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子荧光测定食品中总砷方法的改进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标《GB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中的原子荧光-湿法消解测定总砷的方法中存在的难于控制完全消解样品、测定结果不稳定,试剂用量大的问题,对原方法进行了3点改进。一是利用浓硫酸沸点高,能脱水碳化破坏有机物的特性,通过高温浓缩硫酸对样品进行两次脱水碳化消解,使样品消解的更完全,且节省试剂;二是针对样品中砷形态的多样性,加强温度控制,低温消解、降低易挥发砷化合物的损失,高温加速样品消解,缩短操作时间;三是加盖小漏斗制造回流,减少易挥发砷化合物的损失,使方法易操作、节省试剂。用改进的方法测定菠菜粉(GBW10015)、海带粉(GBW08517)和虾粉(CNAS T0442)中的总砷,不少于6个平行样的测定结果均位于参考值范围的中间部分,且RSD值均小于7%,表明改进的方法准确、稳定。结果还表明,200℃的硫酸、高氯酸的混合酸和高温浓硫酸均能有效消解样品中砷甜菜碱和砷糖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硼氢化钾还原氢化法—原子吸收快速测定海洋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痕量砷的方法。经试验比较,选择硝酸—硫酸消化样品,砷(Ⅴ)经0.7%硫脲和0.35%抗坏血酸预先还原为砷(Ⅲ),样品中共存元素对测定无干扰。本法简便、快速、灵敏。  相似文献   

3.
在线冷阱捕集氢化物法流液测定海水中砷和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自动流液系统,在线液氮冷阱捕集氢化物、无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无机砷和锑对反应酸度、硼氢化钠用量、载气(高纯氮)流量等进行条件实验和最佳化选择,该法的检出限砷为0.15μg/l,锑为0.24μg/l在测定微克/升级海水样品时,砷和锑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和±10%一次测定消耗样品量分别为:砷9ml,锑12ml测定频率分别为:砷20个/小时,锑15个/小时.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海水中的砷(Ⅲ)和总砷。用玻碳电极同位镀金直接测定砷(Ⅲ);用过硫酸钾消化后,亚硫酸钠将砷(Ⅴ)还原成砷(Ⅲ)而测得总砷。本方法的检出限达3×10~(-10)M。回收率砷(Ⅲ)为106±4%,总砷为101±11%。样品经过简单的预处理能得到较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无论从其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还是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都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因而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海水中不同形式砷化合物的测定与研究进行得不多,早期Gorgy等(1978)测定了个别站位海水中溶解无机神与有机砷,Braman等(1973)和Andreae(1977)等在研究了不同形  相似文献   

6.
胶卅湾表层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海水中砷的存在形态,无论从其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还是研究其地球化学特征,都是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因而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海水中不同形式砷化合物的测定与研究进行得不多,早期Gorgy等(1978)测定了个别站位海水中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众所周知,三价砷有毒,一旦摄取则不易完全排出体外,重复吸收将导致累积性中毒。海洋生物含有数量较高的砷,因此,测定海洋生物体中砷的含量是必要的。测定方法多采用分光光度法或原子吸收法,余槐提出金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但分离手续冗长、再现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海水中测定砷形态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进行了实验参数流动相浓度、pH、流速的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Hamilton PRP-X100分析柱在6 min内可以完成三价砷、甲基砷和五价砷3种形态的分离、检测。在载流5% HCl,还原剂2% KBH4、0.5% KOH,进样量100 μL的条件下,三价砷、甲基砷和五价砷的检出限分别为0.31 μg/L、0.52 μg/L和0.36 μg/L。在浓度2~80 μg/L范围内,3种砷形态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优于0.999。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海水样品中无机砷和有机砷形态的测试,海水中三价砷、甲基砷的含量较低,五价砷稍高,说明海水中砷形态主要以五价砷存在,当加标量为5~10 μg/L,加标回收率在73%~104%之间。该方法操作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运行费用低廉,适用于海水中砷形态的测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并建立了海水中测定砷形态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法,进行了实验参数流动相浓度、pH、流速的优化。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采用Hamilton PRP-X100分析柱在6 min内可以完成三价砷、甲基砷和五价砷3种形态的分离、检测。在载流5%HCl,还原剂2%KBH4和0.5%KOH,进样量100μL条件下,三价砷、甲基砷和五价砷检出限分别为0.31μg/L、0.52μg/L和0.36μg/L。在浓度2~80μg/L范围内,3种砷形态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优于0.999。用本文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海水样品中无机砷和有机砷形态的测试,海水中三价砷、甲基砷的含量较低,五价砷稍高,说明海水中砷形态主要以五价砷存在,当加标量为5~10μg/L时,加标回收率在73%~104%之间。该方法操作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运行费用低廉,适用于海水中砷形态的测试。  相似文献   

10.
前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有火焰法和无火焰法。火焰法灵敏度低;无火焰法灵敏度高,但是干扰严重。通过化学转变As—AsH_3,称之为氢化物法,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分支。原子吸收——氢化物法,近年发展很快,以往此法需要载气,自郭小伟提出“双毛细管”方法后,出现了无载气火焰氢化物法。本文采用一种无载气简易氢化物发生器,以空气——乙炔火焰测定地面水中的砷,灵敏度是0.0019μg/ml,比火焰原子吸收(溶液)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100倍。本法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干扰少,易于推广。可在不预先富集水样的条件下,监测地面水中的砷含量是否超标。水样经过适当富集,可准确测定水体中的微量砷。  相似文献   

11.
瓯江口树排沙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瓯江口树排沙湿地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对红树林、互花米草及光滩3种生境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8种,隶属于5纲15目31科40属。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红树林生境最高,互花米草生境次之,光滩生境最低。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和G-F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发现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高于互花米草生境和光滩生境。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季节间差异不显著,而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生境间差异显著。人工恢复红树林有助于提高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近海春季鱼类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7年5月、2008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近海春季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资源量变化、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优势种类长度谱进行了分析.调查共捕获鱼类187种,带鱼在三次调查中占据绝对优势,其渔获量均占总渔获量的50%以上,其它优势种类,除小黄鱼、刺鲳、银鲳外,均为小型非经济种类.另外,冷温性的鳄齿鱼也...  相似文献   

13.
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游生物是评价水体质量的一项重要生物指标,为了解广西南宁邕江网箱养殖区的水质状况,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金陵至清川桥江段网箱养殖区设置2个监测断面,每两个月采样1次,对其水质和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密度和优势种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邕江网箱养殖区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98属(种),绿藻、硅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2.8%、24.5%;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44属(种),优势种为轮虫类,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43.2%.总体看来,邕江网箱养殖区浮游生物种数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浮游生物密度与种数季节变化趋势一致.邕江网箱养殖区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介于59.28-66.87之间,属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Shannon-Wiener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分别介于1.35-1.56和0.2275-0.2586之间,表明邕江网箱养殖区在监测期内处于中营养—富营养状态,这与采用相关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瓯江口海域是传统的浙江省渔业资源栖息地,现今受高强度人为扰动的影响。为了解瓯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采用单拖网方法对瓯江口春季(3月)和秋季(11月)游泳动物进行调查,并对其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资源密度和时空分布格局及主要影响因子等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共采集到游泳动物78种,其中鱼类有36种、甲壳动物28种、头足类3种。游泳动物优势种春季有9种,秋季有6种;两个季节共同优势种有4种。春季的渔获物的丰度远低于秋季,而春季的生物量则与秋季相差不大。基于丰度和生物量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均为秋季高于春季。在瓯江口海域,水体悬浮物是影响游泳动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的最重要的环境因子。通过对浙江瓯江口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内在关联的研究,有望为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变迁特征和资源养护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马尾藻中砷的化学形态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1996年3-8月在广东、广西及青岛沿海采集了部分代表性马尾藻,采用银盐分光光度法对新鲜样品中砷的化学形态,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广西沿海马尾藻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较高,其中羊栖菜的无机砷含量占其总砷的56.73%,说明马尾藻富集无机砷的能力较强。青岛沿海鼠尾藻和海黍子的总砷含量在生长初期最低,成熟增至最高,无机砷占总砷的比例也表现出类似的季节变化,说明藻体砷含量与其生长周期有密切联  相似文献   

16.
在海洋环境里,发光细菌广泛地存在于水体,鱼和头足类的发光器官、体表和消化道中.由于它们能发光,较易分离,计数方便,国外一些学者常选择它们作为海洋细菌生态学研究的材料.不过,以往国外对发光细菌的研究,多侧重于发光机制和分类方面,而其生态学研究,早期只有Beijerinck(1889,1916)在北海等处作过观察.  相似文献   

17.
拉萨河源头水域中浮游生物、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河是西藏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多个县市,拉萨河的生态性调查和环境保护对西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意义。本调查在拉萨河上游11个乡镇分别进行断面取点调查,对各乡镇境内拉萨河段进行浮游生物与鱼类取样统计分析。本次调查中,共检出浮游植物76个种类,其中硅藻门48种,占总种类数的63.2%;绿藻门12种,占总种类数的15.8%;蓝藻门6种,占总种类数的7.9%;金藻门4种,占总种类数的5.3%;隐藻门3种,占总种类数的3.9%;黄藻门和裸藻门各1种,分别占总种类数的1.3%;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50种,其中原生动物24种,占总种数的48%;轮虫12种,占总种数的24%;枝角类10种,占总种数的20%;桡足类4种,占总种数的8%;共发现1目2科5属的鱼类5种,均为鲤形目,本地鱼类有3种,占总数的60%,外来种有2种,占到总数的40%,其中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Regan)和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Regan)]为雅鲁藏布江特有鱼类。本次调查采集到的外来鱼种有棒花鱼和鳅鱼两种。经本次调查,西藏拉萨河源头流域,生物多样性略贫乏,尤其是鱼类种类较少。而鱼类保护工作面临的两大挑战就是外来鱼种入侵以及过度捕捞而造成的鱼类资源减少。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2年3、5、8和12月4个航次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氮、磷、硅营养盐及总氮(TN)、总磷(TP)的浓度特点,及其与盐度的相关性和叶绿素a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溶解无机氮(DIN)、硅酸盐(Si O3)和TN的浓度分布均表现出自长江口至外海迅速降低的特征,且与盐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磷酸盐(PO4)的浓度降低程度随远离河口而减弱,且与盐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可能存在外海水补充;而TP则在长江口浑浊带海域呈现出较高浓度,且与盐度的相关性不明显,可能是受浑浊带泥沙吸附所致。在调查海区内,DIN与TN的平均值在夏季较低,结合叶绿素a数据分析,认为浮游植物吸收作用降低了DIN和TN的浓度。通过分析各营养盐之间的比值特征,进一步考察了营养盐来源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情况,其中N/P比值的变化同样揭示了N主要来自于长江水而P有部分来自于外海水的特征。该比值呈现远离河口而降低的特征,且在浑浊带无明显季节变化。春季和夏季有超过90%的调查站位显示潜在P限制,且均位于外海区。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春季和夏季潜在P限制站位的比例明显升高,而潜在Si限制站位比例在春季和夏季降低。本文研究认为,营养盐含量及组成结构反映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的演替。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水域四种鱼类的耳石微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波  姜涛  邱晨  杨健 《海洋与湖沼》2018,49(6):1358-1364
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技术(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对长江口不同水域中捕获的焦氏舌鳎、皮氏叫姑鱼、鮸鱼和光泽黄颡鱼耳石中的Sr含量进行耳石微化学研究,结果发现,焦氏舌鳎是典型的海水鱼类,不仅Sr:Ca比(按惯例标准化为Sr:Ca×10~3)的移动平均值高(7),而且Sr含量面分析图亦呈现为对应高盐度海水的黄色或红色图谱。虽然皮氏叫姑鱼和鮸鱼从出生直至被捕Sr:Ca比的移动平均值都在3—7间波动,总体上属河口半咸水栖息鱼类,但从Sr含量面分析图来看,皮氏叫姑鱼生活史履历更为复杂,可包括淡水(对应蓝色图谱)和半咸水生境(对应绿色图谱);而鮸鱼仅在长江口较高盐度半咸水或海水生境中活动,未见进入过淡水的履历。光泽黄颡鱼表现出仅利用淡水生境的履历,其Sr:Ca比的移动平均值仅在1.5—3间窄幅波动,整个生活史均在淡水区域里活动,表现为长江口典型的淡水栖息鱼类。本研究从新的角度提供了较为客观、直观和最新的信息,用以较为准确地重建和掌握长江口这些不同鱼类的生境利用特征。  相似文献   

20.
通过2015年2月-2016年1月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10个航次调查,研究了该海域浮游甲藻的群落特征和时空变化,分析了寄生性甲藻阿米巴藻宿主种类及其感染率的周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甲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共检出浮游甲藻类38种,膝沟藻目处于绝对优势,优势种全年既有交叉又有演替;各季节间浮游甲藻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月间浮游甲藻丰度差异显著(P<0.05);全年丰度在9.06×103-6.10×106 cells/L之间,其中4月份甲藻丰度最高,2月的丰度最低,全年的平均丰度为6.62×105cells/L。调查海域阿米巴藻宿主甲藻种类繁多,14种浮游甲藻被寄生感染,感染率范围为0.006%-5.13%;该海域阿米巴藻宿主种类及感染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夏、秋两季宿主种类较多,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春、冬两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