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球科学》2000,25(3):31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 ,简称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 .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两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曾融生、陈、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 ,并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地…  相似文献   

2.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1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2个地区的20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61人,中国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由我国科技部和…  相似文献   

3.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 -喀喇昆仑 -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KH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日~ 2 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其中国外学者 61人 ,中国的港、台地区各1人。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2000,25(1):43
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以及对全球资源和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所以自1985年召开首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_Karakoram_TibetWorkshop,简称HKT会议)以来,迄今已经在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尼泊尔、美国、巴基斯坦、德国等国家连续召开了14届会议.经我国科学家积极争取,第14届HKT会议组委会于1999年3月27日讨论决定,第15届HKT会议定于2000年4月21~24日在中国成都市举行.青藏高原绝大部分位于我国境内,是我国地学界的一块瑰宝.HKT会议学术内容…  相似文献   

5.
经过二年多精心筹备 ,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和IGCP4 4 8国际工作组会议将于 2 0 0 1年 8月30日 - 9月 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中国水利学会和国际教科文组织 (UNESCO)、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 (IAH)、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IAEG)、国际地理联合会岩溶委员会 (IUGKarstCommis sion)国际发展地球科学家协会 (SGID)国际洞穴协会 (IUS)等国内外学术…  相似文献   

6.
朱敬民 《岩土力学》1989,10(2):88-89
第六属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9月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持下,并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加拿大国家小组、加拿大冶金采矿学院和加拿大岩土工程学会协助下召开的。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577人,来自中国、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南非、冰岛等3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会议的中国代表13人(台弯1人)。这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25周年,所以格外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进展》2000,15(4):380
第 1 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 ( Himalaya- Karakoram- Tibet Workshop,简称 HKT会议 )于 2 0 0 0年 4月 2 2~ 2 4日在成都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尼泊尔、新西兰、巴基斯坦、俄罗斯、瑞士、英国、美国等 1 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 2个地区的 2 0 5名学者出席了这次国际盛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刘东生、丁国瑜、李廷栋、肖序常、刘宝王君、曾融生、陈禺页、许志琴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大会的主题是“新世纪的青藏高原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质,举世瞩目。“西藏阿里西部地区地质考察”系地质矿产部属国家重点项目“青藏高原地质构造与形成演化”中的二级课题。该任务是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大队直接领导下,在王鸿祯、杨遵仪、池际尚、郝诒纯、刘增乾等教授指导下,由武汉地质学院和西藏第二地质大队派人组建的地调四分队所完成。他们以惊人的顽强毅力、团结奋斗、努力拼搏,战斗了十个春秋,耕耘着西藏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现值收获季节,祝愿他们再上一层楼,夺取丰收,为国争光。  相似文献   

9.
一 XIII届INQUA大会经过四年的筹备,于1991年8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INQUA成立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也是首次在亚洲举行的大会,从而使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学家几十年前就渴望在中国举办国际大会的宿愿得以实现。来自六大洲41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余人出席了大会,其中有包括16名台湾省代表在内的中国代表380余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543人,陪同人员98人,是迄今在中国举办的、  相似文献   

10.
西藏铜矿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找矿前景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独特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成矿作用过程,形成了区内复杂多样的矿床类型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铜矿是西藏的优势矿产。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开展的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最新成果,在对西藏各铜矿带的主要类型进行较为系统阐述的基础上,根据其资源找矿潜力,把西藏划分为2个Ⅰ级铜矿资源远景区和3个Ⅱ级铜矿资源远景区,指出一江两河经济区的冈底斯南缘铜-金-多金属Ⅰ级远景区和藏东三江地区的江达-盐井铜多金属、贵金属Ⅰ级远景区是西藏2个最为重要的铜矿资源远景区。尽管目前西藏地区尚属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但其巨大的铜矿资源潜力将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简讯     
▲由本会沉积(分)会、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与中国地质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际矿床(产)沉积学学术讨论会于7月31日—8月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7个国家与地区的120多名国外学者与250多名中国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0余篇。这是国际沉积学学术会议首次在我国召开。我国的沉积学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会后组织外国学者赴辽宁、山东、四川、湖南、西藏、贵州与长江三峡地区进行外地质考查。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固着蛤类(Rudists)系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一种特化类型,也是侏罗—白垩纪海相地层中的重要化石门类之一,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海域。我国西藏中西部的泽当、日喀则、岗巴、黑河和阿里地区以及新疆喀喇昆仑地区都有发现。我国西藏、新疆境内的固着蛤类,过去研究得很少,描述过的属种也很有限。最早的研究者是法国人杜维叶(H.Douvillé),其成果发表于S.Hedin 1916—1923年著作中。解放后,《中国的瓣鳃类化石》(1976)一书及文世宣、兰琇等论文(1976)报道了新疆及喜马拉雅地区的固着蛤。近年来,新疆、西藏地质研究所的同志,也对一些属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几年,我们参加西藏地质局组织领导的一些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工作地区涉及拉萨、那曲、山南等地区。本文只是根据近年实际工作,并参考和引用西藏地质局、青海地质局、四川地质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等兄弟单位的工作成果,试图对西藏东部地区的地质与大地构造轮廓作一梗概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国际地理联合会亚太区域会议于1990年8月13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该联合会第一次委托中国地理学会在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六大洲、四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工作者共1017人。其中亚洲788人、欧洲125人、北美洲74人、大洋洲15人、拉丁美洲7人、非洲3人。较大的代表团来自美国(45人)、南朝鲜(44人)、日本(31人)、法国(18人)、意大利(17人)、西德(16人)、加拿大(16人)、苏联(13人)、澳大利亚(10人)等。中国代表664人,占代表总数  相似文献   

15.
第15届国际喜马拉雅—喀喇昆仑——西藏学术讨论会(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简称HKT会议)于2000年4月22日~24日在成都西藏饭店国际会议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勘察中国西藏红色中长石的来源,一支国际考察队于2010年9月下旬前往西藏进行了实地考察。该队由日本宝石协会的Ahmadjan Abduriyim、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3-1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一届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国际研讨会”在西藏拉萨市成功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其中与会的国外科学家24人。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吴国雄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商原研究所姚檀栋所长、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索朗多吉局长、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吕世华副所长、中国扬名科学研究院卞林根副院长、…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3-1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支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共同承办的“第一届青藏高原能量和水循环国际研讨会”在西藏拉萨市成功举行。此次国际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其中与会的国外科学家24人。大会开幕式由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吴国雄院士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栋所长、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索朗多吉局长、中国枓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吕世华副所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卞林根副院长、…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发起和主办的“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7—10日在广州召开。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246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国外代表40人,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西德、意大利、日本、朝鲜、瑞士、美国、苏联和中国香港地区。国内代表来自全国生产、科研和教学等系统的68个单位。代表中有国际花岗岩研究的著名学者涂光炽、徐克勤、怀特、  相似文献   

20.
在1∶5万区域地质填图中,可利用γ能谱测量仪在现场测定各类侵入岩的U、Th、K含量,U/Th、K/Th、U/K比值和γ照射量率等参数。通过对地面γ能谱测量资料与区域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将攀枝花地区侵入体划分为19个单元、6个超单元及一个超单元组合。还确认了色腰和矮郎河花岗岩为印支期,花滩花岗岩和同德闪长岩均为太古代古陆核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