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基于纹理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用于区别SAR图像中溢油现象和疑似溢油现象的模型.引入图像处理中的纹理分析作为识别溢油现象的特征参量,并利用方差分析对计算的31个特征参量进行筛选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的识别溢油现象,测试样本集的总体精度为0.83;纹理特征作为特征参量以及基于方差分析的特征参量筛选提高了溢油现象的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外的上升流现象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保仁 《海洋学报》1993,15(2):108-114
我国近海的上升流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但对长江口外的上升流现象研究的还很少.目前只有少数简短的报道1)[1],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与三峡工程有关的长江口海区的调查资料表明,在长江口外,水深为20~40m的区域内,也存在着较强的上升流现象.据此,笔者进一步查阅了长江口中美合作调查和全国海洋普查等资料.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海洋综合管理和统一执法的寻租现象,并提出了解决海洋管理与执法中寻租现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南沙群岛海域理化参数垂向分布特征及跃层生态系的提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1985~1999年中国科学院南沙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南沙群岛进行了12个航次的综合科学考察.根据调查的结果,通过分析南沙群岛海域理化参数垂向分布特征,得出次表层海水理化参数具有极值现象、跃变现象和波动现象的特点,讨论了这些独特特征反映的独特生境,提出了南沙群岛海域垂直方向上存在跃层生态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春夏季南黄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入侵温跃层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春夏季期间,在南黄海春夏季南黄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入侵温跃层现象的研究鱼产卵场进行了4个航次的多学科调查,海洋水文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苏北浅滩外侧、成山头—石岛外侧的层化海区的温跃层中存在低盐水现象.春夏增温季节温跃层加强,低盐水入侵现象逐渐增强;入侵强度也存在年际变化.苏北浅滩入侵低盐水舌向北偏东方向延伸,水舌较宽,入侵较远;石岛附近入侵低盐水舌向南偏西方向延伸,水舌较窄,入侵较弱.温跃层中低盐水是由于沿岸低盐水入侵造成的,并与当地的潮锋现象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丁骏  朱业  王勤  王晶 《海洋预报》2011,28(4):87-92
通过对浙江省海岛区域7个海岛站1971-2000年的气温、降水和风速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浙江省海岛区域气候变化的一些特征.近30年浙江省海岛区域年均温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在1996年发生一次突变现象;年均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也不存在突变现象;年均风速有明显的减小趋势,且在1975年发生一次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兴发 《海洋学报》1982,4(1):12-20
海雾是近海面层大气的水汽凝结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大气与海洋及大气内部热量和水汽交换的结果.Rodhe,B.[1]曾用湍流扩散方程讨论过湍流对雾形成的作用.Fisher,E.F.和Caplan[1]首次对雾和层云的形成进行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8.
管道屈曲技术试验过程当中,发现深水压力舱的出厂自带密封工艺耗时过长、密封效果不好、安全性不佳、返工现象普遍.针对这一现象,采用全新的密封工艺流程与方法:在前期处理中对螺柱编号与清理以防止螺母安装过程中的卡死现象;采用自创的精度控制方法防止漏水以及返工;根据不同的工作压力对密封技术进行梯度划分,选取不同的密封方案.经过实...  相似文献   

9.
根据珠江口外沿岸海域2006年夏季(7-8月)及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1月)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分析了调查海域夏季与冬季的温度、盐度分布,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特征及其与上升流、中尺度涡旋和海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夏季调查海域冲淡水扩展、上升流、中尺度涡等现象在温度、盐度分布中都有很明显的表征,并对跃层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跃层类型;在冲淡水扩展的影响下,还形成了双跃层与障碍层现象.2)冬季海水混合剧烈,沿岸浅水区域跃层现象不明显,在陆坡深水区存在跃层现象.  相似文献   

10.
海洋锋是重要的海洋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尽管台湾以东与黑潮之间表层无明显的锋区,但在水下却常年存在较强的海洋锋,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少见,本研究采用再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温度锋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1.
美国长岛湾缺氧现象及其治理对策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缺氧(hypoxia)现象成为世界范围大洋沿岸水域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协调进行的“长岛湾研究”项目对缺氧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与海洋富营养化的关系所做的研究,同时介绍了治理缺氧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土壤-地雷共振系统模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驰  于瀛洁  李醒飞  梁光强 《海洋学报》2010,32(9):6319-6325
在研究土壤-地雷共振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共振与反共振相结合的声波探雷模型.根据地雷顺性大及低频声学的特征,把地雷与其上方的土壤分别等效为弹簧和质量块,构成质量-弹簧共振系统,通过对系统频响函数的解析,讨论模型的共振与反共振现象.通过实验发现有、无地雷的地表振动速度比值存在大于1的极大值频率点和小于1的极小值频率点交替出现的现象,与理论预测符合.表明土壤-地雷共振系统同时存在共振与反共振现象,可用于地雷成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八五”、“九五”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同时比较了东海、黄海海域春、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出现的最大值现象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的最大值现象与我国东海、黄海海域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无论在地理分布、深度、强度、季节性变化还是存在条件的特征化方面,均有着较大的差别.反映影响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形成的原因,均与东海、黄海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形成的原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齐建涛  李焰 《海洋科学》2012,36(11):79-84
采用边界元方法对石脑油储罐罐底水相区的阴极保护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传统设计方案中电场参数分布不均匀、过保护现象明显;通过适当减少牺牲阳极数量并调整其布设位置,可对其阴极保护设计进行优化,过保护现象明显减小,且电位和电流密度分布也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5.
闽中渔场的温、盐跃层分布与亚硝酸盐的层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2—1983年闽中渔场鱼类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了本海区温、盐度跃层的强度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闽江口断面和平潭断面存在较强的跃层.温跃层一般出现在夏季.温跃层的强度可高达0.50℃/m,出现在牛山岛附近(水深10—20m).盐跃层一般出现在春季.盐跃层的强度可高达1.03/m,出现在闽江口白犬岛附近(水深0—10m).5月份处于丰水期,流量较大的闽江水排入海洋。由于其盐度低、比重小而浮于海水的上层,形成盐跃层现象.盐跃层最常出现的海区是在牛山岛附近.文中还探讨了闽中渔场的亚硝酸盐层化现象.3—8月,亚硝酸盐含量在水深0—20m层均较低,20m至底层含量则大幅度升高,亦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16.
罗树森 《海洋学报》1987,9(6):788-793
海气问题是长期天气预报研究的重要领域.近30年来,东太平洋赤道冷水带发生7次埃尔尼诺现象后,引起全球大气环流的反常,造成大范围的旱涝、严寒、酷暑.成为各国气象和海洋学家所关注的大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揭示热带海气新的长期振荡事实,寻找它们与埃尔尼诺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低盐透镜现象是夏季南海东北部陆架海域一种常见的中尺度现象.低盐透镜水体往往是由陆地径流入海后与河口冲淡水母体分离而形成的.它携带大量的陆源物质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对2002年7~8月南海东北部海域的现场CTD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在西南季风盛行的夏季,南海东北部陆架区近岸一侧上升流现象非常明显,呈低温高盐水的特征,而在离岸约100 km处存在着相对独立的低盐透镜水体.此类水体的盐度在32.5以下,水平宽度约为80 km,仅存在于20 m以浅的海洋上层.结合同期的现场走航ADCP测流资料、珠江径流量和海面风场资料分析后认为该水体源自珠江冲淡水;海面风场、上层海流及潮汐潮流等的共同作用可能是脉冲的珠江洪峰与珠江河口冲淡水母体分离而形成低盐透镜现象的动力学原因.沿岸的上升流系统与低盐透镜水体之间形成温度和盐度锋面.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扼要综述了至今的我国海洋调查的重要事件,它们包括:1)全国性综合性调查,2)特定海洋现象的专项调查,3)各项中外合作海洋调查.在海洋调查基础上,本文还综述了泛黄海区主要海洋环流分量的特征,并尽可能从数学物理角度简要阐明了这些海洋现象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对水中弹性圆柱行声散射实验研究,结合弹性体的共振散射理论验证实验结果.在实验中得到较好的时域散射波形,与理论得出的时间间隔吻合,并利用准谐波法得到目标的形态函数,该结果与理论一致.文章使用维格纳威利(Wigner-Ville)分布来分析散射信号的时频关系,得到时频联合分布图,从中看出散射信号中存在频散现象和时间延迟现象.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顶端附近水域的冷水现象及上升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山东半岛东瑞和辽东半岛南湍附近海域夏季持续的冷水现象,用动力海洋学的观点讨论了其成因,指出最可能的机制是绕半岛潮流诱导的上升流.文中同时分析了成山头附近冬季的底层逆流现象,认为它与冷水现象山自同一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