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改善沧州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花  冯听雨 《地下水》2009,31(5):54-55
沧州水资源严重匮乏,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并由此而带来了地面下沉、机井报废、防汛抗旱能力下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沧州区域内咸水、微咸水较为丰富,本文针对上述现状,探讨利用抽成补淡、咸淡混浇、咸水淡化等技术措施,充分利用咸水、微咸水,节约淡水资源,实现对沧州水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张俊杰 《地下水》2011,(1):44-45
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为维持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由此引发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地下水漏斗扩展、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沧州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区域内分布大量的微咸水、咸水。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了开发利用微咸水、咸水非传统水资源,节约淡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演化与供水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漏斗的发展历史及最新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结果的分析,认为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在长时间高强度开采后已经获得了可观的补给量.但是,近半补给量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减少开采量以应对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大规模开发利用浅层微咸水资源可为沧州地区增加近2×108m3/a的可利用资源量,还可以增加降雨入渗补给量,改良地下水质,是解决沧州地区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河北平原第四系咸水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讨论了河北平原地下咸水的同位素组成。并且依据水文地质、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将咸水成因分为两种类型,即大陆盐化成因和海水成因咸水。前者δ18O<-7.00‰,δD<-55.0‰,36Cl/Cl>57±9(×10-15),14C年龄为1000~4000a(校正);后者δ18O>-7.00‰,δD>-55.0‰,δ37Cl值接近海水值,14C年龄大于10000a(校正),咸水中的海水百分比大于38.0%。  相似文献   

5.
河北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36Cl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华北平原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中宇宙成因核素36CI进行的测定,其浅层咸水的36Cl/Cl值为57×10-15,证实了该区浅层地下水的盐化成因主要是蒸发浓缩所造成.该区深层地下水中大气成因的36Cl所占的份额为33%~30%,系由上覆咸水下移所致.  相似文献   

6.
王永昌 《地下水》1995,17(2):78-80
始于70年代的沧州区域地下水漏斗,1990年中心埋深(Q2)已降至82.08m。为判明新的水均衡条件下是否已发生咸水入侵,提供防灾决策依据,我们选择区内河间市进行典型调研。方法是,对全淡区浅层地下水布点取样,进行水化学分析,对深层水则利用打机井的测井资料,研究咸水底界面发展变动状况。结果表明,河间市全淡区浅层地下水的分布面积因咸水入侵减少22.2%,深层水的咸淡水界面全市平均下移10.60m沧州漏  相似文献   

7.
开发利用华北东部低海拔平原浅层弱渗透含水层地下水,是挖掘水土资源潜力与提高光热生物环境资源利用水平的关键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和现场勘查设计施工,在天津、沧州、衡水和济阳等地成功建立了"抽咸换淡辐射井"、"河水-雨洪水-潜水循环利用井"、"虹吸连通增采井"等不同类型示范工程,取得了在低成本条件下的良好效果。这既解决了淡水、微咸水、甚至是咸水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也使浅层咸水大规模改造利用成为可能,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开辟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潍坊市滨海平原咸水入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1993年以来潍坊市滨海平原咸水入侵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潍坊市滨海平原咸水入侵水质调查、灾害调查、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为滨海平原地区的咸水入侵调查研究与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北平原咸水下移及其与浅层咸水淡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以位于河北平原中部地区的衡水市为重点研究实例,通过多年水质资料的分析,提供了咸水下移和浅层咸水淡化的有力证据.研究表明,浅层咸水谈化的根本原因是深层地下水开采导致的咸水下移,从而揭示了深层淡水开采、咸水下移、浅层咸水淡化间的内在联系及咸水下移本身所包含的环境改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华北平原沧州地区第四纪地下水中宇宙成因核素3 6Cl进行的测定 ,其浅层咸水的3 6Cl Cl值为5 7× 10 - 1 5,证实了该区浅层地下水的盐化成因主要是蒸发浓缩所造成。该区深层地下水中大气成因的3 6Cl所占的份额为 33%~ 30 %,系由上覆咸水下移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模拟评价沧州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为沧州市政规划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建立了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识别和校正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在地下水现状开采情况下,从2010年12月31日至2025年12月31日逐年的地面沉降变化趋势,并根据地面沉降速率对地面沉降进行了地质灾害预警分区。结果表明,到2025年12月31日,沧州市累计最大地面沉降量为466.82 mm,最小地面沉降量为241.54 mm,大部分地区为四级预警区和五级预警区,仅肃宁县为三级预警区。  相似文献   

12.
莱洲湾南岸地下水在咸水入侵条件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山前冲洪积平原至海岸带共存在6种类型的地下水。本文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区域分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水文地球化学调查与室内试验,结合同位素测定资料与PHRQPITZ的模拟结果,对各种类型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做了深入探讨。指出在咸、淡水过渡带发生了阳离子交换。此外还揭示出卤水形成过程中发生了石盐、泻利盐的溶解。  相似文献   

13.
晚更新世以来潍河古河道沉积及其对现代咸水入侵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莱州湾潍河古河道沉积区选取4条典型的地质剖面,对典型钻孔岩芯进行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分析,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及100余个地质钻孔资料的分析,揭示了潍河晚更新世以来古河道的沉积特征。沉积剖面自下而上沉积物粒度逐渐减小,潍河以东古河道砂层厚30-50m,连续性好;潍河以西古河道砂层厚度小于20m,连续性较差。沉积特征的不同导致潍河以东地区咸水入侵发生早,后期变缓,为上淡下咸二层水文地质体;潍河以西地区咸水入侵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大规模的入侵,沿古河道入侵距离可达9-10km,为淡-咸-淡三层水文地质体。研究古河道沉积与咸水入侵的关系,为咸水入侵的发展趋势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俊龙  吴洪涛  宗岳  李振清 《地下水》2005,27(4):291-292,295
建设农村供水工程,配置恒压变频设备,实行一户一表、以量计征的管理办法是降低耗能和取水成本,提高供水标准,增强群众节水意识的有效措施.介绍了沧州市农村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沧州地下水降落漏斗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悦 《地下水》2007,29(1):50-52,108
通过对沧州第Ⅲ含水组地下水降落漏斗分析,得出了沧州漏斗中心将向东南部转移、漏斗向"漏盆"发展及漏斗横向上向沧州西部、北部发展加快的趋势.同时对沧州地面沉降成因进行了浅析,阐述了地下水漏斗造成的危害,并对控制漏斗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受区域性构造运动和古近纪特殊气候的共同影响,在英西地区沉积了一套陆相咸化湖盆混积岩,其特殊的相序组合对研究陆相咸化湖盆高频层序划分及古地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地层主要为暗色细粒混积岩,矿物成分复杂,主要由陆源碎屑、碳酸盐矿物和蒸发盐矿物组成,可以划分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蒸发岩三大岩石类型,分别为湖盆演化的淡化阶段、初始咸化阶段和咸化阶段产物。研究区目的层段识别出7个四级层序(Psq1~Psq7),除Psq1和Psq2不发育区域性盐岩层外,其他四级层序都由碎屑岩段、碳酸盐岩段、混积型蒸发岩段和区域性盐岩层组成,这也反映出气候及湖盆性质的逐渐演化。在四级层序约束下,根据盐岩层相对厚度,对英西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的古地貌特征进行了恢复。Psq1和Psq2发育于湖盆演化的相对早期阶段,咸水湖范围非常有限。Psq3至Psq5沉积期间,湖水咸化程度逐渐增加,咸水湖范围不断扩大,在几个洼陷区沉积了大套厚层盐岩。Psq6沉积期间,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填洼补平,研究区地貌总体趋于平坦,高差幅度明显减小。至Psq7沉积期间,研究区西部逐渐退出深洼区,沉积中心开始向东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7.
将模糊物元模型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存储量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海河流域的五个典型区域——石家庄、唐山、沧州、衡水和天津的地下水资源存储量评价中,计算结果表明五个典型区域中石家庄水资源存储量相对最好,属于中等程度,天津和唐山地下水资源较贫乏,衡水和沧州地下水资源很贫乏。评价结果与相关资料显示的各区域地下水系统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这验证了所选指标及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可为其它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存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北平原京津以南深层地下水资源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海  刘淑芬 《地质论评》1996,42(5):410-415
本文应用同位素技术,结合含水岩组水文地质结构特征的分析及地下水动力方法的年龄计算,揭示了河北平原京津以南地区深层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得出深 地下水资源补给能力及承受开采能力很低的结论,这为今后深 地下不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石羊河下游咸水区人饮水成井中存在降低井水含砂量,避免上部咸水与下部淡水相串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孔径与管径的调配设计,增大环状粒料层和止水粘土层的厚度;滤水管外包尼龙纱网;粒料与止水粘土接触界面上设计反滤层;填粒后先行拉活塞利用水力夯实粒料层,再投粘土球止掉上部咸水等措施,在民勤县三口人饮水井施工中取得显著效果,证明了该套成井工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望为同类地区人饮水井施工提供技术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Cangzhou area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aquifer may be connected through wells, since most wells of the deep aquifer have screens in several layers. This study proved the existence of vertical flow through wells, calculated the flow velocity and quantity of vertical flow in wells with methods of both field measurement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urther, the recharge of deep groundwater by vertical flow through wells was estimated. An annual recharge of 1.5×108-2.8×108m3 from the third aquifer to the forth aquifer in Cangzhou area wa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in-well measurement by heat pulse flowmeter son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