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4年11月在北京郊区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高时间分辨率观测了大气中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通过Art-2a对单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8类颗粒物:有机碳(OC)、元素碳(EC)、元素碳有机碳(ECOC)、钾二次颗粒(K-Sec)、钠钾二次颗粒(NaK-Sec)、矿尘颗粒(Dust)、左旋葡聚糖颗粒(Lev)、含铅颗粒(Pb)。清洁期(2014年11月5日15:00至2014年11月15日0:00, PM2.5平均质量浓度27.4μg/m^3)和灰霾期(2014年11月19日0:00至2014年11月30日10:00, PM2.5平均质量浓度116.4μg/m^3)对比研究发现,清洁期OC颗粒占比最高,占总颗粒数的33.0%,其次是EC和ECOC颗粒,分别占总颗粒数的29.7%和16.4%;灰霾期OC颗粒物显著增加,比例高达46.1%,其次是ECOC,增至22.4%,而EC颗粒降至18%。此外,灰霾期二次组分HSO_4~–、NO_3~–的信号强度与二次组分数浓度均大于清洁期,表明灰霾期无机盐(HSO_4~–、NO_3~–)在颗粒物中的贡献增大。通过分析相对湿度与SO_2、NO_x和含硫酸盐、硝酸盐颗粒之间的关系,发现含硫酸盐和硝酸盐颗粒数浓度随环境湿度增加而增加,表明液相反应对硫酸盐生成有促进作用,同时相对湿度的增加可能对硝酸盐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混合状态分析表明,含碳气溶胶与HSO_4~–和NO_3~–的混合程度较强,与铵盐混合程度较弱。研究结果反映二次气溶胶形成特别是有机物颗粒的增加对于北京市灰霾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研究分析了深圳市大气气溶胶中(TSP、PM2.5)~(210)Pb和~(210)Po的放射性比活度,并依据~(210)Po/~(210)Pb的活度比,计算了两种不同粒径范围的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RTA),探讨了大气RTA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深圳市大气TSP滞留时间为4.5~32.2 d,平均14.7 d;PM2.5的滞留时间为11.1~23.6 d,平均16.1 d。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与粒径大小和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降雨可有效降低粗颗粒大气滞留时间,而逆温静风条件则可使大气RTA显著增加。通过气溶胶中~(210)Po/~(210)Pb的活度比计算获得的表观大气滞留时间是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与气溶胶迁移传输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东郊TSP及Pb、Cd、Hg、As 浓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大流量采样器,2003年春季(4月18日阴天,5月6日晴天)对成都市东郊大气颗粒物进行了研究.测定颗粒物浓度和Pb、Cd、Hg、As浓度。结果表明.成都市东郊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TSP超标率达50%。TSP浓度及Pb、Cd、Hg、As浓度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浓度峰值出现在5:00~9:00.17:00~21:00两个时段,其变化原因与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大气对流活动和湍流活动、降雨等因素有关。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矿物细颗粒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人体长期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矿物细颗粒和人体正常微生物个体在形态、共存关系和空气动力学行为上均有高关联度[1]。现今关于颗粒物损伤机理的研究是当前大气颗粒物生物效应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而自由基所产生的氧化损伤是最为普遍接受的致毒机制[2]。目前国内外对载重金属大气矿物颗粒物的生物效应及损伤机理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方解石为实验材料,以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重金属Cd(II)为环境污染物,制备不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乌海粉尘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8年1月与7月采用流动监测法,对内蒙古乌海粉尘颗粒物进行采集,结合监测站数据,研究乌海不同粒径粉尘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乌海市冬春季粉尘污染远远高于夏秋季,春季污染最严重,夏季污染相对较轻。PM2.5污染最严重月份为3月,PM10污染最严重月份为4月。一天中粉尘浓度峰值出现在10:00—12:00,谷值出现在16:00—18:00。空间上东部粉尘浓度高值区以条带状分布,中南部和西部以点源放射状向周围扩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内部粉尘浓度特征均不同。工矿用地和城镇内部浓度高于有林地和未利用地,耕地和水体内部浓度最低;工矿用地是乌海市粗颗粒粉尘的主要来源,城镇是乌海夏季细颗粒粉尘的主要来源,水体、耕地和有林地可明显降低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TSP)和不同粒径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包括PM10、PM2.5、PM1等粉尘浓度与风速、湿度呈正相关,与温度、海拔呈负相关,其中气压是影响TSP浓度的最主要因素,湿度是影响PM1-10的最主要因素。不同粒径粉尘浓度受到归一化指数、气象、地形等多因素综合制约,单一条件对大气粉尘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0-2012年西宁市基本探空气象站逐日07:00时和19:00时两个时次的逆温资料,及西宁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日均值数据,分析了西宁市逆温基本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西宁市2010-2012年07:00时逆温出现频率为69%,19:00时逆温出现频率为41%;近地逆温层厚度冬季最厚,夏季最薄. 07:00时和19:00时月平均逆温厚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西宁市逆温发生频率冬半年明显高于夏半年;秋、冬季产生的逆温强度明显比春、夏季强. 3 a来西宁市空气污染共出现148 d,逆温频率和空气污染物月平均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08:00时西宁市逐日空气污染物浓度与逆温厚度呈正相关,与逆温强度呈负相关关系. 冬、春季平均空气污染物浓度值与逆温厚度、强度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区春季交通源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中以PM_(2·5)和PM_(10)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3月13日至19日前后6d的时间内,在成府路东口、前门2个地区设立采样点,研究分析了北京市春季交通源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在工作日所测得的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值要高于在周末所测得的质量浓度值;(2)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存在明显的时变化规律,在7:00~9:00,19:00~21:00和23:00之后,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三个峰值;(3)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最大值与低温(0~5℃)有关,而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最小值在高温(11~15℃)时被观察到;(4)PM_(2·5)和PM_(10)的质量浓度的最大值与高湿度值(36%~46%)有关,而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的最小值在低湿度值(11%~25%)时被观察到;(5)通过对成府路东口、前门采样点颗粒物浓度与风级比较,发现二者呈明显的反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风力大小对特定区域的颗粒物浓度起决定性作用;(6)与国外一些城市的PM_(10)的污染水平相比,在北京成府路东口、前门所测得的PM_(10)的质量浓度都要比国外一些城市高,由此可见,汽车尾气仍是北京市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8.
城市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不利效应密切相关,由于颗粒物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其引致的健康毒性效应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查城市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及其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采集泰国曼谷城区一年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水溶性离子、微量金属元素、碳质组分及有机分子标志物含量,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解析曼谷TSP来源;测定人肺上皮细胞A549暴露于TSP水萃取组分和有机萃取组分后细胞毒性的变化,包括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生成、白细胞介素-8(IL-8)及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曼谷TSP浓度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季节趋势,有机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TSP的主要组分(>50%)。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24.7%)、陆地化石燃料燃烧(21.1%)和土壤扬尘(20.6%)是干季内曼谷TSP质量浓度的主要贡献者,而湿季内曼谷TSP的主要来源为陆地化石燃料燃烧(29.5%)、生物质燃烧(16.6%)及海盐(16.0%)。曼谷TSP水萃取组分和有机萃取组分均可引起A549细胞毒性,其中TSP有机萃取组分暴露后的细胞具有更高的死亡率、ROS水平和凋亡率,而TSP水萃...  相似文献   

9.
硫酸盐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分,SO2与矿质颗粒物的非均相反应可能是硫酸盐和水溶性铁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对该反应途径的研究比较有限.本研究开展了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SO2((7.14±0.29)μg/L)、NO2((5.13±0.21)μg/L)与针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的非均相反应,定量分析了产物硫酸盐、硝酸盐以及水...  相似文献   

10.
可吸入大气颗粒物是空气中的一种主要的污染物,虽然它在大气中含量很少,但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都很大。其中大气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粒径Da≤2.5μm的大气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状  相似文献   

11.
同步分析了2015年1~12月份期间深圳市大气~7Be总沉降通量以及大气气溶胶中~7Be的放射性比活度,并据此计算获得大气颗粒物沉积速率。结果表明,深圳市大气~7Be的沉降通量范围为0.91~4.23 Bq/m~2×d,平均值为1.83 Bq/m~2×d;大气气溶胶沉积速率在0.15~5.10 cm/s之间,平均值为1.35 cm/s。研究发现,大气~7Be沉降通量和沉积速率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示湿沉降是大气~7Be清除的主要机制;大气~7Be沉积速率与大气颗粒物(PM_(10)、PM_(2.5))含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气颗粒物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对于大气颗粒物污染这一热点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中选取辽宁省沈阳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等典型地区研究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中Cd等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Pb和Zn的含量最高,其次是Cu、Mn、As、Cr、Cd。燃煤、燃油和工业污染源等方面可能是造成这些元素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此外,文中还对大气颗粒物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进行一些有益尝试。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地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政府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对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监控,努力减少其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使用TH1500C智能中流量(80~120 L/min)大气采样器采集了北京市区5个功能区和郊区的大气颗粒物(TSP/PM_(10)/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原子荧光谱仪分析测试了大气颗粒物中Al,Fe,Mn,As,Hg,Cd,和Cr等21种元素,并通过计算元素的富集因子探讨了大气颗粒物中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冬季大气颗粒物PM10中Cd,Cr,As,Hg的浓度比春季的分别增幅233%,306%,298%和141%;在PM2.5中的增幅分别为442%,309%,310%和256%。Cd,Cr,As,Hg和Se等元素均表现出在PM_(2.5)中富集的趋势,并且其在冬季的浓度明显高于春季。认为冬季燃煤取暖对大气颗粒物中的污染元素贡献较大,主要贡献元素为Cd,As和Hg。  相似文献   

14.
<正>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汞、镉、铅等元素。金属铊的熔点较低(303℃),大多数Tl盐的熔点沸点也较低,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因此含Tl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极有可能将大量的Tl带入到大气环境中,特别是含铊矿石的冶炼、燃煤发电等工业生产过程。大气细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是大气环境中组成最复杂、危害最大的污染物之一。大气细颗粒物中的痕量重金属  相似文献   

15.
魏敏  冯海艳  杨忠芳 《现代地质》2012,26(5):983-988
采集北京市11个区县内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了TSP、PM10、PM2-5的含量分布特征,重金属元素Cd在大气颗粒物中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北京市3种粒径的大气颗粒物中PM2-5的超标幅度最大,并且PM10中载带的重金属大部分都集中在PM2-5中。除密云、通州地区外,Cd元素在不同粒级大气颗粒物中浓度的高低表现为 TSP>PM10>PM2-5;不同功能区相比,公园中大气颗粒物中Cd元素浓度明显高于农田区和教育区,因此公园的环境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研究区内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Cd元素的非致癌风险较小,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海淀区的非致癌风险较高,大气颗粒物超标幅度最大,因此应该重视海淀区的环境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不可降解性,可经由干湿沉降转移到地表土壤和地表水体中,通过一定的生物化学作用,进入动植物体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了成都市东区TSP质量浓度,以及颗粒物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分布特征,并对该区重金属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研究区大气TSP的年平均浓度为0.219 9mg/m3,略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规定的年均浓度限值。研究区TSP平均质量浓度的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富集因子分析表明,TSP中重金属Pb、Zn、Cd、Cr、Ni、Cu富集程度不一,其中Cd、Cu、Zn和Pb元素人为来源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飞机航测于2018年夏季在东北吉林省用宽范围粒径谱仪对10 nm~10μm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谱进行在线监测,分析大气颗粒物的垂直分布廓线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近地面颗粒物数浓度为5.8×10~3~9.9×10~(4)cm~(-3),平均值为(2.7±2.2)×10~(4)cm~(-3);垂直方向上颗粒物数浓度随海拔升高整体呈降低趋势,且垂直廓线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边界层附近存在较明显的分界线,即在边界层下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随高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在边界层上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变化随高度变化不明显;第二种是随高度的升高,城市上空的大气颗粒物数浓度降低,且海拔高度与大气颗粒物数浓度呈现近似线性负相关的关系。在观测期间,颗粒物的粒径大多集中在爱根模态,其峰值位于25~30 nm,后向气流轨迹显示,气团来源于蒙古及内蒙古地区。在四平城市上空观测到1例新粒子生成事件,其核模态颗粒物数浓度为当日其他地区的4倍,后向气流轨迹显示其气团来源于中国辽宁省且受局地气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扫描电镜分析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扫描电镜法作为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辅助方法,为源解析研究提供了定性和半定量的依据。运用扫描电镜法对吉林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大气颗粒物样品以及源样品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将分析结果与CMB8.2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源解析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具有一致性。吉林市采暖期对TSP贡献较大的是扬尘和土壤风沙尘,非采暖期对TSP贡献较大的是土壤风沙尘和建筑尘。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春夏季大气气溶胶的单颗粒分析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了北京市2000年春夏季大气气溶胶样品5个,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技术分析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约2500个。研究结果表明,沙尘期间,矿物尘是最主要的颗粒物种类,非沙尘期间,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主要检出矿物尘和含硫颗粒物。夏季随着颗粒物污染的加重,含硫颗粒物的数目百分数增加。是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特征。重点讨论了Ca-S颗粒、K-S颗粒和Ca-K-S颗粒三类典型含硫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和粒径分布特征。数目可观的Ca-K-S颗粒以及其他硫酸盐颗粒的生成与相对湿度和云量等气象条件相关,这些颗粒物可能是云中过程的产物。减少SO2排放,减少含硫颗粒物,对于控制北京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解析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的重金属来源可为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和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研究了中国南方某工业城市冶炼厂周边冬季TSP和表层土壤(0~20 cm)中的重金属环境效应。采用大气主动采样技术收集TSP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其中重金属的含量,结合富集因子法和Pearson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TSP中Zn、Pb、Cd含量最高达到30809.06×10-6、9902.91×10-6、1011.21×10-6,分别是中国土壤背景值的201.43、222.53、5616.20倍,属于污染严重级别;Ni、Cr含量分别是中国土壤背景值的1.83倍和2.96倍。冶炼厂、火力发电厂和化工厂等人为源是Zn、Pb、Cd、Hg、As等重金属富集的主导因素;土壤重金属含量与TSP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可判定研究区土壤的重金属来源主要为大气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