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南海东北部表层水体水平涡动扩散的^228Ra示踪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994年8-9月南海东北部表层海水中^228Ra的分布特征。采用Mn-纤维富集海水中的Ra同位素,通过其子体^228Ac的β计数法来测量^228Ra。表层海水中^228Ra的放射性比活率从2.48Bq;m^-3变化到4.47Bq;m^-3,平均值为3.24Bq;m^-3。^228Ra的水平分布表现为调查海区东北部比活度较高,这与该航次的^226Ra扮布特征个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河口区水体中的226Ra和228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永臻  黄奕普 《台湾海峡》1994,13(4):394-399
用MnO2-纤维富集大体积水样中的Ra同位素,并用直接射气法测定226Ra和228Ac的β计数法测定228Ra的方法,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226Ra,228Ra的行为,结果表明:在该河口区226Ra,228Ra均呈非保守行为,226Ra,228Ra的最高值分别在盐度为19和9处测得。228Ra/226Ra)A.R.值在盐度小于19的区域约为3左右。与世界其他河口区相比,九龙江河口区的226Ra,22  相似文献   

3.
沉积物中^238U等9种放射性核素γ谱法同时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广山  黄奕普 《台湾海峡》1998,17(4):359-363
本文报道了为测量沉积物中的γ放射性核素,用一个HPGe探测器γ谱仪同时记录10-200keV能区能谱和100-2000keV能区能谱的方法,一次谱数据收集可同时测定出^238U、^235U、^210Pb、^238Th、^228Ra、^226Ra、^40K、^60Co和^137Cs等核素的比活度。  相似文献   

4.
报道1994航次南海东北部的226Ra。利用Mn-纤维富集海水中的Ra同位素,采用Mn-纤维直接射气法测量226Ra的比活度,228Ra的比活度采用228Ac的β计数法测量。研究海区226Ra的放射性比活度范围为0.62-1.17Bq·m-3,228Ra/226Ra)A.R介于2.78-4.59。226Ra的表层比活度分布大致表现为该海区东北部较高,中南部也有一较大值,表明陆源物质对这两个区域水体中的226Ra的贡献很大,其它区域分布较均匀。表层228Ra/226Ra)AR分布为靠近珠江口和西南区较高。此外,还将本航次的结果与该海区1992年春季航次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中国7个近岸海域沉积物226Ra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226Ra含量较高,其余6个近岸海域(黄河口、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厦门湾、大亚湾)的226Ra含量相近.226Ra含量值显示了研究海域沉积物的“亲陆性”,但不同站位226Ra含量受物源区域、水动力作用及其他环境理化诸因素的影响.226Ra在况积物盐酸沥取相的放射性比度及总量均大于残渣相的相应数值,说明陆源物质在风化及向海迁移过程中绝大部分镭进入到水相中.元洪码头附近海域岩心中226Ra的垂直分布表明,镭发生了沉积后的再迁移.所有各相的活度比(226Ra/238U)a.r、(226Ra/230Th)a.r.均小于1.0,进一步证明中国近岸沉积物普遍存在226Ra-238U、226Ra-230Th不平衡现象.  相似文献   

6.
海水腐植质的基本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92-1993年用^1H-NMR,^13C-NMR和IR等分析技术对甲基化前后的海水腐植质(1992年从青岛近岸海水中吸附提取)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与风化煤和海洋沉积物中的腐植质作比较。结果表明,IR和^1H-NMR谱图显示,海水腐植质主要由脂肪链化合物组成,含有一定量的肽类和多糖,芳香结构较少。采用NNE技术的^13C-NMR谱图中各类碳的相对含量为:脂肪族碳,33.2%;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994年8-9月南海东北部表层海水中228Ra的分布特征。采用Mn-纤维富集海水中的Ra同位素,通过其子体228Ac的β计数法来测量228Ra。表层海水中228Ra的放射性比活度从2.48Bq·m-3变化到4.47Bq·m-3,平均值为3.24Bq·m-3。228Ra的水平分布表现为调查海区东北部比活度较高,这与该航次的226Ra的分布特征相一致。根据各断面的228Ra放射性比活度与离岸距离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计算了它们所对应的水平涡动扩散系数,并讨论海域的地貌特征对228Ra比活度分布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对表层水体的混合、交换,尤其是可溶性污染物的迁移、扩散以及海域的自净作用的研究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佩玉 《海洋通报》1994,13(3):11-16
利用鲅鱼圈、葫芦岛海洋站和MAREX-5型浮标风资料推广算出辽东湾北部海域30a一遇最大风速,同时计算出该海域基本风压为528.6hPa/m^2-592.3hPa/m^2,重要建筑物可采用596.2hPa/m^2-615.9hPa/m^2。  相似文献   

9.
在1989年“H.CrpaxoB院士”号科学考究船第8航次中,从太平洋中美海沟大洋侧坡(测站82-105)采集的样品中发现并综合方法(X射线结构分析,电子衍射结合能谱分析)详细研究了具不匹配Mn^4+-Mn^3+层的无序混层矿物钴土矿-布塞浆 矿的新结构变种。  相似文献   

10.
刘爱骅  杨孙楷 《台湾海峡》1996,15(3):270-274
本文提出了在酒石酸盐-乙二胺-高氯酸-亚硫酸钠-高碘酸钾-EDTA体系中同时测定微量锌、锰、硒的极谱催化波,波峰每锐,波形稳定。Zn^2+浓度在0.4-40μg/dm^3,An^2+浓度在1.6-80μg/dm^3,Se浓度在0.02-3.0μg/dm^3内范围内浓度与峰电流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验测定了海水中氨基酸存在下Cu(Ⅱ)在r-MnOOH上吸附的等温线、Cu(Ⅱ)%--pH曲线和Cu(Ⅱ)%-氨基酸深度曲线。结果表明,较低浓度氨基酸对Cu(Ⅱ)在r-MnOOH上吸附没有影响,而较高浓度氨基酸却起抑制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海水中Cu(Ⅱ)-氨基酸络合反应与r-MnOOH竞争Cu(Ⅱ)所致。此外,海水中较高浓度氨基酸只使Cu(Ⅱ)在r-MnOOH上吸附的表面分级离子交换稳定常数Ki(i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两工业区土壤环境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贤赞  颜文 《热带海洋》1998,17(4):21-28
对珠江三角洲东莞石龙,顺德容奇-桂洲两工业区的土壤磁性进行初步研究,获得两地区6个柱样及48个表层样品的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NRM)的结果,石龙地区的χNRM的垂直平均值分别为10.86×10^-6SI和6.73×10^-6Am^-1。顺德容桂地区χ,NRM的垂直变化平均值分别为96.84×10^-6SI和31.49×10^-6A.m^-1,表层样容桂地区χ和NMR值大于石龙地区,表明两地区  相似文献   

13.
王宪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3):265-269
本文根据1992年夏季对湄洲湾水质环境质量调查资料,对该海区海水中油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湄洲湾夏季表层海水油的含量为5-51μg/dm^3,平均值为19.8μg/dm^3。海水的混合系数较小,高潮和低潮时油含量分布的差异,除了与陆源污染源分布有关外,主要是由水文动力学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14.
汞、镉、锌和锰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在恒温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Hg6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表明,Hg^2+,Cd^2+,Zn^2+,Mn^2+对日本对虾仔虾的毒性顺序为Hg^2+〉Cd^2+〉Zn^2+〉Mn^2+。根据重金属日本对虾仔虾的96hLC50值计算的Hg^2+,Zn^2+,Mn^2+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2,0.0342,0.0449,0.0950mg/dm^3。  相似文献   

15.
郭水伙 《台湾海峡》1995,14(4):320-327
据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调查资料,计算了该水体中二氧化碳体系各分量的含量,研究了它们与pH,HCO^-3/CO^2-3,Alk,DIN,PO^3-4-9,Chl-aDO,S,t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CO3,CO2(T),HCO^-3,CO^2-3与pH,HCO^-3/CO^2-3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HCO^-3,CO^2-3ΣCO2与Alk也呈非常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南海中部海域铵浓度及其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嘉东 《台湾海峡》1993,12(4):369-375
本文根据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南海中部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海水中铵浓度的频率分布,垂直分布特征和次表层铵最大值的形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铵浓度变化范围在0-2.71μmol/dm^3之间,铵含量小于0.5μmol/dm^3的样品数约为样品总数的78%,铵最大值出现在表层和次表层机率较大。文中还对该海域表层的铵含量与浮游植物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β-琼胶酶和NMR光谱法研究多管藻多糖的寡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0年3月用β-琼胶酶对多管藻的冷水提取多糖进行酶解,酶解液通过DEAE-Sephadex A25和Bio-Gel P6色谱柱分离,分离出2个带电荷的寡糖A-I和A-II。经^1H-NMR和^13C-NMR光谱法分析,确定结构式分别为6^1,2^2-二-O-甲基-6^3-硫酸基-新琼四糖和6^1,2^2-二-O-甲基-6^3,6^5-二硫酸基-新琼六糖,证明它们构成多管藻多糖分子的单位组分。  相似文献   

18.
珊瑚礁岩的磁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沙群南永1井珊瑚礁岩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珊瑚礁岩的磁化率为负值,属抗磁性物质,但它有较稳定的剩余磁化强度,而且它的NRM近似对数正态分布,其值大部分分布在(0.8-1.6)×10^-4A.m^-1区间内。进一步研究发现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富铁细菌及水介质等可以在珊瑚礁孔隙中留下铁磁性物质;另一方面,珊瑚在生长时也可能吸收铁离子,变成珊瑚礁骨骼的一部分。因此,珊瑚礁岩具有铁磁性,在古地磁场作用下,产  相似文献   

19.
湛江港浮标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岩  董钰 《热带海洋》1994,13(2):68-74
1991年在湛江进行浮标污损生物调查。该海区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共93种,附着厚度21-71mm,湿重3.10-72.53kg/m^2,覆盖面积98%-100%。优势种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变化短齿蛤Brachidontes uariabilis,刺巨藤壶Megabalanusuolcano钟巨藤壶Megabalanus tintinnabulum tintinnabulum  相似文献   

20.
陈松  廖文卓 《台湾海峡》1999,18(3):266-272
根据1993年11 ̄12月航次调查结果,研究南沙海域铁和锰在沉积物/间隙水/海水的界面分配和转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Fe含量与其他海域差不多,Mn具有明显特色:不但含量很高,在不同站位差异悬殊,且Fe、Mn之间存在分离现象。沉积物中Fe、Mn呈与水深呈正相关。估计本海区有锰的微结核存在。在间隙不中Fe、Mn均产生明显富集,比海水含量高30多倍。Fe、Mn的界面分配和转移与水深密切相关,与沉积物的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