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利用1966—2018 年海南岛18个台站逐日降水和高温资料,对海南岛西南部干旱与高温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西南部4—6月高温、干旱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西南部高温多,也是干旱的易发地;降水极端偏少年与高温日数的极端偏多年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出现重大干旱灾害,这说明高温过程的出现会加重气象干旱的发展。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4—6月极端旱年和涝年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发现阻塞高压、东亚大槽和阿留申低压偏弱,南亚高压偏强,海南岛上空为反气旋式异常环流,高层辐合、低层辐散,是造成4—6月海南岛西南部高温干旱的异常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997年夏季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气候特征,并讨论了产生高温干旱的大气环流特点,指出东北半球冷空气势力偏弱且偏北东移,副热带高压强大,并且控制东亚中纬度地区,是造成1997年夏季高温干旱的显著环流特征。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迅速北进快速南退则是形成陕西省高温干旱,特别是关中地区严重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97年夏季河南省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季河南省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陇海线附近及黄河以北大部地区出现了近50年未遇到的严重干旱,其它地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干旱或大旱。干旱的环流特征是:初夏西太平洋副高偏东、偏弱,亚洲500hPa环流场处于纬向环流发展期;7月中旬,西太平洋副高首次增强北抬并迅速控制黄滩,使得雨季明显缩短;8月中下旬,黄淮及华北南部长期处在大陆暖高压及副高交替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偏弱,冷空气与暖湿气流配合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气候异常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总结2011年8月我国气候异常与大气环流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西南干旱和热带气旋活动偏少两大气候异常事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度场偏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夏季风偏弱和水汽条件较差等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中部型拉尼娜事件的滞后影响和印度洋偏暖的影响是西南干旱的重要外强迫条件。南海对流活动偏弱,菲律宾以东季风槽位置偏北,热带气旋活动区域垂直风切偏大,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等因素导致热带气旋活动偏少。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严重伏旱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庆市伏旱是一种客观气候规律,其演变有近100年的周期震荡。2006年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的严重干旱是气候自然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及Hadley环流加强有关。造成2006年异常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严重干旱和深厚的下沉气流增温;最后给出了高温预警实例。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伏旱是一种客观气候规律,其演变有近100年的周期震荡。2006年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的严重干旱是气候自然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及Hadley环流加强有关。造成2006年异常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严重干旱和深厚的下沉气流增温;最后给出了高温预警实例。   相似文献   

7.
2009年铜仁地区高温干旱特征及成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群  晏理华  周长志  牛广山 《高原气象》2011,30(4):1018-1026
利用1961-2009年铜仁地区10个县站逐日降水量资料、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 2.5°×2.5°再分析资料,诊断分析了2009年7月10日~9月9日高温干旱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结果表明:(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强、偏西和南亚高压中心偏西、东伸偏强,是这次铜仁地区高温干旱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998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的一个物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年春末夏初云南出现了55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通过诊断分析发现,造成此异常气候主要原因是中高层大气环流季节转换滞后,冷空气活动偏北;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热带对流偏弱;西太平洋副高偏南、偏强、偏西。  相似文献   

9.
2011年夏季气候异常及主要异常事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011年夏季的中国气候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西北西部、华北南部、江淮至江南一带,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了阶段性的较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过程。西南地区东部和广西等地出现严重干旱;而长江下游地区降水显著偏多。进一步对中国气候异常事件的成因分析表明:异常高压的长期维持,孟加拉湾的向北水汽输送偏弱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使其西侧的东南和偏南水汽输送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小是导致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大气环流因素;2010年秋季出现的中部型拉尼娜事件可能是西南干旱的一个重要外强迫条件。2011年夏季亚洲极涡偏弱偏小,欧亚中高纬地区经向环流偏强,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同时,中纬度西太平洋地区海温持续偏低而激发反气旋性环流产生,造成西太平洋副高偏大偏强,冷暖气流在长江下游地区交汇造成降水显著偏多。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2002年伏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芮景新 《气象科技》2004,32(Z1):33-35
四川盆地 2 0 0 2年汛期 (6~ 8月 )期间 ,高温干旱显著 ,发生时段较常年明显偏早 ,位置偏北。通过对副热带系统、大陆高压、南亚高压等夏季主要环流系统进行分析得出 ,2 0 0 2年汛期期间四川盆地的高温干旱天气主要是由稳定维持的大陆高压所造成。而同期的副热带系统均较常年偏弱 ,不是造成四川省干旱的直接影响系统。此外 ,2 0 0 2年台风活动的间接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江西夏季高温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小波函数分析了江西夏季高温的时域、频域分布特征,并对2003年异常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形成机制与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江西高温基本是在强副高控制下,由于冷空气偏北和台风较少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9年12月广西严重霜冻天气同期500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特征及前期500 hPa高度的相关场分析,得到北半球中高纬度槽脊的位置与强度,地面大陆冷高压强弱,是影响广西12月霜冻的主要环流形势;当年1月、9月极涡强度、位置,北美高压脊强度,及黑海附近低槽强弱,是影响广西12月霜冻天气重、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We present a new measure for the rotation of Lagrangian trajectories in turbulence that simplifies and generalises that suggested by Wilson and Flesch ( Boundary-Layer Meteorol. 84, 411–426). The new measure is the cross product of the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and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area, rather than the angle, swept out by the velocity vector. It makes it possible to derive a simple but exact kinematic expression for the mean rotation of the velocity vector and to partition this expression into terms that are closed in terms of Eulerian velocity moments up to second order and unclosed terms. The unclosed terms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the fluctuating part of the velocity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the fluctuating velocity.We examine the mean rotation of a class of Lagrangian stochastic models that are quadratic in velocity for Gaussian inhomogeneous turbulence. For some of these models, including that of Thomson ( J. Fluid Mech. 180, 113–153), the unclosed part of the mean rotation vanishes identically, while for other models it is non-zero. Thus the mean rotation criterion clearly separates the class of models into two sets, but still does not provide a criterion for choosing a single model.We also show that models for which = 0 are independent of whether the model is deriv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otal Lagrangian velocity is Markovian or whether the fluctuating part is Markovian.  相似文献   

14.
广西雷电活动时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广西1961-1998年88个气象台站资料,分析了广西雷电活动的年际变化、季节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得出了广西各地的雷电持续期.  相似文献   

15.
选取夏季发生在新疆石河子沙漠边缘地区的7次冰雹天气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并结合雷达回波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几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7次降雹过程分别发生在高空槽型和西西伯利亚低涡型两种典型冰雹环流背景形势下,其中高空槽型影响范围更大,破坏更强;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多普勒雷达能很好地监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演变过程,回波强度和回波顶高度的变化、速度对和逆风区的出现、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和1h降水累积值的急剧增加、风暴跟踪信息(STI)预警等对冰雹天气的出现具有很好预警意义,对今后的防雹减灾工作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副高演变、台风活动及850hPa温度场变化等方面分析了2003年超历史高温天气的成因,并通过与历史上酷热天气形势的对比,得出一些高温酷热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可以对沙漠化的扩张和逆转产生影响,综合预估未来多气候情景下沙漠化风险是制定防沙治沙策略的基础依据。基于鄂尔多斯1981—2015年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各年NDVI值、年降水量和年积温构成的时间序列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对每个像元的值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获取了未来35 a不同气候情景下的NDVI预测值,并在IPCC提出的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沙漠化风险状况,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未来35 a沙漠化风险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2)从气候变化情景看,在RCP8.5情景下,鄂尔多斯未来35 a的沙漠化风险最大,RCP6.0情景下风险最小;(3)从未来不同时期看,除RCP4.5情景外,未来15 a鄂尔多斯沙漠化风险最大,未来25~35 a沙漠化风险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65-1994年梧州南部4站(梧州、苍梧、藤县、岑溪)有、无倒春寒的30a资料,与上一年众多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挑选出能通过T检验的多个因子,用多因子综合法预报有、无倒春寒,经1995-2000年的试报、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上饶市2003年4月10~12日的暴雨过程,对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粗浅的诊断分析,力图寻找出预报着眼点,为今后的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省气象部门1996年以来组织开展的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归纳出7个方面的成绩和5个方面的不足,并对今后各级政府、农业工作者、气象工作者和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协作,共同搞好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