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析可达的时空分布情况可以说明不同区域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差异,然而这种分析方法缺乏对公平的直接量化。针对传统交通可达指标无法反映时变公平和局部区域对全局公平的贡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达计算的局部多模态的时空公平指标。可达计算考虑包括地面公交与地铁等多模态的乘车方式,并计算不同时刻可达值,利用相对变化的熵来衡量不同局部区域在时变情况下对整体的贡献率。通过对贡献率相同的区域进行聚类,可以直观地分析交通服务分布的公平变化。本文将指标用于武汉市公交网络,分析了地铁修建前后武汉市不同区域到达不同城市商圈的可达公平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指标可以有效地反映不同时刻武汉市公共交通公平的时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
胡继华  黄泽  李国源 《测绘科学》2016,41(3):75-78,39
针对现有城市地铁网络结构评价研究的不足,该文提出运用中心性评价方法分析地铁网络中站点的重要程度,实现对网络结构的评价:引入中心性方法的度中心性、介中心性和邻近中心性指标,提出一种基于客观权重赋权法的系统中心性评价指标,对地铁网络的中心性进行计算。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广州市地铁网络中心性空间分布和频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较现有线网,广州市地铁规划线网各项中心性指标分布更为均匀,市辖区间联系更为紧密。中心性评价指标能够对非采用单一票制的广州地铁系统的网络结构进行评价,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罗畏  邹峥嵘 《测绘科学》2012,(4):32-34,60
本文阐述了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判断空间关联显著性的相关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将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领域,探索区域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挖掘环境质量数据中的空间关联关系。结合惠州市2008年空气现状调查中的硫酸盐化速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在整体上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聚集模式;在局部层面存在三个统计显著性较高的聚集区。由此可知,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能有效地挖掘环境质量数据中的潜在关联关系,为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十分重要的统计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宇  罗智勇  杨武年 《测绘科学》2008,33(1):126-129
经过认真分析传统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方法之后,本文提出了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建立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GIS空间分析生成符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派生数据集,对该数据集重新分类后消除量纲的影响,使得各项指标之间具有量值可比性。最后按照评价模型中各指标的权重对各成本数据进行叠加,生成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可视化分析研究,为城市总体规划,房地产开发、居民购房以及商业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面站点观测数据代表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中,地面站点网络的连续观测数据是进行算法及产品验证的重要数据来源。通常站点观测的空间范围有限,测量数据直接与产品像元值比较会存在尺度误差。因此,分析与评价站点观测在多大尺度上具有代表性,对有效利用观测数据进行算法与产品精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地面观测站点类型繁多,虽有一定的代表性评价方法,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参数、适用条件各异。因此,为使站点观测代表性评价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地面站点观测,进而开展更加有效的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有必要对当前站点代表性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综述及梳理。本文首先阐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对站点连续观测数据的需求以及站点观测代表性评价的必要性。其次,分析站点观测代表性的评价指标特征,包含点面特征比较以及空间异质性两种评价指标。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综述了各种研究方法在站点观测数据代表性评价中的应用,即对点面特征比较评价的物理模型法、站点与区域分布图统计评价法和多站点多时相联合评价法,以及对空间异质性进行评价的一阶统计法和半方差函数法,总结不同代表性评价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然后,介绍了目前站点数据及代表性评价方法在蒸散、反照率和地表温度等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中的应用,并且以黑河中游农田区观测LAI为例,分析了基于不同评价指标的不同评价方法的特点。最后,针对当前观测代表性评价方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众源地理空间数据具有丰富的空间、时间和语义信息,将其应用于城市热点区域的探测可为城市发展规划、区域监督预警及大众服务等提供有力支撑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众源地理空间数据的城市热点区域探测方法。针对新浪微博签到数据的特性,以新浪微博2015年全年的签到数据为例,采用一种改进的空间采样方法获取格网单元的用户活跃度与类型信息,在此基础上,依次利用度量空间相关性和方向特征的空间测度对签到数据的空间模式进行了分析,最终探测到城市热点区域及其大致发展方向。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周期短、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性,为城市热点区域的探测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7.
传统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方法存在精度不高、评价效率较低等缺陷,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居住区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大庆市西城区为研究区进行分析实验。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城市居住适宜性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生成派生数据集,并对各数据集的指标因子进行加权叠加,进而重分类并渲染,得到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实现了居住适宜性的可视化分析,为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布局提供了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北京城区作为分析单元,充分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数据中的城区边界数据,分析计算研究区域的城市扩展面积、城市扩展速度、城市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及紧凑度,从而对研究区域城市扩展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为区域发展规划、城市扩展分析、城市用地评价等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该发展模式缩短了城市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距离,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已开发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9.
根据河南省各地市公路客流数据,通过客运量、周转量空间分布的评价指标,分析了河南省公路客流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河南省各区域客运量与GDP的分布极不平衡。通过对公路客运的分布集中化水平的研究,发现河南省公路客运水平区域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了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了解区域人口的空间分布,能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城市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数据,对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珞珈一号”(LJ-1 01)夜间灯光(NTL)影像为基础数据,以广州市为研究区,结合人口估算模型等方法,开展基于NTL数据的人口空间化研究。结果表明:LJ-1 01 NTL数据能够有效地应用于人口空间化研究。人口空间化后,广州市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一主中心,多核心”的特征,各区域内部的人口分布差异可被清晰地展示与区分。本文结果对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具有一定价值的辅助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三生空间功能角度出发,融合多源地理数据建立了三生空间分类指标体系,并进一步顾及空间交互特征,建立了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体系。以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三生空间格局进行了识别,并对该区域的宜居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武汉市中心城区三生空间的总体配置不均匀,空间上呈现出生活空间中心聚集、生产空间四周分散、生态空间范围大但数量较少的分布格局;②武汉市三生空间混合度较低,大部分城市空间功能类型单一;③受邻近空间的影响,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宜居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中心城区的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Chengdu,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of a public facilities resources, and services in respective regions for the spatial planning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engdu. Most existing studies only consider the accessibility of a single public facility under a single transportation mode studying facilities at the same level. In this research,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all thes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an improved 3-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3SFCA) model of multi-transportation modes is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accessibil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ultiple types of public facilities under multiple traffic modes. The new model classifies the grad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calculates the service accessibility of public facilities under the driving, public transport, cycling, and walking modes in the five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medical care, commerce, transportation, and leisure in the central urban areas of Chengdu.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ple models, we found that the improved 3SFCA can more accurately evaluate the accessibility of all dimensions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central urban areas of Chengdu. The accessibility of compound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central city is excellent. With the gradual expansion to the outward areas, the divers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compound public facilities gradually decreases. Furthermore, the accessibility distribution of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study area is not balanced. The accessibility between the central urban areas and the marginal areas differs greatly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is substantial.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同期城市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北京市建成区边界要素。采用地理国情与城市空间扩展相融合的监测分析模型及相关评价指标开展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研究,揭示北京市2000—2017年间城市扩展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其成果可为北京市科学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资源,其空间分布对城市科技文化服务能力具有重要影响.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配置、空间分布现状进行研究,以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以北京市主城区为例,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从供需角度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内基于自驾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下的公共图书馆空间可达性.出行时间通过调用准确度更高的百度地图API...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人口空间格局分布分析不足的问题,借助遥感信息与基本统计信息,引入人口地理集中度、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特征因子在市域范围上的空间异质性。人口集中指数与Moran指数能有效地反映空间事物之间的密切作用关系,在产业空间分布中能较好地评价集聚效应,反映空间分布状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南北差异-四周分散”的分布特征,并从经济、社会、环境、土地利用方面分析原因,为人口合理增长和资源分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Urban morphology and morphology change and their impacts on urban transportation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in planar urban space.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urban space, however, is its three-dimensionality (3D), and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from a 3D perspective, overly limiting the accuracy of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urban morphology and transportati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simulate the impacts of 3D urban morphologies on urban transportation under the Digital Earth frame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that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are largely confined by 3D urban morphologies, which affect transportatio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nd a thematic vector data-set were used to extract urban morphology and transportation-related variables.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ree research methods – factor analysis, spati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Euclidean allocation – we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construct a simulation model. The paper indicates three general results. First, building capacity in the urban space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traffic condition. Second, obvious urban space otherness, reflecting both use density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ace, mostly results in heavier traffic flow pressure. Third, no single morphology density indicator or single urban structure indicator can reflect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sure of traffic flow directly, but a combination of these different indicators has the ability to do so.  相似文献   

17.
近邻指数的城管案件全局分布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管理案件量化分析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技术支撑。针对城市管理典型案件(街面秩序、市容环境及宣传广告),该文提出了一种热点探测流程和方法,并分析城市管理案件全局分布模式。针对传统量化研究的权重确定未考虑研究对象空间分布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城管案件近邻指数的权重确定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城管案件的全局分布模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种典型城市管理案件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并且热点区域符合实验区的实证考察;近邻指数作为权重指标具有客观性、计算高效性,合理反映了城管案件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8.
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规划成果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空间叠置分析和形态指数测度方法,研究2004-2015年江门市主城区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5年,江门市主城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以低速度和低强度的模式平稳增长52.06 km2,增长幅度达到40.91%,总体发展方向为东北向。(2)2004-2015年,江门市主城区的城市发展模式先外扩后内充,城市形态先离散后聚集,城市边界先复杂后简单。(3)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与多源规划耦合分析的结果不容乐观。虽然部分耦合指数还比较高,均达到70%以上,但是建设用地规划完成率还不到60%,用地指标留存的形势颇为严峻。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年《山东统计年鉴》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模式,运用因子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人口空间分布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分布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模式,人口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主要集中在青岛市的中心城区;经济增长因素和地形条件是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交通通达指数是表征一个区域交通网络空间格局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立足于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中交通要素等相关数据成果,开展了基于交通网络密度和交通便捷度交通的通达指数测算相关研究,引入了一套核密度分析、欧氏距离分析、吸引力分析等交通通达指数计算方法,并以杭州市为试验区,开展交通网络空间格局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