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气象学报》2005,63(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第四届气候系统模式研讨会于 2 0 0 5年 1月 14日下午在北京召开 ,来自中国气象局、高校、海外研究机构、本所的专家和研究生近 10 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论。研讨会包括学术报告会和自由讨论两部分。俞永强博士和周天军博士主持学术报告会 ,LASG模式组 6位研究人员先后介绍了LASG第四代耦合气候系统模式及其各分量模式的研究进展情况。 2 0 0 4年是LASG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非常关键的一年 ,多年的努力特别是模式组各成员的通力合作在这一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LASG第四代气候系统模式FGOALS、新一代大气环…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个包含年平均下垫面温度、边界层气温的非线性的零维气候模式, 用于研究物理参数 (地球放射率、大气有效放射率、地表反照率、大气透射率等) 对气候系统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气候系统的平衡态及其稳定性与反照率的反馈作用和有效放射率有关; 在现代气候条件下, 适当的非线性负反馈与二氧化碳、水汽、云共同作用时, 有利于系统状态趋于稳定。此外, 通过与该模式相应的现代气候平衡态的偏差方程, 考察了在参数α2w, I0的作用下, 系统状态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3.
加强人影工作 减缓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的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气候系统是包括大气、海洋、陆地、冰雪以及生物圈在内的庞大系统。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气候波动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以及火山爆发等。人类活动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毁林等引起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以及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等。在气候系统中没有提到人类,但从19世纪末开始,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人类对气候无意识的影响是值得注意的新的因子,正因为这个新因子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各个因子之间的平…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3,29(8):64-64
《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  由中国气象局局长、国家气候委员会主任秦大河任主编 ,丁一汇、毛耀顺任副主编的“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18本 )已陆续出版发行。1 《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预测》 ,丁一汇、张锦、徐影、宋亚芳编 ,14 5页 ,定价 :15 0 0元2 《气候系统变化与人类活动》 ,李爱贞、刘厚凤、张桂芹编著 ,2 34页 ,定价 :19 0 0元3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王馥棠、赵宗慈、王石立、刘文泉编著 ,180页 ,定价 :15 0 0元4 《大气臭氧层和臭氧洞》 ,王庚辰编著 ,187页 ,定价 :15 0 0元5 《全球碳循环》 ,周广胜编著 ,192页…  相似文献   

5.
一简单地说气候变化是由于气候形成因子中某个因子或某些因子发生异常而引起的。而气候形成的因子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辐射、大气环流与下垫面三方面的因子。这是传统的看法。最近美国科学院提出“气候系统”这一新的概念,他们认为这系统里有五种自然分量,即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与生物圈。无论是三大因子,或者气候系统,气候应该是太阳-地球、海洋-大气、陆地-大气以及人类活动-大气之间四种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最终产物。气候变化就是它们之间的异常所造成的。气候变化的时间、空间尺度变幅很大,当然这两者是相互对应的。最长的时间尺度可大至10~8—10~3年,短者10~0—10~1年。短于10~0年者应属于天气变化的范畴。众所周知,在地球形成以来的50亿年里,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并且发生多次剧烈的变化。可是更使人们关切气候变化的应该说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十年里。有人作过粗略估计,在1950—1960年间共发表了七百余篇关于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6.
IAP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模拟性能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基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IAP)第四代大气环流模式的新气候系统模式-CAS-ESM-C(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气候系统模式分量)的发展和结构,之后主要对该模式在模拟大气、海洋、陆面和海冰的气候平均态、季节循环以及主要的年际变率等方面的能力做一个初步的评估.结果表明:模式没有明显的气候漂移,各...  相似文献   

7.
孙颖 《大气科学学报》2021,44(5):654-657
2021年8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发布。该报告清楚表明,近百年来气候系统正在发生广泛而迅速的变化,人类活动已使得大气、海洋和陆地变暖。本文通过对报告第三章的摘译,介绍了报告中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影响的主要结论,包括人类活动对大气和地表、冰冻圈、海洋、生物圈以及气候变率的影响。基于最新的观测资料、新一代气候模式结果以及不同的检测归因方法,通过评估近年来该领域的最新文献表明,以温室气体为主的人类活动可以在气候系统多变量变化中被检测出来。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全球气候系统包括大气、海洋、陆地表层和冰雪圈,它们在长时间尺度内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在过去的几年里,北美、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南美都发生了干旱,世界性气候在变暖,洪水泛滥和某些地区的骤冷,都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些天气异常现象可能与气候系统的变化有关。尽管还缺乏充分的证据,对复杂的气候系统也缺乏很好的了解,但人们普遍认为气候变化与大气成份中CO_2、N_2O、CH_4、O_3和氟利昂含量的不断增加有关。为此,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出版了一本小册子,总  相似文献   

9.
2021年8月9日,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报告第三章“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定量评估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气候模式对观测到的平均气候、气候变化和气候变率的模拟性能。报告基于气候系统的多个圈层变量的综合评估明确指出,毋庸置疑的是,自工业化以来人为影响已经使大气、海洋和陆地升温;支撑本次评估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气候模式模拟的大多数大尺度气候指标的近期平均气候,相比前一次评估报告(AR5)中的CMIP5模式结果有所改进。报告在更广泛的领域和区域提供了更多证据表明气候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影响,但受制于观测、模式与过程认知的不足,在大气、海洋、冰冻圈、生物圈及气候变率模态的多个指标变化中人为影响的贡献方面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甚至缺少研究。  相似文献   

10.
黄穗英  谢卫华 《广东气象》1998,(4):46-48,44
随着对人类活动影响、地球二氧化碳及痕量气体循环,及其可能带来的未来气候变化后果的日益重视,人们将进一步去了解10、100年甚至更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系统的状态。由于气候系统的许多低频现象及一些长期变化,是由大气与海洋耦合、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冰雪圈和内部动力作用引起的,使长期变率更具挑战性。以年代乃至更长时间为尺度的气候变率,应从跨学科的角度及运用某些为特定问题研制或收集的,富有挑战性的模式或数据集进行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年代及更长时间的变化涉及面很广,本文着重介绍1991~1994年所进行的研究,并…  相似文献   

11.
张强  王胜  黄荣辉 《干旱气象》2011,(2):133-136
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环节,对大气和气候有明显影响.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西北干旱区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在4个方面的独特性,分析了这些独特性对天气过程和气候特征的6个方面影响.并且,讨论了陆面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科学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4个重要问题,对如何继续发展做了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由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的水分收支方程得到的关系式证实了大气—海洋—海冰—陆地系统淡水质量守衡规律。同时也讨论了该式中各循环项的时空变化,得到大气、海冰、陆地和海洋中水的循环周期分别为9天、3年、260年和3700年。  相似文献   

13.
在本文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只有垂直方向的一维气候模式。该模式可以用来研究大气中CO_2气体浓度从330增加到660ppm时地面温度的变化。同时我们将分析几个反馈机制对气候系统灵敏度的贡献,其中包括大气湿度反馈、云反馈和地面反射率反馈等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一书已于198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约翰·T·霍顿等人撰写。这是一本内容新颖、概括全面、层次清晰的研究全球气候的重要参考书。现扼要介绍如下。大家知道,气候指的是由大气、陆地表面和海洋所构成的气候系统的全部物理过程及其复杂的统计特征。全球范围的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本世纪七十年代世界粮食储存量的下降,促使许多国家重视气候的研究。在七十年代末已告结束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中提出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的宗旨是发展气候系统的动力学模式和统计学模式。1979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候变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和异常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非洲及其它大陆上的持续性干旱.中国江淮洪涝乃至新疆“96·7”大暴雨等均为其例证。对气候变化和异常的预测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研究天气变化不同,研究气候变化涉及到更长的时间尺度。在这样的时间尺度内,仅考虑大气是不够的,要考虑包括大气、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在内的气候系统。对气候系统进行定量观园和综合分析,对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是当代气候学研究的特点。而在此基础上准确理解气候变化的机制,使气候预测的可…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为了更清楚地确定与全球大气环流突变相联系的种种过程,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系统最活跃、最易变的一种特征——亚洲季风特征。世界上大部分人口是依赖於作物生长季节的季风雨最的。季风雨量产生的潜热释放,在促成全球大气环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它就影响了世界的气候。最近的一些研究(Hore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海洋-大气-冰气候系统的综合模式,它由描述海面平均温度变化和海冰扩展边界变化的两个非线性预报方程所组成.在该模式描述的气候系统内会产生自振动状态.研究了系统对地球轨道参数扰动所造成的日射率变化的响应.已经证明,为了正确地描述气候的长周期振动,必须考虑世纪间的气候变率,根据模式,这种气候变率对气候振动谱有重大影响.本文还模拟了气候系统从非周期状态到周期状态的转变(从上新世到更新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当今气候系统模式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通过提高模式的空间分辨率,改进对气候系统中多尺度相互作用过程和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过去5年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并完善了25 km分辨率大气环流分量模式FAMIL2.2、1/10°分辨率海洋环流分量模式LICOM3.0,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FGOALS-f3-H。利用上述高分辨率模式,开展了大量的数值模拟试验和预报/预测研究,其中包括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子计划(HighResMIP),建立了海洋环流预测系统(LFS)等。初步评估分析表明,相对于低分辨率模式,高分辨率模式对气候平均态和气候变率的模拟能力均有明显改进。其中高分辨率大气环流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台风、极端降水事件,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海洋中尺度涡旋和西边界流,而高分辨率耦合模式则可以更好重现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热带不稳定波动(TIW)等事件。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中国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的种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东亚气候系统对东亚地区水分循环和中国旱涝等重大气候灾害发生的影响;并且,从东亚气候系统各成员,特别是从大气圈中的东亚季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纬度扰动,海洋圈中的ENSO循环、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的热力状态,以及从青藏高原的动力、热力作用、高原积雪等来分析和讨论中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此外,还结合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以及从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华北地区的持续干旱所发生的具体实际,进一步分析了东亚气候系统异  相似文献   

20.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碳气溶胶不仅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影响因子,也可能对气候系统的多个参数产生影响,如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与黑碳有关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黑碳气溶胶与碳循环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黑碳表面与活性气态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在评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黑碳气溶胶未来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