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紫菜属一新种——多枝紫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广东沿海地区紫菜人工养殖事业的发展,作者从1978年开始先后在汕头沿海各地(海丰、陆丰、惠来、潮阳、饶平、南澳等地)进行自然资源的调查和采集时,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整理后,发现在该地区除过去已经报道过的种类,例如圆紫菜(Porphyrasuborbiculata Kjellm)绉紫菜(P.crispata Kjellm.),长紫菜(P.dentata Kjellm.),广东紫菜(P.guangdongensis Tseng et Chang)坛紫菜(P.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之外,还有一些尚未报道的种类,本文所描述的新种——多枝紫菜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坛紫菜(P.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自然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是闽、浙等省的紫菜优势种。坛紫菜具有良好的栽培(养殖)性状,有较长的生长期;对海区、附着基有广泛的适应性;藻体大、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冬季生产的坛紫菜质地柔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独特的风味,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它已成为我国人工养殖海藻的主要对象之一,年产量占全国紫菜产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坛紫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条斑紫菜一样,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单位之间都  相似文献   

3.
王丽  沈颂东  李艳燕  孙虹  许璞 《海洋学报》2008,30(5):171-176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栽培品种,主要养殖于福建、浙江和广东等地,其产量约占全国紫菜产量的75%。坛紫菜的生活史包括二倍孢子体和单倍配子体两个异型世代,两者在藻体形态、细胞结构、生化组成、生理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1]。对坛紫菜不同世代基因的表达差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不同世代生理生化特性,并对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遗传学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4.
纪明侯 《海洋科学》1985,9(5):44-45
紫菜类红藻是亚洲沿海居民很久以来所喜爱的一种副食品。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蛋白质(40%左右)和糖类(30%以上)。1961年,Turvey等提出脐形紫菜(Porphyra umbilicalis)所含多糖主要为紫菜胶(Porphyran)。 我国南方福建沿海大量人工养殖坛紫菜(P.haitanensis),主要用作副食品。近来有的生产单位用坛紫菜试生产琼胶(agar)。但关于坛紫菜多糖的化学结构究竟如何?是否是  相似文献   

5.
紫菜栽培在我国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已形成大规模生产。但在山东沿海目前基本无人生产。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紫菜栽培研究的科研人员,为振兴山东紫菜养殖事业,积极进行了坛紫菜条斑紫菜轮栽试验的研究。坛紫菜广泛分布于福建、浙江沿海,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该所首先进行了坛紫菜北移试验,对坛紫菜丝状体在北方自然光、温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用冷藏条斑紫菜进行大面积采单孢子苗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条斑紫菜全人工养殖由于是用紫菜丝状体放散的壳孢子进行人工采苗,这就必须培养大量丝状体来满足采苗的需要。为了简化紫菜的栽培过程,我们用条斑紫菜单孢子作苗源以代替壳孢子。经过室内外实验,于1979年在青岛海水养殖一埸进行了大面积采单孢子苗  相似文献   

7.
坛紫菜与条斑紫菜轮栽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1987—1989年利用人工培苗和潮间带栽培方法进行了坛紫菜和条斑紫菜轮栽试验。结果表明,用加大育苗室的采光面积、保温和缩短光照时间促熟措施,可使坛紫菜丝状体在8月初开始大量放散壳孢子,8—9月中旬采壳孢子苗,采苗后约35天开始采收紫菜,至12月初结束。9月中旬采苗的,亩产干品83.3kg。条斑紫菜丝状体按常规法育苗,于10月中旬采壳孢子苗,先在海上密挂育苗,至11月底取下坛紫菜网,将条斑网分挂到坛紫菜架上,进行了两种紫菜的轮换栽培,直至翌年5月初结束,亩产干品120.1kg。两种紫菜总产量达203.4kg,比单作增产近一倍。  相似文献   

8.
不同海区生长的条斑紫菜的氨基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紫菜(Porphyra)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富有营养的食品,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在海藻中是比较高的,它们在紫菜的生理代谢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在紫菜中约占2%的色素蛋白大部分由氨基酸构成。 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和南方都进行着紫菜的大规模全人工采苗和养殖,同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生态学研究。从生产实践的经验得知,紫菜的质量随养殖地区、季节、水质肥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王素娟等用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营养细胞在苗绳上代替壳抱子采苗,并将幼苗下海养殖的实验。实验中,作者先酶解种藻成单离细胞,使附着于网绳上,在室内培养成O.2—0.5mm的幼苗,然后下海养殖,1个月后,幼苗长成了20—40cm的紫菜,藻体最长者可达58cm。结果表明:冷藏一年的2—5cm的幼苗解离细胞可以长成正常的商品紫菜。坛紫菜营养细胞可用作新苗源,它可以改革传统的生产程序,这在紫菜生产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紫菜一新种——单孢紫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沿海的紫菜资源非常丰富,为更好地发展紫菜养殖提供新品种,我们对该省紫菜属的种类进行了一些调查。除常见的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圆紫菜(Porphyra suborbiculata Kjdim.)、绉紫菜(Porphyra crispata Kjellm.)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Ueda.)之外,还发现有的种类是前人未曾记述过的,现将新种——单孢紫菜Porphyra monosporangia sp.nov.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