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采自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蛇绿混杂岩硅质外来岩块中的二叠纪阿尔拜虫目放射虫化石,包括3属7种,可以划分为2个放射虫化石组合,能够与日本、美国的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其地质时代分别为早二叠世和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位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这些放射虫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鉴于其中最新的放射虫组合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认为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自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曾经存在古海洋,即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拼合时间是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2.
西拉沐伦成矿带中生代花岗岩浆活动与钼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西拉沐伦成矿带内花岗岩浆活动及钼矿化发育,带内主要成矿侵入体岩石类型包括二长花岗岩、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及流纹斑岩,这些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和钾玄岩系列,岩浆源区为古老下地壳和新生地壳。这些侵入体形成于早—中三叠世、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带内钼矿床包括斑岩型、石英脉型、云英岩型和火山-次火山热液型4种类型,以斑岩型矿床最为发育。带内钼矿床形成时代与相关侵入岩时代一致,也形成于早—中三叠世、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以早白垩世钼矿床最为发育。3期成岩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同碰撞至后碰撞构造环境、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构造环境和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岫岩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郯庐断裂带东侧,营口-宽甸台拱之凤城凸起上.区内结晶基底由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及古元古代辽河群层状变质岩系组成.进入印支期,本区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发育.据其岩石类型、结构、构造、接触关系、岩浆演化等,将三叠纪侵入岩划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建立了岩石单位.其岩浆演化为基性→中性→酸性的演化过程.其中早三叠世侵入岩以中基性辉长岩、闪长岩类为主,并呈大小不等的捕虏体残存于晚期花岗岩中,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侵入岩主要为酸性花岗岩类,并呈复式岩基产出.  相似文献   

4.
中酸性侵入岩氧化钾平面分布规律及其与地壳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地区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强烈,形成数百个中生代中酸性侵入体。本区侵入岩的氧化钾分布具有南北分区、东西分带的特征。燕山北区中酸性侵入岩K2O含量普遍较高,平均为5.0%,而燕山南区中酸性侵性岩K2O含量平均为4.0%,统计分析表明,燕山陆内造山带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氧化钾与地壳厚度呈线性相关,;地壳厚度是决定燕山地区中生代侵入岩氧化钾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与板块边缘岛弧带火山岩氧化钾空间分布的主要制药  相似文献   

5.
老挝岩浆岩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延浙  吴军  严城民 《云南地质》2007,26(2):189-196
老挝的岩浆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古元古代—早石炭世,中期晚石炭世—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第四纪。早期以中酸性及中基性侵入岩、火山岩为主,中期从超基性—酸性均有出露,晚期则为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及玄武岩。反映不同构造位置及成因。  相似文献   

6.
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酸性侵入岩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处于465~265Ma,可划分为4个期次。分别为:中奥陶世—晚志留世465~413 Ma、中—晚泥盆世391~377Ma、石炭纪327~308Ma,以及早—中二叠世284~269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锆石εHf(t)值为6.81~15.73,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39~355 Ma,主要集中在598~429Ma;465~413Ma的侵入岩分布在卡拉塔格和大南湖,其εHf(t)值为11.34~15.20,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633~467 Ma;391~377 Ma的侵入岩分布于卡拉塔格,其εHf(t)值为6.81~13.32,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839~497Ma;327~308Ma的侵入岩分布在黄山西以及沁城南,其εHf(t)值为11.36~15.73,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575~429Ma;284~269Ma的侵入岩分布在土屋西和推克曼塔什,其εHf(t)值为8.94~14.51,相应的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是671~355Ma。再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在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底部可能存在老的地壳基底,并对这些岩浆活动有所贡献;该区古生代期间存在大约465 Ma早奥陶世以及330Ma左右中石炭世2期地壳增生事件,并存在晚奥陶世—晚志留世、中—晚泥盆世和早—中二叠世三期地壳再造事件。  相似文献   

7.
李巽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60-67z1162
正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位于阿尔泰西南的额尔齐斯金矿带(肖序常等,1992),位于西伯利亚板块西南缘额尔齐斯构造—岩浆成矿域西南部、额尔齐斯挤压带西北段,玛尔卡库里大断裂西侧。区内岩浆岩为奥陶纪、志留纪、二叠纪、三叠纪和侏罗系中酸性侵入岩。金矿一带出露有3个岩体,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采自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蛇绿混杂岩硅质外来岩块中的二叠纪阿尔拜虫目放射虫化石,包括3属7种,可以划分为2个放射虫化石组合,能够与日本、美国的放射虫化石带进行对比,其地质时代分别为早二叠世和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恩格尔乌苏缝合带位于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这些放射虫化石的发现为研究恩格尔乌苏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鉴于其中最新的放射虫组合的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认为华北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之间自中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曾经存在古海洋,即华北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的拼合时间是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9.
省内岩浆岩可分为三个岩带,即祁连岩带(北带)、昆仑岩带(中带)、唐古拉—巴颜喀拉岩带(南带)。它们分别以布哈河—扎麻山和东、西大滩—玛沁断裂带为界,呈北西西向或东西向展布,且形成时代自北而南逐渐变新。北带以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中酸性侵入体和早古生代的中基性喷出岩为主;中带以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南带主要分布中生代的中酸性侵入岩类(图1)。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省内地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索伦山地区是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其中关于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限以及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的拼贴时空关系一直存在争议。出露于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的中酸性侵入岩,其深入研究对探讨古亚洲洋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获得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66.7±3.7) Ma,表明该侵入岩形成于中二叠世。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分析表明,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的岩石系列主要为含钠较高的钙碱性准铝质系列。其稀土元素总量较低,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s)弱富集的特征,Eu异常不明显;微量元素呈现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的特征,与典型的岛弧岩浆岩类似。结合索伦山TTG岩体地质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笔者认为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体形成于岛弧环境,即中二叠世期间古亚洲洋壳向华北板块还存在俯冲作用,因而古亚洲洋至少应在中二叠世以后才闭合。内蒙古索伦山地区哈尔博格托尔TTG岩是洋壳俯冲的岩石学记录,为索伦山缝合带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
根据铜金矿床的含矿主岩和成矿作用方式 ,西天山的铜矿床主要可划分为 3种类型 :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火山热液型 ;金矿床可划分为 2种类型 :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研究区从北到南可划分为 3条东西向的成矿带 :1阿拉套—科古琴铜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中元古界灰岩和海西中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 -夕卡岩铜矿、与海西中期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 ;2博罗科洛金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下石炭统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中—基性熔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与海西中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 ;3阿吾拉勒铜银多金属成矿带 ,分布着与二叠纪陆相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铜矿、与海西晚期中酸性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通过对西天山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探讨 ,认为上述 3条成矿带对应的大地构造单元分别为阿拉套—科古琴晚古生代岛弧带、博罗科洛晚古生代弧后盆地和阿吾拉勒二叠纪裂谷带。  相似文献   

12.
王家店—天合兴金铜矿带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水波 《吉林地质》1990,9(4):11-18
王家店—天合兴金铜矿带区域为太古代高级变质区,矿带分布于穹隆一盆地体系之间近南北向的韧性剪切带中,中生代以后,本区地壳受到拉张,地幔物质沿韧性剪切带上涌,形成王家店—天合兴酸性—偏碱性浅成侵入岩群。金、铜矿化成因上与该期岩浆岩有关。该带地球物理场以重力低、磁力低为特征,说明深部存在异常地幔带,它控制了浅层的构造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作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位置,其形成与演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中亚造山带相关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对于该缝合带形成时代以及俯冲极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亚造山带的增生与演化历史,为古亚洲洋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笔者等依据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内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石组成、闭合方式和闭合时代的差异,自西向东将其分为4段:① 南天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西段,形成于塔里木板块向北俯冲与哈萨克斯坦—伊犁地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高压变质年龄、钉合岩体以及不整合盖层等证据来综合分析,其闭合时代应为晚石炭世;② 北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段,形成于敦煌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向北俯冲与北部图瓦—蒙古板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带内蛇绿岩的年代学证据限定其闭合时代应为早—中二叠世。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两条蛇绿岩带作为北山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之间的连接带,分别代表了古亚洲洋在该区域闭合时形成的缝合带和弧后盆地,其形成时代应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③ 索伦—长春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东段,古亚洲洋在该地区同时发生了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两侧地块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完成拼贴;④长春—延吉缝合带形成于中三叠世前后华北板块与佳木斯—兴凯地块的俯冲增生过程中,其较西侧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间(270~250 Ma)晚20~30 Ma。因此长春—延吉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其东延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笔者等认为古亚洲洋沿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自西向东发生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闭合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整个过程从晚石炭世一直持续到了三叠世,其中长春—延吉缝合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黑龙江金厂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一特大型铜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地构造位置属兴蒙造山带东段,兴凯地块西南部,位于Ⅲ级构造单元张广才岭-太平岭边缘隆起带中的太平岭隆起与老黑山断陷结合部位。矿区内大面积分布中生代侵入岩,主要为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成矿作用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  相似文献   

15.
李皓东  周建波  李功宇  王斌  陈卓  王红燕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06-2022020006
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作为古亚洲洋的最终闭合位置,其形成与演化特征一直以来都是中亚造山带相关研究的焦点与热点问题。对于该缝合带形成时代以及俯冲极性等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中亚造山带的增生与演化历史,为古亚洲洋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笔者等依据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内的大地构造背景、构造岩石组成、闭合方式和闭合时代的差异,自西向东将其分为4段:① 南天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西段,形成于塔里木板块向北俯冲与哈萨克斯坦—伊犁地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高压变质年龄、钉合岩体以及不整合盖层等证据来综合分析,其闭合时代应为晚石炭世;② 北山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段,形成于敦煌地块和阿拉善地块向北俯冲与北部图瓦—蒙古板块发生拼贴的过程中,根据带内蛇绿岩的年代学证据限定其闭合时代应为早—中二叠世。阿拉善地块北缘的两条蛇绿岩带作为北山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之间的连接带,分别代表了古亚洲洋在该区域闭合时形成的缝合带和弧后盆地,其形成时代应当为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③ 索伦—长春缝合带位于缝合带中—东段,古亚洲洋在该地区同时发生了南北两侧的双向俯冲,两侧地块在中二叠世—早三叠世完成拼贴;④长春—延吉缝合带形成于中三叠世前后华北板块与佳木斯—兴凯地块的俯冲增生过程中,其较西侧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间(270~250 Ma)晚20~30 Ma。因此长春—延吉缝合带与索伦—长春缝合带的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属于其东延部分。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笔者等认为古亚洲洋沿南天山—北山—索伦—长春缝合带自西向东发生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闭合时代自西向东逐渐变年轻,整个过程从晚石炭世一直持续到了三叠世,其中长春—延吉缝合带记录了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叠加与转换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斑岩-热液脉型Fe、Cu、Mo、Pb、Zn成矿系统,是在晚古生代北天山洋向南部伊犁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形成的。与成矿相关的中酸性岩体侵位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且富钾、准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特征,其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以及高场强元素亏损,显示俯冲带岛弧岩浆作用的特点。夕卡岩型铁铜矿床主要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与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内外接触带,斑岩型铜钼矿床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的顶部以及与志留系细碎屑岩的接触带附近,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则产于远离岩体的志留系细碎屑岩的构造破碎带中。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及其所分泌的气水热液,成矿时代与中酸性岩体的成岩时代相近,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根据成矿系统形成后的保存和变化情况,认为在3571铜矿区的深部具有斑岩型铜钼成矿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17.
秦岭略阳—白水江地区双向推覆构造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岭勉县—略阳板块缝合带在略阳地区构造样式总体表现为以一系列韧性逆冲断层为骨架,不同岩片(块)由北向南逆冲叠置的叠瓦状构造系,并在北部以状元碑走滑剪切转换带为界与白水江—光头山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系构成不对称双向推覆构造。两大推覆构造系结构构造分别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略阳逆冲构造系包括:前缘褶皱—逆冲带、中部逆冲叠瓦带和后缘逆冲带;白水江—光头山逆冲推覆构造系由前锋推覆带、中部褶皱—逆冲带和根带组成,并显示前展式扩展方式。双向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是扬子板块北缘碧口地块与南秦岭地块强烈碰撞造山的产物,反映了板块边界对造山带构造变形样式的控制作用以及造山带结构构造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西藏拉萨冈底斯岩带中酸性岩类的Rb-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冈底斯岩带是西藏南部三条东西向延伸的中酸性岩带的北带,也是岩性最复杂的一条岩带,多由复式岩体和杂岩体组成。为了深入探讨该岩带中酸性侵入岩的演化规律及其与板块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选择了从曲水经拉萨到羊八井这一南北向横切冈底斯岩带的剖面,对其中不同岩性的岩石进行了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测定和相应样品主元素的测定。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青海省西秦岭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地处青海省共和盆地西缘,位于中央造山带西秦岭与东昆仑结合部,受NNW向鄂拉山断裂带控制,由一系列长轴方向为NNW、NW向的中酸性、酸性深成花岗岩类以及同期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组成。鄂拉山构造-岩浆带内三叠纪中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集中在231~195 Ma,形成时代为中—晚三叠世,且绝大多数侵入体同位素年龄为220~200 Ma,以晚三叠世为主[1]。三叠纪,青  相似文献   

20.
姚华舟 《地质论评》1999,45(7):851-857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义敦岛弧带,晚二叠世以来经历了伸展与挤压相交替的多旋回式构造演化。根据伸展、挤压交替的阶段性变化,其演化历程可划分为10期(阶段):① 二叠纪—前二叠纪:泛扬子板块阶段;② 二叠纪末—中三叠世早期:大陆边缘裂 谷→海洋;③ 中三叠世晚期:不成熟岛弧;④ 早卡尼期:裂谷与海洋;⑤ 晚卡尼期—早诺尼 期:成熟岛弧;⑥ 中—晚诺尼期:岛弧基底上的裂谷作用;⑦ 诺尼期末—瑞替期:弧陆碰撞和残留海;⑧ 侏罗纪—早白垩世:挤压褶皱造山;⑨ 晚白垩世—第三纪:山原裂谷作用和山 间盆地;10 第四纪—现代:快速隆起造山。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为本区构造格局的转折点,即本区脱离扬子板块主体部分向西漂移并导致产生新的洋壳,出现新的构造格局。三叠纪的构造伸展—挤压转换最为频繁,火山—沉积作用也最为活跃,以钙—碱性中酸性火山岩为代表的义敦火山弧形成于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