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6 毫秒
1.
乌鲁木齐9、10号泉F—映震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8年来的观测资料,分析并总结了9,10号泉水中F-的映震特征:F^-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基本上遵循:背景值-脉冲式突升-最高值-恢复至背景值的规律。而地震常常发生在F^-含量恢复背景值后数天或数十天,仅有个别地震发生在F^-含量达最高值时,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的地震构造环境是造成该9,10号泉F^-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10号泉He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监测泉点的水文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9年来的资料分析了10号泉水中氦含量变化的映震特征:氦含量变化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泉点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一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最高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氦含量由高变低的过程中。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氦特有的化学特性是该泉氦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10号泉流量的映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监测泉点的水地质概况入手,结合近16年来的震例,分析并总结了10号泉流量的映震特征:流量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流量测值遵循背景值一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最高值一趋势性下降(或突降)一恢复到背景值。而地震常常发生在流量测值由高变低的过程中,最后,初步认定了泉点较好地地震构造环境是造成该泉流量具有映震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硫化物的映震特征及其映震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概述了硫化物监测点的水地质及硫化物的来源和存在形式,并结合近二十多年的震例,分析和总结了硫化物的映震特征。表明硫化物的地震前兆异常基本上都是正异常,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即硫化物测值遵循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最高值-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而地震常常发生在硫化物由高变低(靠近背景值)的过程中。并对硫化物异常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硫化物在生成过程中明显受孔隙压力(压强)的影响,这也是硫化物具有一定映震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断层逸出气体的δHe/Ar值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1990年6月底至1991年12月间塔院断层气体中δHe/Ar值变化与几次地震的关系,从已获得的几次震例来看,有的地震δHe/Ar出现负异常,而有的出现正异常。δHe/Ar值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6.
选取1970年至1999年晋冀蒙三省交界4次中强地震事件,进行地震视应变演化分析。得出,地震视应变异常与晋冀蒙三省交界区中强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晋冀蒙三省交界区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减弱-发震、增强-减弱-迁移-发震、增强-减弱-消失-增强-发震、增强-减弱-维持-发震。"大同窗"必是异常区,其震前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维持-消失-发震、增强-减弱-发震、增强-维持-减弱-发震。异常区多形成于震前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扩散或向特定方向(震源方向)迁移的特征。中强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视应变高值异常迁移区、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清理了吉林省地震前兆台网在省内中等地震,邻区中强以上地震、西太平洋地震带大震前记录到的14次前兆异常。通过震例统计,筛选出省内前兆映震敏感测点和敏感测项。根据映震范围曲线求出最低映震震级为3.0左右,线性区内最大映震距离为600 ̄800km。对5级地震的反映距离为200 ̄300km。  相似文献   

8.
高分辨率地震目录有助于描绘断层的精细结构和认识发震断裂的构造形态及发震机制.基于玛多地震科考布设的短周期台阵数据,本文利用深度学习自动拾取P/S波震相、震相关联、绝对定位、相对定位等定位流程,构建了玛多Ms7.4地震后第14天至第43天的高分辨率地震目录,揭示了玛多震源区主震西侧以及主震向东20 km区域范围内的地震序...  相似文献   

9.
新疆乌什台钻孔应变仪在2003年2月24日伽师6.8级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 其特征为:① 异常类别齐全. 震前19个月出现趋势异常,震前55天出现短期异常,震前4天出现临震异常,并于震前1个多月出现指数型异常;② 异常量级大. 最大应变异常量级为1.710-5,在乌什台近20年的观测历史中不多见;③ 应变速率波动大. 张压交替变化显著. 依据应变异常量级、指数型异常的出现时间以及异常映震的区域性特点,对地震的强度、发震时段以及可能的发震区域有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福建水氡台网对台湾强震的异常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飞  朱继承  张清秀 《地震》2001,21(1):103-106
系统研究了福建水氡台网对台湾地区5个Ms≥7.0地震的震前异常,发现其映震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映震特征并在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Ms7.6地震中作了一定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赵刚  汪成国 《内陆地震》2013,(3):287-290
分析了2012年7月4日~10月8日温泉地震台新30号泉水流量大幅度快速上升高值异常。结果表明,该异常是温泉生态园(黑山头)进行林木灌溉,造成山体水量增大,水随着岩石缝隙渗入泉中造成流量增大的结果。因此,温泉台新30号泉水流量高值异常是干扰异常,不是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2.
系统清理分析了中国新疆温泉台、哈萨克斯坦20多年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新疆温泉台30井(泉)的氡、流量、水温,哈萨克斯坦卡帕尔井的氦气、扎尔甘特井的流量、博古特井水位、下卡姆井的氦气、萨雷扎斯井水位,映震率较高,在震前都有一定的震兆异常显示,而且前兆异常特征以高值异常为主,异常时间分布特征显示为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3.
2006年7月下旬—9月初,陕西华清4#泉气体总量测值出现了一次低值异常。经调查落实,此次异常不是构造活动或地震前兆异常,而是由采样扩散瓶刻度指示体积与实际体积不符引起的。9月6日的扩散瓶封存气体刻度指示体积与实际体积误差试验以及9月9日—13日的气体总量对比观测试验均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10号泉水汞短临前兆特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从10号泉地下水汞的地球化学特性入手,结合近5年来10次震例,分析并初步总结了地下水水泵的短临前兆特征,水泵的短临异常的出现往往是突发性的;汞异常形态特征基本上具有一定重复性的正异常,仅有个别地震时出现负异常。映震范围;对5级以下地震,水汞异常范围约在600km以内,对5级地上地震,水汞异常范围约在350km以内;对个别7级以上地震可能映震范围接近1000km。汞异常时间与发震;在前兆近场,往往在  相似文献   

15.
2009年新疆柯坪块体3次5级地震前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009年柯坪块体3次5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和前兆观测结果表明:3次5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存在5级地震平静的长期异常,4级地震多次平静、增强交替活动的中期异常,小震集中活动的短期异常;地震发生的短临阶段,震中附近的阿合奇地震台地倾斜、乌什地震台水管倾斜仪及地磁、地电和巴楚地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短临异常。参考汶川地震,有关专家对地震预报和震前异常的新思考和新认识,结合3次5级地震的类型和错断方式,分析震前小震活动和前兆异常,并对震前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甘肃地区水氡(流量)异常与周边中强地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区,该地区的前兆异常对青藏高原北缘地区强震活动有着敏感的反映.1980年以来该区发生5.0级以上地震20余次.多次地震前,甘肃地区的水氡资料出现了大量的中短期异常.分析了甘肃省目前仍在继续观测、观测环境较好、仪器稳定的水氡测点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资料的变化情况,发现多数测点在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异常频次累加法和异常频次变化速率法研究了中强地震前后一定范围内地下流体群体异常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异常频次累加曲线和变化速率曲线变化特征表现为“平稳(零值波动)—加速(连续正值)—恢复(连续负值)”3个阶段;地震与异常的关系表现为“加速(连续正值)—地震”的形式.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地下流体异常性质(即非震异常、震前异常和震后异常)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判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青海省玉树与德令哈二口地热观测井自2007年以来的水温观测数据,发现这两口井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级和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前均有较明显的前兆异常,此外某些强地震前也有类似的异常信息.进一步对每口井的水温异常信息(诸如异常幅度、持续时间)进行了定量分析,以及每口井对应不同地震的异常曲线形态对比、异常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这两口井在不同地震前的水温异常形态表现出高度相似性;通过对这些曲线形态的认识与分析,为今后利用水温数据进行经验预报地震的探索开辟一条新路径.另外得出玉树井水温异常的幅度随震级与震中距的不同呈规律性变化,具体表现在震级越大、井震距越小,对应的异常幅度越大、异常持续时间也越长,且玉树井的异常主要是中长周期的异常,这种特性对利用水温异常特征判断未来地震的强度有重要意义;德令哈井则呈现出短临异常特性十分明显的特点,这种特性对利用该井水温数据来判断发震时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2009年2月20日柯坪5.2级地震前柯坪块体地震活动和前兆异常。柯坪5.2级地震前5、6级地震异常平静,4级地震平静达到了“十五”项目总结的异常指标,且震前1个半月2级以上地震“成片”向震中附近地区迁移;震前乌什水管仪、阿合奇地倾斜和巴楚土层应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中短期异常和临震异常。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中逸出氡和溶解氡微动态特征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炜  张新基 《中国地震》1994,10(2):123-128
本文从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及多次震例资料出发,深入研究了逸出氡和溶解氡的微动态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逸出氡对地壳岩石应力应变的反应程度比溶解氡更为灵敏。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逸出氡和溶解氡和同动态变化均能反映地壳固体潮的变化特征;(2)逸出氡的潮汐变化更具有普遍性,并且其变化形态清晰完整;(3)逸出氡的前兆异常形态比溶解氡明显,异常幅度大,易于识别和辩认;(4)临震前逸出氡和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