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金的赋存状态及主要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野外及镜下研究,初步查明了丁家林一太阳坪金矿区所含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及含银自然金。丁家林金矿区以包裹体金为主,太阳坪金矿区则以裂隙金为主,粒数及面积统计显示两矿区均以中、细粒金为主。两矿区的矿石中常见明金,为粗粒金,巨粒金及块状金。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石英,偶见方铅矿、黄铜矿及闪锌矿,金的矿化与富集以富黄铁矿,贫多金属硫化物为特征。两矿区金的赋存状态既有共同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金的高温热液地球化学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温、强还原性流体中,金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差,金配合物很难成为金活化、迁移的主要形式。纳米微粒单质金的熔点相当低,纳米液态金则成为金活化、迁移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安徽白岭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岭金矿位于下扬子台坳、长江褶断隆起带中段。金矿体赋存于三叠系中统铜头尖组中,矿体形态呈不规则脉状。矿石类型主要有以含金褐铁矿为主的氧化矿石和以含金黄铁矿为主的原生矿石两大类。载金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石英、伊利石、黄铜矿等。通过矿相鉴定,单矿物含金分析、物相分析、多点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查明了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金的粒度较细,主要为中细粒显微金。金的嵌布类型有包体金、晶隙金、裂隙金。金的成色较高,平均为906.5。金主要呈矿物态存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及镜下研究,初步查明丁家林,太阳坪金矿区所含金矿物为自然,金金矿及含银自然金。丁家林金矿区包裹体金为主,太阳坪金矿区则以裂隙金为主。粒数及面积统计显示两矿区均以中、细粒金为主。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石英,偶见方铅矿,黄铜矿及闪锌矿。金的矿化与富集以富含黄铁矿,贫其他多金属硫化物为特征。矿石中常见明金为粗粒金,巨粒金及块状金。  相似文献   

5.
伏牛山矿床是一个含伴生金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伴生金的平均品位为0.36g/t,伴生银的平均品位为12.4g/t。本文通过多种分析测试(如:相关分析,配分计算,矿相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研究,分步溶解,物相分析等),对伴生金的赋存状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的存在与黄铜矿关系密切;金的存在形式主要为显微金、次显微金及少量晶格金,其中显微金主要存在于黄铜矿中,次显微金及晶格金主要存在于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6.
对赤峰西部的红花沟、连花山、索虎沟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和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金矿物和寄主硫化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从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从包体金至裂隙金,金矿物的Au/Ag或金成色逐渐降低。总体来讲,金成色高的金矿物,其Fe和Bi含量也高,但不同温度区段形成的金矿物,其局部规律有所不同。对红花沟金矿与银金矿共生的铋硫盐矿物-针硫铋铅矿也进行了详细分析。矿床中富含铋矿物的地方往往也富含金,可作为有意义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天马山硫金矿床金的赋存状肪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少数为细粒分散相,金的载体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毒砂,黄铁矿,综合脉石和磁黄铁矿等,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平均成色745.57,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3种,金在矿石中及不同矿体中的分布不均匀,金与流,金与砷的相关性因矿体类型及矿石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平掌矿床是西南三江地区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床,为系统地对比研究矿区16号勘探线新发现两类金矿体,即V1块状硫化物矿体中顺层产出的层状金矿体、穿层断裂带中的网脉状金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载金矿物类型,探讨金的沉淀机制。文章基于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结合电子探针(EPMA)分析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类金矿体矿石中可见金为金的独立矿物(银金矿、碲金矿、碲金银矿),以裂隙金形式赋存,层状金矿体矿石中还可见晶隙金;热液型黄铁矿是两类金矿体矿石的主要载金矿物,其中“不可见金”均以固溶体金(Au+)为主,存在极少数的纳米金(Au0)。两类金矿体金的成矿均受后期东西向断裂带影响,为后期具有较高碲逸度的成矿热液充填成矿提供有利空间,金的独立矿物颗粒细小且分布不均,是由流体的沸腾和混合作用以及不平衡、不稳定的流体体系造成;两类金矿体中固溶体金(Au+)均由Au+占据黄铁矿晶格空位或缺陷等畸变形成。  相似文献   

9.
金的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的表生地球化学演化行为,表现为其成色提高,品位变富,金颗粒增大等明显的地质规律,次生矿物、如赤铁矿、针铁矿及粘土矿物等,对金具明显的表生吸附作用,特别是2M1型伊利石与金的表生富集作用关系密切,除腐殖酸以外,脂肪酸对金的表生富集显著;无机酸的作用与矿床氧化剖面中的Eh,pH环境共同制约着金的表生集散规律,干旱气候区矿床氧化带中金、银呈双峰富集,而在潮湿区呈单峰富集,金的物理特性是金的表生形态复杂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本区自然金主要以显微金形式存在,明金甚少。金主要分布于各种硫化物中,其中则以黄铁矿为主,此外,还可产于石英和褐铁矿等矿物中。自然金与载体矿物之间的散布关系有3种,即包体金、晶隙金和裂隙金,且以后者为主,约占82.5%,这说明在成矿过程中,金的沉淀和就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本区自然金平均含金84.44%,含银15.61%,成色为844。  相似文献   

11.
对北方干旱区表生介质(土壤或水质沉积物)中的金进行了7种存在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自然金相为主(50%)以上,其次为水溶相、吸附相和有机相等。水溶相金在北方干旱气候带普遍存在,说明此自然景观区的金矿床,其表生介质中的金具有明显的溶解作用,呈水溶相金的形式进行迁移。当环境物化条件改变时,金沉淀形成局部富集。应用野外泡塑测金法,金异常衬度大、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牙金矿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福春  叶荣 《矿产与地质》1996,10(5):300-305
应用电子探针、电子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和化学分析等多种现代方法和手段,综合研究载金矿物的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认为金牙金矿中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的主要赋存形式是超显微包体金,为解决金芽金矿床难处理的原生矿石提供了科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3.
新疆尉犁金云母和金云母—蛭石的成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个金云母和10个金云母-蛭石间层矿物样品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并对分析进行了研究。所获分析数据可靠、相对误差小;金云母较金云母-蛭石样品含较高的K2O、FeO、Al2O3、TiO2,而含较低的SiO2、Fe2O3、MgO、H2O^+。结合离子占位特点,讨论了金云母-蛭石在成分上与金云母的区别及由金云母变化成金云母-蛭石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规律。  相似文献   

14.
群山具有“金、木、水、火、土”属性,山分阴阳。含金石英脉具三元结构,显金晕景观,属性为金,富金矿体多产于金山和土山中。根据山的属性和山的阴阳,可直接在金山和土山的阳山地段寻找石英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对砂金、“狗头金”的次生增生边宽度,砂金和“狗头金”的粒度和成色与原生金矿体的自然金粒度和成色的对比结果表明,砂金、“狗头金”在表生条件下的次生增生程度是十分有限的。对有限增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与H2O2、微生物等对微细粒金具有双重作用有关,即其对微细粒金的溶解及再生均起作用。从而得出砂金及“狗头金”应由原生金矿体中的富金集合体(大块金及金的巨晶)在表生条件下遭受改造并发生有限增生所形成。  相似文献   

16.
包村和朝山金矿床位于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属于夕卡型岩金矿床,侵入岩体分别为包村石英闪长岩体和白芒山辉石闪长岩体。通过矿相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床中的自然金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矿床中,金矿物均以独立的自然金颗粒形式产出,且常具有“银边结构”,但在自然金的嵌布方式、载体矿物、形态、大小、金银含量变化和成色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别。根据自然金的不同特征,对金矿床的成因进行分类,包村金矿床属于Cu-Au共生,而朝山矿床为Cu-Pb-Zn-Au共生型金矿床。不同矿床不同的金产状主要是由于金的运移、络合物种类、温度、pH和金银络合物活度比值等因素赞成的。此外,包村矿床和朝山矿床在地表均遭受氧化作用形成表生矿床,其表生金成色均明显高于原生金,且成分均一。  相似文献   

17.
黄松  丁俊华 《矿产与地质》1997,11(5):342-346
狮子山铜矿床中伴生金以矿物态为主,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和金银矿。根据金矿物的粒度、嵌布状态及载金矿物特征,结合金在选矿流程中的趋向分析,提出了应考虑采取在浮选前增加重选,并注意破碎同分级设备凹槽中滞留的单体金的回收来提高金回收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堆浸生产中高锑样品金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东会 《陕西地质》2003,21(1):99-101
在堆浸提金生产中,应用高锑样品的湿法测金方法,用氯化铵和溴化氢挥发法除去锑对金测定的干扰,用氢醌容量法测定,快速、简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冀东一些金矿床金矿物特征及金成色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青龙地区三家子、半壁山金矿床均产于古老变质岩系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体金、晶隙金。通过对比,认为Au成色与成矿时代、成矿温度、成矿深度有内在关系:成矿时代越早,Au成色越高;金矿物的形成温度与Au成色呈正相关关系;金矿床形成深度越大,自然金的成色亦越高。三家子金矿床成矿时代较晚,为中-中高温矿床,深部曾发生过多次成矿作用。半壁山金矿床成矿较早,为高中温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宁静 《国外铀金地质》2000,17(3):233-241
首次根据系统整理的资料指出了埃利康矿区含铀带的含金性,并将其与阿尔丹地盾中部的热液金矿床进行了对比分析,将中阿尔丹的金-铀和金矿床划分为六种矿化类型,金-钛铀矿,金-日质铀矿,钛铀矿-银-金,斑岩金,金-流化物和在喀斯特中再沉积的金,研究了不同类型矿化在构造层中的中生代侵入岩中的位置,矿石中铀和金的互相关系以及金的存在形式,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活化的古老地盾上铀,金矿化的表成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