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我国海洋产业评价指标及其测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海洋产业(marine industry)是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种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总和,即: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或人类在海洋中及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活动。这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对海洋大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活动场所,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海洋环境不仅包括生态环境,而且包括生存环境。生存环境是人类生活及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场所。海洋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可统称为海洋大环境。人们在不断进行海洋开发和向海洋索取的过程中,也自觉不自觉地在破坏海洋大环境。实际上人类对于海洋大环境的破坏,不仅是由于海水污染而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破坏,其他,如河流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的变化,以及人类在海岸带的许多活动,对于包括生存环境在内的海洋大环境均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进展,各种经济科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仅1986年重庆出版社《世界新学科总览》列入的形成和正在形成的经济学科就有90个。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人类开发海洋的活动同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样悠久,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海  相似文献   

4.
一、船舶在海洋战略中的地位及行业的发展趋势海洋是各种资源的宝库,人类在地球上最后的粮仓。随着人类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尤其是能源和水源越来越匮乏,世界各国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海洋,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海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类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活动的主战  相似文献   

5.
区域是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它具有明显的要素禀赋、经济活动、范围大小等特征。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始终考虑如何实现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组合,从而克服空间距离对经济活  相似文献   

6.
十到百年尺度动力形态模型在珠江磨刀门河口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磨刀门河口演变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的过程。建立了一个以过程模拟为主的10~100 a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PRD-LTMM-10)用于模拟磨刀门河口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演变过程。 该模型建立在水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并包含了用于评价和量化人类活动的抛石促淤模块和航道疏浚模块。应用该模型较真实地模拟了磨刀门河口在1977-1988 年的动力地形演变过程,并且通过模拟结果和情景分析,合理地分离了人类各种工程活动的长期影响和自然因素在河口演变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工程对河口自然发展趋势造成了较大的改造,淤积强度表现为西侧大于东侧。抛石和围垦工程使横洲水道主槽逐年冲刷,深槽外移,而龙屎窟深槽上端则表现为严重淤积,深槽不断缩窄。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活动的参与下磨刀门河口演变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过程,而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塑造的过程。建立了一个以过程模拟为主的10~100 a尺度的长周期动力形态模型(PRD-LTMM-10)用于模拟磨刀门河口在人类活动作用下的演变过程。 该模型建立在水体运动方程和沉积物输运方程的基础上,应用约简技术对模型输入和计算进行处理,并包含了用于评价和量化人类活动的抛石促淤模块和航道疏浚模块。应用该模型较真实地模拟了磨刀门河口在1977-1988 年的动力地形演变过程,并且通过模拟结果和情景分析,合理地分离了人类各种工程活动的长期影响和自然因素在河口演变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工程对河口自然发展趋势造成了较大的改造,淤积强度表现为西侧大于东侧。抛石和围垦工程使横洲水道主槽逐年冲刷,深槽外移,而龙屎窟深槽上端则表现为严重淤积,深槽不断缩窄。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对海湾开发的不断深入,人类活动在海湾的演化过程中逐渐扮演了重要角色,海湾沉积环境发生了异于纯自然状态下演化规律的变化。从海湾沉积物来源、特征、沉积速率和地貌体系4个方面,结合国内外海湾开发利用过程中已呈现出来的问题,初步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湾沉积环境的影响,证明人类在海湾及其周边地区修建各种工程和围海造地等方式,逐渐改变了海湾沉积体系的演化进程。根据现实社会的需求,对海湾沉积领域中急需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急需加强海湾演化规律、寿命和稳定性判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想象一下未来,人们直接在海洋中生活,操纵和调遣整个水下生命的觅食、繁殖、养殖和捕捞,进行海洋牧场的放牧工作,并控制各种海洋动物的数量和改变其习性;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用机器人代替人类,去控制整个海洋生命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西 《海洋地质前沿》2008,24(1):15-18,24
在地球系统中,海洋、大气和陆地以及其中的生命与非生命部分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人类正在以各种方式根本性地改变着地球的各种系统和循环。一个崭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不期而至。碳循环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包括碳元素在各个储库的贮存和在不同储库之间的流通。不同时间尺度的碳的自然循环都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人类活动触动了这种平衡机制,成为当前全球碳循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人类对深海开发的需要,科学家正在计划建造各种探测装置,能够搭载海洋学家、潜水员、海底观光旅游者或其他任何想到深海的人。人们依靠它,就能够在海面和海底间来来往往,从事各种科研和参观活动。浮标式探测船:“浮标式深海探测船”的原理颇像钓鱼时使用的浮标。这种探测船从船头到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时期遥感数据,以8 a为时间步长,提取了1974~2014年间各时期象山港潮汐汊道海岸线空间位置、长度以及曲折度信息,同时对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和岸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40 a来,随着人类活动加剧,象山港潮汐汊道自然岸线长度不断缩减,人工岸线长度不断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变化;(2)在不同方式人类活动影响下,象山港局部岸段形态发生剧烈变化,使得象山港潮汐汊道岸线曲折度不断变小;(3)人类活动强度在1974~1998年阶段增加快速,1998年以后增强速度有所变缓,同时,人类活动影响区域逐渐变大,几乎遍及整个港湾海岸;(4)人类活动强度与整体岸线的长度和曲折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性,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岸线长度和曲折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3.
近岸海水质量量化方法及分类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岸海域是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界面[1],沿海100km以内区域聚积着约60%的世界人口[2],其环境质量强烈受人类活动影响.对近岸海域进行水质环境管理,应依据海水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对海水进行分类评价[3,4].  相似文献   

14.
崂山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产生重要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为保护区政策的制定和有效地管理提供依据,作者基于2003和2009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保护区人类活动类型信息提取,利用人类干扰指数模型,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崂山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9年,保护区受居民区、工矿用地、农田等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大,且干扰程度有所增强,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实验区,而核心区和缓冲区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福建东山岛经济的发展,各种海岛开发工程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发的地质灾害也呈上升趋势,威胁着岛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海岛的生态环境.为更有效地对东山岛进行保护性的规划与开发,通过对东山岛的地质灾害的现状及分布规律的调查,在GIS技术支持下,把研究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3类,并全面分析了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安全性及其控制机理,认为人类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结果,每年大约有一千万吨石油及其产品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海洋,这种情况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近20年来,世界各国科学家对石油污染的防治进行了种种研究,特别是石油的微生物降解更被确认为消除海上油污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及横向输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黄海对我国是颇为重要的陆架海区,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半封闭性陆架浅海之一。它和所有陆架海区一样,是人类活动、经济开发最为集中的地带,也是陆地、海洋、大气各种过程相互作用较为激烈的地带。  相似文献   

18.
尿素是哺乳动物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亦是动物体排出的一种主要的有机含氮化合物,因而其普遍存在于人类环境中.在海洋中,尿素主要来自动物的排泄和异养微生物对蛋白质、氨基酸的分解;人类的活动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将一些尿素排放于近岸海域.在可能直接消耗尿素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化学过程或地球化学过程中,光合植  相似文献   

19.
海洋空间规划是解决海域各种人类活动之间以及人类活动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有效工具,是基于生态系统的多用途海域使用管理手段。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及主体功能区划的研究进展,对海洋空间规划及主体功能区划的基本理论、原则、内涵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总结,并对海洋空间规划边界以及基本单元的划分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总结。通过总结可知,现有海洋空间规划的基本技术路线有两种:一是基于空间叠置分析的技术路线;二是基于指标体系的技术路线。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空间规划要求其边界必须尊重生态系统边界,然而出于实践管理的需要,通常按照行政管理边界来划分。基本单元可依据基本行政单元(市、县、乡)、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和公里网格等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20.
火是影响生态演化和物质循环的突发性驱动因素之一,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也有重要的作用。综述了全球范围内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碳屑、树轮火疤、碳黑、多环芳烃和左旋葡聚糖,应用于火的历史重建的原理、方法及成果。总体而言,在时间尺度上,碳屑、碳黑和左旋葡聚糖多用于重建千年及更长时间尺度的火的历史;树轮火疤一般用于重建近数百年来林火的历史;多环芳烃则主要用于重建近200年(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生活中火的使用,指示了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各种代用指标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火的历史重建的复杂性。火的强度和频率,可反映气候快速变化过程以及气候的干湿程度;全新世以来的火的强度和频率,与人类活动高度相关。今后的研究应注意降低火的历史重建的不确定性,并加深对人类活动与火的历史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