是一个属于我国北方区以Coniopteris-Phoenicopsis为代表的中侏罗世早期植物群,植物群组合反映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为偏潮湿的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14.
1971-1973年间,我在浙西南做过一些中生代含煤地层工作。该区中生代火山岩广泛分布,厚度巨大,侏罗纪的三组含煤地层,其中一组位于火山岩系之下,称乌灶组,另两组实为火山岩的夹层、称砻铺组和毛弄组。三组地层盛产植物化石,它们的植物分子组合显示植物上的进化关系。从浙西南锥叶蕨-拟刺葵(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与里阿斯植物群的揭示,多少有助于我们探讨华北锥叶蕨-拟刺葵植物群的时代。华北侏罗纪煤系的时代长期存在争议,大多数古生物和地质工作者多视为下侏罗世或中下侏罗世。   相似文献   

15.
道虎沟生物群(前热河生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时代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张俊峰 《地层学杂志》2002,26(3):173-177,215,T003
根据最新发现的动、植物化石 ,确立了“道虎沟生物群”,这一新的生物群属前热河生物群 ,生存时代大体相当于晚侏罗世的牛津期 (Oxfordian)至基末利期 (Kim meridgian)。这一发现大大补充了我国这一地质时期贫乏的化石记录 ,为探讨热河生物群的起源提供了较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地区中侏罗世植物群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玉辉  孙春林  刘茂修 《世界地质》2004,23(2):107-111,117
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高头窑一带的中侏罗统延安组植物化石,18属31种。其组成特征表明,当前植物群属于典型的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其时代为中侏罗世。与植物群伴生的昆虫化石的研究提供了一致的时代意见。  相似文献   

17.
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 orientus Yao Sha et Zhang,Q.longitatus Yao Sha et 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idium amnicum Mii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志丹群颇为发育,出露良好,含有丰富的叶肢介化石.在甘肃华亭-陕西陇县地区的峰山组、泾川组以及华池-环河组首次发现并采集到丰富的叶肢介化石,经研究有3属29种:Qaidamestheria 8新种,Yanjiestheria 18种(新种6个),Palaeolimnadia 3新种.根据Yanjiestheria动物群的特征,本文认为志丹群泾川组应归为早白垩世;峰山组连续沉积在泾川组之上,划归早白垩世比较妥当,华池-环河组暂归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9.
云南禄丰县川街盆地中侏罗统产出弓鲛鱼类化石后甸弓鲛(Hybodus houtienensis Young)、新庄弓鲛(新种)(Hybodus xinzhuangensis Sun)、川街弓鲛(新种)(Hybodus chuanjieensis Sun)。后甸弓鲛(Hybodus houtienensis Young)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弓鲛鱼类之一,正型标本为破碎的鳍棘,副型标本为一枚牙齿齿冠。依据在川街盆地相同层位发现的新化石材料,对后甸弓鲛副型标本进行了增补,补充了描述,建立了2个弓鲛新种:新庄弓鲛与川街弓鲛,丰富了"后甸弓鲛带"弓鲛类群,并讨论了弓鲛属的生物地层、生活的古环境和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程业明  王曦  杨小男  谭锴  靳悦高 《地质通报》2016,35(8):1230-1233
内蒙古包头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发现了保存完整的白垩纪大型本内苏铁目拟苏铁科拟苏铁属(Cycadeoidea)茎干化石。茎干化石呈椭球形,保存完好,高56cm,最大直径48cm,化石表面密布的菱形叶柄基呈螺旋状排列,从基部至顶端叶柄基逐渐变小,球果不均匀散生于叶柄基之间。茎干化石从内到外包括中央的髓部、外围的木质部圆筒、叶柄基、球果等。这是国内首次发现保存比较完整的本内苏铁目拟苏铁科茎干化石。同时,在茎干化石产地附近还发现有裸子植物宽孔异木(Xenoxylon latiporosum(Cramer)Gothan)木化石。本内苏铁茎干及宽孔异木化石对于研究本内苏铁目的演化历史和当时的植物群组成特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