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曲阜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京沪铁路东侧,北依宁阳县,南与邹城市接壤.东与泗水县为邻,西隔泗河与兖州市相望。 “曲阜”一名始见于《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春秋左氏传》:“鲁公伯禽宅曲阜之地”。据《尔雅·释地》记:“大陆曰阜”。《说文》:“阜,大陆也,山无石者。”《释名》:“土山曰阜”。又《风俗通·山泽》:“阜者,茂也.言平地隆踊不属于山陵也。”东汉应劭曰:“曲阜在鲁城…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2,(6):74-74
《湘山野录》说:不明不白《烬余录》说:弟弑兄《涑水纪闻》说:晋王抢占了先机《金匮之盟》说:兄终弟及汴梁,又称汴京、东京,简称汴。春秋时期,改为"启封",因郑国庄公选此地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汉代景帝于公元前156年,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战国时期的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7个王朝在此建都,历经千年梦华。北  相似文献   

3.
花都 洛阳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古称豫州,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起,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洛阳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天下名园重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园囿,数以百计,或凤阁龙楼,上连霄汉;或剔透玲珑,姹紫嫣红。历代文人骚客,泼墨古刹,挥毫岩壁,为古城增添诗情画意。洛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道德经》,《汉书》,《资治通鉴》等无不在此著成。龙门石窟为中国…  相似文献   

4.
开封旅游形象策划与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开封旅游资源及历史文脉研究、旅游形象认知调查、旅游形象替代性分析等前期基础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封旅游形象的策划与构建要突出“北宋文化”和“黄河文化”理念,以古文化遗产为依托,建设宋文化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旅游文化名城;在此前提下,从视觉形象塑造、视觉识别系统形象设计和行为形象设计等方面对开封旅游形象策划与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惠民河是北宋东京(开封)“四大运渠”之一,在航运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 惠民河由三河段组成:闵河、蔡河、自合流镇大流堰至长平镇入蔡河的运河.除蔡河外,共余两河段均为北宋时开凿.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及野外调查,论述惠民河的几个问题:北宋开凿惠民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水源不足及西南部地区的航运问题. 开凿惠民河的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自颖昌府(今许昌)凿渠引潩、洧二水至京城(开封),以通京城西南之漕,并补给原有运河的水源;二是从合流镇(今西华县逍遥镇)大流堰开渠至长平镇(今西华县东北).并在方城廊道开挖渠道,试图打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淮河流域间的交通.但因设计不够周密,工程质量低,方城的渠道未能开通. 北宋开凿了惠民河,实现了区域性的南水北调,对航运及灌溉起了积极的作用.惠民河的设计,线路的选择及其他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今天中线南水北调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都者,大城也。《荀子·富国》:“田畴秽,都邑露。”亦引申指首都,《三国志·吴主传》“秋九月,权迁都建业。”而且诸侯之都城,繁华之大市,盖有“都会”之说。柳宗元《封建论》所谓“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所谓“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即可为证。柳永《望海潮》词则更写尽杭州古都会之极:“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荣。”据传金主完颜亮读之,欣然有慕于此词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神州之都,世皆祈仰,江山多娇,人共折  相似文献   

7.
在东汉安帝永初前,就有侨郡县的设置,但侨州郡县的广泛设置乃至成为一种制度,则是东晋南朝地方行政设置的特殊现象。 《隋书·食货志》:“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胃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又《宋志》:“自夷狄乱华,司、冀、雍、凉、青、并、兖、豫、幽、平诸州一时沦没,遗民南渡,并侨置牧司,非旧土也。”由此可见,完全意义上的侨置,起码应具备以下三要素:其一,原州郡县的沦没与侨置,而侨置应“皆取旧壤之名”;其二,侨人即所谓“遗民南渡”者的存在;其三,“侨…  相似文献   

8.
刘罡 《中国地名》2012,(8):69-70
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一孤簪花得句负奚奴北宋官窑,也称汴京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徽宗在汴京(即今河南开封)附近设立窑场,专门烧制御用瓷器,此即北宋官窑。据南宋顾文荐《负杂录》记载:"宣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这是有关北宋官窑的最  相似文献   

9.
开封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与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八大古都,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6,(11):46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防灾方面采取的对策最突出的有三项:一是兴修水利,治理河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兴修了芍陂、漳水渠、都江堰、郑国渠等一批著名水利工程。秦汉以降,治理河患就是一项国家急务。东汉明帝曾命王景主持治河;北宋政府也曾动用巨大财力治理河患,并提倡植树护堤;元朝工部尚书贾鲁治河,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明朝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以“束水攻沙”之法治理河患,黄河河道因此基本稳定了200多年;清康熙帝将“三藩”、河务、漕运列为三大政事,“夙夜廑念,曾书而悬之宫中柱上”。  相似文献   

11.
李兴臣 《中国地名》2014,(2):69+72-69,72
被誉为“法帖之祖”的北宋祖刻《淳化阁帖》残本,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帖?它的历史价值如何?《淳化阁帖》是在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组织编集“出版”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名家书法集帖,编刻于淳化三年(992年)。  相似文献   

12.
商汤伐厦桀是我国历史上一件重大事件。由于年代久远,史乘寥寥,加以载记或相牾,自古以来学者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有关几个历史地名的地望等问题,众说纷纭,至今末能有一个较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这次战役中若干历史地名的地望作一番初步考证,使这些历史地名的地望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法。一、关于夏桀都城的地望问题关于厦桀的都城地望,史书上说有二:一说在今山西安邑,见伪《尚书孔传》:桀都安邑”。唐孔《疏》云:“桀都安邑,相传为然。”一说在今河南洛阳至巩县一带。见《逸周书·史记》:“昔有…  相似文献   

13.
《水经注》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一书有许多错误。不论其他,只从河流水道而言,错误也是极多的。黄宗羲在《今水经序》中说:“余越人也,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为浦阳江,以姚江为大江之奇分,苕水出山阴县,具区在余姚,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中也说:“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尺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天一不误。”的确,只要稍稍仔细地核对一下,《水经注》所记载的南方诸水,从发源到入海,全篇无讹的是没有的。陈澧的话不错,而黄宗羲举的例子,确是“皆错误之大者”。 《水经注》记载的北方河…  相似文献   

14.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伊洛冲积平原边缘。地当“天下之中”,是我国古代东西南北交通中枢。北依邙山,南望伊阙;西控函谷,东有虎牢;四面群山环绕,中为冲积平原。自古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洛阳城自古有三座:周代洛阳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一、周代的洛邑历史上第一个建都洛阳的是东周。周本都于镐京(今西安西南)。周灭商后,尤其平定武庚叛乱之后,以武王为首的统治集团,认识到今山西、湖北、山东、河南等南朝控制的旧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的残余势力较集中,且有变异之心,对周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严加防范。但都城在偏西的镐  相似文献   

15.
张显运 《地理学报》2013,68(6):868-869
张祥云博士所著的《北宋西京河南府研究》一书已于2012年11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0万字,除序言、绪论、余论、参考文献、后记外,共8章。是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比较法、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对北宋西京河南府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北宋时期西京河南府由于地理条件的优越,都城历史的悠久和时代环境的特殊,逐渐成为衣冠渊薮和娱乐休闲中心,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北宋西京河南府洛阳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空白与不足之处,如西京河南府的行政制度、经济状况、水陆交通等就是其中的一些薄弱点。尽管有一批与西  相似文献   

16.
商王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仲丁迁于敖。”裴■《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曰:“‘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荣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5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52)一为仲丁迁敖地望河南开封说;(53)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境内说;(54)一为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55)在这四说中,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展拓,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代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  相似文献   

18.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  相似文献   

19.
三峡重镇万县市有一座建在城区面南太白岩上的太白公园。它全长3公里,相对高差173米,背负西岩(即太白岩),面临长江,奇岩凌空,卓然独峻,以云梯、栈道、洞窟相联,泉水叮咚,绿树葱笼,古迹甚多,历有“三峡奇景”、“立体公园”的美称,据知为目前国内外独一无二的“绝壁公园”。因李白于唐开元十三年曾到此登高揽胜“大醉西岩-局棋”而得名的万县太白岩是我国著名的道佛圣地。唐代女诗人薛涛曾在此赋诗《西岩》,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在此留下了被后人誉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清曾国藩语)的书法瑰宝《西山题记》,北宋诗人陆游、…  相似文献   

20.
元朝陪都遗址上都古城,坐落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敦达浩特东约二十公里处。这座规模宏大的宫殿旧址,在上都河北岸,当地牧民称它为“昭奈曼苏木”。元上都古城,南临滦河上游的闪电河,北倚东西横亘的山岗,群山环抱,地势雄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风光优美。元代王珲在《中堂纪事》、《读史方舆纪要》等书中写道:“盖龙飞之地,岁丙辰始建都城,龙岗蟠其阴,滦河经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山中有水,水有鱼盐,百货浪籍,畜牧繁息,大供居民之食用”。可见当时之兴盛景象。上都城在元末农民起义战争中就已基本摧毁。明永乐初年便成为一片废墟。经过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