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要评述了长期天气预报现状,试图对预报质量上限和最大潜在可预报性做了估计,作者认为,发展经验统预报的最有前景的途径是通过对大气环流要素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2.
随着T213预报产品业务使用和预报能力的增强。对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本地释用性研究势在必行。利用5a的数值预报客观分析场资料。结合本地预报因子,对宝鸡地区11站5d降水的有无和量级,采用二级判别和多级判别法分别做解释预报试验。并用滤波方法做2d最高、最低温度的释用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晴雨预报和温度预报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国家气象中心气象要素的客观预报——MOS系统   总被引:24,自引:16,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OS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通过建立MOS预报系统,表明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处理,建方程前的参数选择以及预报因子的选取都会影响要素预报的质量,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预报检验结果显示,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或是可参考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降水预报尚需在预报因子和充分运用多种探测信息方面着手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胡增臻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7,21(2):205-213
本文在对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做了一些改进的基础上,进行了北半球夏季(6~8月)环流的季节预报试验。 对1982~1989年 6~8 月预报结果分析表明:预报效果优于持续性预报;但模式预报存在着明显的系统误差;距平中心向低纬度的漂移严重。用3种不同方法做了消除系统误差的试验,比较了它们的优劣。此外,针对距平模式预报的是月平均距平量这一特点,提出了两种集合预报方案:一种是用滑动的平均量做出多个5月份初始场;另一种是采用不同长度的时段平均,替代5月份初始场;用上述两种方案做了1987年6~8月的集合预报试验,结果表明优于或接近于非集合的单个预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县站温度集成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各台、站气温预报为因子,县站最高、最低气温为预报对象,用多元回归技术做温度集成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OS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通过建立MOS预报系统,表明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处理、建方程前的参数选择以及预报因子的选取都会影响要素预报的质量,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预报检验结果显示,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或是可参考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降水预报尚需在预报因子和充分运用多种探测信息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动力延伸(月)预报的季节变化和误差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谱模式(T42L9)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94年3月到1995年2月36个例子(每月3个)的全球客观分析资料做了较系统的动力延伸(月)预报试验,检验了预报结果,分析了模式的气候漂移,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系统误差订正,结果表明预报评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动力预报高度距平相关系数北半球各个季节的平均都明显高于持续性预报和气候预报。  相似文献   

8.
月数值天气预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二室的全球谱模式做了多个例子的月预报试验,结果表明,500 hPa月平均预报高度场不仅明显优于持续性预报,也优于气候预报。文章还就如何从逐日的瞬时动力预报中提取对月预报有用的信息进行了讨论,并指出,用加权平均代替通常使用的算术平均求得平均月预报显著地提高了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介绍了东海区域热带气旋路径统计动力预报方案及其使用情况。该方案在原有台风路径统计动力预报方案的基础上调整了预报区域,重新选取了历史样本;延长了预报时效;对随机参数的相关因子,尤其是其中的天气经验因子进行了改进,并引进了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数值预报产品因子。另外,还对有关因子的重要性做了分析研究。经独立样本检验和实时预报表明,该方案的热带气旋预报路径和实际路径相当吻合,各项误差比同类产品明显减小,对实际业务预报服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产量预报方法做了新的尝试性研究。首先从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点(微观)出发建立初始预报模型,再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将初始预报模型转化为社会产量预测模型,讨论了建立气象产量生物学解释预报模型的思路及其合理性,同时初步讨论了该模型在业务使用中的思路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从初值扰动的生成方法、数值预报模式的建立、输出产品的提炼应用等方面简要概括了集合预报的最新进展。指出,运用BGM法生成初值扰动效果较好,多模式集合预报正成为天气预报的发展趋势;集合概率预报是集合预报的最佳结果,但发布还需要做大量的普及推广和培训工作;集合预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准业务运行和业务运行.有可能成为新的主流预报方式。  相似文献   

12.
用完全预报法对T63暴雨形势预报的检验张瑞,倪惠,杨雪艳,桑景舜(吉林省气象台,长春130062)1引言为了应用T63产品做我省6—8月暴雨天气的客观预报,我们采用了完全预报法。完全预报法是统计预报与数值预报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鉴于我们收T63产品的历...  相似文献   

13.
德令哈地区人体舒适度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增文  胡景国 《青海气象》2006,(1):22-23,38
本文利用德令哈地区2001年1月。2002年1月逐日最高、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预报值,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寒冷指数,预报人体舒适度。为今后开展城市环境预报服务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析石家庄生成大雾的气象条件以及不利于消散的大气层结和气象要素特征,选取与大雾消散有关的预报因子,由实况资料建立大雾消散时间的线性回归预报方程,并将数值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插值订正,做大雾消散时间的客观化预报;分析了自动气象站的气温资料与大雾消散时间的关系,用自动站资料对大雾消散时间进行订正预报。  相似文献   

15.
深层地温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汤懋苍等在1975年就开始用深层地温做降水量分布预报。经多年的深入研究,深层地温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已取得很大进展。沈阳市气象台从1988年开始用深层地温做盛夏7月份降水量预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深层地温做大田播种—出苗期(4~5月)和小麦收获期(7月)的连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区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系统的业务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飞  张光智  周丽 《气象》2001,27(6):36-39
建立了适用于单站,区域以及全国范围的冬小麦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业务服务系统,并在2000年3-6月做了15周次土壤水分预报和灌溉决策,其中13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气象与农情”栏目中播出,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土壤水分预报误差分析表明:0-100cm平均相对误差最小,0-50cm次之,0-30cm最大,土壤湿度预报分布规律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数值模式初值的敏感性程度对四维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郜吉东  丑纪范 《气象学报》1995,53(4):471-479
用著名的Lorenz系统作了共轭变分同化的数值试验。发现随着模式对初值敏感性程度的增加,用这种方法得到和模式相协调的初始场愈来愈困难,直到某些情况下的完全失败。这表明四维同化和可预报期限是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随着方程不精确程度的增加,变分同化的效果愈来愈差,直到所做的预报无任何意义可言。如果在做变分同化的同时对模式参数也进行反演,就可使得基于Lorenz系统所做的预报效果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日本传真图FXFE782中温度预报的检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温变化对人们生活与生产有重要影响,持久的异常低温和高温常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损失。此外,气温也是决定大气状况的基本要素,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些天气现象的生消,例如最低气温与霜冻、辐射雾的形成以及最高气温与雷雨、冰雹的形成都有密切关系。目前气象台做地面的最高、最低气温预报是日常预报业务内容之一。为了寻找温度预报的方法,笔者对1990~1991年春季(3~5月)日本数值产品FXFE782的温度预报能力即850hPa气温24小时预报能力进行了分析检验,并以FXFE782上的沈阳温度为一个因子,对沈阳市最低气温的定量预报方法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9.
月平均环流的长期数值预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武 《大气科学》1990,14(2):243-248
本文对当前月平均环流的长期数值预报状况做了总结,用大气环流模式做月平均500hPa高度预报,相关系数约0.4。对两类集合预报,即蒙特卡罗预报与落后平均预报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月平均环流预报的可预报性,指出有可能做6—11个月的预报,但预报准确率因受气候噪声影响而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20.
秋冬气压与夏季月雨量分布的关系吕发泰(锡盟气象处)在选择长期预报因子时,不仅需要考虑因子的物理意义,相关性和稳定性,还要注意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之间的分布规律,根据它们的分布情况,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才能取得较好预报效果。我台从1969年开始应用气压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