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我国工业布局的实践和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可以将工业布局的地域范围分为三个层次,即地区布局、地点布局、厂址布局,也可称为宏观布局、中观布局和微观布局。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工业布局(包括工程设施布局)与震害关系的探讨.分析了新疆工业布局在防震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一些有关新疆工业、工程设施在布局上的选择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韦小宁 《地理教学》2013,(11):25-28
正【课标分析】本课对应的课标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阐述产业转移对转入区、转出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资料,提炼信息,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梁海斌 《地理教学》2010,(23):24-25
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标解读:①学会运用地图;②学会分析和掌握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设计背景本节内容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强调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教材文字较少,案例很多,但离学生的生活也较远,笔者设想结合"常州市"城市发展的典型性,利用乡土案例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前布置任务和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搜集资料,课堂以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方式来学  相似文献   

6.
一、研读课标,分析教材,确定设计思路这部分内容的课程标准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课标要求教师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人教版教材内容选用的案例是东北地区,教材先用简练的文字阐述了区域进行农业发展的一般步骤(如下图)。这是本节教材的点精之笔,从总体上介绍本节编排思路,然后教材从四大部分进行阐述,用了大量的  相似文献   

7.
《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既是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也是对教师开展教学时的建议。围绕《课标》提出的“活动建议”,突出了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方法和过程”,而不是结果。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能力。”例如,《课标》中“标准”要求学生“说出地球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时,“活动建议”是:“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再如,《课标》在要求学生“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时,“活动建议”是:“联系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曾参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很有感触。一、多思考一些课标课标是新教材的灵魂,它规定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和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心中有课标,才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将课标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心中有课标,才能与教材作者进行心  相似文献   

9.
郝霞 《地理教学》2010,(22):19-21
一、深入研读课标内容,切实贯彻课标要求。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前提。 课标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纲目和总体要求,是教学目标的总体概括。只有把握好课标这条准绳,才能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总体方向,做到教学不偏不移,形散而神不散,达到真正突出课堂教学“新、活、实、效”的目的。例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课标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比较《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内容要求对今后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语义分析的视角,对两版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语义要素进行了数量统计和内容比较,从整体上分析了课标内容要求的变化对今后教学走向的启发;对两版课程标准在相同学习主题下调整较大的内容要求进行了语义要素的数量统计和内容比较,具体分析课标内容要求的变化对今后教学走向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教学结合湘教版教材材料,以中图版教材为主进行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表述是:"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课标的要求看,不必过多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通过资料认识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并呈现一定的变化周期,并从资料中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豫北地区工业生产特征及建设布局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虑到豫北工业与水源、资源、城镇的空间组合及其在全国的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区工业布局特征,进而提出豫北地区的工业开发和建设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13.
肖萍 《地理教学》2013,(1):22-25
正【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及"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课标首先要求学生以河流地貌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其次要求学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分析】教材设置了"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这两个问题作为段落的标题。  相似文献   

14.
导言当今世界越来越把工业的空间分布视为地区发展的一个问题,韩国也不例外。汉城首屈一指的发展速度,难以令人满意的国家保障,剧烈的地区竞争,不断增长的地区差别,都使得工业布局的研究者和决策者认识到努力使人口和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布局是必要的。地区发展问题总是与工业区位问题相伴而生的。一般认为,没有工业活动合理的空间再布局,要达到地区的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制造业的分散布局是达到地区平衡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重点回顾韩国工业布局政策的历史发展,区分与此相伴的主要政策措施。在韩国建国后不长的时期内,就已经采用了从发展地方工业团地和自由贸易出口区到乡村工业化等一系列工业布局政策。  相似文献   

15.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要达成的知识目标,"举例"要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指引,2012版地理教材随着课标的修订应运而生。本文详细对比了"认识国家"部分的课标要求,总结了2011版课标在删除部分要求、修订行为动词以及精简表述方式三方面的优化;同时,以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2012版)"巴西"一节为例,深入对比分析教材在科学安排框架、增删文字内容、调整图片编排以及提升活动能力方面的同步优化;最后,提出本节教学重点的参考和教材在添加图片经纬网、保留部分"自然灾害"知识以及关注自然环境对民俗影响等方面的进一步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淮涛 《地理教学》2011,(13):26-27
一、解读“课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关于本节课的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多种多样,而本节讲述了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人教版教师用书则对“课标”进行了如下处理:  相似文献   

18.
正水循环是地理环境四大循环之一,是地表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是地球化学迁移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内容也是高中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由于课标表述相对笼统,各版本教材对该教学内容的处理也不尽一致,一些教师在课标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方面还存有误区。笔者在此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同行交流。一、课标解读与教学建议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  相似文献   

19.
李金国 《地理教学》2012,(11):20-22,8
一、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本条标准,教学应从三个层面上达成该部分的教学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二是学生能够通过所绘示意图,总结并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规律;三是知道不同气压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烟草布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烟草布局的四个特点:即市场需求是布局的决定因素;生态条件制着布局;烟草发展和卷烟工业布局的一致性;国家宏观调控是影响烟草布局的重要因素。我国烤烟布局重心已由北方转向南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布局模式仍会调整,经济落后的省区有进一步发展烟草的可能。并提出了烟草发展的五条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