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小秦岭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桐峪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的中西部,其含金石英脉受韧性剪切构造带的控制。该矿床的构造-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黄铁矿-乳白色石英脉阶段;Ⅱ灰白色石英-黄铁矿阶段;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相对于小秦岭地区的其他金矿床,东桐峪金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文章表明,该矿床内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CO2-H2O包裹体和水溶液包裹体,见少量纯液相CO2包裹体。显微测温表明,Ⅰ阶段的构造-成矿流体以中温、富CO2等挥发分为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1~392℃,盐度w(NaCleq)为5.5%~7.9%,密度为0.84~0.93 g/cm3;Ⅱ阶段和Ⅲ阶段以CO2-H2O±CH4流体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5~350℃(Ⅱ阶段)和224~271℃(Ⅲ阶段),盐度w(NaCleq)集中于5.1%~7.1%,密度为0.83~0.96 g/cm3;Ⅳ阶段的流体演化为中-低温、低盐度的盐水溶液体系,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185℃。文章对该矿床各成矿阶段的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的流体最小捕获压力分别为123~160 MPa、160~170 MPa、170 MPa左右。  相似文献   

2.
邓小华  姚军明  李晶  刘国飞 《岩石学报》2011,27(5):1439-1452
河南西峡县石门沟钼矿床位于东秦岭北坡的二郎坪地体内,包含斑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独立的钼矿化,前者呈透镜状产于岩体内,后者呈脉状沿花岗岩裂隙充填。斑岩型钼矿化由花岗岩全岩矿化所致,矿物组合以钾长石-石英-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钛铁矿-金红石为标志;石英脉型钼矿化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石英-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辉铋矿和石英-碳酸盐为标志。斑岩型钼矿化石英中发育CO2-H2O型、NaCl-H2O型包裹体以及含子晶包裹体,石英脉型钼矿化早阶段以CO2-H2O型和NaCl-H2O型包裹体为主,中晚阶段仅见NaCl-H2O型包裹体,无矿石英脉包含CO2-H2O型和NaCl-H2O型包裹体。斑岩型钼矿化捕获了H2O-CO2-NaCl体系的初始流体,其温度集中于270~400℃,盐度为4%~13% NaCleqv,流体压力为32~155MPa,对应深度为1.1~5.4km。石英脉型钼矿化早阶段流体为H2O-CO2-NaCl体系,温度集中于240~330℃,盐度集中于2%~10% NaCleqv,压力为14~46MPa和101~153MPa,对应成矿深度3.5~4.6km;中阶段温度降为170~290℃,盐度降为2%~8% NaCleqv;晚阶段均一温度继续降至150~200℃,盐度为1%~6% NaCleqv。石英脉型钼矿化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盐度随均一温度降低而逐渐降低,指示高温、高盐度、富CO2的岩浆热液与晚阶段低温、低盐度的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导致了钼金属的沉淀。矿区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09.8±4.1Ma, 本次研究获得的6件斑岩型钼矿化辉钼矿Re-Os加权平均年龄为109.0±1.7Ma,石英脉型钼矿化辉钼矿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107.1±0.6Ma,略晚于斑岩型钼矿化,与区内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近同时形成,指示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的岩浆作用有关,为与侵入岩有关的钼矿床。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铧厂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铧厂沟金矿位于西秦岭勉略缝合带南侧,其产出受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细碧岩、凝灰质绢云千枚岩和灰岩。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铧厂沟金矿分为早、中、晚3个成矿阶段。在铧厂沟金矿的石英中发育了CO2-H2O型、纯CO2型、H2O溶液型和含子矿物型四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早期石英中原生包裹体主要是CO2-H2O型和纯CO2型,其成分为CO2+H2O±N2±CH4±H2S,均一温度集中在320~360℃,盐度为0.43%~5.14% NaCleqv;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阶段石英中包含了所有四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H2O溶液型包裹体占了大多数,CO2-H2O和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40~320℃,盐度为0.43%~11.19% NaCleqv;晚阶段石英仅发育水溶液型包裹体,具有较低的均一温度(118~228℃)和盐度(0.18%~6.59% NaCleqv)。根据CO2-H2O型包裹体计算主成矿阶段压力为70~195MPa,成矿深度为5~7km。总体而言,铧厂沟金矿的初始流体具有中高温、富CO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晚成矿阶段流体演化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流体的不混溶导致了主成矿期的矿质的大量沉淀,铧厂金矿为中浅成的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富铁矿体在空间上与由石榴子石、角闪石、绿泥石等矿物组成的交代岩关系密切,显示与热液活动相关。根据交代岩中矿物共生组合、交代岩与矿体的穿插交代关系等特征,将弓长岭铁矿床二矿区富矿成矿过程分为早期热液交代阶段、晚期热液交代阶段和石英脉阶段。对这3个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测定对象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相似,主要有富液相、富气相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等类型。但它们的均一温度和盐度有明显差别,早期热液交代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340~398℃,盐度主要集中于0.88%~6.3%和33.5%~40.6%两个区间,成矿流体以富CO2的CO2-CH4-H2O的中低盐度、中高温热液流体为主,并混有含石盐子矿物的高盐度、中高温热液流体,有大量磁铁矿富矿形成;晚期热液交代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230~280℃,盐度主要集中于0.88%~4.96%,该阶段成矿流体为含CO2的CO2-H2O±CH4的中低温、低盐度热液流体,是富矿的较重要成矿阶段;石英脉阶段石英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50~180℃,盐度主要集中于1.06%~2.07%,该阶段流体为含CO2-H2O的低盐度、低温的热液流体,与富矿的形成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胶东胡八庄金矿成矿流体、稳定同位素及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胡八庄金矿是胶东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典型的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金主要产出于黄铁矿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不同蚀变带岩石和各成矿阶段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三种类型:富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成矿早期(第Ⅰ阶段)主要为富CO2包裹体,主成矿期(第Ⅱ阶段)CO2-H2O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成矿后期(第Ⅲ阶段)H2O溶液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早期(第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60~360℃,盐度1.0%~7.4% NaCleqv;主成矿期(第Ⅱ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0~269℃,盐度1.7%~13.1% NaCleqv;成矿后期(第Ⅲ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4~189℃,盐度0.9%~8.8% NaCleqv。成矿早期为中-高温、富含挥发份、低盐度的流体,到主成矿期演化为中低温、含少量挥发份、盐度变化范围大的CO2-H2O-NaCl流体体系,成矿后期流体的温度、盐度和挥发份含量均降低。对各成矿阶段石英的H-O同位素研究表明,胡八庄金矿成矿早期既有岩浆水又有大气降水参与,大气降水较少地参与了成矿,到了主成矿期成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的混合流体。成矿阶段S同位素研究表明胡八庄金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循环淋滤的围岩。温度降低和流体不混溶可能是胡八庄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蚀变岩石中绢云母Rb-Sr等时线获得的胡八庄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26.5±5.6Ma。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海沟石英脉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海沟成矿带东南端,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该矿床产于海西期花岗杂岩体中,由多条含金石英脉组成。成矿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Ⅰ. 钾长石-石英脉阶段;II. 乳白色石英-(少)黄铁矿-(少)金阶段;III. 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阶段;IV. 碳酸盐-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海沟金矿各阶段流体包裹体存在一定差异,早期成矿阶段(第Ⅱ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偶见含子晶包裹体(Ⅳ类);主成矿阶段(第Ⅲ阶段)以CO2-H2O-NaCl包裹体(II类)为主,并含有少量纯CO2包裹体(III类);成矿后阶段(第Ⅳ阶段)以H2O-NaCl包裹体(Ⅰ类)为主。早期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成矿后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27~497℃、189~427℃、130~267℃,对应盐度分别为0.53%~10.23% NaCleqv、0.35%~9.23% NaCleqv、0.18%~3.27% NaCleqv。早期成矿阶段和主成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相对较高,成矿后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明显降低;在空间上,主成矿阶段矿床深部包裹体的盐度较矿床浅部偏高。拉曼和气相色谱结果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CO2、N2、CH4、C2H6为主,并含有少量H2S,成矿流体为低盐度的H2O-CO2-NaCl±CH4流体;包裹体液相离子成分主要为Na+、K+、Ca2+、Cl-,个别包裹体中含有少量Mg2+、F-离子。主成矿阶段不同类型、不同相比包裹体均一温度相近,显示不混溶特征。流体减压引起的不混溶作用可能是海沟金矿金沉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贵州太平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流体不混溶机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太平洞金矿床是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金矿区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证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雄黄阶段(Ⅲ)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为主,CO2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和有机质-H2O包裹体次之,偶见气液有机质包裹体。由Ⅰ→Ⅱ→Ⅲ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200~260℃→180~240℃→100~16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阶段的石英中,只在局部偶见到CO2-H2O包裹体和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共生;在Ⅱ阶段的石英中,纯液相水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CO2-H2O包裹体、CO2包裹体及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共存,它们共生在同一平面中且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测温数据相差不大,说明当时捕获的是不均匀成矿流体,它是由含有机质的成矿流体经历了CO2-低盐度水的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因而认为,太平洞金矿床中成矿早期流体不混溶作用不明显,主成矿阶段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金矿质沉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紫金山矿田五子骑龙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陈静  陈衍景  钟军  孙艺  李晶  祁进平 《岩石学报》2011,27(5):1425-1438
五子骑龙浆控高温热液型铜矿床位于紫金山矿田北东侧,产于紫金山复式花岗岩内,含矿岩体为燕山早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石构造类型主要有脉状和网脉状、浸染状。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脉体分为4个阶段。阶段1为绢云母化-迪开石化-硅化蚀变带的石英±钾长石脉;阶段2为被明矾石化-硅化叠加的绢云母化-迪开石-硅化蚀变带的石英-斑铜矿-黄铜矿-蓝辉铜矿-黄铁矿脉±铜蓝;阶段3为石英-铜蓝-黄铁矿脉体;阶段4为明矾石化-硅化蚀变带中的石英±石膏±方解石脉。阶段1发育WV类、C类和少量WL包裹体,阶段2发育WV类、C类和WL类包裹体,阶段3发育WL类和少量WV类包裹体,阶段4只发育WL类包裹体。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仅见于隐爆角砾岩体中花岗闪长斑岩的石英斑晶中。阶段1均一温度集中在362~570℃之间,盐度为4%~19.92% NaCleqv,流体体系为NaCl-CO2-H2O体系。阶段2均一温度集中在306~390℃,盐度为0.35%~13.94% NaCleqv,流体沸腾现象显著,CO2等挥发份逸失。阶段3均一温度集中在233~308℃,盐度为0.18%~14.67% NaCleqv。阶段4均一温度降至132~230℃,盐度降至0.88%~6.16% NaCleqv。总体而言,流体从初始的高温NaCl-CO2-H2O体系演化为最终的低温NaCl-H2O体系,期间发生了流体沸腾作用、CO2等挥发份逸失、金属硫化物沉淀、大气降水混入等。  相似文献   

9.
西藏弄如日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弄如日金矿床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区的冈底斯构造岩浆带东段,是该成矿带上首次发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床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期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包裹体成分的LRM分析和包裹体中子矿物相的SEM/EDS分析等,对与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以及金的迁移与沉淀机制进行了讨论。通过研究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黄铁矿-石英组合的早期阶段,发育以含子矿物的三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集中于256~335℃,盐度29.7%~38.9% NaCleqv;形成毒砂-富砷黄铁矿-石英组合的主成矿阶段,发育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30~357℃,盐度1.81%~9.74% NaCleqv,CO2密度为0.16~0.29g·cm-3;形成辉锑矿-石英、雄黄-石英和碳酸岩脉组合的晚期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4~245℃,盐度1.91%~8.95% NaCleqv。与金成矿有关的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富CO2、CH4、N2、Na+流体体系,成矿流体温度、压力降低造成了流体不混溶,使CO2相与水溶液相分离是造成金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云南哀牢山老王寨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 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介于2.5%~12.9% NaCleqv之间,峰值为6.0%~7.5% NaCleqv,显示老王寨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 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DH2O=-115‰~-90‰,δ18OH2O=5.2‰~6.8‰,显示其组成主要为岩浆水,可能与有机沉积物发生过同位素交换。流体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6.5‰~-3.9‰)基本落在幔源碳变化范围之内,说明其中CO2可能来自地壳深部,甚至上地幔。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老王寨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11.
滇西哀牢山老王寨金矿床控矿构造样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闯  杨立强  赵凯  刘江涛  李坡 《岩石学报》2012,28(12):4109-4124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带,老王寨金矿床是该矿带中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该矿床中金矿化的产出受NW向九甲-安定断裂和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联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老王寨-营盘山背斜两翼NW-NWW向层间接触带或脉岩与地层交界面等构造薄弱部位的左行剪切逆断裂带中。成矿前,区域NNE-S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导致轴向NWW的老王寨-营盘山背斜形成,背斜形成晚期在其两翼形成NW-NWW向的次级断裂。成矿作用过程中,在NEE-SWW向挤压构造背景下,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的转折端和两翼呈背驮式叠瓦状排列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为有利容矿空间。之后,构造体制转变为近SN向挤压,形成少量NE向左行剪切断裂,对已有NW向矿体略有破坏。走滑断裂是哀牢山造山带最具特色的构造型式,也是区域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样式,在老王寨金矿床主要体现为控制金矿化产出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大规模发育于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构造的两翼,对应于区域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晚期,印度与欧亚大陆斜碰撞导致的区域大规模走滑断层最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2.
龙井市金谷山金矿床是近几年在延边地区新发现的中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二叠系浊积岩系中 ,其形成受原始含矿岩系、不同岩性界面、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热液叠加改造等多种地质条件控制。一系列矿体产出特征表明其属于微细浸染型金矿 ,与穆龙套型金矿相似。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反映出该矿床具有层控深源流体改造型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3.
贵州丹寨卡林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到强硅化灰岩,SiO2、Au、As和Sb含量逐渐增高,CaO、CO2和MgO含量逐步降低;在强碳酸岩化灰岩中,CaO和CO2含量增高,SiO2含量降低;各类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总体基本一致.流体包裹体资料指示,成矿溶液为富Cl型,爆裂温度为200~338℃.同位素研究揭示,δ34S硫化物=(16.078~20.48)×10-318O=(19.4~20.3)×10-3,δD=(-110~-47)×10-3,206Pb/204Pb=18.288~19.202,207Pb/204Pb=15.685~15.793,208Pb/204Pb=38.366~40.401.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仅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甘肃岷县寨上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岷-礼前渊盆地西侧南部,发育在不同岩性和不同粒度组成海底斜坡扇环境下的浊积岩系中。主要的含矿建造为晚泥盆系e组的一套沉积岩系。岩石具有碳-钙-泥质沉积岩高频叠置组合。控矿构造属于韧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该构造呈NWW向延伸,南倾,倾角30°~50°,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含矿围岩热液蚀变作用微弱,主要表现为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的含砷黄铁矿化、毒砂化、微细脉与细网脉状硅化、铁白云石化,均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矿石构造以微细粒稀疏浸染状构造、微细脉-稀疏浸染状构造、团块-浸染状构造、草莓状构造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微细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增生环带结构、包含结构为主。矿区发现了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主要发育黄铁矿型金矿体、黄铁矿-毒砂型金矿体、锑-金型金矿体;南矿带主要发育铜金矿体。因此认为,①中泥盆统e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本区矿源层;②寨上金矿区控矿构造属于韧-脆性递进剪切变形构造性质,具有递进多期多阶段活动的特点,是本区控矿和成矿的主要决定因素;③含砷黄铁矿、毒砂的增生环带,是由含砷低的黄铁矿或毒砂内核和含砷较高的黄铁矿或毒砂增生环带构成;④矿床具有后生中低温热液特点,将寨上金矿确定为经典卡林型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5.
额尔齐斯成矿带萨尔布拉克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流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萨尔布拉克金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北东缘之喀拉通克岛弧带,北邻呈北西西向展布的额尔齐斯构造挤压带,矿体受次级断裂萨尔布拉克韧性剪切带控制。据构造变形-热液蚀变-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构造-成矿阶段划分为4个:Ⅰ韧性变形-黄铁矿化-硅化阶段;Ⅱ韧脆性变形-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Ⅲ网脉状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石英-碳酸...  相似文献   

16.
甘肃文县地区阳山超大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成因与类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程斌张复新  贺国芬 《地质通报》2006,25(11):1354-1360
含矿岩石为本区泥盆系的一套Au含量较高的炭-硅-泥质地层.其中发现大量含As异常(含As约0.15%)的草莓状黄铁矿;矿体沿断裂带呈构造透镜体-扁豆体斜列等间距分布,产于断裂带中次级破碎带或顺层剪切带内;在早-中期阶段的矿化硫化物中,金以不可见金赋存于合As黄铁矿及毒砂中,含As黄铁矿发育增生环带,载金矿物主要沿片理化带呈微细浸染状分布;在中-晚期阶段的金属硫化物-石英碎裂脉体中,可见显微颗粒金;斜长花岗斑岩为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具多期次性;H、O、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岩浆水也参与成矿.由此可见,阳山金矿具沉积-岩浆叠加-构造及热液改造的多因复成特征,矿床属超大型卡林-类卡林复合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刘春发  张莉  郑义 《岩石学报》2010,26(10):3036-3046
新疆萨日达拉金矿位于西天山东段、中天山地轴北缘,是近年来望峰金矿带新发现的金矿床,规模达到中型。萨日达拉金矿床的直接赋矿围岩是前寒武纪绢云石英千糜岩和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胜利达坂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广泛发育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钠长石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根据脉体穿切关系和矿物交代关系,可以将萨日达拉金矿分为早、中、晚三个成矿阶段。在萨日达拉金矿的石英中发育了CO2-H2O(C型)、纯CO2型(PC型)、H2O溶液型(W型)和含子矿物型(S型)四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早期石英中原生的包裹体仅含有C型,均一温度为301.0~491.4℃;中阶段为主成矿阶段,该阶段石英中包含了所有四种类型的包裹体,其中C型包裹体占了大多数,成分为CO2+H2O±N2,盐度为0.43%~10.91%NaCleqv.,均一温度为255.8~475.0℃,由此计算主成矿阶段压力为115.1~307.5MPa,成矿深度为11km;晚阶段石英仅发育W型包裹体,盐度为1.32%~15.58%NaCleqv.,均一温度则为146.2~254.6℃。总体而言,萨日达拉金矿的初始流体具有中高温、富CO2、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晚成矿阶段流体演化为低温、低盐度水溶液流体,流体的不混溶或减压沸腾作用导致了主成矿期的矿质的大量沉淀,萨日达拉金矿为中深成造山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石板沟金矿是一个与韧一脆性剪切带有关的变质热液金矿床。根据捕获在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研究,叙述了廖.矿流体的特征,讨论了成矿机理和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伴生金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铜,银,铅,锌等多矿种大型矿床,矿床铜,锡矿化即有关,又有分离,伴生的金矿化局部较好,可能与铜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化有关,浮选铜矿尾砂中的Au含量较高,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独立的黄铁矿(毒砂)脉中的金,银矿资源应予评价,大井矿床东北约10km处叶腊石(巴林石)矿床中金矿化的发现为高S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大井外围有着较好的银-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大井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基底及燕山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