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邬金华 《矿物学报》1998,18(3):292-297
在偏光显微镜的锥光系统中,垂直二轴品光率体─—圆切面与光轴面交线的切面干涉图此处定义为临界干涉图。结合球面和平面解析法可以证明,这种干涉图消光影一般为双曲线形,但具体形状与晶体2V角及从0°位置(光轴面平行上或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旋转的角度有关。它与已知其它切面干涉图的最大区别是,当晶体从0°位置旋转45°时,消光影为一条与目镜横丝或纵丝夹45°角的直线,它到视域中心的距离随晶体2V角的减小而加大,因而在特定物镜数值孔径和晶体折射率的情况下,只有较大2V角晶体的这条消光影才会处在视域之内。在观察橄榄石和角闪石晶体临界干涉图时证实了它的上述特性。  相似文献   

2.
弗氏旋转台不能利用一般的聚光镜来获得晶体的锥光干涉图。在缺少特制的弗氏台用聚光镜时,作晶体的光性测量,不得不在正交偏光镜间利用消光现象,经过复杂的步骤去寻找并确定光率体的特征方向。特别是最通常遇到的二轴晶任意斜切片,其手续最复杂,也最困难。常常需要作反复的试验,花费很多时间,仍然很难准确地确定光率体方位,这使弗氏台工  相似文献   

3.
用石英晶体切成厚0.3—0.8厘米的定向切片进行光学性质观察后,再放置在氟氢酸中腐蚀进行观察。 1.用偏光显微镜检验偏光面旋转方向,确定左族或右旋晶体: 将石英垂直c轴切片在正交偏光镜和聶氏镜下生成中间空心状干涉象(图1)。只有具  相似文献   

4.
何作霖 《地质论评》1947,12(6):537-544
附图一版二轴晶体上消光方位,是由光线通过晶体时两个光波摆动的方向来决定。按照包特与裴司纳尔定律(Biot-Fresnel law),在任何切片上光波摆动的方向必要平分两个光轴投影于切片  相似文献   

5.
苏树春 《地质科学》1979,14(1):72-77
1965年,何永年等系统地总结了应用一轴晶矿物干涉图进行岩组分析的方法。干涉图法可以在不具备旋转台的情况下测定一轴晶矿物的光轴方位,并能对一些不利于或无法在旋转台上测量的标本(如解理、裂理特别发育、易产生全反射致使消光位不易定准的方解石标本,矿物晶体粒度过细、旋转台的长焦距物镜放大倍数有限以致无法测量的标本等)进行岩组分析。因此,干涉图法已经不是一种在缺少旋转台时被迫采用的权宜办法,而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能够解决旋转台所不易解决或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费氏旋转台进行晶体测定工作时,首先须使晶体的光率体达到标准位置——即光学主轴与旋转台的南北、东西和直立三个轴平行一致,然后确定各光学主轴的名称。一个未知方位的切片,使其达到标准位置的方法,因切片方向不同,各有难易。但多数切片,都可根据四次消光现象,求得消光位,逐渐确定它的标准位置。唯有垂直光轴切片,在正交偏光镜间转动直立轴时,呈永久消光现象,要找到它的光学主轴方向,比较困难。二轴晶垂直光轴切片的特点是一个光轴直立,光轴面也必直立。当光轴面为东西或南北方向直立时,转动垂直光轴面的水平轴,视域内消光现象不变。转  相似文献   

7.
朱振明 《岩矿测试》1985,(4):301-304
一、波状消光类型划分 根据波状消光影的形态及其所组成的几何图案,拟对波状消光类型作如下划分,试图通过这样的分类揭示出波状消光形成时矿物晶体所处的地质环境、形变方式以及相应的应力性质。 1、带状消光(消光带) 波状消光影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1∶1时称为带状消光或消光带。带状消光往往出现在发生弯曲、褶皱和扭折形变的矿物晶体中,其特征分别为:当矿物晶体轻微弯曲时,在其弯曲的部位便产生带状消光,其消光带在晶体域内无一明确的边界,在转动物台时其消光影向前或向内呈推移式的挨次消光,即循序渐进的穿越形变晶体域以至消光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X射线透射形貌方法研究了天然α-石英晶体中两类常见的孪晶界面——巴西孪晶和道芬孪晶,并就其所显示的不同孪晶界面的衍衬干涉条纹及消象规律作了进一步讨论,认为这是由于不同孪晶界面两边消光距离不同导致的衬度变化;为此,还结合应用X射线反常散射效应和光学显微术观察了孪晶界面两部分的相对位移负量所引起的某些衍射面上点阵弛豫现象,由此解释了石英晶体中孪晶界面引起强度的互补关系,以及不同型式孪晶界面对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钾长石的2V和Ng∧⊥(010)、Ng∧⊥(001)的夹角是其结构状态的函数,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提出的费氏台砂薄片法所选取的钾长石碎屑近于垂直a轴(即近于垂直光率体的锐角等分线Np),具有易于判定消光位的干涉色和图象清晰的干涉图。在费氏台上用锥光法和四轴法能精确地测定这些光学数据。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度可靠,重复或易人求测误差均可控制在2°以内。大量实测结果表明它确是一种好的光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异常消光是一种在幔源晶体中常可观察到的物性改变现象,然而它与晶体的真实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却至今仍未被认识清楚。本项工作试图用一种灵敏的微区结构探测新技术——显微激光喇曼谱方法研究幔源晶体中由构造作用导致的异常消光现象的结构本质。实验结果说明:上地幔高温蠕变作用对橄榄石及辉石主要感应了晶体内微区晶轴取向的变化,还未能产生明显的结构相变;不同的异常消光现象反映晶轴扭转的单位大小不同,并主要依赖于矿物晶体本身的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三维相干切片断层多边形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作者在本文中将三维切片视为二维图像,利用图像边缘检测技术,检测出相干切片上断层多边形,并将其直接投影到测网底图上,用于构造成图。该项技术不仅提高了用相干切片解释断层的精度,而且提高了断层解释效率,使相干数据体技术在三维解释中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实际应用表明,三维相干切片断层多边形检测技术,是全三维高精度解释的有力工具,提高了解释效率,缩短了解释周期。  相似文献   

12.
谢平辉 《云南地质》2008,27(4):434-436
水热法合成的表面增生水晶的晶体习性与天然水晶近似,但包体性质、偏光镜干涉色、晶体表面特征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藉此可作鉴别。  相似文献   

13.
赵鸿 《湖南地质》1989,8(2):56-60
钾长石的2V和N_g∧⊥(010)、N_g∧⊥(001)的夹角是结构状态的函数,能够表明T_1四面体上Si-Al的有序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砂薄片上选取近于垂直a轴(近于垂直锐角等分线N_p)的钾长石碎屑,具有易于判定消光位的干涉色,取得清晰的干涉图象。在费氏台上用锥光法和四轴法能精确测定这些光学数据。此方法操作简便,精度可靠(误差在2°以内),是一种好的光学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刘冬梅  宋超业  陈志勇 《岩土力学》2007,28(9):1997-2002
应用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实现了钢纤维混凝土三点弯曲切口梁断裂全过程的实时动态观测研究,连续动态捕获了钢纤维混凝土试件的干涉条纹图。实时全息干涉条纹的动态特征和分布规律直观准确地演示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初裂点和各阶段的变形特征以及裂缝扩展全过程。试验研究表明,当混凝土试件的钢纤维掺量大于1.0 %时,钢纤维的阻裂增韧效应是明显的。钢纤维混凝土断裂力学参量的计算与分析显示,断裂能是反映钢纤维阻裂效应的敏感参数,用全息干涉条纹图的判识和用断裂能描述获得的试件断裂行为是一致的,激光实时全息干涉法能够为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15.
纳米矿物     
纳米矿物是指晶体颗粒度细小至纳米量级的矿物颗粒。这些超微颗粒往往是以集合体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 ,结晶粒度属于微米级以上的颗粒在 X射线衍射图谱上形成的衍射峰是十分敏锐的 ,当结晶粒度达 1 0 0 0纳米 (即 1微米 )以下时 ,衍射峰会出现宽化现象 ,所以可以用此判别结晶粒度大小 ,即纳米晶体在 X射线衍射图上均不出现衍射线。平移对称性乃是任何晶态物质的属性 ,也是区分纳米晶体 (包括纳米矿物 )与非晶体的理论依据。用此可区别纳米晶体与非晶体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的电子衍射图中 ,纳米晶体会呈现德拜环 ,而纳米非晶体则无…  相似文献   

16.
一、波状消光类型划分 根据波状消光影的形态及其所组成的几何图案,拟对波状消光类型作如下划分,试图通过这样的分类揭示出波状消光形成时矿物晶体所处的地质环境、形变方式以及相应的应力性质。 1、带状消光(消光带) 波状消光影的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1∶1  相似文献   

17.
C2相干体在断层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C2相干体算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实例表明,相干体切片能清晰地展示断层的空间走向、倾向、倾角等属性信息;用相干体切片来检测断层,可提高解释精度和效率;与传统解释方法相比,相干技术在断层检测中有着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岩体中橄榄石矿物特征的研究资料已有较多的记载,尤其是最近几年,又更多地描述了橄榄石晶体的方位定向性,以及该矿物的带状消光和笔者提出的2V值异常等应力作用特征。反映了橄榄石矿物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中受应力作用而形成的,并且这种应力作用所形成的痕迹(系指晶体定向、带状消光和2V值异常),在橄榄石矿物中永久地保存下来了。本文对橄榄石矿物晶体所受应力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讨论,并结合岩体地质概况提出本岩体的最终侵位方式是冷侵位的见解。应当指出,笔者仅仅是着重从岩体侵位过程的应力特点出发,而不过多地涉及其它地质因素。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以及超基性岩体侵位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震切片解释古沉积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地球物理工作者对利用地震切片解释古沉积环境技术持有怀疑态度,提出了地震记录是地层波阻抗界面反射叠加的响应结果,直接用于地层沉积环境的解释有违其物理意义,认为只有对地震记录进行反演处理.生成波阻抗数据后,才可用于岩性或沉积环境解释。针对该观点存在的问题依据地震学理论,从三方面进行了辨析:①根据波动理论说明地震切片可用于岩性或沉积环境解释;②澄清薄互层地震响应切片地质意义不明确的疑惑;③切片技术应用的基本条件是要具有区域性的、普遍存在的能量均衡反射同相轴,以此轴为基准,研究其下伏地层的沉积情况。以具体实例展示了利用地震切片技术进行岩性体和古沉积环境解释效果.说明切片技术可以进行岩性体和古沉积环境解释的可行性,并给出了利用地震切片解释沉积环境的思路图。  相似文献   

20.
三维地质模型软件71在冷43 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震解释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单元的空间允布,以及多井对比建 立的小层分布,在层序内部尽可能地平行于原始沉积面细分层系,建立表 述储层在三维空间任一点分布状况的定量地质模型,并以此为骨架,加上 测井解释和岩芯分析或地震解释所得的储层参数,在三维空间内形成三 维地质模型。在mips等图形工作站上以各种切片图、剖面图、透视图等 方式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