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陈同森  赵欣 《岩矿测试》1994,13(4):254-258
研究了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和乳化剂OP存在下,Mg与邻氯苯基荧光酮(o-Cl-PF)的显色反应。在pH12的碱性介质中,Mg(Ⅱ)与o-Cl-PF形成1:3的蓝色配合物,其λ_max=612nm,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_612=1.39×10 ̄5L·mol ̄-1·cm ̄-1,Mg(Ⅱ)在0~0.2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新陶瓷材料氮化硅(Si_3N_4)中微量MgO的测定,其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  相似文献   

2.
样品经HNO_3-HF-HClO_4分解,在5.4mol/L的HCl介质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甲基异丁基甲酮同时萃取样品中的Se、Te。以Pd和Ni作混合基体改进剂,使用自制的涂锆石墨平台直接测定有机相中的Se、Te。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1×10 ̄(-9)gSe,0.13×10 ̄(-9)gTe;测定0.06gSe、0.03gTe的RSD(n=11)分别为7.0%和8.9%。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的情况下,邻氯苯基荧光酮(O-Cl-PF)与钛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0.10~0.14mol·L ̄(-1)H_2SO_4介质中,O-Cl-PF与钛形成灵敏度极高的红紫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1.8×10 ̄5L·mol ̄(-1)·cm ̄(-1),钛含量在0~3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该方法用样少,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适于测定地质样品中的微量钛。  相似文献   

4.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08~010mol/L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_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_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_AES法相符,RSD(n=5)在13%~37%。  相似文献   

5.
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与锆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付佩玉  王正祥 《岩矿测试》1997,16(3):238-240
在0.08 ̄0.10mol/L 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Zr(Ⅳ)与5'-硝基水杨基荧光酮(5'-NSF)发生显色反应,形成1:4的桔红色络合物,λmax=540nm,ε为1.46×10^5L·mol^-1·cm^-1,Zr(Ⅳ)含量在0 ̄0.5mg/L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氧化铝及陶瓷釉料中锆的测定,结果与ICP-AES法相符,RSD(n=5)在1.3% ̄3.7%。  相似文献   

6.
张兆富 《水文》1998,(6):61-61,65
@张兆富¥山东省泰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问题的提出根据GB11896-89,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时,AgNO3标准溶液(c≈0.0141mol/L)的标定方法是:取2500mLNaCl标准溶液(c=0.0141mol/L)于250mL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7.
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于pH48~74的缓冲溶液中,2_〔2_(6_甲基苯并噻唑)偶氮〕_5_二乙氨基苯甲酸(6_Me_BTAEB)与Co(Ⅱ)发生显色反应,形成稳定的蓝紫色络合物,其组成为nCo(Ⅱ)∶n6_Me_BTAEB=1∶2,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ε为138×105L·mol-1·cm-1,Co(Ⅱ)质量浓度在0~032mg/L时服从比尔定律。方法可直接用于维生素B12和含钴分子筛中微量Co(Ⅱ)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对于w(Co)=0.82%的含钴分子筛测定8次,其RSD为134%。  相似文献   

8.
谭龙华  潘建华 《矿物岩石》1998,18(4):103-105
研究以CHCl=3mol/L作移动相,以硅胶球负荷的TBP作固定相,反相萃取层析铁,铬,使与多种离子分离,留于柱上的铁,铬分别用CHCl=0.8mol/L及水洗脱进行连续分离与测定,方法应用于矿物岩类复杂物质中铁,铬的连续分离与测定,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9.
对碘偶氮氯膦与铅显色反应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思  王曙  陈刚莲 《岩矿测试》1995,14(4):292-294
研究了对碘偶氮氯膦(CPA-pI)与Pb ̄2+的显色反应。在pH5.8的(CH_2)_6N。-NO_3缓冲介质中,Pb ̄2+与CPA-pl形成1:2的蓝绿色配合物,在675nm处测定配合物的吸光度,其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2.47×10 ̄4L.mol ̄-1·cm ̄-1Pb ̄2+浓度在0~1.16×10 ̄-5mol/L即0~2.4μml)符合比尔定律。试验了20余种共存离子的影响,经共沉淀结合巯基棉分离预处理试样溶液后,测定了硫精砂中微量Pb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基性岩超基性岩中痕量铂的催化极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基性岩超基性岩中SiO_2,Al_2O_3,Fe_2O_3,MgO,CaO等含量高的特点,确定了1mol/L盐酸—0.1g/L硫酸肼—3×10 ̄(-3)mol/L甲醛底液测定痕量铂的体系,通过控制温度与改进熔矿方法,增强了体系稳定性,消除了SiO_2等的干扰。用于铜镍矿、铬铁矿和硅酸盐管理样的测定,结果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上海外滩防汛墙的高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上海外滩防汛墙的建立及以后几次加高主要是上海城市地面沉降引起的。防汛墙安全递增率随时间、地点而不同,其决定性因素为地面沉降率和海面上升率。祗有在地面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上海市区防汛墙的高度才主要取决于气象、风暴潮引起的高潮位。  相似文献   

12.
用传统的滴定法与ICP-OES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含铜高的铁矿石中的铁,采用过氧化钠融矿,使铁能得到完全熔融,全部转移到溶液中,然后分取上机测定。此法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论述了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三个层次的宏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认为在经过水驱之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同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强弱有很大关系,与剩余油富集带有联系的强非均质性区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部位,也是油田今后挖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地震道的奇性检测与提高分辨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道蕴涵有丰富的奇性特征,而地震子波的起跳点是形成地震道奇性特征的主要原因。样条函数是间段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体。对于地震道,子波起跳点(波至)具有某种意义上的间断性。针对地震道的奇性特征,应用了奇性检测算法,具体过程为:首先以样条函数为尺度函数,构造一个低通滤波器,采用小波包的思想,定义一个算子,使低频分量逐步迭代地从原始信号中分离出,便可以对地震道信号进行奇性分解。经过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能显著提高分辨率,对于面波的去除也很理想;此算法没有任何假设条件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如何对增加辩信息量、提高分辨率和数据的高保真问题有直接影响。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改进其性能、进行合理配置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川东地区碳酸盐岩超压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仲东 《矿物岩石》2001,21(4):53-58
地层流体超压的形成、演化及分布与油气成藏的主要石油地质过程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由于碳酸盐岩本身的复杂性,其超压的成因及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借用“欠压实”的原理。本文从对比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在成压机理上的差异性入手,详细探讨了川东地区碳酸盐岩成压的各种机理,指出成烃作用是造成区域性超压的最主要因素;并结合该区超压平面上的分区性及纵向上的分带性,论述了各区、带超压与气藏分布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该区超压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杨军耀 《地学前缘》1996,3(2):241-244
文章以河北沧县高氟水灌溉区土壤氟的积累与分布特征、氟等温吸附试验、吸附动力学试验、土柱模拟试验以及农作物含氟量为依据,对高氟水灌溉区水-土壤-植物系统氟迁移转化环境效应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了防止氟环境恶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介绍近年来使用静态超高压大腔体实验技术 ,在模拟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 ,对地球物质进行的若干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高压同时高温条件下多种岩石样品的弹性波速就位测量揭示出物质的声软化现象和振幅效应 ;高温高压下陨石和岩石的熔融结晶实验发现了陨石硅酸盐相的不混溶现象以及玄武岩熔体结构的变化 ,在玄武岩转变为榴辉岩的实验中观测到了刚玉相 ;在高温高压水的实验中 ,发现了冰 Ⅶ 的亚稳相和熔融前效应以及超临界水及其稀溶液的一些新性质。这些实验结果为探索地球深部物质的性质和状态以及迁移和演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了含高浓度硫酸废水的一种资源化利用方法─—与废铁屑反应生成化工原料七水硫酸亚铁。给出了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剩余酸等各种因素对产品产量的影响。提供了处理工艺,并且把自制品与分析纯试剂及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三者基本在同一质量水平上。  相似文献   

20.
黄河深切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山地中,留下了山地和黄河形成演化的记录,但其高阶地年龄因超出常规测年技术的范围而存在困难。文章尝试用原地成因宇宙核素10 Be和26 Al以及垂直剖面取样技术,通过剖面X2最小统计同时求出了年龄、侵蚀速率、继承浓度以及阶地沉积物密度等参数,所获得的黑山峡口247m最高基座阶地的参考年龄和剥蚀速率分别约为2.4Ma和15.5 +8 -4 m/Ma,这是该河段高阶地测年的一次新探索。根据这一结果及相关的构造地貌特征,认为香山-天景山断裂带西段2.4Ma前以逆冲为主,以后逐渐过渡到左旋走滑,该段黄河诞生于逆冲作用减弱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