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F-ICP-MS)具有高灵敏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锆石等含U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研究,但磁偏转式质量分析器的使用导致该质谱仪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可能影响U-Pb同位素与其他关键微量元素的同时采集。本文通过优化仪器信号稳定性和实验方法,对目前常用的7种锆石U-Pb标准样品进行U-Pb定年和Ti、REEs、Hf等关键元素同时定量分析,探讨了多元素同时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对于U-Pb定年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LA-SF-ICP-MS仅检测U-Pb同位素方法,同时开展多元素含量检测可能会使U-Pb同位素信号强度稳定性下降,导致单点U-Pb年龄结果误差及离散程度增大。与仅测定U-Pb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结果相比较,根据不同锆石样品中U-Pb同位素含量高低,多元素同时检测获得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和207Pb/235U年龄变化范围不同程度地增大,其中207Pb/235U年龄受影响明显,单点207<...  相似文献   

2.
锆石U-Pb定年精度一直是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方法的研究重点,激光剥蚀系统气体流速变化影响ICP-MS信号稳定性而影响锆石U-Pb定年精度,但影响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以锆石标样91500及Ple2ovice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开展了载气和补偿气流速变化对锆石U-Pb定年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影响的研究工作。实验结果表明:固定补偿气Ar流速为1.0L/min,而增大载气He流速(0.2~1.2L/min),锆石标样91500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增大(1002.0±10.4Ma~1083.0±6.8Ma, 1σ),即样品气溶胶运输效率影响锆石U-Pb定年分析准确度,但He流速高于0.8L/min时由于大颗粒气溶胶引入使ICP-MS信号波动性和氧化物增加,导致锆石U-Pb定年分析精度降低。进一步以Ple2ovice锆石为例分析发现,Ar/He流速组合为0.95/0.8、0.8/0.8和0.8/0.6L/min时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3.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之一。该方法能够对单颗粒锆石内部年龄差异实现快速、准确的原位微区分析。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激光剥蚀系统、ICP-MS技术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相关应用实例研究的进展和现状。系统评述了激光发生器,剥蚀池,剥蚀参数(激光波长、脉冲宽度、剥蚀气体、孔径大小)以及四极杆和扇形磁场质谱仪对锆石U-Pb年龄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基于锆石年龄标准样品、标准溶液及其他标样的外标定量校准方法,单个U/Pb比值计算方法,普通铅校正方法以及同位素年龄与微量元素同时测定的方法。目前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主要应用于碎屑锆石的沉积物源区示踪和岩浆事件的年代学约束研究。  相似文献   

4.
独居石是一种常用的地质年代计,但其内部结构复杂,常具有不同成分分区,只有足够小的激光束斑才能获得地质意义明确的U-Th-Pb年龄。本文在优化ICP-MS参数、匹配两路载气流量(Ar和He)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组激光剥蚀条件实验,获得适用于小束斑独居石U-Th-Pb定年的激光剥蚀参数(16μm,3 J/cm~2,5 Hz)和(10μm,3 J/cm2,4 Hz)。在此条件下分别测定标准样品44069和未知样品15SLS-01,获得标准样品44069的~(208)Pb/~(232)Th和~(206)Pb/~(238)U值的单点测试精度小于3%,其U-Th-Pb年龄结果与前人测得SHRIMP U-Pb年龄和TIMS U-Pb年龄一致;未知样品15SLS-01的208Pb/232Th值的单点测试精度小于3%,~(206)Pb/~(238)U值的单点测试精度介于3%~8%,多点测试~(206)Pb-~(238)U和~(208)Pb-~(232)Th的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其中208Pb-232Th年龄更具代表性。本研究表明在16μm和10μm激光束斑下,利用LA-ICP-MS能够实现独居石U-Th-Pb年龄的测定,极大地提高了独居石此种微区定年方法的空间分辨率。  相似文献   

5.
LA-ICP-MS独居石U-Th-Pb测年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比LA-ICP-MS锆石U-Pb测年,独居石在一些年轻地质体或流体作用下的矿物定年中更具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独居石Th含量较高(可达7%),包裹体较多,另外随着独居石定年标样不断消耗,存量越来越少,也限制了独居石U-Th-Pb同位素测年的发展与应用。前人利用LA-ICP-MS探究合适的独居石U-Th-Pb测年实验条件,主要是改变激光器的参数,而未对ICP-MS的参数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改变激光器参数(束斑直径和激光频率)和ICP-MS参数(~(232)Th驻留时间),分别在束斑直径为24μm、16μm和10μm,激光频率为3Hz、4Hz和5Hz,~(232)Th驻留时间为10ms、6ms、3ms和1ms的条件下进行U-Th-Pb测年。最后以独居石RW-1为标样,对独居石样品Bananeira进行校正,期望得到独居石U-Th-Pb测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束斑直径为16μm,~(232)Th驻留时间为3ms或1ms,能量密度为4J/cm~2,激光频率为5Hz,载气He流速为0.35L/min,载气Ar流速为0.95L/min的实验条件下适合独居石测年,这两种条件下Bananeira的~(207)Pb/~(235)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10.7±8.6Ma(MSWD=0.87)、513.8±5.7Ma(MSWD=0.38,推荐值507.7±1.3Ma),误差在0.59%和1.20%左右;~(208)Pb/~(232)Th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96.9±8.6Ma(MSWD=0.596)、499.8±5.6Ma(MSWD=0.37,推荐值497.6±1.6Ma),误差在0.14%和0.44%左右。并利用此条件对黄山花岗岩(HS-1)进行独居石U-Th-Pb测年,其~(207)Pb/~(235)U加权平均值在128.3±2.4Ma(MSWD=0.73),与本次测定该岩体的锆石年龄数据(127.0±2.1Ma, MSWD=0.93)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验证了本实验建立的独居石U-Th-Pb定年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6.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岩石时代与构造属性一直颇受争议。笔者对额尔古纳地块南部比列亚铅锌多金属矿区ZK6301钻孔226 m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岩心进行了锆石LA-ICP-MS定年。测试结果显示,24个测试点的数据均在谐和线上,207Pb/206Pb年龄包括4个不同年龄区段,分别为:2 549~2 562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 555±19) Ma,MSWD=0.17,n=3),2 596~2 624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 606±17) Ma,MSWD=0.032,n=17),2 688~2 715 Ma(加权平均年龄为(2 702±18) Ma, MSWD=0.70,n=3),2 786 Ma(n=1)。通过锆石的Th,U质量分数与Th/U值分析,207Pb/206Pb年龄((2 606±17) Ma)代表了该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207Pb/206Pb年龄((2 549~2 562) Ma)很可能代表了构造热事件的作用年龄;本次报道的岩石结晶年龄,揭示了额尔古纳地块上存在新太古代的结晶基底。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分析可知,额尔古纳地块上该期变质结晶基底可能在该地块的南、北部均有分布,并且得尔布干断裂可能并非该地块的南部边界。综合分析前寒武纪古老地块的演化历史可得出,额尔古纳地块经历了全球大陆构造旋回演化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7.
黄长煌 《华东地质》2018,(3):169-176
福建南务里变质岩位于长乐—南澳断裂带北段,主要由矽线石二云母石英片岩和矽线石黑云母石英片岩组成,超覆于片麻状花岗岩之上。岩石学特征表明:南务里变质岩的原岩为陆源碎屑岩。 LA-ICP-MS锆石U-Pb年龄谱出现2个峰值:第一峰值为189.6±5.7 Ma,206Pb/238U年龄集中于199~182 Ma; 第二峰值为1 899±4 Ma,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 922~1 831 Ma。前者锆石自形晶较好,环带明显,Th/U值为0.4~0.96,稀土元素明显分异,属于岩浆锆石; 后者锆石磨圆度较高,环带不明显,Th/U值为0.03~0.3,稀土元素分异不明显,属于变质锆石; 部分为岩浆锆石,Th/U值>0.3,稀土元素分异明显。189.6±5.7 Ma代表该区变质岩原岩的沉积时代,原岩层位相当于早侏罗世梨山组。  相似文献   

8.
西昆仑上其汗地区火山岩的时代及归属一直存在争议。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法对该区火山岩中霏细岩进行了测年。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发育对称的生长震荡环带结构,Th/U大部分大于0.4,显示岩浆锆石的特征。测得火山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5±4.2) Ma,形成时代为石炭纪,可将其划为阿羌岩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该火山岩可能形成于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9.
东昆仑造山带是青藏高原与冈底斯带相媲美的巨型岩浆岩带,但该带是否具有形成硬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潜力还不清楚。最近在东昆仑金水口地区发现了锂铍矿化伟晶岩,暗示其有可能成为以锂铍为主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区。本文以矿化伟晶岩空间上紧密共生的金水口层状花岗岩体为研究对像,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探讨其成因和找矿意义。金水口层状花岗岩下部为弱过铝高钾钙碱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上部为高分异强过铝二云母正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96~395Ma, LA-ICP-MS独居石U-Pb年龄为396~391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正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碱长花岗岩和钠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Nd同位素组成,εNd(t)为-6.52~-4.48,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二云母正长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全岩Pb同位素组成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t)为38.187~38.219,207Pb/204Pb(t)为15.627~15.652,<...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东北缘茶卡北山地区发现了伟晶岩型Li-Be矿床,然而该地区尚未发现与成矿相关的花岗岩类侵入体,这也制约了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报道了茶卡北山地区新识别的阿斯合塔花岗岩的锆石、独居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全岩Nd同位素资料。阿斯合塔岩体由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组成;含石榴子石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分散分布,主要介于248~232Ma,独居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3.0±1.1Ma和246.3±1.0Ma。岩石具高SiO2(76.56%~77.70%)和K2O+Na2O(7.81%~8.50%),低Fe2O3T(0.50%~0.73%)和MgO(0.003%~0.072%)的特征,分异指数(DI)为94~96,铝饱和指数(A/CNK)为0.98~1.09,为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  相似文献   

11.
在详细的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滇西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观察,并通过LA-ICP-MS分析了其稀土元素组成和U-Pb同位素年龄。花岗岩中大部分锆石具有振荡环带,锆石稀土元素表现为亏损轻稀土、阶梯式富集重稀土、强烈正Ce异常及强烈负Eu异常,表明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花岗岩(D0053)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7.9±1.0) Ma (MSWD=2.9,27个点),花岗岩(D4310)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8.3±0.5) Ma (MSWD=1.8,21个点),表明腾冲-梁河地区存在大量早白垩世和早第三纪花岗岩浆活动,它们是特提斯演化过程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研究阿拉尔岩体与可可托海地区伟晶岩脉群在成因上的关系,笔者系统分析阿拉尔岩体西部阿热散一带含绿柱石伟晶岩脉中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地球化学、Hf同位素特征。结果显示:伟晶岩脉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03.9±2.2)Ma,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i、低Ti、富Al、富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稀土元素La、Ce、Nd、Sm,亏损Ba、Nb、Ta、Zr、Hf、Sr、P、Ti,属于典型的低Ba、Sr岩石,锆石同位素176Hf/177Hf值为0.282 714~0.282 749,εHf(t)值为+2.56~+3.65,tDMC模式年龄为852~912 Ma,与阿拉尔岩体具有形成时代的一致性,地球化学特征的相关性,176Hf/177Hf值与εHf(t)值的相似性,表明两者具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结合区域资料认为,中生代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脉与阿...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黑龙江岩群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背景,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依兰地区侵入黑龙江岩群的金沟花岗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结果显示:D2279样品锆石多具有清晰的生长振荡环带,其Th/U比值多在0.1~1之间,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61.18±0.74 Ma(n=20,MSWD=0.66),代表了岩体结晶年龄.金沟花岗岩体形成时代的厘定,不仅限定了黑龙江岩群的形成时代,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佳木斯地块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激光焦平面变化对LA-ICPMS锆石U-Pb定年准确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素分馏是影响LA-ICPMS锆石U-Pb定年准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利用标样进行校正。激光聚焦位置变化会引起剥蚀坑形貌及U-Pb分馏的改变,标样和样品聚焦条件不一致将导致标样难以准确校正样品,并最终影响定年结果的准确性,但影响的程度、机制及可容忍范围目前尚不清楚。为此,文章以91500为标样、GJ-1为样品,详细研究了聚焦偏离30μm范围内剥蚀标样与样品锆石的剥蚀坑形貌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U-Pb定年误差。实验表明,在距离锆石表面30μm范围内,标样和样品焦平面同步变化时,二者U-Pb分馏形式及程度基本一致,激光焦平面偏离所引起的样品年龄与TIMS推荐值的偏差小于1%;当二者聚焦不同步时,标样与样品的U-Pb分馏差别显著,年龄偏差最大可超过3%。激光聚焦不同步导致的标样与样品剥蚀坑纵横比差异是引起年龄误差的根本原因,激光焦平面偏离锆石表面超过15μm,剥蚀坑坑口明显变大,纵横比减小,U-Pb分馏形式及程度发生改变。通过预剥蚀锆石,观察剥蚀坑轮廓,使激光焦平面在距离锆石样品表面15μm范围内,可确保标样与样品剥蚀坑形貌及U-Pb分馏状态一致,提高LA-ICPMS定年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LA-MC-ICP-MS独居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独居石富含U、Th, 同时具有较低的初始普通Pb含量, 是U-Pb和Th-Pb同位素定年的理想对象。由于普遍存在于多种岩石中, 独居石的U-Th-Pb定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报道利用193 nm ArF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和NEPUNE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对独居石进行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新方法。运用这一新方法对独居石样品AL01、BL02和CL03进行微区原位U-Pb同位素年龄测定, 获得AL01和BL02号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88.3±1.1) Ma (n=19)和(446.8±2.3) Ma (n=41); CL03号样品的U-Pb等时线年龄为(396.8±8.8) Ma (n=55),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陆壳成因的研究对了解地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古老陆壳岩石出露有限,目前地球早期陆壳研究还比较薄弱。近期,冀东地区一处新的始太古代岩石记录的发现,为研究华北克拉通内部早期陆壳性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对象。本文对冀东卢龙喇叭山地区这处新发现的始太古代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锆石U-Pb年代学和Hf-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样品中锆石具有自形-半自形晶形、振荡环带的内部结构,较高的Th、U含量以及Th/U比值,显示岩浆锆石特征。7个SIMS分析点给出的加权平均207Pb/206Pb年龄为3776±11Ma(MSWD=3.1),代表了花岗闪长质岩浆的结晶年龄,指示冀东地区存在始太古代结晶基底。这些锆石的O同位素组成(δ18O=5.81±0.13‰)与地幔锆石在分析误差范围内一致,其Hf同位素组成(εHf(t)=0.09±0.31)与球粒陨石均一岩浆库类似。这些Hf-O同位素特征显著不同于冀东地区曹庄岩组中发现的始太古代碎屑锆石,说明其不可能作为曹庄岩组变沉积岩的物源区。而华北克拉通内部鞍山地区的始太古代...  相似文献   

17.
麻元锡矿床是马来半岛东部花岗岩带内重要原生锡矿之一。为厘定矿区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及构造背景,本文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对2件矿区花岗岩样品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测试,获得了207Pb/206Pb-238U/206Pb谐和年龄分别为(259.0±3.3) Ma(MSWD=0.77)和(261.3±2.8) Ma(MSWD=0.55),加权平均年龄为(260.30±2.0) Ma(MSWD=1.3)及(263.0±2.1) Ma(MSWD=0.15)。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矿区花岗岩样品富Si O2(73.09%~76.56%)、富K2O(4.29%~4.91%),IA/CNK为1.03~1.06,轻稀土富集(LREE/HREE为4.24~8.08),Eu负异常明显(δEu=0.08~0.20),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U),亏损高场强元素(N...  相似文献   

18.
嘎机Pb-Zn-Cu多金属成矿区位于老君山穹窿状变形-变质岩系和花岗岩体的北部接触带上,属于滇东南W-Sn-Pb-Zn-Cu多金属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规模达到中型的多金属矿床。笔者在钻探工程基础上对矿区内隐伏的花岗片麻岩和石英片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岗片麻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9.9±6.3)Ma,石英片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1.0±11.0) Ma,指示其原岩形成于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为区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后期均发生了变质作用。花岗片麻岩锆石176Hf/177Hf值在0.28243~0.28252之间,εHf(t)=-3.4~0.3,石英片岩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37~0.28253,εHf(t)=-...  相似文献   

19.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 (LA-ICP-MS)对三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牙形石的U-Th-Pb同位 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层中牙形石的 208Pb/ 232Th年龄为 269 ±44Ma ,207Pb/235U为 256 ± 39Ma叠系茅口组的生物地层年龄。206b/238U年龄为196 ±Ma,虽然准确度较高,但与前人推测的 地层年龄相比偏低。此外,作者对牙形石的稀土元素(REE)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牙形石的 REE组成和Ce 异常与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指示古海水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为厘清白墩子二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环境,对其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岩体锆石206Pb/238U 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306.1±5.3) Ma,时代为晚石炭世。该岩体具有较高的 Al2O3(13.09%~14.05%)和 SiO2(72.14%~75.71%)、较低的 CaO(0.89%~1.34%);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明显[(La/Yb)N=13.35~18.83],LREE/HREE=6.66~17.40,稀土总量较低(∑REE=60.40×10-6~81.24×10-6),弱 Eu 负异常(δEu=0.44~1.24),稀土元素分布图呈右倾型特征;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Sr,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Th,Rb,Pb。白墩子二长花岗岩体具较高 Sr/Y 比、低 Yb、弱 Eu 负异常特征、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