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强震前海平面异常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渤海沿岸8个验潮站的海潮潮位观测资料,根据近海或沿岸地区强震前后海平面变化的实例,分析了海平面变化的前兆意义。资料证实,大部分近海大地震前局部海域存在着可以识别的海平面异常变化。通过周期分析方法和潮汐分析方法来消除各种周期及非周期因素的影响,可以显示出地壳垂直形变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沿岸的海平面变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地质构造活动信息,而且可能反映较大地震前后的地壳形变过程。提取海平面地壳垂直形变信息对较大地震的预报和与海洋有关灾害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平面变化对于反映地壳升降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作为预报地震的一个途径。但影响海面变化的因素很多,许多人为提取其中有关地壳形变信息进行了各种探索,概括地有进行气压、风、海水温度等几项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的绝对校正及为了消除气象与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2019年四川长宁地震前后地壳内部物质的运移过程,文中利用流动重力和GNSS资料对地震前后的重力变化特征、地壳垂直形变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地震震中处于重力变化正、负异常的梯度带上,并在地震前后呈现明显反向。小波多尺度分解表明,浅部的离散性局部变化特征明显,深部的趋势变化特征显著。震中周边4个站点的重力变化与地壳垂直形变的关系与近似规律不一致。长宁震区长期的动力是青藏高原的物质在深部向四川盆地南边界运移的结果。在震中及周边区域的地表浅层可能存在一些空洞或气囊等空间,在地震前后出现气体、液体或高密度物质流失和填充的现象。结合前人对长宁地震发震机制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该区域的采盐、采气及废水回注等因素可能是触发四川长宁地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冰川和海平面变化资料,探讨地壳形变对冰川消长和海平面升降的响应,并由此得出可以解释相应的地球物理现象的有益结果。这些结果对地壳形变的测量和地震预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地壳形变的主要特征,指出其具广泛性、多样性和阶段性。分析了这次地震前后大地形变场的动态和演化,并从不同时空尺度对这次地震后华北地区形变场的新格局和未来地震形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叙述了1989年大同一阳高地震地壳形变的主要特征,指出其具广泛性、多样性和阶段性。分析了这次地震前后大地形变场的动态和演化,并从不同时空尺度对这次地震后华北地区形变场的新格局和未来地震形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流动形变测量资料,对北天山地震带的地壳形变过程、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北天山地震带地形变具有趋势性、同步性、阶段性,水平形变量大于垂直形变量,并且北天山地震带的地壳活动方式继承了新构造运动。同时,对北天山地震带上的地形变与地震活动的关系也做了探讨,认为地震前后,地壳在垂直形变方面具有“N”字形变化模式,并指出北天山地震带在地震过程中有一形变衰减波存在。 本文分析、处理了自1971年至1986年以来的北天山地震带上十几条跨断裂流动水准测线资科、1982—1986年的水平形变网资料,以及乌市跨断层形变台站的部分地道水准测量资料,力求揭示它们所控制的断裂带及地区的形变过程、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找出其中的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唐山7.8级地震的地壳垂直形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后的水准复测资料,研究了这次地震前后大面积地壳垂直形变的特点。结果表明,在震前震中区地壳运动有一个长期缓慢运动-活跃-“平静”-发震的过程。地震前后的地形变资料表明,地壳形变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震后形变与以往强烈地震的震后形变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和其它前兆资料基础上指出,1990年景泰6.2级地震前后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异常具有变化速率小,起始时间不同步,异常反央的力学性质不一致等特征,其中以异常变化速率小了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地震活动性、地壳形变和其它前兆资料基础上指出,1990年景泰6.2级地震前后甘肃东南部地区的区域异常具有变化速率小,起始时间不同步,异常反映的力学性质不一致等特征,其中以异常变化速率小最为显著。该特征与地壳形变及地震活动性异常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分析,认为景泰6.2级地震前甘肃东南部地区出现的群体异常是共和7.0级地震和景泰6.2级地震的区域性前兆,震后该区持续的异常变化反映了强震后大范围内的应力调整过程。甘肃东南部地区构造环境特殊,该地区可能是南北地震带第5、第6强震组的共同调整区之一。  相似文献   

11.
海平面变化和地震前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华琛 《地震学报》1984,6(1):83-89
通过消除对海平面资料主要周期和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订正海平面表征了验潮站地区相对的地形变信息.从渤海地区三次大地震的震例分析表明,大震发生前订正海平面的形变前兆相当明显,并表现出对中期预报具有一定意义的形变特征.订正海平面还能检出与中小地震有关的形变前的信息,文中并举出预测前兆形变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印尼巨大地震引起的云南水位异常记录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付虹  邬成栋  刘强  王世芹  陈燕 《地震地质》2007,29(4):873-882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相继发生了2次巨大地震,云南地区的地下水位观测记录到了这2次地震的大量信息。文中给出了云南水位数字和模拟记录到的印尼2次巨大地震的响应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目前的水位模拟记录较数字化记录能更清晰地看到巨大地震引起的水位异常变化过程;大震引起的水位上升和下降可能是地震波的作用改变了构造单元的应力所致,并与井点的地质构造部位有关;同一井孔对同一断层上破裂方式一致的大地震的响应方式是一致的,只是对震级大的地震响应幅度大,震级减小,响应幅度亦减小  相似文献   

13.
Two great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sea northwest of Sumatra, Indonesia, on December 26, 2004 and March 29,2005. The observation of water levels in Yunnan yielded abund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two earthquak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water level response to the two earthquakes in Yunnan and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large earthquake- induced abnormal water level change could be better recorded by analog recording than by digital recording. The large earthquake-caused water level rise or declin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seismic waves that change the stress in tectonic units, and is correlated with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where the well is located. The water level response mode in a well is totally the same for earthquakes occurring on the same fault and with the same fracture mod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the response amplitude increases with the growth of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海平面异常变化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国内外沿海大地震前后海平面变化的实例,分析海平面变化的前兆意义。资料证实,大部分近海大地震前存在局部海域可以识别的海平面异常变化。19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验潮站记录了大量与地震有关的海平面变化实例,为定量分析提供了可能。最有代表的标准震例是1941年11月葡萄牙亚速尔群岛8.3级大地震,我国渤海1969年7月在8日7.4级地震前后烟台站的验潮记录也显示出显著异常。海域构造环境和地震发生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第四季度,全球地震在维持了一年多的中等水平以后,出现了高水平的活动。全球地震如1993年,继续以西北太平洋地震带为中心,千岛群岛和日本本州以东接连发生海沟浅源大地震。1993-1994两年,全球最大地震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地区。菲律宾海周边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多次,日本南部近海海槽区发生大地震的形势更加迫近。中国大陆东半部地震活动有增强的迹象,1995年,中国华北地震活动将有新发展。本季度美洲地  相似文献   

16.
东南沿海末次盛冰期(21~14kaB.P,)滨海相沉积垂相分布多在海拔38~-50.8m的范围内,以正向分布(海平面附近及以上)、正负向混合分布及负向(海平面以下)分布在断块交界区或其附近,是强震的主要发生地。在滨海相沉积垂向分布愈离散的区段,其地震活动性也愈强,本研究地区不存在末次盛冰期-100m以下的最低海平面,那些局部在外陆架海底发现的-100m以下的滨海相沉积,可能与地壳呈长趋势下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在收集总结大量复杂多样的地震前兆资料中,油水井动态异常以其变化量显著而引人注目。本文以近几年华北地区所发生的地震为实例,旨在分析研究胜利油田油水井的产油量、产液量、油水井压力(地层压力)在震前震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相继发生8.7和8.5级地震。通过对这两次地震与云南地震活动关系和地下流体记录异常变化的分析,认为:印尼两次8级地震的发生可能会使云南提前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远震对云南地区小震的激发和导致地下流体记录出现异常变化的因素虽然都与大地震面波的强弱、地质构造环境等有关,但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9.
对全球及一些地区地震在地球自转速率长周期变化的加速和减速段里年发生次数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就全球地震而言,减速期7级以上地震年发生次数似乎略高于加速期,8级以上地震年发生次数似乎相当,没有明显差异,8.5级以上地震年发生次数似乎比加速期里高.太平洋东带和太平洋北带的地震,在减速期的年发生次数似乎一致地比加速期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