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2022年“龙舟水”期间平南县气象局气象服务、应急响应、预警信号发布等情况进行复盘,总结经验,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为基层台站气象服务提出几点建议:(1)上级气象部门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下级指导;(2)基层气象服务业务人员通过培训学习提高自身预报预测预警能力;(3)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递进式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机制,建立基于重大气象灾害高级别预警信息的停工停业停课机制,提高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是针对于气象预警和气象产品对外发布的平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主要对现有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国突)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业务对接,实现了收音机手段信息发布的全程监控,可一键在多平台发布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除涉及与终端通信外,还可实现国家级,省、市、县等各级通信,同步预警相关信息及设备信息。  相似文献   

3.
对贵港市主要气象灾害基本情况及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贵港市当前在防灾基础、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预报精细化水平和信息发布传播、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等方面主要问题,对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众气象预警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方面,是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我们从灾害性天气监测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气象预警信息传播体系、公众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和意识四方面,通过座谈会、发放问卷、采访、电话咨询进行了调研,找准了宿迁气象公众预警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能力、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全社会对气象灾害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这三个能力建设,提出了多项有针对性、有操作性的应对措施。为宿迁气象部门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公众预警服务方式和拓宽服务渠道提供了科学的发展思路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21年预警信号发布、应急响应启动以及预警信息发布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从服务量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入手,构建了包含预警信号指数、应急响应指数、预警信息指数、综合评估指数4项指标的广东省气象预警服务综合评估模型。通过历史案例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模型得出的预警服务指数与区域预警服务能力、过程影响情况有较高的一致性。证明该方法能客观、量化评价广东的气象预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为例,从基层气象服务和精准扶贫实际出发,分析气象部门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气象服务助力提升贫困人群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对接精准扶贫工作需求、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深化部门联动等对策,以期找出精准化、精细化气象服务助力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途径,真正使气象服务惠及贫困人口,群众对气象基本公共服务的应用获得满意评价。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8.
气象预警信息分发系统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圳市气象局预警信息分发系统是一个功能较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发和气象灾情收集平台,传真处理效率高,发送气象预警短信息的能力强,发布服务对象广泛,实现双向互动,收集气象灾害资料,同时应用到深圳市气象信息决策服务网、公众服务网、内部各业务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等,显著提高了处理各种监测数据异常的速度,实现灾害性天气信息自动报警,为预警提供监测依据,实现公告和通知同步短信告之、审批流程提醒等功能,显著提高了办公效率,发挥了系统的最大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惠州市县气象部门应对超历史极端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气象服务的主要做法,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1)惠州市跨广东省—北和—东2大暴雨中心,省内多项暴雨历史极值出现在惠州,"18·8"惠东高潭24 h降雨量1 056.7 mm创我国大陆单站实测降水记录。(2)惠州市县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作用,结合惠州实际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上下联动协调一致、地方部门应急联动高效并联合发布防御信息、利用自有和社会渠道广泛发布气象信息"的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机制,气象服务得到各界的充分肯定。(3)提升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还有待于做好短临监测预警、加强总结分析、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和多途径拓展气象信息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气象局预警信息分发系统是一个功能较完善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发和气象灾情收集平台,传真处理效率高,发送气象预警短信息的能力强,发布服务对象广泛,实现双向互动,收集气象灾害资料,同时应用到深圳市气象信息决策服务网、公众服务网、内部各业务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等,显著提高了处理各种监测数据异常的速度,实现灾害性天气信息自动报警,为预警提供监测依据,实现公告和通知同步短信告之、审批流程提醒等功能,显著提高了办公效率,发挥了系统的最大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信平台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琼芳  聂菊荣  冯海旭  万磊 《气象科技》2014,42(6):1019-1022
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群发功能为基础,建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微信虚拟服务器,结合潜江市气象局已有的气象信息资料,组建潜江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通过服务器向用户群发布文本、声音、图像、视频、图文等气象预警信息,实现图文并茂信息推送、信息查询、用户管理、人机交互等功能。系统采用多进程并发命令,快速发布预警信息;设立潜江气象小助手微信用户小号,发布消息预警声音提示。系统预警发布迅速,信息畅通,内容丰富,提升了潜江市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气象影视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是防灾减灾、服务大众的有效途径。而气象影视事业的快速发展,给气象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气象影视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大众进行分析,从部门横向合作、节目创新、素材的优化与组合、网络传输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气象影视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选取国内主要从事气象信息服务及有影响力的5家网站和8家手机客户端,对2018年、2019年气象预警信号传播质量的内容一致性、传播及时性和信息完整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网站比手机客户端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内容一致性要好,两者在传播及时性上都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传播内容一致性比传播及时性整体情况更加符合气象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但在内容完整性方面未能按照气象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完善。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传播气象预警灾害信号服务的宣传、引导及监管,通过社会媒体共同搭建更加准确、规范、及时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融媒体传播平台,提高社会防灾减灾效力。  相似文献   

14.
微博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及气象部门收集社会公众信息反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海量级的交互信息,客观分析此类信息对于气象部门及时引领舆论导向和调整发布策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文中基于2017年1月1日—2020年7月3日大连市重大气象灾害过程,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情感分析等方法对大连气象微博中与气象预警相关的评论内容进行情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关注最多的是天气预报准确率、天气过程对于生活影响以及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公众对重大天气过程特别是致灾天气过程本身负面评价多于正面,发布策略应根据气象灾害持续时间及时调整预警信息内容和发布频次;公众对大风、冰雹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关注度随季节变化明显,发布策略应针对旅游业、养殖户、种植户等提出专业防范对策;针对发布频率高的大风预警信号,有必要调整业务发布规范,同时关注灾后事件信息的跟踪发布;研究发现,负面情感主要针对天气预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从贵州省暴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暴雨灾害防御需求和预警发布业务发展规划,分析了在贵州省开展暴雨分区预警业务的必要性。通过分析中国暴雨分区预警业务发展现状,结合贵州省预警发布业务现状和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提升工程(一期)建设内容,从基础数据准备、业务规范设计、系统建设、预警传播优化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解决开展暴雨分区预警业务的技术短板,全面提升预警精细化发布能力,建立符合贵州省气象防灾减灾需求的暴雨分区预警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广东"三农"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广东的农业气象监测、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农用天气预报、灾害预警评估、气象信息发布等“三农”气象服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如缺少针对性、缺少多样性、缺乏准确性、缺乏及时性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三农”气象服务,应采取转变观念、建设农村综合气象监测网、丰富服务产品、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建设农村突发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完善人工增雨减灾作业体系、推进气象科技扶贫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魏瑞江  王鑫 《山东气象》2021,41(4):73-81
设施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有低温(冷冻害)、寡照、风灾、雪灾及其复合灾害等,从国内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风险及灾害影响等方面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灾害指标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控制试验或对历年实际发生的灾害样本进行分析总结;灾害监测预警方法一般是用设施内小气候或设施外气象条件作为灾害指标,将灾害指标植入计算机系统,对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多是从灾害的危险性角度去研究,确定灾害的风险概率、风险指数等;灾害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作物生理生态反应等方面。同时从设施种植气象灾害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出发,提出设施种植气象灾害指标、灾害监测预警评估方法及灾害的影响等方面仍是今后一段时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李静  陈安 《河南气象》2014,(2):107-111
针对基层气象台站天气预警信息发布不及时、语音质量不高的情况,开发一种原理简单、可靠耐用的基于TTS语音合成技术的气象预警信息语音合成系统。介绍了在.NET平台中,采用C#语言,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分析、评估而生成的气象预警信息文件进行监控,然后利用TTS语音合成技术实现气象预警信息从文本状态转化为声音信息,最后自动生成为气象预警音频文件,并通过GSM/CDMA/3G网络等,发送预警信息到用户手机、终端报警器和农村信息机的具体过程。该系统能够及时监控服务器中预警文件的生成并进行文字和声音报警,提醒值班人员及时发现预警信息,予以修改订正,并转化为声音文件通过现有各种预警发布方式及时发布。系统已于2012年汛期在益阳市所辖县气象局实现业务运行,运行近两年来,系统工作稳定,不但提高了语音合成质量,同时更加有效地减轻了预报服务人员工作量,提高了气象预警发布时效,在气象预警发布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气象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小区域内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充分发挥预警信息防灾减灾的作用,利用北碚区域内国家级气象站、区域自动站、山洪雨量站、闪电定位系统等探测资料,以.NET、SQLserver、ArcGIS作为开发平台,建立了具有数据质量控制、多重阈值和针对性预警用语的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系统。该系统具有人工预警和自动发送预警的功能。系统的应用,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信息,增强预警信息的实用性,有利于信息接受者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陕西省2018年4次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为例,基于气象、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和定量化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暴雨预报预警、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和社会反馈等5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表征气象服务水平,利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及社会参与等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表征防御行为效益,从气象服务水平和防御行为两个维度对暴雨气象服务的防灾减灾综合水平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陕西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的服务水平和防御能力均在89分以上,公众在应对暴雨天气过程中人均节省损失费513元/人,4次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综合效益值为4.54亿元。综合评估指标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气象服务在应对暴雨灾害中发挥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