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求是 《气象科技》1996,(1):49-53
雨云7号卫星上的臭氧总量测绘分光仪(TOMS),11年多以来一直测量着全球臭氧柱总量。最近在资料分析上加以改进,得到一种用以确定并消除定标飘移的技术,使记录尽头处的资料相对于记录开头的资料来说可精确到±1.3%(2σ)。由TOMS总臭氧资料时间序列已拟合得出一个统计模式,其中包括季节变化项、线性趋势项、准2年振荡(QBO)项、太阳活动周项以及二阶自回归噪音项。就这个统计模式拟合于65°N到65°S纬圈之间平均的TOMS资料来看,所得到的线性趋势项为-0.26±0.14%/年,即从1978年11月到1990年5月共11.6年中变化-3%。这种变化趋势在赤道近于零(0.0002±0.2%/年),向两极增加。在50°N年平均趋势为-0.5±0.21%/年。在这11.6年期间50°N的趋势,表现出强烈的季节变化,在冬季和初春(即2、3月份)大于-0.8%/年,在夏季(7、8月份)约为-0.2%/年。  相似文献   

2.
文中使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臭氧柱总量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臭氧柱总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低纬度地区是臭氧柱总量最低的地区,纬向分布明显,臭氧柱总量随着纬度向北极的增加而增大;夏季臭氧柱总量最大值出现在北半球高纬度约80°N的地区,最低值出现在热带地区;秋季臭氧柱总量最大值出现在55°N左右的地区;最小值出现在赤道地区。冬春季,臭氧柱总量的最低值均出现在热带地区,最高值出现在北半球约50°~60°N的高纬度地区。   相似文献   

3.
60~70oS臭氧总量的QBO和ENSO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Nimbus-7上搭载的臭氧总量观测光谱仪(TOMS)得到的60~70oS纬圈中臭氧总量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臭氧总量准两年振荡(QBO)和ENSO信号的纬向分布,指出在该纬圈臭氧总量的长期变化中包含着的QBO和ENSO信号。同时,本文还分析研究了沿纬圈分布的大气臭氧总量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指出在该纬圈各个季节中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以60~100oW十月份的下降最大,达到-9.3DU/a。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总量季节变化、长期变化趋势、以及QBO信号的纬向分布都在西南极上空出现异常。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西南极海陆分布调整大气环流及大气波动造成对臭氧总量分布和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混合多项式方法展开1957年7月—1967年6月北半球40°—85°N纬带臭氧总量场.通过对展开系数的分析,揭示了各月多年平均臭氧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这些特征随季节的变化;用同样方法完成了相应时期20°—65°N纬带10、30、50:100、300、500毫巴等压面高度场的信息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应用天气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臭氧总量分布的李节变化及其与平流层-对流层环流季节变化的时、空联系。  相似文献   

5.
吴统文  郑光 《高原气象》1991,10(4):406-412
本文利用1958年1月—1986年12月北半球116个臭氧观测站的月平均臭氧总量资料、通过谐波分析揭示了臭氧总量的年、半年、准2年、准4年、准11年周期性振荡在北半球各纬带上的平均特征。臭氧的这些周期变化与大气环流、温度以及太阳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太阳活动与山西旱涝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活动与山西旱涝关系魏树荫(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太阳活动的各种周期(11年、22年、80~90年)对高中低纬环流的影响,国内外已有研究和揭示。本文收集有关成果,引述太阳的周期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与山西旱涝的关系。世纪周期对中高纬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低纬度地区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研究了位于我国低纬地区不同经度的昆明与香港两个站点上空的臭氧分布与演变状况,得出了中国低纬度地区大气臭氧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香港与昆明两地臭氧的时间变化特征极为相似;(2)整个中国低纬地区的大气臭氧的时间变化趋势是非常一致的,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3)我国低纬地区的大气臭氧总量在夏季出现极大值,在冬季出现极小值.计算结果还表明,昆明的臭氧总量要小于其所在纬圈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谐谱分析方法计算了6月16日至9月15日五年的500hPa六个纬圈(60°N、55°N、50°N、45°N、40°N和35°N)的波参数和物理量谱,并将其和十年的合成波高度谱、相对振幅等谐谱资料与石嘴山地区的降水资料作了对比分析。初步寻找出了该地区夏季中期降水的十一种纬圈合成波高度谱和八种优势波、物理量谱谐谱特征。这些中期谐谱特征,天气动力学意义比较清楚,为该地区夏季中期降水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Dobson和TOMS资料分析北京和昆明大气臭氧总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约20年 Dobson和TOMS资料来分析北京(39.93°N,116.40°E)和昆明 (25.02°N,102.68°)两地大气臭氧总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1979-2000年间北京大气臭氧长期变化趋势是-0.642 DU/年,而昆明在1980-2000年间的趋势是-0.009 DU/年;(2)北京和昆明两地大气臭氧都有很强的季节内变化(尤其冬季更强),与季节性变化强度相当;(3)在北京和昆明,由记录较短的大气臭氧资料分析得到的长期变化趋势,与较长记录得到的结果有显著差异;(4)在北京(中纬度)和昆明(低纬度)大气臭氧都有显著的准两年振荡信号;(5)两个站点大气臭氧的年际变化主要由长期趋势项和准两年振荡信号组成;(6)Dobson仪测量得到的臭氧总量与TOMS资料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对流层大气环流的甚低频振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红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6,54(4):427-436
对1951—1992共42a500hPa北半球高度场的月平均资料进行了纬圈谐波分析,计算了35°N与55°N超长波振幅及位相,以及35—55°N北半球月平均纬向风距平百分比。对超长波振幅及纬向风距平百分比做了小波转换。结果表明,对流层大气环流变化中存在3种准周期性的甚低频振荡:1.年代际的振荡;2.准2a周期振荡(QBO);3.半年韵律。同时发现对流层QBO和平流层赤道纬向风QBO之间可能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南海岸线分布对9216号台风暴雨增幅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利用一个三重水平结构,双向嵌套的台风数值模式,以1992年8月29日12冒为初始场,根据模式中地形插值时遇到的问题,设计了实际海岩线与扩展海岸线两种方案,对9216号登陆台风及其暴雨进行了对比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形动力抬升形成的对流陈水是台风暴雨增幅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陈瑞荣 《气象学报》1962,32(4):285-300
本文考虑了降水过程中水滴对空气的拖带作用和降温作用,并考虑到含水量变化时,由于水滴对空气拖带力的变化,而对垂直运动产生的反馈影响,导出了局地积云的运动方程、热力方程和含水量方程,并由此研究在降水过程中云中空气垂直运动、云内外温差和含水量结构的变化。计算结果指出,局地积云在降水过程的影响下,云中空气的垂直运动、云内外温差和含水量都要明显变小,并且很快地由下向上逐渐出现下沉运动,云也由下向上逐渐消散。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现象是基本相似的。本文共做了五个不同条件的个例数值计算,并由此分析比较了不同降水强度、不同稳定度、不同云中初始条件和不同云外环境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亚洲夏季风各子系统主要变率相互关系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MAP月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亚洲夏季风各个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夏季风子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从同期强度变化可知,当东亚季风偏强时,大尺度亚洲季风、东南亚季风、南亚季风均偏弱,相关区域降水偏少;而同时大尺度亚洲季风偏强时,东南亚和南亚季风偏强,相关区域降水偏多;东南亚季风偏强时,南亚季风偏弱,南亚地区降水偏少;反之亦然。从不同周期强度变化可知各个子系统相关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14.
气候系统性态行为复杂性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栗珂 《气象科学》2004,24(1):95-103
用滑动t-检验方法(Moving t-tcst technique)对中国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序列进行阶段分析,从各阶段气候性态频率分布特征得到启示.对气候系统性态行为的复杂性进行探索。提出气候系统性态行为的确定性与随机性份额比接近Fibonacci数(黄金分割比)的假设。用信息论的方法对气候变量的不确定性做了定量计算和分析,讨论了气候预测的局限性.提出气候预测(以年降水量为例)准确率的理论上限在中国北方可能为75%左右:在中国南方可能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陈雄山 《气象学报》1964,34(3):271-284
本文建立了一个理想的大气环流数值试验模式,其中简单地考虑了辐射、湍流、凝结加热及地形的动力作用。模式中放了两个陆地和两个海洋,海陆的影响由给定的下垫面温度表现出来。把方程组化成常微分方程组后,用Runge-Kutta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求数值解。 首先,在非绝热加热的作用下,由静止大气开始经过40天就建立起基本气流。其次,在具有年周期的太阳辐射、下垫面温度及凝结加热的作用下,基本气流以年周期变化。扰动也有明显的年周期,夏季扰动振幅变小,冬季扰动振幅变大,而且海陆温度的季节变化能控制波数为2的超长波的进退。夏季温度槽位于海洋东部,冬季位于大陆东部。 最后,在数值试验中看到初始场的影响只有10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systems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is analyzed using U.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reanalysis and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bsystems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The changes of intensity over the same period show that weak large-scale Asian monsoon, Southeast Asia monsoon and South Asian monsoon are associated with strong East Asian monsoon and decreasing rainfall in related areas. And when the large-scale Asian monsoon is strong,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monsoons will be strong and precipitation will increase. While the Southeast Asia monsoon is strong, the South Asia monsoon is weak and the rainfall of South Asia is decreasing, and vice versa. The various subsystem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for all periods of intensity changes.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部附近海域海温异常对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东  王亚非  董敏 《气象学报》2006,64(4):518-526
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初夏日本东部附近海域负的海温异常对6月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的影响。首先,利用1951—2000年6月份的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资料计算了历年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指数,并分析了它的变化规律。其次,对阻塞高压年和非阻塞高压年的500hPa位势高度及其异常进行合成和相关分析表明,阻塞高压年,鄂霍次克海地区存在明显的正高度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为负高度异常,乌拉尔山附近为正异常,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纬向呈“ - ”型;日本东部为负高度异常,东亚呈偶极型。这种高度异常形势为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对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指数与同期北太平洋海温的分析结果表明,当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跃时,日本东部附近海域为明显的负海温异常。此外,对1998年6月的典型个例的分析也发现,当年强盛的阻塞形势维持时,日本东部附近存在强大的负海温异常。最后,设计假想的负海温异常试验,利用NCAR CAM3模式模拟了日本东部附近海域负的海温异常对初夏欧亚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该地区5和6月加入较大负的海温异常后6月份鄂霍次克海地区500hPa会产生最大超过4dagpm的正位势高度异常并经检验显著,这种正的高度异常显然对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的形成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8.
赵强  刘式适 《气象学报》2001,59(2):242-245
文中利用合理的赤道 β平面近似方程组研究 β效应和地球旋转向量水平分量 (即Coriolis力分量 f*=2 Ω cosφ)共同作用下低纬度大气波动的特征。定性结果分析表明 ,若扰动与纬度有关 (混合 Rossby-重力波和 Rossby波 ) ,f*虽然不影响波动传播的频率特征 ,但修改其决定波动经向结构的振幅。如果扰动与纬度无关 (Kelvin波 ) ,则 f*的影响消失 ,这与 f*- f平面上波动的情况显然不同。  相似文献   

19.
气象资料三维化技术中的插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源气象资料及数字地理信息资料的插值,实现了不同气象资料与地理信息资料分辨率的协调;从而将多种信息叠加到一起,实现了多源资料的二维、三维仿真显示。这对于模拟真实的大气空间结构、理解地形及植被对大气运动的影响、辨识各种天气系统及多种信息的融合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影响台湾岛海域的西太平洋台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台湾岛附近海域(20~27°N,117~125°E)为计算区域,对1949~1999年发生在该海域的西太平洋台风的路径分类、月际变化、年际变化、周期特征、移速和强度等要素进行了气候统计学分析,得出7~9月是台风发生的关键月份,台风发生频次的年际变化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且1995~1999年近5年时间台风频次一直稳定维持在较低水平。用Mann-Kendall方法做突变分析和t检验,没有明显的突变年。利用小波分解技术,计算得出影响台湾岛海域的西太平洋台风年发生频次具有4~6年和13~14年左右的周期。西北行路径西太平洋台风是登陆台湾岛和进一步登陆我国大陆的主要台风,西行路径台风51年来没有登陆我国大陆的记录,转向行路径台风强度最大,平均移速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