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水在岩浆熔体中的溶解机理—水与硅酸盐熔体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有关水-熔体反应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果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硅酸盐熔体中水至少以三种方式存在:分子水,羟基和质子,它们的相对丰度是熔体组成,溶解水含量,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函数;(2)水的溶解使熔体粘度降低,但这并不一定要求Si-O-Si键的破坏,质子对Na^+,K^+的置换也产生同样效果;(3)相对于温度和压力而言,熔体的组成对水溶解度的影响程度更高,水的溶解度随富Na和Li组分含量的增  相似文献   

2.
水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是岩浆中主要的挥发份 ,而且其溶解作用强烈影响着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此对水在硅酸盐熔体中溶解度及溶解机制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研究表明 ,水在硅酸盐熔体中溶解度与压力、温度及熔体组分密切相关。具体而言 ,压力升高可使水的溶解度增大 ,而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则与熔体组成有关。对于AbOrQ体系 ,在压力低于 4 0 0MPa时 ,溶解度与温度呈反相关 ;而在压力高于 50 0MPa时 ,则呈现出正相关。但是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要明显弱于压力的影响。至于水的溶解度与熔体组分的关系 ,通过对碱金属组分的研究表明水的溶解度按K ,Na ,Li的次序而增加。此外 ,根据碱金属组分对水在硅酸盐熔体中溶解度的影响对水的溶解机制进行了论述 ,这与Sykes等通过分子轨道计算和拉曼、红外光谱研究得出的水在铝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机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孙醅  谢鸿森等 《岩石学报》2001,17(2):332-336
近年来研究表明岩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与其熔体结构密切相关,因此熔体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岩浆的性质及岩动力学等与岩浆作用相关的地质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概括介绍了熔体结构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熔体中熔体组分、温度及压力对熔体结构的影响。此外,并对硅酸盐熔体结构的研究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熔体结构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熔体结构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网离子在熔体结构中的分布特征;桥氧和非桥氧的有序-无序特征以及非桥氧环境的变化与熔体结构的关系;变网离子在熔体中的结构意义及地位;键角与键长的分布特征;温度对非桥氧环境的制约关系等。NMR技术的发展使对熔体结构有序化机制的研究终于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谭劲  王卫锋等 《岩石学报》2003,19(1):120-124
通过高温熔融,对同结线附近一系列硅酸盐熔体进行淬冷或不同速度冷却,实验获得的样品经过显微拉曼光谱分析,对比研究了AbxAnxDiy系列熔体在不同结线附近熔体结构跨相区变化情况,以及析出晶体对相应熔体结构的继承特点,熔体结构单元相对含量,在相界线两侧有某种程度的突变,熔体结构的变化对熔体的粘度,密度影响不同,拉曼光谱检测显示,硅酸盐玻璃的结构对降温速度变化不敏感,晶体对其相应熔体结构的部分继承作用,可能意味着晶体生长单元与熔体结构单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硅酸盐熔体中的(SiO4)四面体借助于共同氧连接形成结构基团,使产生这种基团的作用称为聚合作用,聚合作用程度的差异是硅酸盐熔体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聚合作用随温度降低而增强。熔体结构在局部与其相应的晶体结构很相似,但在整体上,不象晶体那样,其原子在三维空间内连续有规则的排列且只含一种结构简单,而是多种结构单元可以共同存在于同一熔体中,且其位置和排列方式随原子不规则的热运动而不断地改变,在一定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硅酸盐熔体结构的研究进展和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括地介绍了硅酸盐熔体结构的三种研究途径和方法,从硅酸盐熔体的分子聚合结构单元测试、阳离子和挥发份的结构作用、物理化学性质测试及量子化学研究等五个方面,阐明了硅酸直熔体结构的主要成就,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酸性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的压力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0.2-2000MPa条件下钠长石熔体,钾长石熔体以及0.2-150MPa条件下流纹岩熔体--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实验数据进行了筹压拟合,发现硅酸盐熔体与水之间的氢同位素分馏存在显著的压力效应,在800,1000和1200度条件下对钠长石熔体,水体系和流夺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压力方程进行的等温拟合表明,只有在特定的压力条件下才可以用钠长石熔体-水体系来近似流纹岩熔体--水体系的氢同位素分馏行为,当压力超过临界值时,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会发生变化,本文拟合的硅酸盐熔体-水体系氢同位素分馏等值线在P-T空间的形态变化特征与矿物-水体系存在较大差异,依据流纹岩熔体与水之间氢同位素分馏的压力效应,成功地模拟了美国西部Glass Creek流纹岩δD值和水含量变化规律与岩浆去气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o.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馆体中SiO2的活度增大而增大;由于温度、压力和熔体成分三者之间相互关联,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系数与温度、压力和熔体成分的关系其实是三者作用的综合效应结果;在不同的研究中,温度、压力及格体成分的范围不同,即各因素作用的程度不一致,且温度和压力与熔体成分的关系不一样,它们作用的综合效应也就有了差别。因此,在各研究之间,Fe-Mg-Ca在橄榄石-熔体之间分配和交换系数的大小,以及它们与温度、压力,或熔体成分的关系,即有吻合也有相左。  相似文献   

10.
一种计算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峰  赵永超 《岩石学报》1997,13(2):173-179
硅酸岩熔体的结构特征是制约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熔体结构的变异是其中粘流作用发生的原因,化学成分对熔体粘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SiO2熔体中仅存在Si-O键,而NaAl-Si3O8熔体中存在Si-O键,Al-O键和Na-O键,Na-O键在熔体结构中通过O与Si-O键相联结,并且使与之相联的Si-O键的键强变弱。因此,熔体结构单元中与Na-O键相联结的Si-O键最易断开,并因此导致流变作用的发生。文中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aAlSi3O8熔体中Si-O键的键强,以SiO2熔体中的Si-O键的键强和SiO2熔体的粘度为标准,建立了计算了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模型,依此理论模型求得的熔体粘度在合理的地质温度范围内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1.
核磁共振(NMR)波谱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熔体结构的研究,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网离子在熔体结构中的分布特征;桥氧和非桥氧的有序-无序特征以及非桥氧环境的变化与熔体结构的关系;变网离子在熔体中的结构意义及地位;键角与键长的分布特征;温度对非桥氧环境的制约关系等。NMR技术的发展使对熔体结构有序化机制的研究终于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合成溶胶凝胶中间体的技术方法,降低了硅酸盐熔体的熔化温度,并在1750~1850℃和2.0~4.0GPa条件下合面出9个SiO2-Al2O3-Na2O(K2O)系列淬火硅权盐熔体,淬火熔体中Na(K)/A1≤1属过铝质硅酸盐熔体,其激光拉曼微探针(LRM)研究表明,随压力增大,T-Onb在高频区(900~1200cm^-1)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明显减小,过铝质熔体中存在六配位铝,且随  相似文献   

13.
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了硅酸盐熔体结构和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基本特征,计算了玄武岩中基质和液态不混溶共轭熔体对的NBO/T值,发现三者具有不同的熔体结构,据此总结出硅酸盐熔体结构与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利用硅酸盐熔体结构解释了组分对岩浆液态不溶混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与网络分数维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的估算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研究了高温硅酸盐熔体网络分数维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估算熔体粘度的新模式 (简称 FD模式 ) ,阐明了熔体粘度值除了与温度成反比外,还与分子网络介观尺度的自相似比 ri 和分数维值 D相关,即与分子网络 (纳米尺度以上 )中的桥氧数 Ni成正比 (Ni∝ ) , 与单位硅氧四面体中的非桥氧数成反比.经对 4个硅酸盐系列高温熔体的粘度测定证实, FD模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且优于现今国际通用的 VTF模式.为探索岩浆迁移演化规律和完善新型低维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福春 《世界地质》1998,17(2):12-13
岩浆熔体中硫的浓度李福春编译译稿收到日期19980104本文对已发表的有关岩浆硅酸盐熔体中主要挥发分(H2O、CO2、Cl)浓度方面的资料进图1岩浆熔体中S浓度分布直方图a.各类岩浆的总图;b.基性岩浆直方图;c.中性岩浆直方图;d.酸性岩浆直方图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半导体脉冲激光光源和时间分辨探测技术, 对Ab -An -Di相图同结线附近处于玄武岩成分区的2个硅酸盐样品进行了升温过程的Raman光谱研究.研究了该成分区域中玻璃-晶体-熔体高温下的相转变、升温过程及其熔体的特征光谱的变化特点.发现高温熔体结构与低温玻璃结构存在明显区别, 晶体对熔体结构有继承性.同时观察到了Ab12 An3 6Di52在熔态时的分相作用, 可能反映了该组分液态不混溶的发生.通过对高频区的解谱, 初步探索了体系中各结构单元的种类及含量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李建平 《矿物学报》1996,16(2):191-20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Fe-Mg-Ca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及交换平衡,且从热力学角度对其结果进行了理论解释,实验结果显示,Fe和Mg在橄榄石和熔体之间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Ca在它们之间的分配不受温度的影响;Fe-Mg,Ca-Mg及Ca-Fe在橄榄石-熔体之间的交换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压力(〈0.10GPa)对以上分配及交换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理论解释表明,各分配及交换系数亦随熔体  相似文献   

18.
钨在水流体和硅酸盐熔体相间分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0℃,15×10~7Pa条件下,以天然花岗岩为试料,对钨在水流体和花岗岩熔体相间的分配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主要考虑了挥发分和温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谭成忠 《矿物学报》1990,10(3):235-242
本文讨论了MO-SiO_2二元熔体的结构与熔体热力学性质的相互关系。在低x_(sio_2)(X_(sio_2)<0.5)的这类熔体中,SiO_4~(4-)、Si_2O_7~(6-)、Si_3O_(10)~(8-)……及链状聚合物是熔体中的主要阴离子。聚合作用是决定熔体结构的主要机制。高x_(sio_2)(x_(sio_2)≥0.5)的二元熔体中出现环状及三维架状的阴离子聚合物。熔体不混溶性是这类熔体的普遍特征。在聚合模型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x_(sio_2)>0.5的二元熔体中的桥氧、非桥氧及自由氧离子在熔体中的分配及其与x_(sio_2)的关系。在动力学过程基础上推导出在熔体中服从Poission分布。最后对聚合反应平衡常数与聚合物链长及x_(sio_2)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锡的成矿与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为深入了解不同的岩浆组成及流体变化对锡分配行为的影响,以不同化学组成的凝胶和不同的流体分别作为初始固液相,进行了锡在流体与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配行为实验研究。实验温度为850℃,压力为100 MPa。结果显示,当液相为0.1 mol/L的HCl时,熔体组成的变化对锡的分配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锡在流熔体间的分配系数DSn随熔体中碱质(Na2O K2O)含量、钠钾(Na/K)和碱铝(AlK/Al)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小;在固相(富钾过碱质熔体)不变的前提下,DSn随流体相中H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流体相中HF及K 、Na 浓度的改变对DSn影响不大;流体Cl-浓度和酸度升高有利于锡分配进入流体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