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绥德县城区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 沟壑纵横, 地形切割强烈, 地质灾害多发。为了评估绥德县城区地质灾害风险, 将城区周边斜坡地带共划分为1050个斜坡单元, 计算每个斜坡单元在不同含水量工况下的稳定性, 并结合土体含水量监测数据评估斜坡单元危险性。在此基础上, 利用1︰1万遥感数据识别斜坡单元内的承灾体, 并进行易损性分析和危害性评估。根据危险性和危害性评估结果, 完成绥德县城区及周边地区基于斜坡单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表明, 绥德县城区及周边地区很高风险区面积2.27 km2, 包含斜坡段106个; 高风险区面积3.03 km2, 包含斜坡段114个; 中风险区面积10.40 km2, 包含斜坡段362个; 低风险区面积12.81 km2, 包含斜坡段468个。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绿春县城区人口密集,工程建设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脆弱,人与自然矛盾突出,地质灾害发育,区内长期来一直饱受地质灾害的困扰。为查明县城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本文在对县城区开展地质灾害和孕灾地质环境条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强度指数法,以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县城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划定易发性分区,最终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和风险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德钦县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高寒高海拔山区,县城周边分布着4条泥石流河谷。各河谷内泥石流物源十分丰富,分别为风化剥落补给、崩塌体堆积、以及人类采矿弃渣、陡坡开荒等造成河道阻塞,加之河谷地形陡峻、水量丰富,再加上连续降雨或暴雨,必然造成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频发。  相似文献   

4.
四川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以及单体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雅江县城共发育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83户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G318国道、雅江中学的安全运行;地质灾害体稳定性均处于差和较差级别,滑坡和危岩崩塌为雅江县城最主要危险源;雅江县城地质灾害防治应遵循“工程治理为主,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开展应急排危工程、综合治理工程和专业监测工程,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为雅江县城建设和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尚瑾瑜  杨争  王保磊 《地下水》2018,(6):137-140
会宁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带,是我国受新构造运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充分研究该区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会宁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项目野外调查资料,明确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共计30处,其中不稳定斜坡23处,集中分布于祖厉河岸两侧阶地前缘斜坡地带;泥石流沟7条,主要分布于县城周边,分别为县城北侧的鸭掌沟、教场沟、陆家岔沟,县城南侧燕家岔沟、史家岔沟、步龙岔沟和范家大湾沟。同时对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进行分析,得出地形地貌是斜坡变形发生破坏的先决条件,降雨是导致不稳定斜坡发育的诱发因素,而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祖厉河右岸边坡变形产生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开展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通过对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调查,结合以往成果资料分析研究,总结出区内岩溶发育特征、岩溶塌陷成因和形成机理,选取地层岩溶发育情况、松散厚度、构造、岩溶水开采量、建筑物、人口等为评价因子,并将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对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危险性和风险性进行评价,将凤台县城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2)
德钦县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点发育最多的县城之一,由于高陡的地形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县城周边发育多处滑坡、泥石流灾害。通过现场地质勘查和分析,该泥石流沟为一处潜在的单沟泥石流,对县城周边聚居区及G214国道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对巨水沟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分析了巨水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选用12个评价指标作为泥石流主要影响因子,采用AHP方法确定各指标对泥石流影响的权重,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泥石流沟危险等级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为高度危险,应加强防灾减灾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昌辉  徐庆方 《地下水》2023,(2):129-131
从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居全省首列,通过分析贵州省从江县城1:1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发现,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岜扒断层横穿工作区,岩性以变质板岩等软岩为主,岩体极为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本文旨在研究从江县城区域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得出:(1)区内地质灾害在断层两侧具有上下盘效应,上盘地质灾害发育密度大于下盘,上盘地质灾害以土质滑坡为主,下盘以岩质滑坡为主,且在区域上具有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的特点;(2)地质构造控制着区内地形地貌,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基础条件;(3)地质构造致使区内岩组性质变差;(4)本次研究可为类似断层沿线地质灾害多发区域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雅砻江畔雅江县城区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雅江县城座落于雅砻江河畔。在城区0.84km^2范围内发育有城南滑坡,城区斜 地面变形、城东危岩和城北滑坡四大地质灾害单元,构成了较为罕见的雅江县城独特的地质灾害特征。论述了雅江县城稆种地质这为害的特征及危害性,并对各咱地质灾害单元按其轻重缓解提出相的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丹江口水库周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的分析,提出了丹江口水库周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议,为该地区防灾减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自2001年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区域环境演化、陆地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基础数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承担“西部计划”项目数据产出的收集、管理、集成,并面向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科学数据服务。“西部数据中心”的总体框架是以“西部计划”和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科学需求为导向,建成以数据共享、知识积累、合作交流和数据科学为主要内容的集成平台,为“西部计划”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成果的综合集成及地球科学发展的长远目标服务。以共建共享的指导思想集成针对西部环境与生态现状与变化的基础背景数据、环境与生态观测数据、模型数据集、数据工具及数据文档;并以完全与开放的数据共享原则为用户提供推送式数据服务。目前,“西部数据中心”已完成了数据共享平台、知识积累平台与合作交流平台的开发和集成,初步形成了科学数据平台,整理并发布了大量的西部环境生态科学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相似文献   

12.
多维GIS矿产评价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评价需通过各种物探、化探、航空磁法、遥感、地质和实地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以确定钻井孔位.针对多源、多时相、多尺度矿产资源勘探资料一体化管理和可视化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多维GIS模型的矿产资源评价数据管理方法.首先,分析了矿产资源预测评价数据资料特征,提出基于多维GIS模型的矿产资源评价数据管理模型;其次,提出了多源矿产资源评价数据处理策略,设计了一种全球瓦片金字塔模型的栅格和地形数据处理方法;再次,设计了分布式多维GIS矿产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提出了双缓存性能优化方案;最后,开发实现了一个典型的矿产资源评价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多达40种二维、三维数据、文档、多媒体等矿产资源评价数据一体化管理和可视化分析,可用于分布式矿产资源勘探评价的全球协同办公.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数字福建”项目中防震减灾空间信息资源改造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厚覆盖区地下地质模型所依靠的数据主要是地震和测井资料,但地震数据反映范围广而分辨率低,测井数据则分辨率高而反映范围小,如何有效地将两者组合利用,克服各自不足是论证的重点,说明了用数据树的形式组织所有井与地震地质等数据,并能同时生成和编辑多口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来确定不同井的深时关系,为把不同域的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融合显示建立基础,提供了实时修改子波的频率和相位来做合成记录的功能,也有反射系数与子波的分布褶积等最新的方法,以慢镜头的形式说明合成记录的形成过程。这些功能的应用,给用户确定正确的地下速度场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为地质模型建立提供了先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学数据产品的开发、发布与共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共享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的使用价值,数据是实现数据共享最基本的要素。地学数据具有空间性、综合性、时间性、海量性、多源性等特点。属性数据、遥感数据、矢量数据是加工生产地学数据产品的重要数据源,属性数据空间化是加工、生产地学数据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地学数据共享发布平台应当具备用户管理、数据目录查询、元数据管理、数据查询与浏览、数据下载等基本功能。推进科学数据共享,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保证,必须建立公正、合理的数据工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地质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理念,结合地质调查工作实际,系统论述了建设地质大数据体系的总体框架和实现的技术途径。提出了地质大数据体系建设的5项任务组成: 建设地质数据采集体系,推进地质数据快速规范采集; 建设地质大数据汇聚体系,实现地质数据快速有效汇聚; 建设地质数据与信息服务产品体系,丰富地质数据与信息社会化服务产品; 建设地质数据与信息服务体系,推进地质数据与信息协同服务; 建设地质大数据支撑平台(“地质云”),提升地质数据与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论述了5项任务的主要内容及其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并简要提出了建设地质大数据体系对其他相关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而整装勘查工作则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地质资料管理的角度,结合整装勘查区找矿所需地质信息,提出了地质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整装勘查的技术与方法,即汇集整装勘查区的资料数据及分布图,对数据进行集成整合后制作成公开版数据,研发相应的资料管理与服务系统进行数据发布,便于地质工作者查询以往工作形成的资料。以整装勘查区地质工作为例的资料数据集成与服务研究工作是对地质资料产品开发的一次新尝试,这为今后地质资料产品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地质资料服务方式单一、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地质资料管理的转型方案.对面向知识服务的地质资料知识组织方式、知识检索以及知识管理理念如何指导地质资料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地质数据本体构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的地质资料语义化组织以及基于地质大数据的知识检索模型搭建为转型手段,介绍了促进地质资料转型升级的语义化描...  相似文献   

19.
全国重要成矿区带基础数据库服务体系分为技术服务和数据服务两大部分.在技术服务层面上,根据全国重要成矿区带基础数据的特点,划分了数据裁剪类型;利用2个长二进制字段分别存储图元信息和拓扑信息,解决了空间数据装入数据库中易造成数据丢失和格式转换信息缺失的难题;利用关系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引擎解决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一体化存储和联合查询难题.在数据服务层面上,指出采用WebGIS在线服务、目录服务和解说服务以及光盘邮寄服务相互结合、互相补充的方式,既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又能保证数据的安全;并划分了数据类型和用户级别;提出了保护数据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据预处理技术在地学大数据中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数据时代随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在带来可供研究的海量数据的同时,也带来巨量的噪声和冗余数据。在地学领域,由于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产生了数据量巨大和类型众多的地学数据集合。在地学信息的研究过程中,经常碰到地学信息孤岛,分图幅地学数据边界系统误差和地学文档的非结构化问题。在对地学数据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挖掘之前,必须根据研究目的对地学大数据进行预处理,使冗余、复杂的大数据转为结构化、准确、可用的数据。本文以地学大数据的预处理技术为切入点,从地学数据交互标准与语义、数据调平、地质图接边和文本结构化等四个研究方面,分析阐述目前地学大数据挖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的解决手段,同时也对多元数据融合在大数据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本文对地学大数据预处理技术的探讨,能对地学大数据的挖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