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时空关系出发讨论层序地层学与岩石地层学等分支学科之间的关系。建议采用两类主要地层分类系统的多重地层划分方案,把层序地层单位作为相对独立的辅助性地层单位。简述层序地层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之间的几种关系。把层序地层方法用于山东淄川、文祖幅区调中,提出在沉积岩区1∶5万区调中填制“层序—组图”的双重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四川北部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中,应用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测区古生代一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利用层序地层对岩石地层单位界线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测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和预测地质体的能力,使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更为合理。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并论述了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相关性,提出了层序地层在沉积岩区1:5万区调地质图面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论岩石地层单位界线的厘定与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文博 《现代地质》1999,13(1):19-24
以碳酸盐台地内部、边缘及盆地3个不同相区的岩石地层基本单位———组为实例,从层序地层学角度论述了岩石地层单位界线的厘定与优化方案,认为以层序(尤其是Ⅰ型层序)界面及体系域之间界面(即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等)作为一些组的新界线,将会更有利于野外岩石地层单位的识别与对比。  相似文献   

4.
陈中强 《地层学杂志》1995,19(4):274-281
层序是层序地层学常用的且最重要的地层单位,它既是以客观不整合面为界面的岩石地层单位,又是有严格时间属性的年代地层单位,具岩石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两重性,它具横向可预测、全盆地统一及时限短等特性。与传统的地层单位有严格的区别,克服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在划分与对比地层时的缺点,提高了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与地层界线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建强  王训练  于炳松  林畅松  李兴武 《地层学杂志》2001,25(4):241-246,298,T001,T
以扬子地台、华北地台和塔里木地台早古生代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和典型范例为基础 ,讨论了层序地层与年代地层和岩石地层单位及其界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年代地层方面 ,进一步强调以初始海泛面 ( FFS)作为优化年代地层“阶”的标准。从自然界线的观点 ,建议将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 ( GSSP)在层序地层序列中的位置优化至初始海泛面 ( FFS)。探讨了三级层序结构与生物宏演化阶段之间的可能关系。在岩石地层方面 ,强调以层序地层的关键界面 (层序界面、初始海泛面、最大海泛面 )优化组、段界线。  相似文献   

6.
从地层记录的特性论岩石地层学的困惑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梅冥相 《地层学杂志》1996,20(3):207-212
地层记录有四个特性:不完整性、非渐变性、旋回性及复杂性。这四个特性在岩石地层中将形成两种穿时性——相界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最终造成常规标志层的缺乏和复杂有序的相变。为此,根据"岩性、岩相的统一"来划分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常常具有人为性及不确定性。在相序基础上识别出的旋回层序,具有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两大特征,在把它用于岩石地层学研究时,具有以下优点:1)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研究是从岩石地层记录的复杂性中寻找规律的最好方法;2)旋回层序,特别是长周期旋回层序的界面,同样可以作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3)地层记录的旋回性的研究,可以丰富岩石地层单位的的内容,为其划分对比提供更多的天然标志。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1:5万区调中层序地层学的野外调查方法,有关副层序,不整合面,饥饿段及最大海泛期沉积的特征和识别标志,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进一步阐明了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关系及其对填图的指导作用,并提出层序地层学的图面表达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台中、上寒武统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生物地层对比基础之上通过对河北顺平清醒剖面、山东张夏和河北赵各庄标准剖面以及北京西山剖面的层序地层研究,将华北地台张夏阶和上寒武统自下而上划分并命名了5个总体向上变浅、以间断加深面为界的层序:张夏层序、崮山层序、崮长层序、长山层序和风山层序,并将上寒武统的4个层序与美国的相应层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层序地层单位与原来的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关系,并用层序界面对原有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进行了优化;同时探讨了在克拉通陆表海背景下层序地层的发育特征以及相应的地质填图方法。  相似文献   

9.
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多重地层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多重地层划分单位的涵义,属性及划分标准;重点探讨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传统地层单位的关系;以京西,冀北古生界为例说明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及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郭胜哲 《辽宁地质》1999,16(1):25-28
层序地层学的理想思想被认为是地层不和沉积学中最伟大的革命。从九十年代以来,其概念体系已早日臻完善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本文根据作者在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对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其内容包括;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野外和室内的基本工作方法,层序地层单位与其它地层单位的关系,以及几点重要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1∶5万区调中层序地层学的野外调查方法,有关副层序、不整合面、饥饿段及最大海泛期沉积的特征和识别标志,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进一步阐明了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关系及其对填图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层序地层学的图面表达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根据米级旋回垂向上的变化规律,新特提斯洋北缘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层序自侏罗纪—早白垩世共可划分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18个。早、中侏罗世低位体系域不发育,由海进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两部分组成。晚侏罗世出现大型深切河谷。海平面下降幅度最大。早白垩世发育陆架边缘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区侏罗纪—早白垩世地层格架。讨论了当前1∶〖KG-*2〗25万、1∶〖KG-*2〗5万区调填图过程中岩石地层单位内基本层序调查应从静态的代表性基本层序描述转变为动态的基本层序变化规律的调查,阐明了基本层序变化规律与层序地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多重地层划分单位的涵义、属性及划分标准;重点探讨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与传统地层单位的关系;以京西、冀北古生界为例说明了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及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陆相岩石地层结构及其构成单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陆相岩石记录的特点,陆相岩石地层结构由4个描述单元组成,即岩层、岩层组、基本层序、基本层序组,陆相岩石地层结构概念充实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内容和含义,能够更好地描述陆相岩石地层。  相似文献   

15.
庐山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国刚  冯晔 《江西地质》1994,8(4):272-280
庐山地区第四纪地层发育,成因类型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我队在1:5万区调中以沉(堆)积物为客观实体,应用多重地层划分理论,进行了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与填图,并对气候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初步建立了庐山地区第四纪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镇旬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盆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处板岩镇断裂与安康断裂之间的镇(安)旬(阳)盆地,泥盆系一中三叠统地层发育齐全,沉积构造及生物化石丰富,岩相较清晰,层序界面保存较完整,是南秦岭陆内造山带开展层序地层与盆地分析研究较为理想的地区。本文对镇旬盆地地层、层序特征进行总结,识别厘定了十一个层序不整合界面,划分了十个不整合界限地层单位,建立了盆地岩石地层格架、层序地层格架,并对盆地的形成、发展、演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沉积作用与矿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严海麒  裴玉华  云辉 《华北地质》2005,28(3):144-150
以现代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多重地层划分单位的标准,首次引入层序地层学,对寒武系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在寒武世地层中识别出一个“1”型不整合层序界面,五个“2”型不整合层序界面,将寒武系划为一个超层序,详细研究了超层序内部不同类型层序的沉积特征。重点讨论了地球化学分层、层序地层与传统地层学的关系,重新厘定了寒武纪的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以河南汝州阳坡剖面为例说明多重划分理论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序列与火山岩系地层划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由于陆相地层 ,尤其火山岩系的复杂性 ,研究者众多且多局限一隅 ,以往建立起的地层序列常只适用于某一地区 ,并且出现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现象。正确理解和运用《国际地层指南》、《中国地层指南》,是准确划分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盆地地层的理论依据。借鉴层序地层学的方法 ,对划分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层序与火山岩盆地地层序列有了新的认识 :南、北莱阳群虽在岩性组合上有较大差异 ,但仍可归于同一岩石地层单位 ;大盛群与青山群既不是严格的上下关系 ,也不是完全的同期相变 ,二者呈交叉对应关系 ,大盛群的底界稍高 ;王氏群的林家庄组和辛格庄组应修订为寺前村组和孟疃组 ,置于大盛群中。  相似文献   

19.
黔中隆起及外围南华-留纪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黔中地区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并与三都盆区层序地层对比。根据不整合界面、地层结构及地层的堆叠型式等特征,将黔中隆起及外围地区的南华-志留纪地层划分为14个层序,并阐述了各层序及体系域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南华-志留纪的岩石地层格架及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研究区层序地层的特点是:在浅水陆架区,大多数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并且高水位体系域的厚度常大于海侵体系域的厚度;层序所反映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在层序的下部表现较剧,常快速上升。通过层序界面的对比研究,界面基本性质进一步得到明确,使地层格架更趋真实。如黔中、黔北南沱组与澄江组的接触关系性质,从盆地区海侵体系域一高水位体系域及层序界面的延伸对比来看,黔中地区缺失这两个体系域,证明这里南沱组与澄江组之间为假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0.
层序地层学在地层划分、对比、分类和级别体系等地层学根本理论问题上给地层学带来了新认识、新概念和新方法。全球层型剖面和点(GSSP)可建在层序界面的整合部位,从而将传统的自然界线(或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和GSSP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年代地层界线成为可在野外识别和追索的界线。论证了层序地层是独立存在于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之间的地层类别和包含三个基本地层类别的新的三重地层分类方案。阐述用层序地层界线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