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姚家组岩心长157.67m,岩心收获率为99.96%。上白垩统姚家组对应着三冬阶和坎潘阶下部。松科1井南孔姚家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姚家组中可识别基本岩石类型11种,相类型为浅湖、半深湖和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白云岩沉积、泥质灰岩沉积、浅湖和深湖浊流沉积、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水下滑塌沉积、浅湖和深湖静水泥沉积11种沉积微相。姚家组可识别的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有8种类型,可划分出151个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叠加成45个五级旋回、9个四级旋回和3个三级旋回。完整组段厘米级刻画为高精度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姚家组红层厚度占姚家组总厚度的43%,作为该时期已被揭示的全球为数不多的陆相红层之一,厘米级刻画的姚家组大套陆相红层为全球白垩纪富氧事件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立典剖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青山口组一段岩心81.41m,收获率为100%。青一段沉积时期应与土仑阶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青一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青一段识别出6种岩石类型(泥岩、白云岩、泥灰岩、重结晶灰岩、介形虫灰岩和火山灰)。相类型为深湖亚相以及白云岩沉积、泥灰岩沉积、灰岩沉积、深湖浊流沉积、火山灰沉积和深湖静水泥沉积共6种沉积微相。青一段中可识别的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有4种类型,可划分出81个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叠加成25个五级旋回、6个四级旋回,识别出1个三级旋回界面。对青山口组一段暗色泥岩、白云岩、火山灰等特殊事件层的精细刻画对于松辽盆地的缺氧事件、烃源岩、湖海沟通事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青山口组二、三段岩心长415.61m,岩心收获率为100%。青二、三段沉积时期应与康尼亚克阶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青二、三段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过程。青二、三段识别出12种岩石类型。相类型为深湖亚相的白云岩沉积、泥灰岩沉积、灰岩沉积、油页岩沉积、半深湖浊流沉积、火山灰沉积、震积岩、半深湖静水泥沉积和浅湖亚相的浅湖静水泥质沉积、浅湖浊流沉积,共2种亚相10种微相。青二、三段中可识别的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有6种类型,可划分出422个米级旋回,这些米级旋回叠加成130个五级旋回、21个四级旋回和1个三级旋回。对青二、三段暗色泥岩、震积岩、白云岩、火山灰等特殊事件层的精细刻画对于松辽盆地烃源岩和湖相事件沉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旋回性薄层石灰岩一般沉积于斜坡和深水盆地环境中,良好地保存了有关天文旋回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内蒙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克里摩里组下段发育韵律性极好的薄层石灰岩与页岩,是较为理想的研究层位。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测量的基础上,结合石灰岩稀土元素及其他相关微量元素测试结果,对克里摩里组下段薄层状石灰岩的垂向沉积序列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如下:(1)薄层石灰岩由4种垂向序列(旋回束)组成,分别为向上变薄序列、向上变厚序列、双向序列和波动序列;(2)在剖面上可划分出145个薄层石灰岩与极薄层页岩对、33个旋回束和7个超旋回束;(3)(La/Nd)_N值和Mn/Fe值总的变化趋势一致,从下到上呈减小趋势,但波动较大;(4)稀土元素总量和铕异常值曲线具有良好的镜像关系,与(La/Nd)_N值具有耦合关系;(5)石灰岩晶粒大小曲线、V/Cr和V/(V+Ni)值曲线形态相似,变化一致,总体上从下到上由小变大再变小,与(La/Nd)_N值曲线总体上具有相似性,但局部常出现镜像关系。依据沉积序列的类型、在剖面上的分布及各参数在垂向上的关系,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双向序列可能受控于等深流强度(米兰柯维奇旋回),向上变薄序列与波动序列可能受控于海平面的变化,向上变厚序列可能受控于构造作用;(2)受米兰柯维奇旋回控制的等深流作用贯穿整个沉积,反映的沉积时限不少于2.9 Ma;(3)垂向上沉积演化受控于次级沉积控制因素构造作用和海平面上升,两者在垂向上交替作用,共反映出2个构造活跃阶段。  相似文献   

5.
热水沉积岩比多参数动态演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友渔 《地球科学》1995,20(2):179-184
运用地层垒积序列的概念和待定线性自回归过程的新方法对岩比参数序列进行模拟,划分与热水沉积有关的海底喷流沉积旋回,并研究各旋回三角岩比相区的演化与热水沉积作用强度演化的定量特征,为进一步对热水沉积盆地古地理环境进行三维动态演化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沉积剖面旋回层为基础,提出了研究古代浅海沉积环境和古沉积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可能定量地、较精确地重现古代浅海的某些沉积环境,揭示沉积环境的演变,并对古沉积学、古构造运动以及成矿规律等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北唐山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北唐山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的主要颗粒组成及特征,同时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该组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将唐山地区的马家沟组沉积归纳为8种微相类型,即:纹层状灰泥岩、砾屑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漂砾岩、生物碎屑一球粒钙质粉屑岩、次生晶粒结构微相.将微相分析与宏观沉积构造分析相结合,识别出了河北唐山马家沟组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其垂向序列展示出2个演化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从内缓坡潮坪相开始,向上依次演化为内缓坡局限海-开阔海相、中缓坡相和外缓坡相,然后经过一次海退而转化为另一个旋回.但是,另一个旋回的起点通常不会重复退回原点,可能继续更高级旋回的海侵或海退过程退回相关的相位.  相似文献   

8.
河北平泉高于庄组发育三种类型的风暴岩,其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特征以及风暴沉积序列各不相同。它们是不同海水深度下风暴作用的产物。由此反映出高于庄组在沉积时经历了海进-海退的沉积旋回演变。  相似文献   

9.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连续取明水组岩心长558.94m,岩心收获率为93.69%,是迄今获取的最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文章对此进行了厘米级(分层厚度2~5cm)沉积地质描述。明水组沉积时期与坎潘晚期至丹尼期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明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作用过程。明水组共识别出15种基本岩石类型,为曲流河、浅湖和滨湖亚相的河床滞留、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浅湖静水泥、临滨砂坝、风暴沉积、沙滩、泥滩、浊流、重力流水道等15种沉积微相。在岩相序列上识别出20种共361个米级旋回(六级旋回)、109个五级旋回、29个四级旋回、3个三级旋回。完整组段的厘米级刻画为高精度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明水组全井段取心对松辽盆地富氧事件、K/Pg界线、坳陷盆地晚期构造演化以及盆地浅层生、储、盖组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的精细描述资料为今后相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迄今最精准的基本地质素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南孔连续取泉四段至泉三段顶岩心,心长132.07m,岩心收获率为100.00%。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地层的序列及其过程。松科1井南孔泉头组取心段识别出9种基本岩石类型,相类型主要有曲流河、浅湖和三角洲前缘3种亚相,以及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河口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湖相静水泥质沉积和浊流沉积等10种沉积微相。相应井段可识别出2类8种米级旋回(六级旋回),整个井段由76个米级旋回构成,叠加成25个五级旋回、8个四级旋回和2个三级旋回。泉三、四段厘米级刻画的陆相红层为全球白垩纪富氧事件研究提供了可能的立典剖面。泉头组三、四段发育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的储层砂岩是大规模坳陷形成前的必然沉积产物,这一时期是松辽盆地由断陷向坳陷转化的阶段,也是大规模坳陷的初始阶段。  相似文献   

11.
港东油田二区—断块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波  保吉成告 《沉积学报》2000,18(2):263-267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为建立高分辨的年代地层格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港东油田二区一断块的储油层段主要为明化镇组下段曲流河沉积,通过运用沉积基准面原理对研究区内岩芯、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了曲流河沉积短期、中期地层旋回及其特征,短期地层旋回可能主要为河流作用形成的自旋回,无法确定与基准面变化的关系;中期地层旋回则完全是由沉积基准面变化形成,由不同类型的短期地层旋回构成,并发现不同的短期旋回出现在中期  相似文献   

12.
新疆盐湖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喜玉  单兰娣 《沉积学报》1996,14(2):137-143
本文通过盐湖钻井剖面资料分析和研究,重点论述了新疆盐湖的沉积类型,沉积时代,沉积韵律,沉积旋回和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实测剖面和路线剖面为基础,采用旋回沉积学理论和地层优势相(亚相)法首次系统地研究了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新生代的充填序列和沉积旋回特征.指出该区充填序列自下而上由上三叠统肖查卡组-上第三系石平顶组构成,根据各种相标志将其划分出7大沉积相、18个亚相及若干个微相,并从老至新划分出6个沉积体系,相应组成5个沉积旋回层.着重阐述了充填序列中各个沉积体系及沉积旋回层特征,并对沉积演化过程中的沉积旋回曲线特征、水位变化和抬升-沉降历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石笋旋回沉积速率是按照石笋沉积旋回测年得到的沉积速率,是石笋沉积过程的重要参数和反演古气候变化的有效代用指标。旋回沉积速率的波动可能反应了地表温度和降雨量的变化,与夏季风强度存在关联。文章以湖南湘西莲花洞LH2石笋为材料,利用42个230Th年龄获得的石笋旋回沉积速率序列重建了8.6 ka BP以来湖南湘西地区温度和降雨雨量的变化历史: 8.6-4.2 ka BP期间,气候以高温多雨为特征,夏季风强,石笋生长率高,但气候并不稳定,存在一系列千年-百年尺度的波动;4.2-0.05 ka BP期间,气候整体偏冷干,旋回沉积速率偏低。总体上,在轨道尺度上,LH2石笋的旋回沉积速率与该石笋的δ18O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旋回沉积速率的重复性检验证明了旋回沉积速率古气候记录的有效性。石笋旋回沉积速率变化主要受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的控制和ITCZ的直接影响,在百年尺度上,旋回沉积速率的波动可能与中晚全新世的弱季风事件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按照基准面旋回原理, 将马岭油田侏罗系延安组和富县组划分为2个长期、6个中期、22个短期旋回层序;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 长期旋回基准面的变化可以影响和控制河流种类、发育规模和相组合模式, 中期旋回的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可能发育同一种河流相类型; 在综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单井相的分析基础上, 识别出该区辫状河、曲流河和网状河3种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16.
对西藏羌塘盆地东部边缘贡日地区产出石油沥青脉的中侏罗统布曲组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研究,共区分出9种碳酸盐岩微相类型,即灰泥灰岩、纹层状粉泥晶灰岩、砂屑灰岩、球粒泥亮晶泥粒灰岩、含核形石和团块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含鲕粒生屑颗粒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根据微相类型组合特征和野外沉积构造,认为布曲组灰岩主要形成于碳酸盐台地浅缓坡、中缓坡和深缓坡3种沉积环境,在布曲组内共识别出4个沉积旋回,组成一个相对海平面逐渐上升的海进序列,与上覆地层布曲组岩层构成一个完整的三级海平面变化旋回。  相似文献   

17.
伊海生 《沉积学报》2015,33(5):855-864
在陆源碎屑岩地层的沉积记录中,测井曲线上一个砂泥岩旋回可以采用正弦波进行描述,测井曲线幅度的高低反映旋回粒度大小的变化,旋回波长则是度量旋回厚度的标尺。本研究表明,测井曲线变化幅度与其平均值之差计算的累积残差曲线,是识别沉积体系、判别旋回层序界面的一个有效图解方法。根据数值模拟实验,证实对于任意一个级次的旋回复合波系,累积残差曲线的正半波和负半波曲线分别对应低频旋回的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的沉积序列,正半波和负半波曲线的转换点位置对应旋回层序界面的深度。同时,引进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和滤波方法,可以划分沉积旋回的级别,进而研究沉积旋回变化形式的驱动机制。文中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仙3井为例,根据测井数据计算的累积残差曲线,说明了划分低频和高频旋回层序的方法和流程,讨论了旋回幅度、波长变化与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精确的定量和定年技术——中子活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的定年技术是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时间序列的关键,而该项技术的核心是如何精确地确定地层中地层界面的年代和其他可从沉积物序列中分辨出的地质事件的年代,特别是对地层中高频沉积旋回的每个旋回上下界进行定年,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恢复地层的沉积间断时间,计算地层的沉积速率和沉积周期[1,2]。我国新生代陆相湖盆由于封闭性较高,湖底沉积对气候变化的反映比较敏感,因此湖相沉积物常被当作古气候变化记录的良好载体。通过对湖泊发展史的准确恢复和对其所蕴含的古气候演变规律的深入分析,可为全球变化趋势研究提供可信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单学东  李显东 《辽宁地质》1999,16(4):242-248
通过对辽东半岛南部中晚寒武系张夏组、妙米店组主同频旋回层序及复合海平面变化的划分、研究,以及对高频旋回层序的类型、各种级别旋回层序形成时限及其控制因素的探讨,探讨高频旋回沉积速率的变化规律,认为沉积速率的变化过程是一个非渐变的由底部向顶部加大的变化趋势,各种级别旋回层序的沉积速率变化情况相似,由小级别旋回到大级别旋回的逐级叠加,形成一非渐变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20.
在岩芯观察、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理论对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带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进行划分,共识别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以及10个短期旋回。概括起来有2种基准面旋回基本结构类型,多种亚类型,且旋回总体划分与地层划分基本一致。通过对试油资料的分析与总结,发现研究区油层大部分位于中期旋回MSC2中SSC4和SSC7两个短期旋回中,因此重点对两个短期旋回沉积微相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认为两个旋回都位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主河道、分流河道等四个主要沉积微相。通过连井对比、等时地层格架的建立、上升相域沉积微相图编制和砂体纵向及横向分布特征的描述,总体认为SSC7旋回中所发育的有利储集体发育厚度及砂体连通性要好于SSC4旋回中砂体,并对有利储集层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